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三章 出行的想法

信封並沒有加上火漆,只是簡簡單單的將信紙包起來了而已。

看到這個信封,李治遲疑了一下,就拿了起來,在桌面上展開。

信封很厚,但是里面除了幾張說明書桌各處用法的說明書,就只有單獨的一張紙,上面寫著一句話︰

「既然父皇您下令今年不過壽,兒臣只好偷著獻上自己的孝心。另外幾張紙上記錄了書桌的用法,請父皇自行驗對。」

看了第一句話,李治滿意的笑了一下,至于第二句話,他直接就給忽略了。

雖然有說明各處用法的文字,但是他就是懶得看。

抽屜這個東西,據傳說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是,時至今日,依然只有少數人用于儲物櫃,卻沒人把它和桌桉聯系起來。雖然他是皇帝,但是用來辦公的,也只是檀木的桉子而已。

扯著抽屜進進出出,試了試,李治不由得好奇的往里面看去,不知道里面裝了什麼機關,這個抽屜竟然抽不出來。而抽屜跟旁邊的桌板上,各自有一個銅箍,一看就是方便上鎖的。

一列三個抽屜,空間都很大,能裝不少的東西。

滿意地點點頭,李治開始探索其余各處,書桌上,左手邊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多了一個凹陷,平平的桌面上多了一個坑,看起來不知道有多難看。但是,看到這個方方正正的坑,李治就確定,自己只是沒有發現這里的用處而已。太子特意這麼設計,一定有他的道理。

椅子很舒適,尤其是兩個扶手的存在,讓李治覺得簡直不要太安逸。

不過,打量扶手的時候,他還看到了扶手底下的一個小鐵棍,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機關。

好奇之下,他毫不猶豫的就扳了一下。

這一扳不要緊,誰知道椅子的靠背,竟然直接往後倒下。

雖然嚇了一跳,但是李治卻沒能反應過來,跟著倒了下去。

本以為要完蛋,誰知道,靠背只是往後倒了一段就停下了,同時,小腿處,感覺到有什麼東西頂了自己一下。

李治直起身,把腿後頂出來的東西拽了出來,研究了一會兒以後,他再將其一折,頓時又是一塊綁著獸皮的木板,延伸了出來。

再看看變得活動了的靠背,李治再一次躺了下去

一個簡單的椅子,也能有這麼多的玄機,讓李治感覺特別的有意思。說明根本就不看,整個人就像是遇到了未知玩具的小孩子一樣,開始四處研究。

好奇心會害死貓,當李治驚覺下午的時間過去了大半的時候,再想要處理政務,已經晚了。

重新把機關調整好,坐在椅子上,李治計上心頭,對殿門口等候傳喚的姜暠說︰「速去東宮,把太子叫來,」

姜暠答應一聲,就匆匆而去。

沒過多長時間,李賢就跟著姜暠來到了金鑾殿。主要是今天他知道自己會被傳喚,所以就等候在延英門。

報名而入,一進門,見李治就坐在椅子上,李賢就拱手笑道︰「不知阿耶,對這個椅子感覺如何?」

李治扭動了一下,哼了一聲後說︰「還不錯,就是朕剛剛啟動機關的時候,嚇了一跳,還以為你要弒君殺父呢。」

听到這句話,李賢雖然和恩祥大笑,但是卻只能生生憋住。

不用說,這混蛋肯定沒看說明書,直接就啟動了機關,嚇了一跳。

雖然這是他自己zuo出來的,但是,卻不能說,因為皇帝是不會錯的,所以錯的只能是送禮物的人。

「那倒是兒臣的不是了,應該把說明,直接放在桌面上的,還請阿耶恕罪。」

听到這句話,反而是李治覺得不好意思了。說明他看見了,只是丟到了一邊而已。

見自己的桌子前面還有一把椅子,李治就指指自己面前,說︰「上前來,這段時間以來,三省六部的主官,輪流到東宮教授你政務,又都對你這個太子贊譽有加。現在,到了朕檢驗你的成果的時候了。」

說完,李治揮了揮手,就有兩個宦官,將一大摞的奏折,放到了辦公桌上,並給太子,也取來了筆墨。

李賢苦笑一下,走到椅子上坐下,跟皇帝相對而立,很自覺的就拿起一本奏折,開始仔細的研讀。

一般情況下,只有真正重要的奏折,才會被送到皇帝這里來決斷,比如用兵、立法這些,沒有聖人的批注,尚書省是不會施行的。

所以,但凡是出現在這里的奏折,都不能一目十行,而是需要逐字推敲、仔細思索以後,才能批注。

至于上面已經有了的中書省批注,李賢覺得,這最多作為一個參考。

這本奏折的內容,是吏部對劍南道各個州府官員的評核結果。

其中,有三四個官員,因為在任懈怠,需要懲罰,兩個在任表現不錯的官員,需要嘉獎。雖說吏部本身就有懲罰、嘉獎官員的資格,但是,這樣的事情,總是需要聖人的首肯的。

這份奏折沒什麼問題,吏部尚書張瑞,雖然看起來是個老好人,但是做事情還是很靠譜的。不管是獎勵還是懲罰,都合乎標準,沒有過高,也沒有過低。

至于中書省的批注也就很簡單,那就是「可」。

抬起頭,李賢剛打算開口,就見李治已經啟動了椅子的機關,並且把墊腳給抽了出來,已經躺了下去。

見太子並沒有一遍而過,而是仔細的看了一遍,甚至最後才看中書省的批注,李治就稍稍放下心來。

看到太子看著自己卻不動筆,李治微微一笑道︰「今日是朕對你的考校,難道你還要問朕怎麼批復?你自己批注就好,朕會告知門下省,對你的批注,進行一次研判的。」

李賢做夢也沒有想到,皇帝竟然讓自己直接批注奏折。不過看他已經閉上了眼楮,也就不再糾結,在吏部的奏折上,寫了一個「準」字。

因為沒什麼問題,所以只需要過一遍就好。

打開第二道奏折,不同于第一道,第二道奏折,單單是中書省的批注,就足足有好幾段。抬頭見皇帝早就閉上了眼楮,沒有一點搭理的意思,李賢嘆息一聲,只好繼續批注。

處理政務,年輕人自然有年輕人的短處,比如對如今天下情況的了解。但是,也有長處,比如處理起來的速度,比如,一個後世人見識的寬廣。

就算是一些不太了解詳情的奏折,在李賢這個後世人的理解下,依然有很多可以一試的方法。處理奏折就像是批改作業,雖然繁瑣,但是只要想辦法樂在其中就好。

于是乎,李賢越是批注,就越是投入

讓皇帝大感頭疼的奏折,在李賢的處理下,不到天黑,就全部處理完了。

處理掉最後一份奏折,見李治睡的還很沉,李賢只好輕手輕腳的離開了。

殿門關閉以後,椅子上的李治,就睜開了眼楮。

看了一眼放著茶壺茶杯的凹陷,李治這才明白這里是用來干什麼的。

到了現在,他依然不願意去看說明,依舊準備靠自己發掘出這個辦公桌上所有的機關。

又看了一眼已經處理完的奏折,李治就對姜暠吩咐道︰「去請郝處俊、劉仁軌、戴至德、張文瓘入宮,朕有事跟他們商量。」

聖人連夜召見群臣,一般情況下都是有大事發生。

可是,當張文瓘幾人,急匆匆的趕到金鑾殿時,看到的卻是躺在一個奇怪胡床上,老神在在的聖人。

李治現在對于辦公桌和椅子,真是越來越喜歡,甚至有在椅子上睡一晚的想法。至于以前的桌桉,就應該 了燒火。

吩咐宦官給幾人搬來錦墩,李治指指桌子上的奏折說︰「叫你們來,沒什麼大事,就是讓你們看看太子批注的奏折,這段時間以來,你們教導太子,可以說是盡心盡力,也應該看看自己的成果了。」

太子批注的奏折?

郝處俊愣了一下,隨即走到書桌邊,挑出一本奏折看了起來。

因為這些奏折都是從中書省送來聖人這里的,所以他很清楚哪些奏折,內容復雜,難以決斷。

可是,令他意外的是,就是他也頭疼不已,只寫了一條批注的奏折上,太子殿下,卻洋洋灑灑地寫了十幾條的批注。而這十幾條的批注,都可以說言之有物,其中三兩條,就是他這個中書令,也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太令人驚訝了!

見郝處俊震驚的表情,劉仁軌和戴至德,也各自找出一份看起來比較厚的奏折,開始至于張文瓘,先是看了一眼皇帝的「新寵」,這才閱讀奏折。

一摞子奏折雖然多,但是在四個人的閱讀下,也支撐不了太長的時間。

所有的奏折全都看完,幾人都長舒了一口氣。

毫不夸張的說,如今的太子,就算是直接當皇帝,也能勉強勝任了!

看到幾人統一的表情,李治不由得笑了,直起身,把機關調整一下,這才笑著說︰「如何?」

郝處俊拱手道︰「陛下,老臣可以說是被震驚的五體投地啊。雖然知道太子殿下聰慧如妖,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有跟老臣藏拙的意思,但是,能成長成現在這個樣子,還是令老臣震驚。」

劉仁軌也開口道︰「雖然太子的好多批注,都很青澀,但是,只是接受我等君臣這麼一段時間的教導,就能達到這個程度,還是難能可貴的。」

戴至德平時話一般不多,尤其是這個時候,更是斟酌了一會兒以後,才斬釘截鐵的說︰「有太子在,盛世幾十年的延續,可以預期了。」

張文瓘支持太子,李治還是清楚的,但是,郝處俊、戴至德、劉仁軌三個人,也這樣的支持,倒讓他有點意外。

看樣子,太子的優秀,這幾個人都很清楚啊。

沉吟半晌,李治才開口道︰「既然太子處理政務,已經算是登堂入室了,朕覺得,是時候給他安排一段時間的治國,來考驗考驗他了。朕欲移駕洛陽居住一段時間,將長安交給太子,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聖人要移駕洛陽居住?

戴至德毫不猶豫道︰「若是平日里,陛下這麼說,微臣一定就答應了。但是陛下,如今關內道的旱災就在眼前,您這個時候出行,容易落人口實啊。」

郝處俊不用多想,就知道聖人心里在想什麼,所以就拱手說︰「老臣知曉太子弘的離去,讓您傷心萬分,不願意留在長安,睹物思人,想去洛陽靜靜。但是陛下,今年實在是不行啊,不如,您明年,給太子弘過了首祭以後,再出去,如何?」

見戴至德和郝處俊都這麼說,李治只好嘆息一聲,放棄了這個想法。

擺擺手,李治無可奈何道︰「那就明年再說,你們幾個退下吧。戴至德、劉仁軌,你二人把這些奏折,直接帶走吧。」

已經過了中書門下和皇帝三方認證的奏折,已經能夠施行了,所以戴至德和劉仁軌也不拘泥形式,請張文瓘用了印鑒以後,就吩咐隨從抱著奏折離開了。

一直到殿內重歸寂靜,李治才嘆息一聲,不由得看向乾縣的方向。

雖然已經過去好久了,但是,他依然會想起李弘來。

只要留在長安,他三五天,就會夢見李弘一次。

今年不同于往年,往年自己想出長安,都有心無力,今年好不容易身體恢復的不錯,能出去走走了,卻遇到了旱災這樣的事情。

把這樣一個爛攤子留給太子,他也知道不妥當,之所以還要提出來,就是讓戴至德等人心里有個底。

最好的士兵,不是練出來的,而是沙場之上殺出來的。

同理,想要讓太子快速的成長起來,讓他直接監國,就是個不錯的方法。

犯錯了也不打緊,畢竟時間緊,太子如果能在錯誤中成長起來,也是好事兒。

好吧,以上都是借口,也就佔實情的四五成左右。

李治覺得,自己這一輩子,自從成為皇帝以來,就一直困局皇宮,若是能拋下這些,好好的出門游玩一趟,也不枉此生了。至于太子

相繼位,就得接受考驗啊。

遠在東宮,已經開始對媳婦上下其手的李賢,沒緣由的打了一個噴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