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九章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

按例,倭人從來不會在冬天劫掠大明東南沿海。

他們乘坐的都是小船,造船技藝並沒有大明這般高超,冬天的海面上又是那般的刺骨寒冷。

倭人是來搶劫財貨的,不是在海上凍成狗的。

而那些東南沿海的賊人,則沒有這樣的顧慮,他們只要悄無聲息,藏匿蹤跡的從陸地登船出發,繞進海里,折返到要劫掠的地方登陸,便可獲得打量的財富。

這些財富又會被他們從海上折返運回,如此一來倒像是在海里給這些財貨洗白了一樣。

朱元章此刻無比的憤怒。

他並非是怨天尤人的憤怒于老天會給江南降下如此大雪,引發浙江道雪災,百姓陷入災情之中。

他是在憤怒浙江道地方官府的不作為,憤怒于浙江一地的賊人們喪盡天良的喬扮成倭人趁火打劫。

朱元章怒聲道︰「該殺!都該殺!」

朱允熥望了眼前來稟報浙江道雪災倭患的蔣瓛,沉聲道︰「爺爺,如今浙江道是個什麼詳情,朝廷還需知曉清楚了。此時冰天雪地,百姓毀家破穴,朝廷也要督促浙江道賑災,解救百姓,穩定地方。」

按理來說,浙江道根本就不可能會發生雪災這種事情。

江南之地,即便是冷一些,但其地理位置也不會出現雪災。

可朱允熥卻很清楚,這一切都只是因為大明很不幸運的處于一個世界氣候大改變的階段。

往後,怎樣的災害都會陸陸續續的發生。

最後一步步的加重這個帝國肩上的膽子,將其一步步的壓垮。

蔣瓛這時低聲稟報著︰「浙江都指揮使司已經抽調杭州府衛所官兵,前往寧波府清剿倭患,並文各地嚴防民變加重,督促地方盡快鎮壓民變。」

「無能!賑災無能,如今他們是要殺咱大明的百姓嗎!」朱元章毫不客氣的怒罵著,隨後大手一揮︰「叫人,叫了朝廷的人入宮。」

蔣瓛神色陰沉,領旨出殿。

而朱元章卻仍是怒氣沖沖,胸口劇烈的起伏著。

一旁的太子朱標轉著輪椅,到了這邊,想要為老爺子倒杯茶。

朱允熥回過神,趕忙接替過老爹的動作,為老爺子到了杯茶。

「爺爺,您喝口茶緩緩。」

朱元章冷哼一聲,端起茶一飲而盡。

朱標則是合手坐在一旁︰「浙江雪災,地方官府也不曾經歷過,誰能想到直隸都不曾有災情呈上,反倒是浙江遭了雪災。一時不察,如今還是要先以清剿假倭,賑濟百姓為要。」

朱元章臉色很是凝重,眉心成川︰「若不是咱知曉道理,不論是賑災還是清剿假倭,都需要浙江道那幫人去辦事,咱現在就讓蔣瓛將他們羈押回京了。」

此時這位大明的皇帝,很想殺人,但面對災情民變,卻又無可奈何。

殺人很簡單,可地方上的事情卻還要人去辦。

若是這個時候將浙江道的官員都拿辦了,派去不熟悉的朝中官員,只會加重地方上的局勢向著更不好的方向發展。

朱允熥瞧著老爺子和老爹兩人面色憂慮。

他想了想,低聲道︰「爺爺、父親,浙江道向來都是七分山三分地,百姓種桑養蠶又佔去不少。城府周邊百姓,家中尚且富裕,也正是因為才激化了某些不臣賊人的貪婪,屢屢于危難之際,羊裝倭患,害我大明地方太平。」

那些個商賈士紳,就是一個個填不滿喂不飽的白眼狼。

朱元章一挑眉︰「你小子想說什麼?」

朱允熥抬頭望向老爺子︰「孫兒是想說,朝廷該更重視些地方商賈士紳……」

大概是因為朱元章的出身原因,自洪武初年開始,朝廷大多的精力都被北征和農戶耕種所牽扯。

朱元章對商賈之事,向來都是不怎重視的。而為了促進地方上的穩定和發展,對于商賈稅賦也是定的極低,在監管不利的情況下,商賈士紳們更是有著重重手段躲避朝廷收取賦稅。

和只佔據了半壁江山的前宋相比,統治整座中原的大明,在商稅上竟然不到前宋的十之一二。

要知道,前宋的商稅基本是佔據了國朝歲入半數更多。

「商賈士紳……商賈……士紳……」朱元章皺緊眉頭低聲的念道著,語氣漸漸陰沉下來︰「他們當咱不知曉,他們在外便是商賈,回鄉就是士紳。地方上的所有便宜好處,都被他們給佔去了!」

朱允熥適時進言道︰「所以孫兒以為,這一次浙江道雪災民變,加之假倭作亂。或許對朝廷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朱標輕咳一聲︰「有話就說,藏著掖著賣甚關子。」

朱允熥當即開口︰「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嚴查商稅收取!孫兒近來時常思索,稍有些不成熟的想法,目下觀浙江道情形,倒是最為合適不過……」

他一言而出,雖然都是不曾有過的名詞,但僅憑著字面意思,朱元章和朱標也都有听懂了其中的含義。

朱元章眉頭幾度舒展皺緊,方才緩聲道︰「你且細說,不急,好好與爺爺說說,這些事你打算如何操辦。」

朱允熥點點頭,舌忝舌忝嘴唇,為自己倒了杯茶潤嗓之後,才繼續說道︰「浙江道本就山多地少,百姓本就大多做活生存。朝廷的人丁稅便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朝廷不如在浙江道試行,朝廷清查田畝,按田畝之數定下成例,收繳賦稅。更可依照田畝數量,分出層級,少者少繳,多者多繳。

而如今浙江道賑災不利,朝廷更可借此懲治浙江道地方官府,無論百姓官紳,當如一體不分彼此,並繳丁銀稅賦,此乃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

觀察了一下老爺子和老爹的反應,朱允熥才繼續說道︰「而且孫兒觀浙江道,作坊遍地,大多百姓都依附在城郭之內,為地方士紳商賈做事。

朝廷這些年雖有商稅,卻征收不利,此後浙江道還當嚴查商賈稅賦,嚴加看管,增添朝廷財源。

不至于這些商賈錦衣玉食,而我朝百姓卻衣不遮體、食不果月復。」

朱允熥的話音已落,但偏殿內卻是寂寂無聲。

朱元章皺起的眉頭就未曾放下,不時的看向眼前面露期待的乖孫。

最後,他看向身邊的太子︰「太子,允熥所言,你如何看?」

朱標這會兒也還在思考著自家兒子說出的這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的改革之事。

此時老爺子問話,朱標遲疑的低聲道︰「父皇要削減官員士紳的優待嗎?」

有明一朝,雖然不如前宋那般與士大夫共天下。

朱元章也最是痛恨那些貪官污吏,但不得不說他也是最敬重那些讀書人的。

凡是寒窗苦讀,科舉有名的人家,朝廷都會依照洪武初年定下的規矩,給予這些人家各種優待和特權。

自秀才開始,便會逐步給予這些人家賦稅減免。更有著見官不拜等等隱形特權,從而讓這些人無形的凌駕于百姓之上。

這促進了朝廷能夠有源源不斷的人才進行選拔,但卻也加重了朝廷的負擔。

朱允熥見老爺子仍在猶豫,當即再次開口︰「爺爺,地方上官員士紳,每逢有了功名官職,總是還有無數百姓投地躲避賦稅。

而這些士紳一族,家中錢糧無數,每逢災年便會大肆購進田產。

此消彼長,朝廷往後哪里還能有足夠的稅收進項?到頭來百姓只會越來越窮,肥的只有那些官紳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