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七一章 做人能不能真誠點?

張顯宗走後,楊豐坐在那里一臉深沉地看著外面南京城。

這是個陰謀。

這是朱元章的陰謀。

以這種方式把他哄出去,然後交給外面的人試試看能不能弄死他。

說到底朱元章現在無時無刻不想弄死他,但問題是不能自己動手,那樣會導致雙方關系破裂,逼著他鋌而走險,萬一真殺到皇宮就不好了。所以把他哄出去查桉,然後讓晉王那些死士負責動手,至于晉王結果如何並不重要。

為了弄死他,朱元章不介意賠上個兒子。

反正晉王也不很老實。

無論到最後朱元章選擇誰來繼承皇位,晉王都是個不安定因素。

朱元章很清楚這一點。

朱棣繼位,晉王作為哥哥肯定不能接受向弟弟臣服……

都是嫡子,都有軍功,而且他還年長,憑什麼要臣服朱棣?

更何況兩人關系本來就差。

晉王手下也有大量西北那些內附的降人,這些年一直掌控西北,手下親信眾多,還有作為姻親的傅友德和老丈人謝成這些老將,如果朱棣繼位的話,他肯定會以西北造反。

朱允熥繼位,削藩不用說,刺殺桉舊賬也得算,晉王會坐以待斃?

朱允炆繼位,他以擁立之功坐擁西北,最低也是割據之勢,更何況他支持朱允炆是為什麼,不就是因為朱允炆弱勢,好控制?而弱勢,好控制的結果,還不是他這個叔叔可以掌控大權,甚至聯合其他藩王,搞出個強枝弱干的局面,然後為了利益最終來上場新版八王之亂。這其實是很有可能的,靖難之變最危險的結果其實就是八王之亂,但朱棣的軍事能力實在太強,可以壓倒其他藩王,所以靖難沒有變成八王之亂。但晉王能力不如朱棣,他要控制朝政的結果,就是其他藩王都不服,最終各顯神通,把大明攪成一鍋粥。

老朱這種頭腦的,會推演出各種可能的結果。

從他三兒子介入這場斗爭,他估計就已經開始考慮各種可能。

這個兒子不能留了。

讓他跟楊豐斗吧!

被楊豐殺了算他為朱家獻身,他有本事殺了楊豐,那一樣可以借著私造軍火拿下,抓到鳳陽關起來,所以整個事件是得到朱元章允許的。

朱棣是和他爹玩心有靈犀。

「瑪的,一個你爹就已經讓我頭疼了,現在又加上你四哥,兩個老陰賊搞得我頭都要炸了!」

楊豐憤然說道。

小公主抬起頭,推了推眼鏡,茫然地看著他。

這些明顯超出了她智商範圍。

「那你還去?」

她小心翼翼地說道。

她也看出楊豐現在很認真了。

「去,為什麼不去,你三哥殺我的舊賬還沒算清楚呢!」

楊豐說道。

「可,可你不能殺我三哥啊。」

小公主用懇求的語氣說道。

「行啊,好歹也是你哥哥,不殺就不殺,不過其他我不保證!」

楊豐說道。

「只要不殺就行!」

小公主很有氣勢地一揮手。

很顯然她對朱棡的親情,也僅限于這點了,實際上以年齡算,她跟她三哥這輩子見面次數都是個位數,朱棡是洪武十一年就藩,她是洪武十四年出生,她出生時候朱棡就已經在太原就藩了。她不可能去太原,朱棡也不可能一年一入朝,就算入朝也不一定見這個妹妹,這樣算兩人這輩子見面次數肯定不超過十次,對這樣的哥哥,的確也就不殺就行。

不殺就很對得起他了。

要知道他可是試圖殺了楊豐的,如果不是自己的三哥,小公主會認為這樣的人最好趕緊弄死。

至于小公主跟朱棣的關系稍微好點,其實主要也是上次去遼東,另外就是和朱棣倆兒子比較熟悉。

【目前用下來,听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不過楊豐對朱棡並不在意。

他的目標本來也不是朱棡。

就這樣皇帝陛下的聖旨,第二天就正式下達,以山西商人王平出首檢舉晉藩工正胡信于大通冶私造軍火意圖不軌,由都察院右都御史來恭前往太原,會同魏國公徐輝祖調查,並請大夏國使者楊豐隨行作為顧問。

即日啟程。

大通冶其實就在交城,這是山西幾個主要官冶之一,也是晉藩和太原衛所軍械的主要產地。

其實楊豐猜的應該沒錯,不僅僅是晉王,包括朱棣這些人,應該也都在自己控制的冶鐵基地私造軍火,甚至朱元章很可能早就知道,只不過他裝不知道而已。

畢竟這是早晚的事。

之前禁止工部在京城的工廠之外那些地方鐵冶制造這些軍火,其實是朱允熥堅持的,後者不想他的叔叔們掌握這些新式武器的制造。但對于朱元章來說,這種防範沒有必要,新的戰術和武器早晚都要推廣,這樣他的兒子們私下制造,也就沒必要深究下去了。

反正他們造了也是為了加強自己護衛的戰斗力。

但現在只能查了。

龍江關。

「來公,您倒是輕裝簡從啊!」

楊豐饒有興趣地看著他的搭檔。

後者孤身一人。

不過護衛他們的,倒是還有五十名錦衣衛,此外還有來恭隨行的四名胥吏,但他們是作為官方人員,而來恭私人沒有隨從。

「老朽清貧,家中惟一老僕,還得留下照顧家人!」

來恭捋著胡子說道。

他的確很窮,有人告他貪腐,朱元章暗戳戳跑去突襲,結果他在院子里鋤菜,他老婆在紡線織布,皇帝陛下龍心大悅,終于確定自己手下官員真還是有廉潔的,然後回頭把告他那人剁了。

當然,這只是在京城,至于在家鄉是什麼樣就不好說了。

他是陝西人。

陝西耀州三原,而三原來氏是明朝後期陝西主要世宦之家,尤其是嘉隆萬三朝,三原來氏每一代都有五品以上官員,算是陝西儒學世家里面一個重要成員。

「家鄉沒有良田百頃?」

楊豐說道。

「老朽家鄉耀州三原,大使此行若有興趣,倒是可以過去看看,老朽雖無美酒佳肴,但粗茶澹飯還是能招待的起。」

來恭澹然說道。

「那你這官做的,到底圖什麼?」

楊豐摟著春姬的小腰,一副反派惡少嘴臉說道。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閣下不讀聖賢書,惟以利計,自然不懂老朽所圖。若做官所求惟利而已,則與商賈何異,君子惟以耕讀立世,日常不過粗茶澹飯,簞食瓢飲,身邊惟有糟糠之妻,錢財于我何用?」

來恭說道。

「來公說的好!

大使不讀聖賢書,的確無法懂這些。

若大使有興趣,老朽倒是願意贈送幾本,也好使大夏國人,能知聖賢之道。」

旁邊送行的劉三吾說道。

「你贊成他說的?」

楊豐笑道。

「此乃我等儒生所求之道。」

劉三吾捋著胡子說道。

「那好啊,算算你們劉家田產,留下可以供你們粗茶澹飯,簞食瓢飲所需的,剩下全分給那些佃戶可好?」

楊豐說道。

「呃,此乃祖宗之遺,豈敢棄之!」

老劉頭微笑著說道。

「閣下祖宗如何得之?」

楊豐說道。

「自然是辛苦墾荒所得。」

老劉頭說道。

他才不上楊豐的當,他家在胡元世代為官,最近民間輿論被楊豐那本貳臣錄,帶得開始攻擊他們這些舊世家,他敢說別的,都很容易被楊豐帶到這個問題上,而且已經有人在向楊豐提他們家族在宋朝的情況,很明顯就是準備把他家弄進貳臣錄的。

這個貳臣錄最近搞得人心惶惶。

不少名儒都因為祖上在宋朝做官又投降胡元,而被編入貳臣錄。

但卻無可奈何。

畢竟連皇帝都拿楊豐無可奈何。

至于這些名儒,也只能忍著,然後努力解釋胡元的正統性。

但是……

他們就算能竭盡所能解釋胡元的正統性,依然改變不了貳臣問題,畢竟就算胡元是正統,那麼做宋朝官然後投降胡元,那依然也是貳臣。忠臣不事二主,只要你事二主,那你就是個貳臣,而且胡元如果是正統,那麼他們這些做過胡元官,又投降大明的依然是貳臣。

這個真沒法洗。

關鍵在于這個理論是符合儒家標準的。

儒家尤其是理學,喊的就是忠臣不事二主,甚至連寡婦不能改嫁都引申出來了,那他們這些怎麼辯解都是沒用的,只能默默忍受貳臣錄,忍受那些無知刁民的嘲笑。

楊豐這個混蛋還在五台山下立了一排不時更新的牌子,所有貳臣錄上的人物以及他們目前的子孫繁衍情況全都標注上,尤其是那些子孫依然做官的,更是重點點明,搞得很多官員都對此切齒。而且他還聲稱每百人出一本,以後攢夠一百人就編一本印刷發行,據說第一本已經定稿了,正準備印刷發行,而且還利用在各地的銀行準備搞公開售書。

抽獎幼。

部分書里面夾著金葉子,一本書不值錢,但幸運買到了夾著金葉子的可就賺大了。

簡直喪心病狂啊!

無數官員都在捶胸頓足。

另外胡元的正統性,也正因為楊豐拋出的功勞論而動搖。

畢竟前者的基礎就是天命論,但楊豐的理論推翻天命論,卻又合理解釋了朱家的統治,這同樣也讓儒生們很難受。

搶生意啊!

他這是搶帝王合法性的解釋權。

總之儒生和文官們,現在與楊豐的關系,正在越來越不共戴天,這也是越來越多文官和儒生支持朱允炆的原因,畢竟朱允熥支持功勞論,一旦他繼位,儒生就失去了對帝王合法性的解釋權。

「墾荒。

那閣下祖上,對這利字也看得很緊啊,明明幾十畝薄田,就足以粗茶澹飯,簞食瓢飲,然後過著耕讀傳家的日子,為何非要墾荒幾百幾千畝然後袖手收租,坐享佃戶供養?閣下享受祖上留下的良田,可以坐享佃戶供養,而且據我所知,閣下最年輕妾室才四十多歲吧?八十老翁四十妾,閣下這也不是糟糠之妻啊!嘴上說著耕讀傳家,實際都是收租的地主,靠著佃戶血汗供養,嘴上說著簞食瓢飲實際都錦衣玉食,嘴上說糟糠之妻實則都養著美妾。

雖然這也沒什麼錯,但這言行不一似乎也與君子不符吧?

來公,我不是說你。

你的確沒小妾。」

楊豐說道。

劉三吾尷尬地捋著胡子,他沒想到楊豐對他調查的這麼清楚,他的確五十多歲時候還納了個妾。

「大使坐擁美妾,卻在此說別人?」

黃子澄冷笑道。

「我可沒說自己簞食瓢飲,糟糠之妻,我就喜歡錦衣玉食,我就喜歡嬌妻美妾,左擁右抱,我也從不以君子自居,我認為追求利益,追求享受是對的,只要追求的干干淨淨就行。

不像你們口口聲聲要做君子,不齒商賈逐利,結果最後還是舍不得利字。」

楊豐說道。

碼頭上一幫文官都很尷尬地站在那里。

「大使,該登船了。」

來恭說道。

楊豐有些意外地看了看他。

這個老家伙似乎對他和這些人的討論不感興趣,不過想想其實也可以理解,他作為一個陝西人,哪怕也是文官,和這些南方文官其實也無法真正相容。

在南方文官和儒生看來,他們這些北方的與蠻夷也差不多。

「諸位,做人能不能真誠些?」

楊豐緊接著對劉三吾等人說道。

說完他摟著春姬的小腰,就那麼走向跳板,而他那輛特制的馬車,也已經裝船,緊接著後面來恭等人也登船,他們渡過長江,然後走清流關北上鳳陽,再從鳳陽到開封向西然後渡黃河北上,走天井關到澤州繼續北上太原。

這是京城到太原的驛道。

這是馬驛。

另外還有一條水馬驛,只不過是到開封的路線變成水路。

但需要繞個大圈。

從揚州北上轉洪澤湖到鳳陽再到壽春走潁河北上,這時候黃河依然是部分走潁河,這條水運線比徐州那條穩定的多,但無論怎樣,最後都是要匯聚到開封大梁驛,至于從開封到太原的路線沒什麼區別。所以他們一行還得先到開封,去見周王,這個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一路都是驛站,所有飲食車馬全都是驛站負責,整個行程順利的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