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三十九章 慘狀

小蠻努力將油傘舉高,但李善往前走了幾步,雨水立即染濕了他的面龐,他面無表情的看著面前的一切。

淅淅瀝瀝的小雨擊打在碎磚斷瓦之上,勁風席卷而來,將雨水刮的霧蒙蒙一片,三兩棵半殘的樹發出沙沙聲響。

身後兩百余人都安安靜靜的站在那兒,只偶爾听得見馬匹的響鼻聲。

半個月的跋涉,李善並不覺得辛苦,心中猶有豪情,但等他進了代縣,在小吏的指引下來到縣衙之後,天降小雨,不僅澆濕了他的身軀,也將他的心澆了個透心涼。

難怪數度出征雁門郡的李世民不太看好自己這一行……特娘的,連縣衙都這模樣!

大門居然還是變色的,仔細看看……原來是其中一扇門被燒焦了。

里面的大堂遠遠看上去還能入眼,但走得近了,李善都不敢進去……王君昊試著踢了一腳,屋子登時搖搖欲墜,屋頂落下一陣灰塵。

左右的佐官、屬官吏員的屋子……只有一片殘磚斷瓦,露出的木頭看上去也被燒焦了。

後院……好吧,已經沒有後院了,只有一片空地,地上的野草還挺茂盛呢。

對歷史還算熟悉的李善咽了口唾沫, 難道唐朝也有官不修衙的規矩?

就算有,也不至于這樣吧?!

去年李善隨軍, 是從河東道穿插而過的, 這次一路上也見過不少縣衙, 不說多好,至少能住……特娘的今晚我住在哪?

而且還不止我一個人, 後面還有兩百多號呢!

一旁的馬周也是瞠目結舌,上前問了幾句一旁的吏員。

那吏員是個小老頭,牙齒焦黃, 笑起來滿臉的皺紋,恭敬的稟報道︰「明府,修了被燒,燒了再修……就這模樣了。」

李善嘆了口氣,「那上任代縣令呢?」

小老頭嘿嘿笑道︰「上任明府離任乃武德四年十二月。」

麻痹都快兩年了, 也就是說代縣令已經出缺兩年了, 都沒人肯來……李善無語了, 不過也想得通。

那時候正好是最後一任代州總管李大恩兵敗身死,突厥大軍攻佔雁門, 肆意出入河東道, 朝議撤銷代州總管, 代縣令雖然沒撤銷,但還真沒人肯來赴任……說不定今天上任,第二天突厥就殺到門外了。

兩年空缺期, 的確沒必要修衙了,反正修好還是會被燒掉。

慘, 真是慘啊!

長長嘆了口氣, 李善點了點那小吏,「落腳何處, 總不會沒有安排吧?」

一個時辰後,在驛館落下腳, 周邊找了一大圈,也沒找到地方能容納兩百多號帶著馬匹、馬車的地方。

最終還是在小吏的介紹下, 大部分人在城外一個莊子住下, 王君昊、朱八、趙大等人在驛館護衛……那個莊子的主人早在武德四年就南下去了太原府。

驛館可不是酒店, 條件只是馬馬虎虎, 弄了點熱水洗了個澡,換上干淨衣衫,李善坐在榻邊, 周氏和小蠻在身後給他盤著頭發。

小蠻嘰嘰喳喳說個不停,聲音清脆悅耳,一個勁的埋怨條件太差。

李善听得直打瞌睡,他前世是苦孩子出身,吃的苦多了,這點事兒倒不放在心上……但如果只是一個人也就罷了,問題是那兩百多人都跟著自己吃苦?

從長安啟程後的一路上,李善曾經細細想過,後世明清時代都有皇權不下鄉的說法,唐朝初年,社會基層的控制權大都落在門閥世家以及地方豪族手中,自己能做的事其實並不多。

大約是勸農桑、興水利、教化民眾之類的,主要精力應該還是放在傷兵營籌建上……關于這一條,李淵是做出明確批示的,為馬邑、雁門後盾,設傷兵營以振軍中士氣。

但現在看來,首先要做的是蓋房子……還好齊老三、周二郎那些熟手都在,在本地建個磚窯問題不大,而且所謂的河東道就是後世的山西省,產煤大省啊。

李善在心里盤算,身後的周氏盤好了發髻,接過小蠻遞來發簪串上,小聲說︰「妾身和小蠻妹妹不礙事,只是這驛館潮濕陰暗,實在委屈了郎君。」

「委屈?」

「畢竟郎君爵封縣公……」

李善笑著打斷了周氏的話,「雖爵封縣公,但也不過百里侯而已,何談委屈?」

李善算是個異數,未出仕立下大功得以封爵,偏偏又科舉入仕,而且年紀太輕,又欲外放, 才會有這麼個縣公百里侯。

隨口聊了幾句,李善閉上了嘴巴,在心里嗤笑了聲,歷朝歷代,開國皇帝里,論賜爵幅度,李淵可能是排在首位的,一溜兒的國公、郡公、縣公、縣侯……

換句話說,李善如此年輕爵封縣公的確惹人關注,但放在大環境里,也沒什麼……畢竟得以封爵的人太多太多了。

而且之後李世民號稱「天可汗」,唐軍縱橫大漠草原西域,又是一批大放送……不過李二可能也覺得吃皇糧的人太多,下手剁了不少家,連魏征、杜如晦的後人都剁了。

再之後,李治再接再厲,將早年的天策府老臣大都剁了,嫡親舅父長孫無忌都沒放過……最後武則天上位,這位是最狠的,李唐宗室都剁了不少。

李善思緒放飛,越想越遠,突然想起自己在長安城內的那棟宅子……臨行前才發現,隔壁居然是應國公府邸。

嗯,應國公就是武士……李善在心里默默算著,武則天出生了嗎?

外間的敲門聲打斷了李善的胡思亂想,他收起思緒,在心里琢磨……自己看似百里侯,但因為境內有雁門重鎮,所以權責不明。

臨行前凌敬曾經細細分析過,李善赴任後主要是兩件事,其一設傷兵營,其二是督促稅賦。

傷兵營是李善出任代州令的由頭,自不必說,而稅賦是縣令和朝廷之間最直接的聯系……也是吏部考核地方縣令最主要的標準。

所謂稅賦,其實一分為二,一方面是納稅,一方面是徭役。

但因為代縣常年戰事,需壯丁出力,所以徭役這一塊李善也用不著管,那麼就是納稅了……每丁每年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楊思誼特地私下告訴過李善,之前兩年內,代縣繳納的都不足額,而且是遠遠不足。

所以,只要繳納的稅賦得以提高,只要傷兵營能在戰事中起到作用……李善至少在吏部的考評就不會有問題,甚至李淵可能為此嘉賞。

當然了,前提是馬邑、雁門不失守,代州不被突厥攻破。

但這些,對于李善來說,遠遠不夠。

對進門的馬周點點頭,李善還在心想,如果只想平安度日,如果只想逍遙一生,自己沒必要走到如今的局面。

穿越而來,總想著在史書上留下點什麼……

「懷仁。」馬周面色嚴峻,「適才得報,突厥來犯。」

李善愣了下,特麼欺負人啊!

麻痹我一來,你們就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