簡體版

第131章 好事兒來了

縣里下來的陪同人員臉都綠了,好在兩位領導見識的多了,這種事打個哈哈也就過去了。

他們饒有興致的品嘗著王鳳蓮烹飪的本地美食,吃完還在曬谷場邊上的樹下坐著,一邊喝茶一邊詢問村里的糧食收成如何,農民有什麼難處沒有?

「現在化肥供應上來了,種子也比以前好了許多,農民也有干勁了,幾乎沒啥人再餓肚子了;就是想賺點活錢還是不太容易,我們村算是好的了,去養殖場、飼料廠上班,其它人遇到的忙的時候可以去打零工,還可以在家里養雞養豬,收入要比其他村好一些。」作為本村領頭人的李啟生回答了這些問題。

「所以說嘛,光靠種地肯定是不行的,農村還是要發展多種經營。」童大林又老調重彈,說起了自己堅持的理論。

「看得出來,你們村的房子是比沿路其他村好不少,比我看過的大多數村子都要好!」杜潤生點頭道。

杜潤生一生堅持田野調查,他和他的團隊一年中有半年都在下鄉,去了解農民想什麼,干什麼,有什麼要求,這樣才能制定出契合實際的政策來。

而跟隨他一起下鄉的年輕人,許多都成了日後中國解決農村問題的中堅力量,其中不乏身居高位的,最有名的那位就是嗯嗯,你們盡可能往高里想。

這兩位年紀雖然大了,精神卻很好,吃過飯稍微坐一會兒就休息好了,又讓李未帶著他們去參觀養殖場、飼料廠。

那怕是領導過來參觀,該消毒的還是要消毒,縣上的干部剛想說話,就被童大林攔住了,「尊重科學,養殖業最怕的就是疫病,要是因為我們來參觀調研,害得人家遭受損失,那我們就成罪人嘍。」

參觀完雞舍,他們又專門去了辦公室,看李未操作計算機,向他們解釋這些軟件的用處,「想要搞好養殖業,最關鍵就在于降低成本、找到銷路,這兩款軟件正好可以滿足這兩方面的需求」

「在使用了這兩款軟件之後,養殖場的飼料成本降低了五個百分點,銷售量提高了二十個百分點,效果由此可見一斑。」

「這是科學技術對生產力提高的又一力證啊!」看到李未簡單操作幾下,最近兩個月的生產銷售情況就以曲線的形式呈現出來,兩位領導也是大開眼界。

不過,相較于養殖場的各種先進,他們最關心的還是對周邊農民的帶動,所以他們還專門去回購點,和前來送雞蛋的農民聊了聊,「你家里養了幾只雞?能掙多少錢?」

「最開始養了五只,後來發現這種雞下蛋確實快,每回送雞蛋過來這邊也是照價收了,給的都是現錢,我就又買了五只;現在差不多每天都有七八個雞蛋,一個雞蛋一毛五,每天都能掙一塊多!」

「而且也不耽誤干地里的活,家里的婆娘、女圭女圭就能喂好;每回我都是攢夠五十個雞蛋送過來換錢,然後買化肥、買農藥、給娃扯點布做新衣裳!多虧了李老板,我家女圭女圭現在也能上學了!」裴友根剛開始還有些緊張,慢慢地就流暢起來,說到最後直接咧著嘴笑了。

「好!好!好!就沖這個,我也得表揚你啊!李未,你算是為河陽的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啊!」杜潤生和童大林比剛才看到上萬只雞還要高興。

他們這些搞農業研究、制定農業相關政策的,最關心的還是如何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李未辦養殖場只能讓他和場里工人掙到錢,但是和周圍的農民合作,卻可以帶動成百上千的人提高收入,這就是他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接下來在飼料廠,他們也見識到了類似的合作模式,許多農民都想養豬,但是沒錢買飼料,于是飼料廠就跟他們簽合同,先給他們飼料,等年底豬養大殺了買了拿到錢之後,再來還賬。

「這麼搞風險大不大?會不會有人拿了飼料不給錢?或者養豬養到一半兒死了,沒錢給你們咋辦?」杜潤生長期在農村調研,一下就問到了關鍵點。

「有一定風險,但是還在可控範圍之內。」李未給他詳細介紹相關流程,「首先我們會對提出申請的人進行審核,看他是不是真的沒錢,是不是真心想養豬,能不能養好豬,確定之後才會給他飼料。」

「我們負責銷售的人個個鄉的都有,哪個鄉的人申請,他們就去打听,都是本地人,稍微一問就能問出來!另外對他們也有考核,是不是能按時足額回款,和他們的獎金直接掛鉤,所以他們也不敢弄虛作假。」

「同時我們也會安排人到每個村流動授課,教他們怎麼才能養好豬、養好雞,盡可能減少這方面的損失;要是萬一發生不幸,只要不是他們故意把豬養死的,我們還會繼續支持他們養豬,來年再把錢還上。」

「總體而言,這麼多確實會有一定風險和損失,但也提高了飼料的銷售量,和增加的利潤比起來,這些風險和損失都是可以接受的!」

「嗯,能控制住就好!」童大林可不是聖母,他知道這樣一家企業只要存在,就能給周圍的農民帶來好處,所以不希望他們因為這方面的原因而面臨危險。

「其實這些辦法說起來也不新鮮,當年搞合作社的時候就用過,只是那時候監督比較困難,好多地方搞到最後成了一筆爛賬;你在這方面一定要吸取教訓,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杜潤生則想起了他多年前的經歷。

「請領導放心,我也知道,只有我的企業做大了,才能幫助更多的鄉親,所以誰要是敢在這方面耍花樣,我肯定不會輕易放過!」李未應道。

在後世,養殖企業和農民合作,農資企業預先提供商品後收錢,都有非常成熟的模式,這方面的資料李未看得多了,在制定規則的時候就很注意。

童大林和杜潤生對這種合作模式的興趣很濃,于是又多在柳樹鄉待了幾天,專門跟著李新安收雞蛋的皮卡車跑了一圈兒,見識了各鄉各村老百姓背著背簍排隊交雞蛋的場景。

還去裴友根家里看了看,听他講述養雞過程中發生的種種事情,聰明伶俐的裴曉紅很惹人愛,杜潤生還掏出自己的鋼筆送給她,鼓勵她好好學習。

又去了村里,听梁天勝給養豬戶們上課,教他們怎樣利用現有的豬草和飼料廠的產品混合加工成營養價值更高的飼料。

幾天下來,童大林和杜潤生大有收獲,臨走前拍著李未的肩膀勉勵道,「你這樣有知識有文化、敢打敢拼的大學生,能扎根農村,帶領農民月兌貧致富,實在是了不起,你的種種做法也很值得我們思索。」

「我們兩個的電話和通訊地址你記下,以後有什麼好的想法可以跟我們溝通,來了首都也可以找我們聊天交流!」

這兩位都不是正兒八經的行政干部,而屬于智庫類的人物,不過正因為如此,李未和他們打交道也會少很多顧慮,于是小心翼翼地把聯系方式收下,一路把他們送到中州,又把他們送上火車才回去。

回到河陽,先去找了邢書望,他現在很高興,這兩位可是能直達天听的人物,自己在他們面前露了臉,那可是大好事。

「你這幾天的表現很好,二老很高興!你可別看他們年紀大了,又不是領導崗位,實際上只要牽扯到三農方面的問題,他們的發言權還是很大的,以後去了首都,要記得去看他們,對你肯定有好處!」馬上就要成親戚了,邢書望說話也直接了些。

「不說身份,就沖著他們對三農的這份熱忱,我要是去了首都,也肯定得去看看他們!」要是能通過他們,修改一些不合時宜的小政策,那就更好了。

大的政策李未想都不會想,這不是自己能牽扯的事兒;但是有些小問題,還是可以討論的吧?比如禁止焚燒秸稈。

「你近兩個月最好不要出遠門,要是非得出去,也得保持聯絡暢通,我估計啊,二老回去後不久,就該有好事兒找上你了!」邢書望提醒道,他很清楚這兩位老人的影響力。

「我最近要去趟重慶,王建的戰友給介紹了一個地方,可以拿來蓋飼料廠,我肯定得去親眼看一看。」李未開始懷念手機和高鐵時代了。

「怎麼要在重慶建飼料廠?就在河陽擴大規模不好麼?」邢書望微微皺眉,作為本地干部,他肯定更希望李未在河陽追加投資。

「這不是遠麼,飼料是大宗產品,運費對利潤的影響很大,超過五百公里就不太劃算了,所以還是要在重慶建廠!不過領導你放心,本地飼料廠的擴建我也準備好了,最近洛京、大梁那邊的市場也打開了,光靠現在的產量已經有點跟不上了!」李未解釋道。

「這就好,有需要我幫忙的你就說!」邢書望放心了。

過了一陣兒,還沒等李未去重慶呢,好事兒就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