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陛下,李察那個漢狗麾下的軍隊,擁有大量槍炮,人數高達7萬之眾,貿然開戰的話,我方優勢並不大……」
薩蘭德蘇丹國大軍王帳中,一眾頭上包裹著白色頭巾,穿著白色長袍內襯鐵甲的薩蘭德蘇丹國將領,聚集在哈基姆蘇丹前商討軍情。
這里面,主動尋求與西亞自由軍決戰的將領佔據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則是如同剛剛那道聲音一般,對槍炮懷有極大的恐懼。
這主要是西亞自由軍利用槍炮接連擊敗斯瓦迪亞王國和諾德王國維基亞王國聯軍,槍炮的威力在少數薩蘭德蘇丹國將領眼里,已經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利器。
甚至排在士氣和勇武之上!
好在,抱有這種想法的薩蘭德蘇丹國的將領並不多。
「槍炮固然威力大,足以毀掉任何鐵甲,但我們跟斯瓦迪亞王國、諾德王國、維基亞王國不同。
我軍主力是駱駝騎兵和馬刀騎兵,步兵佔據的比例並不高,在野外會戰對于擁有騎兵優勢的我方來說,穩佔上風。
若是困守在城池中,我軍豈不是自斷臂膀,主動放棄了騎兵優勢?」
哈基姆蘇丹微微頷首補充道︰「我們在野戰中優勢更大,更何況在阿拉伯半島上,還有不少部族不願意臣服在薩蘭德的旗幟下,如果我們不主動出擊的話,李察就有足夠的時間去威逼拉攏那些部族,到時候李察麾下的軍隊只會越來越多。
而我們麾下的軍隊,如今已經是極限了。
馬穆魯克那邊的使者團還沒有回來,即便談判順利,馬穆魯克王朝聚攏軍隊籌集糧草物資也需要消耗大量時間,李察所部行軍速度很快,我們不能繼續等下去了。」
哈基姆蘇丹說完後,反對的聲音立刻被壓了下去。
反對者雖然內心憂慮恐懼槍炮的威力,但他們實在沒有足夠的理由去說服哈基姆蘇丹。
倒不是說哈基姆蘇丹是听不進去諫言的人,而是他們無法過度強調槍炮的威力。
畢竟,沙漠綠洲中長大的勇士,更相信手中的彎刀和勇氣,而不是從未見過的槍炮。
槍炮威力再大,也只是一種遠程武器而已,頂多算是弓弩的加強版本,遠遠達不到讓薩蘭德蘇丹國的勇士畏懼的地步。
這就是所謂的無知者無畏。
哈基姆蘇丹團結了內部的聲音後,才帶領大軍出征。
擁有數量恐怖輕騎兵的薩蘭德蘇丹國,很快模清楚了李察所部的行軍路線。
不過李察的行軍路線壓根不打算隱瞞,目標直指薩蘭德蘇丹國的都城。
李察知道己方的騎兵劣勢很大,打斥候戰根本不是對手,所以戰術簡單直接,帶著大軍平推過去。
當然,這也是李察所部的軍隊優勢足夠大才能這麼干。
沿途的村鎮根本不敢反抗,無論是否為薩蘭德蘇丹國的附庸,遇到李察所部的大軍,只有兩個選擇。
臣服或提前逃離。
抵抗是不可能抵抗的,連民兵都湊不出幾百人的城池,拿什麼抵抗?
抵抗的下場只能是城破人亡。
實際上,在沒有民族主義思想的這個時代,兩國交戰基本上都是大軍對決,普通的城池完全沒有抵抗的勇氣。
哪怕城牆修的再高,幾百人面對幾萬大軍也不會有任何取勝的希望。
只要入侵者保證城池投降後不燒殺搶掠,那些城池都會開門迎降。
當然,該交的保護費還是要交的,不能說你一句投降就毛都不出。
不過這種投降一般都沒有什麼保障,還要派兵鎮守,否則說叛變就叛變。
不用派太多軍隊,幾十上百人作為威懾就能控制一座小城。
前提是,大軍主力不要被打敗。
幾十上百人看似不多,但佔領的城池多了,分散的兵力加一起也不是小數目,所以李察除了必經之路的城池派兵控制外,其他城池完全不管不顧。
理所當然的,其他城池的當地勢力也不會主動挑釁,他們都在觀望這場大戰的結局,誰贏了他們就是誰的臣子。
有點實力的部族雖然敵視薩蘭德蘇丹國,但對李察完全不了解,自然不能直接投靠過來,這需要時間來讓雙方交流。
哈基姆蘇丹主動出擊,就是為了避免那些獨立的部族領主與李察所部的交流溝通。
在李察還沒有拉攏反對薩蘭德蘇丹國的部族領主前,將西亞自由軍擊敗或者趕跑。
西亞自由軍終歸是入侵者,屬于‘客軍’。
薩蘭德蘇丹國只要在會戰中打贏一仗,挫掉西亞自由軍的銳氣,讓阿拉伯半島上的地頭蛇們看清楚孰強孰弱,西亞自由軍就再也待不下去了。
只要西亞自由軍敗一次,周圍的地方勢力就會群起而攻,哪怕是那些反對薩蘭德蘇丹國的部族領主,也會因為薩蘭德蘇丹國展現出來的強大軍事力量,重新考慮自身的立場。
反觀擁有主場優勢的薩蘭德蘇丹國,會戰哪怕敗一場,只要實力損失不太大,縮回去休整一下,就還有再戰之力。
之前的諾德王國和維基亞王國,之所以投降的那麼痛快,不光是因為李察提出的和談條件能讓兩國接受,更重要的是諾德王國和維基亞王國的聯軍在會戰中損失太大了。
兩支大軍幾乎是迎著對手前進,數日後,雙方的先頭部隊率先發現對手,李察所部的先頭部隊是負責開路的斯瓦迪亞王國軍團,由哈勞斯的心月復將領帶隊。
斯瓦迪亞王國的軍團跟薩蘭德蘇丹國的先頭部隊稍微踫了一下,雙方各自死傷不足百人後,就理智分開,安營扎寨,等待後續的大軍主力。
三天後,雙方大軍主力紛紛抵達,寬闊的戈壁灘上,雙方加在一起十多萬大軍對峙形成了連綿十幾里地的戰線。
兩軍各自飽餐一頓後,在翌日黎明開始生火造飯,清晨時分士兵們已經酒足飯飽列陣踏上預設的戰場。
薩蘭德蘇丹國一方擺開的陣勢是冷兵器時代的標準方陣。
中軍是步兵大陣,薩蘭德蘇丹國的步兵基本上都拉了出來,包括無甲的奴隸兵!
阿拉伯半島上的勢力還存續著奴隸制度,這里生活的波斯平民,不少都被打上了奴隸的烙印。
他們平日為農奴,戰時為奴隸兵。
正是因為阿拉伯半島上盛行生產效率低下的奴隸體制,才使得明明面積最大的阿拉伯半島,整體實力卻只是跟連小亞細亞地區都沒佔全的斯瓦迪亞家族相當。
薩蘭德蘇丹國中軍步兵大陣前方,清一色全都是穿著破爛袍子甚至是光著膀子的奴隸兵,他們手中拿著投矛,腰間掛著沙漠中最常見的劣質彎刀。
在奴隸兵後面則是身上披著鐵甲的薩蘭德蘇丹國的正式步兵。
這些薩蘭德步兵只有少部分是常備軍,大多數都是雇佣兵。
打仗的時候薩蘭德蘇丹國發錢收買過來的。
在中軍步兵大陣兩翼,則是人數加一起高達萬人的駱駝騎兵。
駱駝龐大的體型足以讓他們成為半個重騎兵,哪怕身上並沒有甲胃。
然而,站在望台上的李察,看到的薩蘭德蘇丹國的大陣步騎加一起頂多也就四萬人,還有四萬人看不到蹤影……
「三萬步兵一萬駱駝騎兵,哈基姆蘇丹麾下不會還有四萬騎兵吧。」
李察面色凝重的說道。
負責錦衣衛情報工作的李二狗听後,立刻回復道︰「大帥,薩蘭德蘇丹國的騎兵大部分都是駱駝騎兵,速度不快,比起真正的重騎兵有所不如。
不過阿拉伯半島上的駱駝數量屬實很多,比戰馬要多得多。」
「讓朱雀軍團負責正面進攻吧,兩翼和後方交給斯瓦迪亞的軍隊和白虎軍團,省的被薩蘭德的騎兵包了餃子。」
很快,雙方大陣抵近,擁有火炮優勢的李察所部率先發起攻擊。
然後,薩蘭德蘇丹國的步兵就體驗到了當初斯瓦迪亞、諾德和維基亞三國士兵的恐懼。
一發發實心彈雖然準頭不夠,但薩蘭德蘇丹國的步兵大陣足夠密集,只要不是偏的太離譜,總能落入到人堆中。
李察所部大軍根本不用主動進攻,將火炮擺在前線一發一發的轟擊敵軍步兵大陣,薩蘭德蘇丹國的步兵大陣就扛不住了……
後方望台上的哈基姆蘇丹看著己方大陣光挨打卻無力還手,心里不禁感嘆︰火炮不愧是戰爭利器,剛開戰李察那邊就利用火炮佔據了上風。
繼續任由李察的火炮轟下去,再堅硬的步兵大陣也扛不住,這是逼著我方主動進攻啊。
哈基姆蘇丹能看出來,前線指揮的薩蘭德將領自然也能看出來。
李察所部才打了兩輪火炮,薩蘭德一方的步兵大陣就轟然向前。
輕裝的奴隸兵在後面督戰正兵的驅使下,快步向前。
不過從未見過火炮的薩蘭德奴隸兵大部分人都臉色慘白,甚至有人走路的時候手腳被嚇得哆嗦。
噗嗤一聲,一名因為恐懼顫抖在前進時摔倒的奴隸兵,還沒等爬起來,就被後面跟進的督戰士兵一刀劃破了喉嚨。
其余奴隸兵看到這一幕後,立馬快步向前,再也不敢耽擱。
隨著幾個倒霉奴隸兵被督戰隊抹了脖子,奴隸兵只能硬著頭皮快速向前。
然而,當薩蘭德奴隸兵好不容易接近敵軍大陣的時候,朱雀軍團的陣列前突然噴射出來成片的葡萄彈,緊接著就是標準的輪替火槍齊射!
女兵在使用火器方面,並不比男兵要差勁。
一連串的標準打擊,讓沒有見識過槍炮結合威力的哈基姆蘇丹驚住了。
至于前線的薩蘭德奴隸兵,則瞬間被打崩!
無論督戰隊砍殺多少個人頭都無法止住潰敗的局勢。
李察看到這一幕後,輕蔑的笑道︰「薩蘭德蘇丹國的步軍比起諾德王國,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啊。」
不用李察下令,負責前線指揮的朱雀軍團統帥莉莉亞就下達了全軍突擊的命令。
雙方戰線之間只有幾十步的距離,一群身披輕型鐵甲的女兵嚎叫著挺著長槍沖了上去,尾隨著薩蘭德奴隸兵狠狠插入敵軍步兵大陣中。
反觀薩蘭德蘇丹國的步軍大陣,被崩潰的己方奴隸兵沖擊的陣型渙散時,敵軍的長槍大陣跟在潰兵後面掩殺過來,將薩蘭德步兵打得節節後退。
其中不少雇佣兵眼瞅著己方要敗,竟然腳底抹油提前退出了前線。
哈基姆蘇丹大張著嘴巴,看著一個照面就被打得節節敗退的己方步兵大陣,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楮。
薩蘭德蘇丹國雖然步兵不算強大,但也不至于這麼弱吧。
前線的薩蘭德蘇丹國將領為了挽回頹勢,只能提前將兩翼布防的駱駝騎兵派遣上去。
在兩翼駱駝騎兵發起沖鋒的時候,這邊的斯瓦迪亞王國騎兵軍團也迎面沖向駱駝騎兵,攔截他們不讓他們插入到中路軍主戰場。
斯瓦迪亞王國的騎兵軍團仍然是老一套戰術,斯瓦迪亞騎士領隊,騎士扈從和雇佣騎兵緊隨其後,這個樸實無華的騎兵軍陣,將速度不快的薩蘭德蘇丹國的駱駝騎兵的沖鋒陣型一擊而散。
在西亞地區,重騎兵對沖中,沒人是斯瓦迪亞騎兵軍團的對手!
哈基姆蘇丹看著局勢越來越惡劣的戰場,如同輸紅了眼的賭徒一般,將藏在後面的數萬駱駝騎兵和薩蘭德輕騎兵和數量不多的重騎兵,一股腦的派上戰場,誓要挽回局勢。
他無法接受,薩蘭德蘇丹國會敗得如此簡單。
更無法將數萬步軍丟在戰場上任由李察所部宰割。
大股大股的薩蘭德輕騎兵,以少量披甲執銳的薩蘭德重騎兵為鋒失,沖向在戰場上馳騁無敵的斯瓦迪亞王國騎兵軍團。
很快,斯瓦迪亞王國的騎兵軍團就發現自己被包圍了……
敵人實在是太多了!
外圍的薩蘭德騎射手不斷射箭襲擾斯瓦迪亞騎兵軍團的側後翼,前面則是一波又一波,仿佛永遠也殺不光的駱駝騎兵跟斯瓦迪亞騎兵軍團硬撼。
眼瞅著斯瓦迪亞騎兵軍團就要被圍殲,李察嘴角卻劃起勝利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