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四章︰破竹(十四)【4k,求訂閱】

所謂「德學」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一門學問?

竟然需要這麼多重要的人一起為編修,且更是驚動始皇帝陛下?

在場的所有人都是你看我,我看你,臉上都帶著懵逼的神色,甚至就連方才陳珂點名的那幾個人都是一臉茫然,像是什麼都不知道一樣。

下面有人沒能夠忍住,開口問道︰「敢問丞相,這所謂的「德學」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一門學問?」

「又是一本什麼樣子的書籍?」

「為何要驚動始皇帝陛下,並且召集如此多的大賢呢?」

這個人的問話沒有問題,他們現在還不知道具體的編修名單,因為方才陳珂所說的名字後面跟著一個「等」字,說明不僅僅是前面點的那些人。

但,你瞧瞧吧。

光是方才點的那些人已經足夠證明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了。

不說始皇帝陛下。

只是說其他人。

太子殿下,陳珂丞相的弟子,現如今大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甚至已經開始監國、參與一些朝政,更是未來大秦的主人。

李斯丞相,也可以說是「李子」,諸子百家中現存的唯一一位「子」,也是「後諸子百家時代」唯一誕生的法家先賢代表。

可以這樣說,世上再也沒有人能夠揚言自己能夠比李斯更能代表法家。

以如今李斯的成就來說,即便是韓非在世、荀子復生,也不能夠說他們的地位和學識會比李斯更淵博。

顏崆,大秦儒家正統的嫡系傳人,孔儒的唯一嫡系傳承者,儒家現任的領袖之一。

劉思,農家現任領袖。

公孫坤,名家現任領袖。

僅僅是名單上出現的這幾個人,已經是囊括了如今大秦各大流派的一些領袖人物,更何況這其中還有一位副主編是陳珂?

陳珂何許人也難道還需要再介紹麼?

因此,這個「德學」所有人都開始關注,並且想要知道他象征著什麼。

陳珂看著眾人迷茫中帶著些許緊張的神色,笑了笑,他知道這些人在擔心什麼事情。

其實說簡單了,他們在忌憚陳珂開創一個新的「家」。

諸子百家如今在大秦爭奪自己的話語權,他們拼命地為大秦效力,就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流派流傳的更遠一些。

各家現在打的狗腦子都出來了,卻沒有一家能夠真正的佔據主流地位。

這是為什麼?

因為除卻法家之外,其余所有流派都未曾在大秦建立的時候,就幫扶大秦,可以說法家是大秦的根基,秦律便是法家最大的底牌。

沒有人可以否決秦律,因為否決了秦律大秦勢必會大亂。

但那些其余的流派,比如儒家、道家、墨家、農家等諸子流派會放棄麼?

當然不會。

事實上,這些流派早就是開始了自己的反擊。

比如儒家。

儒家最開始的時候是走的與大秦、與法家為敵的路線,可是自從孔家的人被驅趕,自從上次以項羽、張良等人為首的六國叛逆被絞殺之後,儒家走的就是單純的融入大秦,與法家為敵的路線。

他們以百家宮為根基,開始忠心耿耿的完成始皇帝布置下來的任務。

一些儒家的領袖也是開始走進大秦的基層政治,真正的看到那些底層的黔首們,開始為黔首服務,而不是站的高高在上,去評價該如何治國。

儒家從治國轉為了治民,這便是他們的改變,也是他們的反擊。

如今的大秦地方郡守,幾乎有十分之三都是儒家的人。

其中優秀的便是幾個代表領袖,如三川郡郡守石懸尼、河東郡郡守、上黨郡郡守曾露、孟秋二人。

朝廷中央也有百家宮博士、文宮宮長顏崆、少府蕭何、丞相署一級文吏曹參、制造署署長陳平等人。

這些都是儒家的人。

而墨家的反擊則是從最開始就來了,他們的反擊最開始是派遣了陳珂來到大秦,勘探這里的一切是否可以讓墨家融入。

後來陳珂站穩了腳跟後,將自己的師兄帶來,左歌與林方等人佔據著「陳珂」這個優勢,他們高高在上,並不與法家、儒家等人爭奪。

可卻沒有人能夠忽略他們的地位,更何況他們完美的融入了「制造署」與「少府」「市物署」三個機構,這三個機構幾乎是變成了墨家與公輸家的自留地。

道家來的最晚,但也依舊是派遣出來了戰國時期最有盛名的「莊子」嫡傳關門弟子、藺相如之子藺景的唯一弟子焉正春前來。

他如今擔任的是百家宮中「哲學宮」的宮長。

老莊之流在如今的大秦並不盛行,焉正春也暫時沒有找到辦法和機會揚名,于是他走在了顏崆的身邊。

道家與儒家本就是有前塵糾葛的,畢竟當初孔子前去尋找老子問「禮」,可以算是老子的半個學生了,所以顏崆和焉正春一拍即合。

農家的人就更是雞賊。

他們直接嵌入了大秦最不可能拋棄的一個地方,「種植」。

不管是新式糧食的種植發展推廣也好,還是香料的種植推廣也好,亦或者是棉花的推廣種植研究也好,全然都是農家的人來的。

可以這樣子說,這幾個流派趁著法家騰不出來手的時候,已經在法家的身上鑽了不知道幾千個空子。

即便是法家這種龐然大物來說,在同時面對如此多的敵手也是會感覺到恐懼的。

所以現在法家與其余的眾多流派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但,這些人同樣會很害怕這種平衡被打破。

比如有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創建了一個新的流派,這個人物非常恐怖,這個流派非常龐大。

當這個流派出現的時候,還有其他人的活路麼?

當然,這種舉足輕重的人物很難出現,即便出現了也不一定能夠結合自己的思想創造一個流派。

但巧合的是,如今的大秦,真的有這樣子一個,既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改變大秦,又有足夠的思想可以創造流派的人

他就是陳珂。

陳珂,出身墨家、好友李斯是法家唯一領袖和代表、儒家的蕭何、曹參、陳平、孟秋、石懸尼等可以說是他的學生、農家的新秀,未來的領袖汴揩禮是陳珂的學生,大秦未來的掌控者,現任太子是他的學生,大秦上將軍韓信是他的學生、大秦上將軍王翦是他的忘年交、大秦現任掌控者始皇帝陛下是他的知己。

大秦現在三分之二的郡守自稱是他的門生、九卿這個品階的官員中,有三位都是他的學生。

眾人越想越心驚。

這樣子一個人,如果真的想要另起一派,他們只有認輸的份,甚至反抗的勇氣都沒有。

自此之後,大秦只有一個流派,只有一個學說,那就是陳珂的學說。

眾人在考慮,如果陳珂真的開創了一個流派,他們是現在投降加入呢,還是過一段時間再投降加入呢?

然而在眾人已經開始思考「打不過就加入」的事情了,陳珂的一句話就把他們都拉了回來。

只听得陳珂開口說道︰「各位不用那麼緊張。」

他笑眯眯的,語氣中甚至都是帶著笑意︰「德學之所以要聚集這麼多的人,甚至要驚動陛下,不是因為他是一個新開創的學說。」

「只是因為這一門學科很重要而已。」

「《論語•述而》言︰「德之不修,學之不講。」

「《管子•心術上》︰「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

「《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周易•乾卦》︰「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月。」」

「德者為何?是最基礎的一種性格品質,是最基礎的道德雛形,令這個年齡的孩子們學習「德」,是為了讓他們養成一個優秀的性格,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所以德學才是最重要的。」

「語文培養孩子們的識字能力以及文化素養,算學給他們一個謀生的能力,德學則是讓這些孩子們不會長歪。」

他看著在場的眾人,不出他所料的,在場的眾人神色都平靜了下來。

因為方才陳珂所舉的幾個例子包含了好幾個流派,儒、道、甚至隱隱約約有名、縱橫等學派的學說。

所以這些人瞬間就老實了。

這就證明著大秦沒有辦法、也不會甩開他們了。

于是一眾人開始吹捧︰「原來如此,原來如此,丞相所說有理啊。」

「從小培養孩童的能力與品格,這樣等到他們成年之後,就能夠最大限度的讓他們變得平和了。」

「也能夠為大秦而努力了。」

陳珂微微點頭,見著眾人都沒有什麼意見了,便繼續開口說道︰「繼而是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的人。」

「這個階段他們學習了之前的三門學問之後,已經開始逐漸的懂得了、擁有了一些屬于自己的觀念,所以可以開始在「語文」這一科目中增加一些其他的東西了。」

陳珂環視著眾人,拋下了自己精心為他們準備的誘餌。

「比如一些關于諸位流派的政治觀念、思想學說。」

「儒家孟子不是有一篇「生亦我所欲」?這篇文章講究舍生取義,何為大義?不就是愛國、報國?這文章我看就可以納入這個時間段的語文科目書籍嘛。」

陳珂笑著轉頭,又是舉了一些其他的例子,盡量做到了安撫住了大多數人。

繼而又是說道︰「除卻語文照舊外,「算學」、「德學」兩個科目也繼續存在,只是德學更名為「思想政治與道德法治」,其中編入一些基礎的秦律也是有必要的。」

「之後就是「射」、「御」這種科目,合並融為「體」科,不能夠讓士子只知道讀死書變成書呆子。」

眾人紛紛點頭,他們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當然就開始支持陳珂了。

陳珂繼續說道︰「至于之後的麼,便是大學的課程了。」

他的神色略微嚴肅︰「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百家宮即將分裂為三個部分,大學、教育署、研究院。」

「等到下一次的大朝會,大家便會知道什麼是「教育署」和「研究院」了,至于大學麼,依舊是百家宮最基礎的功能,教書育人。」

「只是等到大學真正設立了之後,大學內部會分為好幾個學院,不同的學院有不同的功能、也教授不同的學問。」

「這一點以後你們會知道的。」

「大學的課程會非常多、所以編訂的書籍也會非常多,我們就暫時不去考慮這個東西了。」

「所以現在的重點在于前面兩個階段的書籍。」

「諸位可是懂 ?」

陳珂的聲音嚴肅,其余的人也都是紛紛配合,至于大學的書籍?之後再說就之後再說,現在關鍵點在于,要將最重要的東西握在手中!

始皇帝四年的冬天很快就要到來了,在這個冬天到來之前,大秦的黔首們首先感受到的並不是寒冷,而是溫暖。

為何會有溫暖?

因為秦幣行的逐步發展、因為大秦對待商賈的政策正在放款。

前者讓百姓們可以放心的存錢、甚至擁有了更好用的錢財貨幣,後者則是掀起來了一陣修建「基礎設施」的潮流。

大多數的商賈為了自己的地位、為了能夠更好的行商,都開始大筆大筆的捐獻錢財,這些錢財大多數用在了當地的基礎設施上。

有些地方甚至開始修建起來了在某種意義上的「學校」。

且這些學校因為是朝廷修建的,所以他的掌控權在地方的朝廷政府,甚至因為錢財來自于政府,各地的地方長官為了討好上層所以招收學子的時候,學費收價非常低廉

而更加有趣的是,隨著秦幣行的發展以及商賈的發展,秦幣行的功能開始逐漸的衍生。

更像是未來的「銀行」了。

只是這個銀行始終屬于朝廷管轄,在上面層層管控的情況下,這個「秦幣行」與「銀行」最大的區別就是,出了問題全都是秦幣行自己承擔責任,絕對不會發生明明是秦幣行自己的錯,卻甩鍋給黔首的事情出現。

因為上面說了。

出現一次,涉及的行長、以及當事文吏辭退,且十代之內剝奪一切權力。

包括不僅限于參加文選賽、報考大學、百家宮、參與文吏選拔、按照人頭戶口分田地、以及在秦幣行內開設賬戶等等等等

東越之地前,大軍列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