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說起來,我劉基和羅兄以前還曾是對手。」劉伯溫思想回歸到現實當中,道,「當年我向皇上,也就是當時的吳王提議假意進攻湖州,借此迷惑張士誠,剩余兵力全力對付陳友諒。羅兄當時在張士誠那邊出謀劃策,想必也已經看出了我的計謀。」

「不錯,我是看出來了。當時我就建議張士誠,聯合陳友諒進攻金陵。」羅貫中搖頭嘆息道,「只可惜張士誠就跟袁紹一樣,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雖然對我們兩個禮敬有加,但我們提出的建議他就是一概不听。」

「這樣的主公,就算是諸葛亮在世,恐怕也輔左不了吧。」施耐庵也在嘆息。

「羅兄寫的《三國志通俗演義》里面的袁紹,應該就有張士誠的影子吧。」高啟笑道。他和劉伯溫也是讀過三國演義的,並且十分喜歡,要不然也不會對二人惺惺相惜。

「不錯。」羅貫中道,「我們這些讀書人,遇不到賢明的主公是平生一大憾事。就只能在文章里面表達一下自己的不滿情緒,聊以慰藉罷了。」

「不過現在羅兄和施老棄暗投明,投效大明,從此為國建功,也為時未晚。」高啟道。

「二位不能在張士誠那里一展才華,在皇帝這里施展抱負也是一樣。」

「我們當今的朱皇帝,既有雄才大略又有愛民之心,乃是聖君也。」劉伯溫道,「為大明效力,二位將來必定會建立一番大業,名垂青史,不辜負一肚子的學問。」

「不錯。」羅貫中點頭表示同意,「我們也正是看到了皇上愛民這一點,才心甘情願出山輔左。」

不出山就是山東二賢的下場,不過人群都沒有說出來。

「說起來那張士誠,真的比朱皇帝差太遠了。」施耐庵也感嘆。

「是啊,無論是張士誠也好,還是陳友諒也好,都無法和皇帝相提並論。」高啟道。

「我和羅兄也算是暗中交過手,真可謂是不打不相識。」劉伯溫道。

「不錯,不錯。」羅貫中道,「在張士誠那邊的時候,我就對三位大賢仰慕不已。」

「以後我師徒二人和幾位同朝為官,還希望幾位多加照拂。」施耐庵道。

「哪里哪里,二位太謙虛了。」高啟道,「以二位的絕世才華,皇上必定會對二位委以重任。將來風頭超過我們幾個腐儒,也是必然的。」

「高兄說我們才華蓋世?」施耐庵苦笑,「我們師徒二人,連那人的徒弟都比不過。狀元被公主奪去了,我們只是榜眼探花而已。」

「是啊,以我們兩個的微末才華,皇上怎麼可能給我們重任呢?」羅貫中道,看樣子因為輸給了朱英嬈,頗有些興致索然。

「二位此言差矣。」劉伯溫道,「那人雖然才華了得,但他總不可能把朝堂上的所有官都當了。況且他隱居陸家村當一個私塾先生,屬于隱士高人。」

「根本不可能為皇上處理一些實際政務,最多也只是偶爾出謀劃策而已。」

「處理朝廷上的政務,皇上還得靠我們這些在朝堂上的人。」高啟道。

「真羨慕他的山水田園生活啊!」劉伯溫感嘆。

「而且,皇上此次西南恩科讓我們二人當主考,並大舉提拔西南學子,其用意再明白不過了。那就是要我們幾個聯合起來,制衡那些淮西勛貴。」高啟道。

「因此,制衡那些淮西勛貴、驕兵悍將,就是皇上給二位的重任。」

「現在說這些還為時過早。」施耐庵道,「且看皇上是如何安排我們的吧。」

幾人談論了一會兒朝廷政務之後,又顯出了文人本色,開始吟詩作賦,玩起飛花令來。之後又分曹射覆、投壺,彈奏古琴相和。

文人之間的娛樂活動,俗人理解不了。

……

次日,皇上大擺瓊林宴,招待全部高中的舉子。

宴席熱鬧非凡,學子們個個身穿華服,彈冠相慶,現場一派喜氣洋洋。

皇帝沒來之前暢談詩詞歌賦,樂師演奏古曲《鹿鳴》

沒多久皇帝駕到,舉起酒杯敬所有學子一杯酒,然後說出了對他們的安排︰「各位學子,你們都是國之棟梁,將來一定要好好為國建功。」

「中了進士的舉子,先每人一本魚鱗冊,到西南各地普查人口,丈量土地,從最底層做起。」

前面兩屆恩科朱元章也是這麼干的,先讓那些讀書人上山下鄉鍛煉,熟悉當地的民風民情。三年之後,再由吏部給他們分配官職,大多數都是當縣令。

經過下鄉鍛煉了的讀書人,治理州縣的能力明顯提高不少,其中還涌現不少名臣。

「至于錄取的一百八十名秀才,留在翰林院跟著高啟他們做事。」朱元章又說道。

進士下鄉,秀才留在翰林院當編修?

朱皇帝的這一波操作,又把劉伯溫高啟整不會了。

不過他們也不敢問,只能按照聖旨辦事。

勉勵了一番學子之後,朱元章就帶著下人離開了。朝廷舉辦瓊林宴,皇帝並不會陪他們吃席,往往只是說幾句勉勵的話就走。

然後朱元章又在御書房單獨召見了羅貫中和施耐庵二人︰「你們兩個和劉伯溫,高啟,宋廉走的很近,這點既好又有些不好。」

「請問皇上,此話何意?」羅貫中表示又听不懂了。

「你二人在西南買了房子,又是以西南學子的身份參考的,因此你們現在已經是西南人了。」朱元章道,「而目前舉國上下,就只有西南實行了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劉伯溫高啟他們所在的江浙一帶,還沒有施行這兩條新政。」

「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並不是清流文官的天下。」

「稟陛下,臣明白了。」羅貫中道。

「明白就好。」朱元章道,響鼓不用重錘,羅貫中並不是只會寫小說而已,在權謀方面還是有一定能力的,因此朱元章相信他是真的明白了。

「你二人的詔令馬上就會下達,羅貫中去吏部做侍郎,還有你的學生李子安做吏部主事。施耐庵去翰林院當編修,就幫著宋廉修元史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