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完成整編後,李察麾下光是能離開拉出來作戰的正規軍,就高達18萬之眾。

如果將地方的保安團和城衛軍也拉出來,戰兵總數必定會突破20萬大關。

當然,只要不是李察面臨敗亡危機,地方上的武裝部隊是不會拉出來的。

一來,隨著槍炮不斷列裝野戰部隊,地方上的武裝部隊和正規野戰部隊之間的裝備差距越來越大,而且地方上的武裝部隊疏于訓練,單兵戰斗素質也跟野戰正規軍有了差距。

即便是白虎軍團和朱雀軍團,經過多次會戰和長時間的整訓後,戰力水平也要略高于地方上的武裝部隊。

二來,軍政府的各項政策對西亞地區的傳統文化和習俗沖擊很大,如果沒有地方保安團和城衛軍的維持,即便有被洗腦的地方主政官員推動,也會變得舉步維艱。

所以,地方上的武裝部隊是萬萬不能抽調的。

即便是正規野戰軍也不能全部帶走,畢竟現在李察麾下的地盤太大了,各大地區的主要城市都需要正規軍駐扎維持統治秩序。

西亞自由軍完成新一輪整編擴軍後,那三四萬剩下的突厥人戰俘就變得很礙眼,這三四萬人每天消耗的糧食哪怕只是基礎需求,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李察不能一直這麼養著他們。

後來李察召開軍政府高層會議一合計,干脆將這三四萬不能殺也不能虐待的突厥戰俘打散派遣到阿拉伯半島那邊充當地方保安團。

剛好,阿拉伯半島距離現在李察的軍政府統治核心波斯高原距離最遠,而且那里文化落後民風彪悍,與突厥人的家鄉距離也很遙遠,中間隔著小亞細亞地區。

這麼遠的距離,突厥人戰俘到了那里工作基本上很難潛逃回到突厥大草原上。

而且突厥人在阿拉伯半島上毫無根基,甚至很多當地的阿拉伯人根本沒有听說過突厥人這個民族,將突厥戰俘拉過去當地方保安團和城衛軍,不用擔心突厥戰俘會被當地人拉攏的問題。

如果這些突厥人不想被當地人排擠,就只能牢牢抱緊西亞自由軍軍政府的大腿。

這就是典型的異地軍隊控制地盤的戰略,這個戰略在李察上輩子的世界很多國家都在使用。

因為當地居民出身的士兵,在鎮壓當地人的叛亂時,很難下狠手,甚至會選擇同流合污,軍隊更是容易被當地人滲透成篩子。

派遣異地乃至異族軍隊控制就沒多大問題了。

這個手段李察記得近代的滿清帝國用的最是嫻熟。

平定三藩之亂後,滿清帝國就在各地的主要城市大肆圈地修造滿城,滿城里的駐兵對當地人來說就是異地異族軍隊,幾乎不可能被當地的漢人滲透和同化,堪稱滿清帝國維持遙遠領土統治根基的一把把尖刀。

正是依靠在各地設置滿城的政策,滿清帝國殘暴無仁的統治才能一直維系下去,無論多麼遙遠偏僻的地方發生叛亂,都能及時抽調軍隊去鎮壓。

有滿城里的八旗兵看著,地方的綠營兵也不敢公開造反。

對一國統治集團而言,遠離政治中心的城市造反派最大的優勢就是依靠信息傳遞的滯後性。

等到中央統治集團得知造反的消息時,地方叛軍往往已經佔據一城乃至一地開始做大做強。

所以,在地方上保持一支對中央政府的忠誠度高于對地方實力派親和度的駐軍,是非常有必要的。

李察不可能分配太多正規軍去駐扎阿拉伯半島,阿拉伯半島的面積太大了,足足有322萬平方公里,而且不少地區都是廣袤無垠的沙漠,交通困難通訊更困難。

在阿拉伯半島當地征召保安團意義不大,李察不可能讓阿拉伯當地人對自己的忠誠度高于對地方的頭人。

三四萬突厥人戰俘足以將整個阿拉伯半島牢牢控制住!

或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三四萬在阿拉伯半島扎根的突厥人也會被阿拉伯文化同化,但那都是幾十上百年以後的事情,至少需要一兩代人的耕耘才能做到。

有這麼久的時間,李察早就通過普及教育的方式,將全民思想扭轉到自己這一邊。

為何自古以來,有志向的強國大國都重視教育?

就是因為必須血脈紐帶,教育才是同化異族的最大利器!

君不見,李察上輩子的韓國棒子都被本國教育忽悠成什麼樣的弱智了……

一個彈丸小國愣是培養出了世界強國的自信心,還不是教育扭曲的思想?

畢竟,大多數棒子是不可能出國驗證他們所接受的教育真假,在國內永遠不可能看到真相,只會永遠沉浸在本國教育機構塑造的宇宙第一強國的夢想中自我陶醉。

然後在網上充當一名名鍵盤俠,懟遍全世界……

這就是教育的牛逼之處!

不過,現如今李察還沒有那個資本普及教育,全面教育的好處大家都知道,問題是哪來的錢?

招募老師不要錢麼?

更何況在這個文盲遍地走的年代,就算招募啟蒙老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都是之前希臘人分封制度留下的大鍋。

教育資源完全被貴族階級和特權有錢人階級壟斷了,能當老師的人不是在戰亂中被殺,就是因為跪的及時繼續保留自己的身家財富,人家根本看不上那點教師資金。

所以,李察想要普及教育,首先要做的是讓師範大學遍地開花,培養出一大批能教書育人的老師才行。

給平民學習知識的機會,不是一道政令就能解決的,因為大多數平民都掙扎在溫飽線上下,哪有錢去上學?

更何況,這個時代的多數平民並不認為上學比學一門吃飯的手藝來的重要……

因此,想要讓大量平民主動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學,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讓教育資源免費,變成義務教育!

這無疑又是一筆天文數字般的開銷……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李察暫時都沒有普及教育的能力。

完成擴軍整編後,李察就收到了手下鋪天蓋地的勸進良言。

如今,李察是否建國已經不是為自己的身份地位做考慮,而是讓下面人獲得更多的認同感。

而且,西亞自由軍的政治目標已經完成,整個西亞都被徹底‘解放’,統一在西亞自由軍的旗幟下,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建國?

總不能完成政治目標後,真的還政于民吧。

那只會讓西亞地區重新陷入混亂中。

別看如今西亞自由軍大勢碾壓,滅掉幾大王國的時候,幾乎沒有再起戰端,但各國的貴族還是有不少民望的。

這里的民望不是指底層百姓的期待,這個時代的底層百姓是沒有政治傾向的,反正誰來了他們都得納稅和上戰場當炮灰。

真正能影響社會的是村莊里的長老頭人,那些有錢的大商人和工坊主以及地位最高的貴族!

好在,貴族中的佼佼者都被李察洗腦控制了,這才是整個西亞維穩的關鍵。

但李察不可能將所有人都洗腦控制,他沒有那麼多奴隸印記。

所以,那些在西亞自由軍建立中央集權體系中利益受損的原特權階級,無不懷念以前的幾大王國統治,甚至懷念當年的希臘人殖民時代。

每個人和勢力的利益訴求都不同,必然會劃分出不同的對立階級和團體。

整個社會的蛋糕就那麼大,西亞自由軍來了肯定要取走最肥美最大的那一塊,這必然會有龐大的利益團體受到損害。

這些利益受損的人和勢力,自然會有不甘心失敗的人暗中蟄伏,等待時機跳反。

所以,西亞自由軍要不斷加強自身也就是李察的個人權威。

還有什麼比登上王位更好的方式?

李察登上王位不光是為了他,而是為了所有在軍政府體系下受益的人群,往大了講就是給西亞全體人民群眾建立一個和諧安定的樂土!

李察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他對于建國稱王並沒有抵觸心理,甚至還派出使者團前往大漢帝國給賈士凱通個信。

如今的李察已經不需要依賴大漢帝國了,雖說塞加可汗帶領的聯軍沒有對蠻族王庭造成什麼傷害,賈士凱承諾的火炮只支付了定金,但那次交易是李察的過錯。

他手底下的王者們想要保留實力,所以才沒有履行條約,所以李察並不怪罪賈士凱克扣數百門火炮沒有交付的事情。

即便只是定金中的火炮,也完善了軍政府下轄的樣炮工坊。

此時此刻,在軍政府不遺余力的支持下,李察麾下的槍炮作坊的規模已經直逼賈士凱麾下的火器工坊。

這個時代的火器打造並沒有技術壁壘,只要有足夠的錢和資源,就能快速擴充產能。

所以,李察的軍政府很快就吃透了賈士凱手下的火炮技術,這跟李察從大漢帝國挖過來的火器工匠的貢獻密不可分。

本來,李察這種挖牆腳做大的行為是遭人恨的,但如今賈士凱有求于人,自然不會拒絕李察的善意。

沒錯,李察打算等建國稱王後,就帶兵去救援大漢帝國。

能得到李察的這個承諾,別說李察建國稱王,就算是雄霸天下賈士凱也不會介意……

光明歷1406年,西亞自由軍正式建立帝國,單名一個‘唐’字。

史稱大唐帝國。

由于李察並不是在漢人的領土上建立的帝國,為了讓西亞地區的民眾更容易接受,李察沒有采用漢人的紀年方式,也就是仍然采用光明歷紀年法,沒有設置自己的年號。

靈魂來自21世紀的李察對于年號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情,畢竟在他上輩子那個和諧社會里,大家使用的都是西方的歷法。

公元紀年法說白了就是西方人發明創造的,公元元年就是耶穌那家伙嗝屁的時間,或者說升天的時間。

連李察上輩子的祖國都采用西方的歷法記錄歷史和現代,他還有什麼可矯情的,非要給自己編一個年號?

李察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知道大唐帝國如果彷造大漢帝國編年號,必然會遭到民間力量的抵制,甚至是底層種田的農夫都不會理解。

畢竟,大家已經習慣了使用光明歷。

所以,李察不會為了一個面子問題非要扭轉大多數人的傳統觀念。

國號大唐自然是李察欽定的,原因很簡單,為了緬懷他上輩子的歷史。

在李察上輩子的祖國歷史上,李姓可是大唐的國姓。

反正用什麼國號都一樣,李察自然選擇一個自己看著順眼的。

大唐帝國建立後,立刻頒布了明確的行政區劃。

整個大唐帝國,被劃分為四個行政大區,分別為阿拉伯大區,小亞細亞大區,波斯大區,北亞大區。

在這里面,李察的大唐帝國將蠻族王庭所在的大草原,也囊括到北亞大區中,宣稱那是大唐帝國的領土……

很顯然,這種扭曲歷史事實的宣講,是為了大唐帝國接下來的戰爭做輿論預熱。

甭管理論邏輯多麼牽強,底層的平民又不知道北亞大區在哪,只覺得大唐帝國好牛逼,哪里都是大唐帝國的領土……

在四個大區下面,則劃分了一個個行省,行省下面則是市鎮村三級行政機構。

很顯然,李察不想繼續保持西亞地區原本的那種中央政權不下鄉的傳統,他的野心很大,想要彷造上輩子的政府體制,在廣袤的鄉下建立村級行政機構,而城鎮則是統轄一大片鄉村的政治中心。

當然,這是細工慢活,李察現在能做的就是先把框架搭起來。

他可沒有那麼多奴隸印記去洗腦村莊長老……

在市鎮村三級中,城市和城鎮也有細分,比如說富裕、一般、貧困城鎮的行政地位是不同的。

城市也如此,分為大中小三個級別。

這種劃分不是固定的,如果市鎮能發展起來,或者衰敗下去,也是可以升級和降級的。

大唐帝國建立後,對西亞地區最大的沖擊在于,上到內閣大臣,下到一名村長,大唐帝國中央政府都有權任命。

這才叫真正的中央集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