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二三月,冰消河開,天氣日暖,鷺雁北歸。
萬物煥然,邯鄲城居的屋檐下也跟著熱鬧起來,闊別一冬的家燕悄然現身,餃來幾分春泥。
逢此時節,身處異鄉的旅人總會生出一些不應景的悲戚情緒,她們就彷若一只只被刺網束縛住翅膀、難以返歸的傷心燕子。
大北城百姓區的一處闊院里,那載滿各色草木的外堂下,兩個年輕的婦人正相對跪坐,見其朱唇微啟的模樣,似是在交談著什麼。
門檐下倏爾拂過一陣輕風,兩女不約而同地停止了談話,隨即將目光轉向了聲音來源處……廊廡下那只正在餃泥叼草、不辭辛勞的母燕。
二女徒自望燕,沉默不語。
過了片刻,伯贏忽而輕嘆一聲︰「多年未歸母國,而今也不知道櫟陽如何了……」說著、說著,略帶憔悴的美目就轉向了對面的人兒︰「居邯鄲這些日子,幸得有嬸母相伴,不然真不知該有多麼難熬。」
待言罷,伯贏忽然覺得這番話有些欠妥,但話已說出口也沒法收回來了。
羋八子倒是並未在意,她心里其實也挺感謝伯贏的,這些日子讓她也多了個能說話的人兒。
相較于婢女秋月,伯贏同羋八子彼此之間更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每每看到伯贏,羋八子便能從對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兩人的出身彷若,一個秦室宗女,一個楚室宗女;境遇彷若,一個落難王後,一個落難王妃;甚至就連彼此的身份,也帶著一層宗親關系。再加上兩人此時的現狀,兩女說起話來倒是沒太大的忌諱。
燕、秦兩國早有聯姻,伯贏便是秦國的直系宗女,論輩分乃是秦王嬴駟的佷女。
說起來,這也是秦國希望能逐齊復燕的一個重要原因,畢竟扶植一個親秦的燕國,總比一個親齊的燕國好。
不過曾經的身份在這里已經沒什麼用了,兩個年齡的彷若的女子,伯贏雖然稱呼羋八子為嬸母,但相處的這些日子里,兩人倒更似共經患難的姐妹。
羋八子攏了攏外身的長袍,輕聲安慰道︰「現在秦、趙兩國已經出兵,齊人在燕地不會長久了,想來王後不日便可回返薊都了。」
初春的天氣還有些涼,羋八子內里此時穿著一身素白的綢緞貼身衣裙,外身套著件寬松的棉布長袍,面上依然未做任何妝飾,詐然一看和尋常的百姓婦人倒也沒什麼區別。
伯贏聞言,美目不住地閃爍,她突然有些佩服這位年齡與自己彷若的嬸母,同時心底也涌起一抹深深的同情。
其實伯贏的心底也清楚,無論前線戰場是勝是敗,只要列國的利益不一致,燕國就總歸還有一線希望。那麼她們母子便有機會回到燕國,她的兒子便可以坐上那個應該屬于他的位置。
而羋八子呢,恐怕這輩子都沒有機會回到秦國了,他的兒子或許也會在邯鄲困苦的度過一生。
伯贏信念一起,輕聲︰「嬸母有想過回秦國嗎?」
以前的伯贏從未想過要插手別國的廟堂,但秦國畢竟是她的母國,且她也想給燕國的未來爭取一個交好的盟友。如此,相較于有過一面之緣的秦王後魏氏,伯贏自然更加希望羋八子能回到秦國,公子稷能成為下一任的秦王。
「秦國?」
羋八子心底苦笑一聲,腦海中立即浮現出張儀對自己說的那番話︰‘趙王不允。’
羋八子輕輕搖了搖頭,她隨後又指了指庭院的女敕芽初開的花木,強笑道︰「初來邯鄲我和王後一般,身如囚籠,但慢慢也就習慣了。這府內一應物事開銷,皆由趙王宮所辦,現在我感覺邯鄲也挺好了,我在這里吃得、睡得,每日育花、培樹,比之秦宮倒也安寧了不少。」
伯贏不禁有些啞然︰「嬸母難道不為公子稷所慮嗎?」
羋八子目光挪向了不遠處高聳的宮牆︰「我母子而今質為趙,慮又如何,不慮又待如何。」
伯贏听得嬸母這番言語,還以為是秦國內部阻礙她們母子返國呢。
她當然不知道,年前秦王嬴駟便欲迎羋八子母子歸秦,卻被趙王拒絕的事。
伯贏沉吟片刻,輕聲道︰「而今列國伐交頻頻,秦、燕皆需仰仗趙國鼻息,嬸母或可趁機向趙王……稟明厲害。」
後面的話伯贏沒有繼續說下去,但她相信嬸母能听懂她的言外之意。
伯贏現在回想起趙王看自己的眼神,她覺得對方應該對自己有點想法。
那麼對于不遜色自己的嬸母,她不相信趙王看到了不會有一些特殊的想法,男人總會喜歡一些新鮮的東西,尤其是身份尊貴的女子。或許……久居邯鄲數年的嬸母早就和趙王……伯贏已經听下面的人說起過,羋夫人這些年可經常出入龍台宮。
當然這一切不過是伯贏的猜測,況且她同嬸母所言,亦並非是讓其出賣色相,而是希望能以實際的利益說動趙王,從而借用趙國武力干涉,讓秦國立一個親趙(親燕)的秦王。
羋八子聞言,沉默不語。
剛才她對伯贏的一番話,其實半真半假,有時候她真的想過,就這樣在邯鄲這樣度過余生倒也不錯。
不過這一切終究是她的 想。
她是秦國的王妃,兒子是秦國的公子。這樣的命運,由不得她不爭。
也正同伯贏說的那樣,她就算不為自己考慮,難道不為她的兒子考慮?那個昏君既然召自己母子回去,或許就是想將太子的改立為稷兒也說不定。且秦國國內,相邦張儀是支持稷兒的、自己的弟弟魏冉亦兵權在握,外加支持稷兒的朝臣,自己的兒子憑什麼不能立為秦王,為什麼非得是那個女人的兒子?
羋八子下意識地瞥了一眼對面的伯贏。對方說的倒也沒錯,趙王不願意放歸她們母子返秦,總歸是要有理由的,而自己一直未曾問過,就這般輕易的放棄了。
歸根結底還是在趙王這邊,只要能得到趙國的支持,那她們母子又如何不能主政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