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九章 必先利其器

而今趙國的北疆禍患基本已平,胡人的歸附,戰爭規模的擴大。

讓趙雍意識到,對華夏內部的統合戰爭已然是迫在眉睫。

通過魏、韓對趙國近期的態度變化,他基本可以確定,列國諸侯對于趙國的強勢崛起,已經做好了應對策略和必要防備。

若是不采取措施,想必在不久的將來,引來列國的合縱攻伐的便是趙國了。

趙國的下場或許將成為下一個秦國。

在這個紛亂征伐的時代,人人都是主角、也沒有人甘願成為配角,列國諸侯更不想成為那釀醋的虞公、亡國的鄭伯、搖尾乞憐的衛君。

魏國也好、韓國也罷,曾經的盟友、轉瞬間便可能成為死敵。一切的友誼、仇恨,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今日可盟趙伐秦、他日便可能聯秦伐趙。

孔夫子提倡的天下大同,或許在遙遠的將來可以實現,但這美好的憧憬,一定是建立在殘酷的殺伐之上。

而趙國,若想在往後的戰爭中繼續取得一次次勝利,除了新穎的戰術,還需要更加領先于列國的武器、軍隊!

現在趙雍最關注的事,便是新器的鑄造。

而新式武器的冶煉,也讓他明白了規制的重要性。往日由于趙國各個郡縣的武器規格不統一,最大的影響,便是武器的重復使用率和資源的調撥。

譬如最簡單的一支弓箭,便需要︰箭翼、箭桿、箭簇,這三者缺一不可。而趙國的各級武庫,往日所生產的武器規格卻是盡不相同。每逢戰爭,武器輜重的調撥、大多都是從各級郡縣的武庫統集而來。

打個比方︰若是晉陽征調的箭翼在運輸途中不甚出現了損壞,那導致的後果便是整個晉陽征集上來的弓箭都沒法使用。

這樣的情況並非是罕見,可以說每次對外戰爭都會出現類似的猝發事件。在這個落後的時代,道路的不便,造成的輜重運輸將是成倍的困難,更不用說還有突發的天災人禍。

但若是統一了規格質量,那晉陽統籌的箭翼、箭桿、箭簇三者損一,還可再用他郡統籌的做配用。

這樣一來不但可降低物品的報廢率、增大其使用性;二來也可設立一套更嚴禁、更規範、更效率的生產流程。

現今趙國的各級武庫,已經從原本的內史部逐漸分離出來,由新統建的少府所管轄。

內史部也從最初的獨掌全國財政話權,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只管農業的治粟內史。

而新籌建的少府,除了掌管王室國庫的財政,還掌百工技巧之政,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少府下轄的‘諸冶監’,掌鑄全國之兵農之器。

帝國的上層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級武庫的最高的統轄官員也從最初的相邦變成了食邑六百石的尚方令(諸冶監的長官)。

分化下級權利、增大中央對地方的統籌力度;改土地自給制,為薪俸制,增大官員對帝國的依賴性。

以趙雍的思想自然是知道統一度量衡的好處,但是真正的實施起來卻不是想象中那般容易的。其實從昔年馬鐙的改造開始,他便為之努力,但當時所要考慮的東西實在太多,統制之事,只能暫時擱置。

直到現在,歷經數年時間,才算是初步完成改革。

趙雍審閱著兵部準備調運的武器輜重,裝備的規制對于‘函谷之戰’時趙軍使用的東西、沒有什麼本質性的改變,完善的只是當初還不太成熟的制作體系。

其中的箭矢、槍桿,以前尺寸不統一、使用麻煩。如今各郡縣武庫,已經統一使用了少府下達的尺寸標準、以及鑄造技術。

此外,便是十多份關于馬鞍的改進、馬鎧的改進和青銅武器淘汰的奏簡,其中還夾雜著數張繪于帛紙上的圖畫。

正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戰馬對于騎兵來說,可謂是最重要的武器,因此,戰馬在戰場上自然也成為了敵軍重點照顧的對象。

通過對晉陽戰役、函谷戰役、滅胡戰役、這三場戰役的分析,趙雍發現,騎兵損傷最大的原因,便是騎士容易被戰馬連帶。

雖然新式騎兵才剛剛出現在列國的視線之中,但戰馬的運用,卻早在以車戰為主的殷商便大規模出現。

敵軍或許不知道如何正確的抵御這些強悍的新型騎旅,但憑借著往昔車戰的作戰經驗,‘馬’便成了他們的突破口。

趙國的騎兵雖然有護具的,但由于最初工匠們缺少經驗,只能仿照往昔給‘戰車馬’用的皮甲進行簡單的改造。雖然效果差,但聊勝于無。

然而隨著列國對騎兵的重視,針對騎兵的防御手段自然有所增多,什麼長槍陣、拒馬樁等等花招百出。

函谷一戰中,秦國最初便是用長槍方陣和拒馬樁、抵住了趙國的騎旅沖鋒,若非是憑借騎兵的機動性,那一戰的結果熟勝熟負還尤未可知。

趙雍現在迫切的需要一支可沖鋒陷陣的鐵騎,以發揮騎兵在戰場上最大的威懾。

他的騎兵最大的作用,便是用來沖鋒陷陣,憑借其一往無前的氣勢,擊垮敵軍的士氣。

長柄騎殳、騎槍可不是用來擺設的。

具裝鎧甲雖然難度很高,但作為這個時代冶鐵最發達的國家,通過多年的浸婬,趙國的匠人們已經初步完成了對馬鎧的冶造。

看著帛書上那一幅幅生動的馬具,趙雍眼神不由有些火熱。

若是組建這樣一支具裝鐵騎,那對以步兵為主的列國軍隊,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但待他看到圖畫下面的幾排篆體時,心頭不禁一沉。

具裝鎧大概需要七部分組成︰保護馬頭的‘面簾’、保護馬頸的‘頸甲’、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軀干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後’以及豎在尾上的‘搭後’、保護馬腿的‘護腿’,使戰馬除耳、目、口、鼻以及尾巴外露以外,全身都有鎧甲的保護。

然而以趙國現在的國力,搞出幾萬副具裝馬鎧實在是負擔不起。

不過,若是組建一支精銳想來還是不難的。

但,面簾、頸甲、當胸卻是輕騎必備。

只能進行暫時的取舍了。

馬鞍的改進倒是沒有多麼復雜,只是將曾經的軟墊馬鞍,改變為高橋馬鞍,更大一步提高騎手在馬背上的平衡能力。

當然,若非是趙雍的推動,任由歷史大勢去發展的話,高橋馬鞍的出現最起碼也得是幾百年以後。

而關于提出淘汰青銅武器的奏簡,便不是趙雍所推動的了。

其實趙國現在所冶煉的武器、甲冑,至少有一半已經為鐵質。

除秦國外的其余諸侯國,情況也大多與趙國仿佛。除了本身的造價外,技術的成熟也是根本原因。

與鐵質相比,青銅兵器脆硬易折,不便鍛打煉造。

尤其是在戰場之上,青銅武器的剛性太強,很容易造成損壞。

而鐵器卻有不弱以青銅器的鋒芒,還有強于青銅的柔韌鋼軀。

尤其是隨著日趨純熟的冶鐵技術,趙國的鋼鐵鑄造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淘汰青銅武器也成了大勢所趨。

至于武器的改制,尤其是針對騎兵武器,將徹底以長刀取代原本的短劍。

趙國騎旅現在的標配︰一槍、一弩、一弓、一劍,從裝備上來說,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弓弩用于遠距離襲擾,騎槍用于沖鋒、劍用于砍殺,然而騎槍基本上第一輪沖鋒過後,便會月兌手,劍便成了主要殺傷武器,但由于劍是雙面開刃,且劈砍動作非常不利于馬上作戰,還容易折斷,這在對騎兵之後的迂回戰斗中非常不利。

趙雍是親自體會過那種感覺的。

而刀便不一樣,刀乃單面開刃、還是厚脊,不易崩斷、便于砍殺。

趙雍磋磨著下巴修剪整齊的胡須,思慎片刻,拿起毫筆,開始在匠師繪制的帛圖基礎上勾勒。

首先做的便是加長刀身,將標注的二尺改成三尺,其次刀柄首端再加上個圓環,以便騎士連接繩套掛手砍殺更加穩定。

不多時一柄栩栩如生的環首刀,便呈于帛上。

放下毫筆,趙雍滿意地點了點頭,顧自言語道︰「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侍立在側的宮人听到他說話,趕緊聚精會神地留意著。但趙雍已沒有了下文。

對趙國來說,規制的改革統一、新式武器的運用只是第一步。

它的戰爭潛力,正呈井噴式爆發。

……

趙國兼並胡地,新增郡縣,雖然對列國諸侯來說、是一個不怎麼好的訊息。

但他們此時、似乎也已經無暇顧及。

二月的江城郢都,暖風已流露于街巷各處,胡頭巷尾,茶蘭芬芳,青鳥鳴啼。農人們扶著筐簍、乘著早春,忙于水田之中。

楚地,盡顯一片祥和之狀。

人們似乎完全沒有察覺到,遠處那棟奢華的宮闕中,散發出來的殺伐戾氣。

「 當!」

楚王大殿內,熊槐一臉的煞氣,手中的盟書,硬生生被他扯成了竹片。

「秦國!六里!豈有此理,豈有此理!真是欺人太甚!」熊槐氣的身體微微發顫,將手中的竹片狠狠甩出。

屈原立于台下,閉目悲嘆一聲︰「大王啊!臣早就說過,秦國無信矣,張儀無信矣,似這等空許重諾,事後反悔,已經非初次了啊。」

熊槐聞言,眉頭深皺道︰「寡人悔不听左徒之言啊。」

他轉而憤怒地對著台下大吼道︰「靳尚、陳軫,爾等怎麼不說話了!寡人被騙了!楚國被騙了!」

靳尚抹了一把冷汗,心里早就將張儀的父母問候了一遍。他收受賄賂不假,但他也沒想到,張儀能有這麼大的膽子啊。

听到楚王點名,他咬了咬牙,只得出身道︰「王上息怒,此次我楚雖然被騙,但我楚軍也並未受到多大損失。商於之地雖未到手,但秦國也背負了無信之名,此時我楚再聯合三晉,定可報仇雪恥!」

熊槐瞪了靳尚一眼,轉頭對著宮侍大喝道︰「去給寡人把駐楚秦使叫來,楚國要對秦國宣戰!」

「王上,此時不宜再同秦國宣戰啊。」陳軫趕緊出身揖道。

熊槐盯著陳軫,恨恨道︰「張儀欺楚時,汝不說話,現在倒是有話說了?汝若再敢多言,寡人必殺汝!」

陳軫搖了搖頭,凜然道︰「臣不懼死,王上就是殺臣,臣也要說!」

「寡人便成全汝!來人……」熊槐厲聲道。

「王上,不妨听客卿將話說完,再定其罪也不遲。」屈原此時出身,對著上首勸道。

他倒想听听,對方此時還能說出什麼花來。

「說!」熊槐從牙縫里擠出一個字。

陳軫抬起頭,先對著屈原揖了一禮,隨即面首上視道︰「秦國之所以沒有將商於兩地還給楚國,完全是因為征伐義渠的秦軍返回了咸陽,邊境抵御三晉的秦軍也已經可以撤離了。而反觀我楚國,已經因毀盟、辱罵,得罪了魏、韓。此時的三晉如何還願意同我楚共伐秦國?臣以為,我楚若戰,此時應該攻打齊國。」

屈原眯著眼看著陳軫,半晌後冷笑一聲。

只听陳軫繼續道︰「齊國雖與我楚有盟在先,但齊王重利,一直妄圖將邊境推至淮泗一線,屢屢進逼我楚,而今更是趁著我楚與越國伐兵之際,公然背盟,攻我莒地。王上,此時我楚已經失去了攻打秦國的最好機會。若是妄然攻秦,恐會將齊、秦兩國聯合在一起,我楚國不敵兩國啊!」

「這忘恩負義的田子期!虧得先王收留于他、賜地于他。」熊槐嘟囔著,咒罵了一聲。

隨即語氣不屑道︰「齊國、秦國,這兩個背信棄義的邦國都要打。我楚帶甲百萬,不懼秦、齊!齊國要打,秦國更要打。惡秦欺楚,比及齊國更加可恨!」

「大王。」陳軫欲勸道。

熊槐厲聲道︰「住嘴!」寡人心意已決,即日起號令三軍,攻打秦國!再有敢諫言止戰者,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