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服,憑啥我們不是特等功?」
國防軍中有人叫屈。
這可是難得的稀罕事,甚至連第七方面軍司令栗軍祥都被驚動了。
此時的第七方面軍司令部已經跟隨第一師移動到了孟加拉。
安南那邊的內戰還在繼續,阮氏和鄭氏完全顧不上旁邊虎視眈眈的國防軍,只希望盡快將宿敵掐死。
在這種情況下,第十五師暫時停止了下一步的行動,坐山觀虎斗。
因此對于第七方面軍來說,重點在天竺這邊。
「說說,為啥不滿意啊?」
叫屈的人,是之前俘虜了六百多天竺兵的三人戰斗小組。
「我們三個人就抓了這麼多的俘虜,按照規定,理應是特等功。可為啥只給俺們評定了一等功?」
在國防軍中,特等功和一等功的待遇區別可是很大的。
榮獲特等功的人,士兵直接升格為一等軍士長,只要有了位置空缺,立刻轉正為軍官。
如果是軍官的話,立刻官升三級。
除此之外,家屬的福利也是十分夸張。
功臣的父母將會由政府給付養老金、醫護金,並且會分配大型住宅一套,直系兄弟姐妹和子女上學、就醫免費,並且考試有加分。
三人戰斗小組滿心歡喜地以為這次特等功是跑不掉了,孰料評定下來,居然只是一等功。
這麼多年來國防軍中始終制度透明,上上下下沒有遮掩,三人戰斗小組覺得不公,立刻就申訴了。
栗軍祥听了他們的事跡,也有點意外。
「是不是搞錯了,這明明就是特等功。」
負責頒發軍功的軍政人員也是委屈的不行。
「司令,絕對沒錯,據說這是陛下親自批下來的。」
听說是左夢庚親自評定的,三人戰斗小組臉色煞白,同時倍感絕望。
這樣一來,顯然沒有更改的可能了。
「不應該啊,難道陛下听錯了戰斗記錄?」
栗軍祥也不敢指責左夢庚啊,一邊翻著勛章證書,一邊想要看看哪里出了問題。
誰知看著看著,他居然當場笑了出來,同時臉色無比古怪。
「看看吧,這就是你們獲得一等功的原因。」
栗軍祥在軍功證書中發現了一行字,還是手寫的。
他自然認得,這是左夢庚的親筆。
三人戰斗小組也很好奇自己為啥被降級評定了,紛紛湊上來。
結果一看之下,三人全都瞠目結舌。
眾位軍官傳看之後,也是苦笑不已。別說他們了,三人戰斗小組的怨氣也散了。
大家終于明白,為何戰功會被打折扣了?
並不是有什麼不公,而是上頭認為,天竺人的戰斗力影響了戰功的評定。
可眾人仔細想想,拉跨的天竺人確實打的太輕松了一些。
從進入天竺開始,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基本都是在武裝行軍。沒有任何一座城池能夠抵抗超過三個小時的,很多地方甚至是不戰而下。
憑良心講,他們也覺得還按照以往的標準評定戰功有點害臊。
這件事迅速在全軍當中傳播開來,並且成為了經久不衰的笑話。
沙賈汗、奧朗則布可不認為這是笑話。
他們已經徹底慌了,感覺到了深深的絕望。
天竺雖大,可四面八方皆敵的境況,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
尤其是這一次的敵人不但軍事力量強大無比,甚至還從政治、宗教等多重方面下手。
原本在天竺國內佔據統治地位的尹教已經到了搖搖欲墜的地步。
很多地方的婆羅門教徒都已經開始叛亂。
這是在挖他們的根呀!
議和!
必須議和!
盡快議和!
沙賈汗和奧朗則布幾乎同一時間取得了一致。
別說他們了,整個莫臥兒帝國的高層都是這個態度。
打不過不丟人,打不過還硬撐那就該死啦!
他們該死嗎?
他們想死嗎?
自然是不想的。
榮華富貴還沒有享受夠呢,怎麼能想死呢?
于是沙賈汗派遣的使者幾乎以亡命的速度奔赴金奈,生怕多耽擱一會兒,盟軍的腳步又前進一分。
草原的夏季很美。
大片大片的綠色好似瑪瑙一樣鋪陳大地,彎彎曲曲的河流清澈如玉,緩緩流淌而過,令牛羊們也為之安心。
可喀爾喀蒙古的高層們卻很焦躁。
面對國防軍的進攻,他們采取了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決定利用廣袤的漠北徹底耗死國防軍。
然而事實證明,他們的策略完全失敗了。
國防軍表現的無比耐心。
既然草原很大,那就放慢腳步。然後用心經營佔領的土地,穩步推進防線。
王思儀展現了絕高的政治智慧,用更加先進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實力同喀爾喀蒙古爭奪民心。
蒙古王公貴族們始終保留著原始落後的生活方式,始終將普通牧民視作牛羊,予取予求,肆意壓榨。
這種做法,在落後的生產方式下是絕對合適的。
但帝國來了,帶來了不一樣的東西。
帝國將佔領的牧場分產到戶,令普通牧民都能夠在這樣的大變革中受益。
光是這一招,在這個時代就屬于絕對的王炸。
草原上的牧民只是愚昧,但絕對不傻。
他們也想過好日子,他們也想做人。最起碼吃飽穿暖,這是人類最樸素的願望。
王公貴族不會給他們,可帝國做到了。
每一戶的牧民看著自家的草場,再看著成片的牛羊,平生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麼叫心滿意足。
什麼?
帝國是外來者?
帝國和他們語言不通?
這些重要嗎?
蒙古人就都是蒙古人嗎?
這片草原上千百年來的主人實在是太多了。
以至于真要細致劃分的話,恐怕沒人能夠說得清自己來自于哪里。
分產到戶,只是第一步。
在帝國的眼中,草原並不窮困,反而是大有可為之地。
尤其是隨著經濟日益富裕,國民的消費潛力開始爆發。別的不說,單單是肉類的供應,就成為了老大難問題。
帝國在許多地方興建了大量的養殖場,但仍舊供不應求。
這就導致肉類價格居高不下,普通民眾叫苦不迭。
而草原,就是最好的補充。
帝國的公司來到了草原,直接在當地建立了屠宰場,並且應市場的要求開始研究能夠使肉類經受長途運輸的保存方法。
他們的收購,令牧民們的腰包迅速鼓了起來。
此消彼長,喀爾喀蒙古的王公貴族們赫然發現,他們居然在漸漸失去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