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095章 禍根眾多

小黃門搖頭笑道︰「使君折煞咱家了,官家的心思咱家哪里知道,再者說,便是咱家知道,又如何敢說?」

喬行簡自知失言,歉意的拱手道歉,隨後跟著小黃門便是進宮去了。

福寧殿。

趙昀在正殿接見了喬行簡,趙昀道︰「卿家,你我君臣單獨召見的時候還是不多,朕記得連這次也只有兩次吧。」

喬行簡點頭,道︰「陛下日理萬機,政務繁忙,沒有時間召見臣,此都是題中應有之意,陛下也不必掛懷。」

趙昀笑了笑,又道︰「卿家對現在的國事如何看待?」

喬行簡心里一陣忐忑,心說這樣的事情不是應該問鄭相公嗎?怎麼問起自己來了?

陛下年少英武,善于隱忍,不知不覺就把權傾一時的史彌遠扳倒,這樣的官家,他的問題絕不會簡單。

這句話背後難道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喬行簡在心里想了一陣,沒有答案,抬手如實道︰︰「陛下,您是君王,您的問題臣不敢違心,臣便如實回稟,若是觸怒了龍顏,還望陛下不要誅連臣的家眷。」

趙昀婉爾笑道︰「卿家說的哪里話,難道朕是那種濫殺無辜,听不進忠言的君王嗎?真若如此,卿家便是騙朕又有何不可?」

喬行簡放心了,趙昀的品德還是令人信服的。

喬行簡不再遲疑,道︰「陛下,臣一直認為我大宋最大的問題不在朝堂,而在地方各路。」

趙昀目光難掩喜悅,但還是臉色如常,語氣平緩,道︰「此話如何講?」

喬行簡道︰「朝堂權力爭斗不論是君與臣的爭斗,還是大臣與大臣的爭斗,只要當局之人沒有公然決裂,斗的再是凶惡也只局限于局中數人數十人,任何後果都有機會挽回,史彌遠一黨一朝覆滅,政局平穩過渡便是如此道理。」

趙昀听了,不由得點頭,贊成。

喬行簡見此,心里欣慰,膽子大了幾分,繼續道︰「但是地方則不然,自士大夫這個身份確立,千百年下來,使百姓被士大夫這個勢力牢牢束縛,士大夫在地方坐大。

士大夫在鄉野被人尊稱為鄉紳,由退仕的官員及讀書人構成,他們勢力強悍,牢牢把持住了地方事務。

他們以協助官府為由管轄著普通百姓,以至于朝廷對地方的統治力其實只能到縣,到不了鎮,到不了村,更到不了家。

此即是皇權不下縣,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寫照,歷朝歷代皆如此,唐如此,我大宋同樣如此。」

趙昀好似找到了知音一般,顯得有些激動,也有些意外,沒想到喬行簡和自己的想法這麼合拍。

趙昀站起身來,道︰「卿家繼續說。」

喬行簡接著說道︰「鄉紳士大夫扎根地方,使得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外人根本插不了手,若是朝廷強勢,還可勉強維持地方對朝廷的服從,然一旦朝廷疲弱,則地方不穩,改朝換代亦是尋常。

我大宋自開國以來,百姓造反之事三百余起,百姓為何如此?難道是朝廷逼的他們活不下去?

若真是如此,臣說句大不敬的話,一個逼的百姓活不下去的王朝,推翻他,亦是在救國救天下。

但不是,我大宋朝廷不是一個逼百姓活不下去的朝廷。

我大宋賦稅收入相比其他朝代確實是多,但卻是商稅比重大于農稅。之前的朝代,賦稅收入幾乎全賴農稅,農稅佔據八成至九成間。

但我朝開商貿之極盛,仁宗年間農稅不過只佔六成,到了孝宗年間農稅更是只佔兩成,此前所未有,可見我朝廷對百姓的稅收是寬容的,征收的是商人的稅,以及鹽鐵酒茶等稅。」

喬行簡這話不假,有宋一朝,商貿極其發達,宋朝的商品通過海運,陸運,以及中間國家的轉賣,竟然跨越萬里出現在了東亞,南亞,歐洲,非州等無數國家,帶回來十倍百倍的利潤,這也成就了大宋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

也正是有這樣發達的經濟作底氣,再加之大宋軍民頑強的意志,這才有歷史上南宋以區區一偶之地,抵抗蒙古四十年的奇跡,放眼世界,這一點無人做到。

喬行簡繼續道︰「朝廷不以農稅為主,為何百姓還活不下去?因為朝廷不收,但是別人在變著法子收。」

趙昀听得很激動,道︰「不良鄉紳與鄉老狼狽為奸。」

喬行簡點頭,道︰「不錯,正是如此,如一不良鄉紳在每年青黃不接之際大肆壓榨百姓,逼其賣地,擴大家業,百姓最後淪為鄉紳的佃戶長工,苟活性命。

而這鄉紳本就是地方宗族里面的頭面人物,甚至他們自己就是族老族長,鄉野威勢極大。

而後他們再供養其他鄉老,使其為自己聲援,再時不時的修一二橋,鋪一二路,接濟一二窮苦,以此獲得名望。

如此,鄉紳名望有了,勢力也有了,百姓吃他的飯,受他的管,甚至血緣還有親,面對他們的變相盤剝,百姓甚至都不知道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這使得鄉紳可以借勢管理地方,在地方說一不二,普通百姓盡管淪為赤貧,但他離開了這些不良鄉紳的庇佑,又一時無法生活,只能默默忍受。」

說到這里,喬行簡有些口渴,趙昀抬手,示意高實給喬行簡倒茶。

高實倒好茶,喬行簡點頭致謝,喝了一口,繼續道︰「鄉紳勢力強大,且和地方官員相互利用,勾結,再加之朝廷側重于商稅,最終使得朝廷在各路各州收取的農稅很少。但明明朝廷沒有得到耕地百姓多少稅,他們卻日子過的苦不堪言。」

趙昀听到這里,苦笑道︰「所以耕地百姓苦不下去就要反抗,但是他們不能把矛頭對準地方的鄉紳,因為他們之間可能本就有血緣關系,天然親近。

且每次他們快要餓死的時候,是鄉紳給了他們一口粥吃,每次賣兒賣女的時候,是鄉紳仗義出手用錢買走了他們的地,讓他們不至于一家分散。所以到最後他們要反抗,能夠想到的反抗對象就只能是朝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