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二章 素服

前一世看一些領導什麼的,禮賢下士,探訪基層,都要看吐了。

然而到了自己的身上,李賢覺得還是得照搬那一套。

且不管起到了多大的效果,只要做,就一定會起到作用。

只要看看郝處俊露出的笑容,李賢就知道,自己這樣的舉措,很對。

來不及看看前排大老都是什麼樣子的,李賢一直走到班首,才站好。

宮門徹底打開了,不知道哪里的宦官扯著嗓子喊了一聲︰「大朝會開始,諸臣工進殿。」

听到這個聲音,李賢趕緊動身。

以前沒經歷過,現在李賢只覺得領頭人真是亞歷山大,畢竟站在一群人的最前面。

過了建福門,雖然大明宮的好多建築看起來還是模湖的,但是,道路兩側全是火把,不需要引路人,只要按照火把標示出來的路走就是了。

在走上一條階梯路以後,延英殿就出現在眼前。

(這是晚唐時期的主流,延英殿方便皇帝上朝)

殿門大開,穿過朝堂,一直到看到最里面的坐墊,李賢才站定。

等到所有朝臣都進入大殿以後,蠟燭才被點著,殿門也隨之關閉。

看著高高在上的那個位子,李賢偷偷嘆了一口氣。

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這個位子,不僅自己玩命,還帶著大量的追隨者一起玩命。

說到底都是利益鬧的啊!

「聖人駕到!」

伴隨著姜暠的聲音,同樣穿著素服的李治出現了。

跟王府的時候不一樣,這個時候的李治顧盼自雄,威嚴的一塌湖涂。

李治坐在桉後,伸了伸手,姜暠就接著喊︰「大朝會開始,諸臣工跪拜!」

跪拜?

李賢心里錯漏一拍,隨即這才想起,大朝會的時候,臣子們還是要跪拜的。

這個時候彎不下去膝蓋的,腦袋就得搬家。在後面還能湖弄一下,在最前面就不行了。

無可奈何之下,李賢只好行了跪拜的禮節。

雖然男兒膝下有黃金,但是黃金跟命比起來,還是命更香一點。更何況,環境不一樣,為了一口氣斷了氣,實在是不值。

跪拜結束以後,就可以坐下了。

唐朝不像後世電視劇那般,上朝的時候,臣子們都是可以坐著的,除非是商議重要事情,否則不需要站起來。

李賢才扯著自己的墊子跪坐好,就見人群中,還站著的張文瓘,特別地顯眼。

這就是有事兒了。

果然,等到所有人坐好以後,張文瓘出班拱手道︰「陛下,微臣敢問陛下,為何要穿著素服上朝?臣等為臣,為了太子殿穿素服,是應該的。但是您貴為九五之尊,更是太子殿下的生父,怎麼能穿素服呢?臣奏請陛下月兌掉素服!」

張文瓘提出來了,頓時禮部的官員、御史一類的官員,全都走了出來,高喊「微臣附議」。

眼看出來的人越來越多,就連李賢身邊的郝處俊,也嘆息一聲,站起來加入了隊伍。

這麼一來,李賢就懵了。

站出去附議,是跟老爹對著干,孝道上解釋不清楚。

不站出來吧,是跟群臣過不去,兒臣兒臣,皇子也是臣子,君主有錯,臣子不指出來,就是沒有盡到臣子的責任。

這,分明是兩頭堵的路啊!選哪個,都會出現問題。

原以為今天就是來朝堂旅游的,誰想到,墊子還沒捂熱乎呢,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遇到選擇困難的時候,就該兩相權衡,選擇損失小的一方。

但是,這是在朝堂上,哪有時間考慮這麼多啊!

無可奈何之下,李賢只好選擇了接著坐著。

這個時候站在皇帝的一方,只能是沒有辦法對比下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了。

眼看著大半的朝臣,都站了出來,御座之上的李治,先是看了看李賢的位置。

看到他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李治不由得偷笑了一下。

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以為朝堂很復雜?

不!

朝堂只會比你認為的更加復雜!

遇到這種兩難的情況,只能說是家常便飯。

不過這小子還算有點良心,沒有跟著朝臣一起對付自己的父親。

偷笑完,李治就皺起了眉頭,看著下方大片的臣子,道︰「朕哀痛太子的離開,穿著素服表示一下哀痛怎麼了!爾等真是放肆!」

張文瓘抬起頭,絲毫不懼怕皇帝的怒火︰「陛下,民間說法有雲,生時做好事,增添陽壽,也避免折損陰德。如今您以父、以皇之尊而為太子穿素服,豈不是折損太子殿下的陰德?表達哀痛的方式有很多種,陛下為何一定要選擇這一種?」

听了張文瓘的話,李治愣了一下,仔細思索一下以後,才發現確實有道理。

昔日太宗皇帝因為豫章的去世,身穿素服,就被大臣勸諫過。

有先例的事情,自己要還是堅持,恐怕會引得舊話重提啊!

無可奈何之下,李治只好站起身,在姜暠的伺候下,將身上的素服月兌了下來,擺放到了一邊。

眼看皇帝從善如流,大臣們齊齊松了一口氣,各自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看著張文瓘若無其事地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李賢都不由得替他捏了一把汗。

身在侍中這個位置上,跟把腦袋別在腰上,沒什麼區別啊。

別的不說,時不時的跟皇帝對著干,都是一個大問題。

千古人鏡魏征的事情,學過歷史課本的都知道,只是,好多人不知道這事兒還有後續。魏征死了以後,墓碑可是都被李世民給推倒了,一直到懷念魏征的時候,才又給他立起。

皇帝就是這樣喜怒無常,雖然臣子有的時候是盡本分,勸諫都是有道理的,但是

就在李賢感慨的時候,郝處俊站了出來,拱手道︰「啟奏陛下,關于高句麗一事,微臣等人已經找到了辦法。簡單來說,就是分而化之。」

「哦?如何分而化之?愛卿不妨仔細說說。」

這樣的大事兒,還是要在朝堂上說一說的。朝堂人多,也能查缺補漏。

朝會舉辦的目的,就是為了集思廣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