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
【政哥這不是送上門給我選護衛的嗎?】
【我挑的,以後一定听從與我啊。】
朕本就是此意。
「父皇,您為何忽然對兒臣這般好?」
【我真可謂是受寵若驚啊。】
【也不知道胡亥知道這些,會不會氣得吹鼻子瞪眼。】
【還有那公子高,會不會也因此懊惱呢?】
【誰讓他派人殺我、綁架我呢?】
【現在好了吧,我也有正大光明地護衛了。】
朕這幾個皇子,就屬嬴靖鬼靈精怪了吧。
整日里想的也與別人不同。
「怎麼?不贊同朕的這般決定?那朕收回皇命便是。」
「可別,父皇,哪里說出去的話還收回去的道理,您可是天子,一言九鼎的!」
【我怎麼可能讓政哥收回此番話?】
【這麼好的機會,我可不會放過。】
朕不過只是逗逗這小子。
瞧這小子的模樣,倒也算正常了些。
嬴政想著,要是以前他這般說,嬴靖恐怕只好答應。
根本不會想出這些話,來讓他不反悔。
「嗯,朕不反悔。」
【真的是太好了,我可得好好挑選好苗子。】
【還有不能選那些獻殷勤的,還有十分仇視我的。】
【這些人一看都不是什麼好護衛。】
【萬一某一天暗害我,豈不是無處喊冤?】
這小子,想的倒不是一般多。
不過也並沒有道理。
「兒臣謝過父皇,兒臣明日再進宮挑選護衛吧?」
其實今日就可以。
但嬴靖想了想,也許很優秀的在宮里呢?
怎麼能就此斷送了他選優秀人才的機會了呢?
這靖兒,想的就是比常人的要多。
不過朕不正因為如此,才喜愛他的嗎?
嬴政很清楚,若是嬴靖與旁人一般循規蹈矩,再加上對國家無益,他一定不會這般對待。
【政哥怎麼一直盯著我?】
【也不知道政哥在想些什麼,難不成後悔了?】
朕什麼時候後悔過?
「行了,既然靖兒你無礙,朕也要回宮處理政務,以後別隨意去招惹別人,小心引火燒身。」
【政哥這話說得好像我想被人刺殺似的。】
【我要是知道公子高會刺殺我,我一定會努力與他搞好關系。】
【可現實卻是他默不作聲,最後卻是害我之人。】
朕回去之後一定好好調查高兒一番。
嬴政萬萬沒想到,自己還活著,這皇位就被各個兒子覬覦。
若是自己生病,那豈不是他們直接就會打起來,或者逼宮?
不得不說,這些想法也不無道理。
嬴政回宮路上一句話都沒說,一直低頭沉思。
前有外患,內有皇子相互爭權。
恐怕就只有扶蘇與嬴靖是真心相處了。
翌日。
「眾愛卿,如今雖朕一統六國,但六國之間的消息依舊延遲,你們說說,應該如何解決?」
【還能怎麼解決?修直道,讓各國交通便利,不就可以方便傳信?】
朕為何沒有想到這個辦法?
嬴政覺得他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讓嬴靖上早朝。
為他解決了好多辦法。
「靖兒,你有何想法?」
【我就知道政哥會問我。】
嬴靖都已經習以為常。
反正每次事情,嬴政幾乎都是問他來做決定。
而他呢,也想讓嬴靖早點解決困境,如此以來天下太平,他豈不是可以雲游四海了。
這小子,就這點志氣?
嬴政見嬴靖最大的夢想便是雲游四海,心里說著他沒出息。
其實自己也想雲游四海。
「回父皇,兒臣認為,您可以下令統一車軌,修建直道,如此以來交通便方便起來,畢竟不管何時直線最短。」
直線最短。
倒也在理。
「眾愛卿覺得靖兒所言如何?」
嬴政分明對于嬴靖的想法贊嘆不已,卻還是走個過程,眾大臣豈會不知?
「臣認為靖公子所言不無道理。」
「是啊,靖公子的想法可行!」
……
就連與嬴靖作對的大臣,都想不出反駁的言語。
不過這畢竟是為國造福,他們也就放下成見,紛紛贊賞嬴靖。
【這些大臣,一個個都陽奉陰違的,不過我可不怕。】
【我有政哥,還有大哥,只是不怕這些宵小老兒。】
害。
嬴政在心里默默嘆了口氣。
朕這兒子,什麼時候能稍微成熟一點?
整日想得都與旁人不同,除了那聰明的腦袋,似乎就沒有什麼用了。
嬴靖可不知道嬴政心里都有些嫌棄他了。
即使知道也無妨。
「靖兒,既然這修建直道是你提出的,那朕就交給你去做。」
【政哥這不是給我找事做嗎?】
【我提意見可以,讓我做,指不定那些大臣要給我使什麼絆子。】
嬴靖不用想,都知道之後他的生活會有多悲慘了。
嬴政雖然有些同情嬴靖,可他還是要讓嬴靖負責此事。
他相信只有嬴靖,才能將這件事完成得非常不錯。
「父皇,兒臣以為此事交給工部即可,兒臣對這方面沒有任何見解,只能添亂。」
【政哥,你可千萬不要給我找事情做了,我近日感覺自己都快累垮了。】
朕怎麼不覺得你有多累?
「父皇,兒臣對此倒有些見解,要不讓兒臣負責,靖皇弟輔佐兒臣吧?」
公子蘇見嬴靖不願意接手,而此事父皇一定會交給嬴靖,還不如這般說。
嬴靖不會拒絕,父皇也會滿意。
公子蘇當然也猜到了,嬴靖就是擔心有人使絆子,而他不擔心。
工部大部分與他挺熟。
「父皇,兒臣覺得大皇兄此建議非常不錯!」
【扶蘇簡直就是我的真命天子啊!】
……
朕這兒子。
嬴政對嬴靖實在是無奈。
「既然如此,那朕便交給你們兩個了。」
【呼呼呼,我算是解月兌了。】
【公子蘇負責此事,那我豈不是可以輕松的玩耍了?】
朕豈會讓你好好玩鬧?
「靖兒,你可得好好協助扶蘇,若是搞砸了,拿你是問。」
【啊?】
【我又不是負責人,也得怪我?】
【罷了,反正這確實是對國家好。】
「是,兒臣遵旨。」
【不過這直道一定不是那麼簡單就能修好的。】
【中間會經過山河,還有住宅。】
是啊,朕怎麼沒有想到這一層?
「扶蘇,靖兒,若是直道需要佔百姓的房屋,一定要好生商議。」
「兒臣遵旨。」
【好生商議是自然,就擔心被有心人利用去,萬一訛我們。】
【罷了,不管怎麼樣,一定有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