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治的念頭

想要對付倭國,其實並不難,高句麗和百濟接連被攻陷以後,從半島往倭國去,相隔的並沒有多遠。

在忽略東海海路的情況下,半島跟倭國的接壤,就導致交通並不會那麼艱難了。

如此而言,或許,對于大唐而言,想要對付倭國,欠缺的就只有聖人李治的準許了。

從鴻臚寺回來,李賢就回到了東宮,不管是秋獵的事情還是禍害倭國的事情,讓張玄則去開口,自己這個太子,老老實實的等結果就好。

成與不成,都是鴻臚寺寺卿都想法,不管是受到獎賞還是被懲罰,都跟他這個太子沒有什麼關系。

其實當太子還是很難的,不參與朝政的話不行,參與的過度了也不行。李賢很清楚,自己適當的表現出一點優秀,偶爾處理一下無關緊要的事情,那叫為君分憂,這樣才不會引起皇帝的忌憚。

而參與過度的話,在他看來,或許是對于權力產生了很強烈的興趣,沒準兒,反而會引起他的警覺。

雖然李治曾經有過禪位的心思,甚至為了政權更替的平穩,不得已選擇了天後作為過渡。而在他成為太子以後,對他的培養也不遺余力。

但。

那是原來的情況。

伴隨著身體情況的好轉,尤其是當他連上朝都慢慢的開始能夠適應,這樣的李治,絕對會重新審視自己的權力。

皇帝這種生物,並非生來多疑,而是在坐上皇帝的寶座以後,就變得多疑了。說到底,皇帝跟守著糖果盒的小孩子沒什麼區別,一樣的膽小,一樣的擔心自己的糖果(皇位)會被人威脅到。

這個人,哪怕是他自己的親兒子也不行!

李賢回到了東宮,張玄則則是在又敲詐了藤原野一次以後,到後宮求見皇帝。

一般情況下,朝臣能夠見到皇帝的時間,只有早朝。遇到了什麼要緊的事情,想要見皇帝,得進後宮求見。

平日里能夠拜見皇帝的,只有少數的一些官員。而作為外交部長一般無二的張玄則,自然有這個資格。

面聖的請求得到準許以後,張玄則在黃門的牽引下,來到了金鑾殿。

作為皇帝的寢宮,金鑾殿的防衛力量自然是最強的。

可是再強,也不至于到門前好幾隊士兵的程度吧。

遠遠的看到這一幕,張玄則的心里不由得有些打鼓。

可是,當他看清楚殿前的場景以後,就明白怎麼回事兒了。

原來,聖人並沒有歇息,也沒有處理政務,而是在殿前安置了幾個靶子,練習….

說是練習,好像也不太對,畢竟,當初聖人也是擅長箭術的。

只是,遠遠的看到靶子上歪歪扭扭的箭,張玄則很難將這個成績跟聖人結合起來。

見張玄則過來了,李治才放下手里的弓箭,詢問道︰「張玄則,你看朕的箭術,如何了?」

張玄則想了想,還是選擇了說實話︰「陛下,您現在的箭術,已經沒法跟當年相提並論了啊。想當初,微臣還只是小吏的時候,就有幸見過您射箭。您那時候的箭術,雖然算不得石破天驚,但也是大唐頂尖的箭術高手之一了。」

「現在看您的情況,應該是身體沒能調理好。您的箭術想要重回巔峰,恐怕需要好長一段時間的艱苦訓練才行啊。」

雖然張玄則說了真話,而且讓人听起來還挺受打擊的,但是,李治並沒有生氣,反而嘆了一口氣自嘲道︰「你說的沒錯,朕的箭術,是很難回到從前了。」

說完,坐在姜暠搬來的椅子上,李治笑道︰「愛卿進宮來,可是要跟朕說說秋獵的事情?」

張玄則點了點頭,事實上,就算不用他多說,他也相信聖人會想到這上面去。

如今雖然還不到秋獵的時候,但是思前想後,這段時間,也只有秋獵適合用來對外國使節展現大唐的力量。

只是,前些年,皇帝因為身體不適,一直都沒有主持秋獵。

作為大唐的國君,在秋獵的時候,總是要露一手的。以李治當時的身體情況,前往獵場的道路上,單單顛簸沒準都會顛簸的一命嗚呼。

強國的國君病的跟要死了一樣,這樣對大唐的國威也是一種影響。

正因為如此,雖然動了秋獵的念頭,但是李治還是要先查看一下自己的箭術如何。

箭術是一定不咋地了,短時間里想要恢復到跟以前一樣,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如果是前些年,他或許就要放棄秋獵的想法,轉而硬著頭皮弄一場典禮什麼的,用來宣示軍威了。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雖然他是不如當年了,但是,太子可以啊。

當初,太子弘跟他這個當爹的一樣,也是體弱多病,所以,就算是、想要讓太子頂上去,也沒辦法。如今的太子李賢,雖然是重回長安以後才開始學習箭術的,但是,據薛訥所言,太子的箭術,還是有所建樹的。

或許,比不上真正的神箭手,但是,得到上等的評價還是沒問題的。

對于一個皇帝,或者一個太子來說,太平年間的箭術依然能達到中等往上,就已經很不錯了。真正頂級的箭術,是需要軍中能人或者朝臣的家將這些人來撐門面的,太子或者皇帝只要不丟臉就好。

想到這里,李治干脆把手里的弓箭丟到了一邊,笑著對張玄則說︰「朕的箭術練不回去就練不回去吧,張卿家,明日你早些到鳳凰門,你我君臣一起到東宮去看看如何?」

到東宮去看?

張玄則頓時領意,笑道︰「既然陛下您有這個興致,微臣就陪您走一趟,看看太子殿下的箭術如何了。就微臣看來,太子殿下這麼能吃苦,想來箭術絕非只是爾爾。」

李治笑了笑,並未回答。薛訥的箭術,他還是很清楚的,能得到薛訥如此評價的太子,或許真實的箭術能力,比起薛訥說的,還要高一點。

他這個當皇帝的不親自下場,有的是說法,到時候,進行秋獵的話,只需要太子露一手就行了。

見張玄則說完話,還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李治不由得皺了皺眉道︰「張卿,朕記得你一直都是敢于直言上諫的,就是朕的箭術,你不也是直言評論了?怎麼現在看起來,反而有點不太敢說話的樣子?」

見聖人主動開口詢問了,張玄則就拱手道︰「陛下不知,今日倭國的使節團到了。」

「哦?倭國的使節到了?怎麼樣?這一次他們送了多少的貢品?」

「回稟陛下,倭國人這一次一共納貢黃金三千兩,白銀五千兩,私底下單獨送給您的,是黃金八千兩,白銀一萬兩,玉石一箱。」

听到這個數字,李治點了點頭,雖然他很清楚這些金銀,對于倭國人而言,或許不算什麼,從他們每年甚至還有閑心給他這個天可汗私人禮物來看,他們的黃金白銀儲備,確實不低啊。

不過,過猶不及,現在這樣的納貢,已經很不錯了。

「將這些金銀,六成送進國庫,四成送進內府。至于你們鴻臚寺的自己收的」

張玄則毫不猶豫道︰「陛下放心,微臣已經計算完畢,會將其中七成送進國庫,剩下的三成分給鴻臚寺各處。」

見張玄則態度堅定,沒有一點遲疑,李治就知道,這家伙並沒有藏私。

這樣就好,鴻臚寺收賄賂的話,一般都是收外國使節的賄賂,與其讓他們過苦日子面對敵人的誘惑投敵,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放開口子,讓他們能夠從使節和外國商隊身上獲利。

只要錢袋能鼓起來,鋼刀懸起來,就不必擔心他們吃里扒外,刺探外國消息的事情,也不必他這個皇帝多分心。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怎麼安排探子,是他們鴻臚寺的事情。

見聖人這個時候的心情似乎不錯,張玄則還是開口詢問道︰「陛下,微臣有一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治驚訝的看向張玄則,好奇道︰「朕什麼時候听不進意見了?說說,你有什麼想法?」

張玄則拱手行禮道︰「陛下,受您的命令,微臣已經開始教導太子殿下了。雖然太子殿下要為賑災的事情忙碌,微臣給他上的課程,都是斷斷續續的。但是」

「但是,正是這樣,才能看出太子殿下的不凡來。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策略上,太子殿下都有著得天獨厚的才能,舉一反三,都不足以說明太子殿下的資質。」

「陛下應當清楚,越是天賦超絕的人,越是需要足夠的歷練,才不會走上歧路,在正軌上青史留名。」

「因此,微臣斗膽請求陛下,準許微臣以倭國為題,教授太子殿下應對敵國之術。」

「哦?」

听了張玄則的話,李治不由得坐正了身子。

他猜到張玄則不僅僅是要說倭國上貢的事情,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說。

但是,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張玄則居然是要拿倭國來給太子上課?

以一國之興盛滅亡而教授太子,這確實堪稱前無古人。更何況

李治只是想了想,就猜到,這或許不是張玄則的本意,而是太子借著張玄則之口,向自己發出詢問。

這是擺明了要禍害倭國?

仔細的想了一下,李治見張玄則一副緊張的樣子,只能伸出了三根手指︰「張卿,你告訴太子,他的請求,朕允了,但是,有三個條件。」

「這個」

張玄則就知道太子這樣拙劣的掩飾,不可能騙過聖人,畢竟,這樣的想法,實在是過于天馬行空了。

「陛下您說,微臣稍後就去東宮轉達。」

既然聖人已經看出來了,再替太子掩飾,就是欺君之罪了。張玄則可沒有這麼傻,這個時候肯定是要選擇把太子給供出來的。

見張玄則選擇了說實話,李治也就不再追究他的問題,而是開口道︰「第一,太子和你謀劃倭國沒問題,但是,能動用的人手,只有鴻臚寺和東宮的,除此之外,朕不會給你們追加一個人。」

听清楚第一個要求,張玄則點了點頭。

這本來就是應有之意,若是大唐謀劃倭國的事情傳出去,且不說國外,就是大唐內部的一些夫子,也會難以接受的。堂堂宗主國的九卿之一和太子,居然謀劃一個微末小國,千年文華毀于一旦啊!

「第二件事,就是,朕也不會給你們錢財上的支持,花錢的地方,需要太子親自承擔,你記下了?」

太子給東宮設立了幾處挺掙錢的產業,張玄則是清楚的。國庫今年入不敷出,財政緊張,他也清楚。

聖人的決定是應該的,太子謀劃倭國,本就是可有可無的事情,說白了聖人答應,反而算是給了太子面子。這樣的條件下,得不到人,得不到錢的支持,自然是應該的。

想到這里,張玄則道︰「這一條,想必太子殿下也會答應。」

李治滿意的點點頭,說出了第三個條件︰「第三件事,你和太子成功了,朕不會賞賜你們,但你們若是輸了,呵,朕可就要懲處你們了。」

無功有過?

對于這一點,張玄則心里也有底。

謀劃倭國,就算失敗了,懲處也不會如何的。畢竟,一個島國,能將大唐如何?

說完了三個要求,李治卻有點後悔了。

其實,這三個要求,應當是他親自跟太子說的才對。

這,也是一種考核,如果太子真的能從倭國謀劃點什麼成績出來,那麼,說明他已經有能力,至少能當好一個守成之君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

一個驚人的念頭才剛剛升起,就被李治又給壓了下去。

現在決定這件事,或許還有些為時尚早。

且再等候一段時間吧!

離開椅子站起來,李治對張玄則道︰「算了,剛剛的話,你就當朕是單獨對你說的,明天,咱們君臣去東宮的時候,朕會親自跟太子說。你要是敢透露,哼哼~~」

能夠無視聖人威脅的臣子,莫說五指之數,存不存在都是問題。

張玄則自然是連連答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