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五章 鸚鵡

頭頂雲層覆壓,抬頭望去還是灰蒙蒙一片,遠處的天際卻已經現出一縷曙光,微微透出絲絲斑斕。

鳥兒站在拱檐上嘰嘰喳喳叫喚個不听,彷佛在賣弄它們清脆地喉嚨;知了附于樹干上歡樂地吟唱,滿足著自己最後的音樂嗜好。

洛珊瑚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初晨的新鮮空氣,感受著這片刻的安寧。

「王上,乘輿已經準備好了,請王上、少妃移駕。」

听得身旁宦者的輕喚,珊瑚的目光不由得瞥向身後略顯幽暗的寢殿,眼神中流露出絲絲不舍,離開了這里,他就不會再獨屬于她一人了。

……

回邯鄲的路程異常‘艱辛’,雨勢雖停,但被水珠沖的坑坑窪窪的路面卻讓趙雍並不好受。

這場大雨也是奇怪,一連十多天全部揮灑在了太行山東部,西境內竟然滴水未下!

就像老天給趙國開的一個玩笑。

趙雍來回翻著手中的簡犢,竹簡相串的繩子都快被他磨斷了,他如今的感受是相當的窘迫,計劃全被打亂了。

他拿著簡牘無意識地拍打著自己的手心。

這場洪水受災最嚴重的要當屬齊國、趙國。

黃河堤口雖然潰于趙國境內,但齊國西部的地勢更低,水勢順流而下沖毀了齊國西部大部分的農田,其中最嚴重的就要數緊鄰趙國的高唐、平原兩地。

暴雨停歇後,黃河下游部分地區甚至因為淤泥,導致地勢驟然升高一丈有余。

洪水雖然過去了,但是後續的防險、救災也是一項重大支出。

趙雍已經派內史趙田親赴前線督導,撥發錢糧讓災區重建。

根據趙田統計上來的數據,此次失蹤者就高達三千多人,牲畜損失更是高達萬余,而且這只是統計在內的,實際情況可能更加嚴峻。

屯田也陷入了停滯,冀南、邢襄兩地新播種的粟苗全被淹沒。

一場大雨讓趙雍的計劃徹底回到了解放前,而邊境傳來的消息更是讓他焦慮。

……

沙丘到邯鄲二百余里,愣是走走停停,兩個日夜才到。

邯鄲這邊的局勢似乎已經是穩住了,路面也未有被洪水肆虐的痕跡,城門口依舊是車來車往、商賈如雲,一片繁榮盛景。

趙雍輕輕撩開窗幕,目光不由得瞥向跪俯在道路兩旁的百姓,這表面繁榮的背後又埋藏著多少累累白骨……

*

回到龍台後宮又是免不了遭受一番噓寒問暖,洛珊瑚也難得與姒、孟二女打成一片。

趙雍腳步剛踏入朝殿一只鸚鵡便乖巧地叫道︰「王上萬壽無疆,王上萬壽無疆。」

趙雍一愣,轉頭朝陳忠問道︰「這大鳥從何而來?」

「西番進貢的靈鳥,因能彷人語,臣妾看著喜慶,便懸于宮中。」孟柔接過話茬回道。

「有心了。」

是挺喜慶的。

趙雍坐在塌上,看到自己的後宮一片和睦,心中也不禁感到些許欣慰。

「王上,相邦在宮外等候召見。」殿外傳來宦者的話聲。

「讓相邦先在前殿應召,寡人隨後便去。」趙雍回道。

「喏。」

洛珊瑚听到趙雍的回話,回過頭說道︰「如今多災之年,王上定要以國事為重。」

姒、孟二女也皆是附和。

趙雍微微頷首,真是一群懂事的女子,不爭寵,還明事理。

……

趙雍快步走入朝殿。

這時一個宦者跪于門口道︰「王上,相邦應召求見。」

「召。」趙雍轉身坐于王榻。

趙豹、吳廣還有幾位趙氏宗老,依次入殿。

眾臣入殿行禮後,皆將目光投向上首,趙雍一場風寒,讓他們擔憂多日,如今見自家王上安然無恙,心中也是放心下來。

「寡人北狩這些時日,辛苦眾卿了。」

諸人忙道不敢,「如今百姓安居,全賴王上之決策,洪災之險並未影響邯鄲,臣等不敢居功。」

「物資調度如何?」趙雍問道。

「國庫充盈,一應補給已經由內史調往災區,想來用不了多少時日,我趙國禍患可平。

趙雍欣慰地點了點頭,可算是听到一件好事。「寡人身體已是無礙,國事可言。」

趙豹繼續作揖道︰「王上,宋國向東攻入齊國,如今齊、宋兩國已經戰于邳城(下邳),宋公譴使希望我趙國能出兵共同夾擊齊國。」

「秦國亦在藍田大營有大規模的兵力動員,隱約有東出的跡象,魏王已經向韓國和我趙國求兵,如今魏使正在驛館等候召見。」

吳廣稟道︰「秦王知我趙國受災嚴重,願向我趙國援助五萬石粟稷,希望我趙國不要插手秦、魏兩國的戰事。」

五萬石(大約等于今日三千噸),趙雍暗暗一驚,嬴駟真是大手筆。

趙雍點了點頭,宋國攻齊倒是在他的預料之中。

宋國君臣更迭,宋剔成君逃奔齊國,權利的傾軋的比較厲害,甚至國策都有所改變。趙雍對此一清二楚,想他繼位之初便是利用共同的矛盾來以與宋國達成結盟。

秦國東出函谷,目的也比較明顯,趁機瓦解五國合縱,韓、趙、魏三國各遭水災,其中以趙最為嚴重。

「眾卿以為如何?」趙雍問道。

趙雍一時拿不定主意。

趙成作揖道︰「臣看來,宋國以弱欺強,不可長久。秦出兵,圖謀分化五國盟約,當以此為謹。」

就長遠來說,趙成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唇亡齒寒的典故誰都懂。

但就當今而言,聯魏抗秦似乎不怎麼明智,秦國本就兵盛,如今又掃平了西部戎患,受五國威脅,全國上下軍民更是同仇敵愾。

反觀趙國剛剛遭受新災,月復地又有中山虎視眈眈,恐怕此時趙國軍民的聯魏拒秦之心不強。

若果是秦國侵犯趙國性質自然就不同了,普通人就是這樣,沒有感受到確切的生死危機之時,逆來順受才是常態。

趙國如今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優。

「今我趙國新災,恐難拒強秦,秦王示好于趙,我趙國何樂不為?」趙豹說道。

兩個往常協同共進的重臣,這次卻有了明顯的分歧。

趙雍一時有些犯難。

吳廣出身揖拜道︰「臣認為,司寇、相邦所出皆為良言,但臣覺得今日聯魏抗秦實為不策,秦盛趙疲,我趙國士卒抗秦之心萎靡,出兵易敗。況秦王示好,我趙國如今又正缺糧物。」

「爾等不知唇亡齒寒之典故?」趙成駁斥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