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六章 志遠快起,地上涼

外金川門龍灣碼頭。

此刻鎮倭大將軍、曹國公李景隆的心情很是復雜,就如同身邊江中的水面一樣。

在微風的吹拂下,江水打著旋的蕩漾著一層層的微波,漣漪錯綜復雜。

朝廷對倭國用兵,這是國朝第一次,乃至于是中原第一次出兵海外。

如此重任交托到自己手上,李景隆心中驚喜之余卻又滿是遲疑。

望著五千余鎮倭大軍已經盡數登船,李景隆作為主帥,率先在朱允熥面前抱拳開口。

「鎮倭大軍已盡數登船,臣領皇命,渡海而去,為國揚威,誓死不負太孫重望厚愛!」

朱允熥含笑點頭︰「大將軍治軍有方,運籌帷幄,當要做大明與倭國的紐帶,穩固倭國正統。」

李景隆沉聲回應,臉上滿是堅毅的責任感。

朱允熥笑著揮揮手︰「大軍將要起航,大將軍先行登船指揮,孤與鐵行走說幾句。」

鐵行走說的是鐵鉉。

他現在在朝中有品級的官職乃是正五品的禮部儀制司郎中。

但後來有被老爺子加了文華殿行走。

所無品級,但卻是更加殊榮。

朝中如今也是以此來稱呼鐵鉉、解縉、夏原吉三人。

李景隆笑呵呵的點著頭,看了一眼臉色有些深沉的鐵鉉。

他清楚,如今這三位行走乃是皇太孫心中寄予厚望的朝臣。想來等這一次出兵倭國之事了解,鐵鉉歸國之日,便是要在朝堂上執掌一方權柄了。

這時候皇太孫要與這位新貴說話,李景隆從善如流,招招手帶著朝廷派出的一干文官匠人們登上一旁營造最是雄偉的旗艦龍舟包船。

碼頭上,則是留下了鐵鉉,面對著望向眼前大江的朱允熥。

他低聲開口︰「殿下還有什麼要與臣交代的。」

朱允熥回過頭看向鐵鉉︰「這一次出海隨軍登陸倭國,本可有其他人選,但我卻還是在爺爺面前推舉了你,可知為何?」

說著話,他看向這位在那昭昭青史上,留下了一筆濃墨的鐵公。

鐵鉉目光一動,搖搖頭︰「臣以為,殿下是要臣辦好此次大明諸軍倭國真正的目的。」

這一回,卻是輪到了朱允熥搖搖頭。

他輕笑一聲︰「那座銀礦不論你去不去,都在那里。只是因為目下,大紳還要在爺爺身邊鍛煉幾年。維在戶部,我接下來還有不少事需要他去辦。」

鐵鉉抬頭望向朱允熥,忽的笑出聲來。

「合著,殿下是覺得就臣一人最是清閑。」

這是玩笑話,並非幽怨不滿。

朱允熥揮揮手︰「大明想要真的萬世垂拱,便不能拘泥于中原之地。往前頭數,數十朝數千年,可曾有過一家國祚長存的?」

對于這個簡單明了的問題,鐵鉉卻是皺起眉頭,很認真的思考著。

沉吟良久之後,方才緩緩開口︰「或許,只有漢家長存。」

朱允熥一愣,他竟然沒有想到,鐵鉉思考了半天,會有如此一個讓人出乎意料的回答。

他不得不苦笑道︰「漢家永存!」

鐵鉉這時候目露精光︰「太孫是想要我大明永存。」

「這是我身為大明宗室,大明皇太孫的職責。」朱允熥亦是目光深邃的開口︰「所以,孤想要你走出中原,去外頭好好的看看。」

鐵鉉很自然的詢問道︰「太孫要臣去外面看什麼?」

「去看看外頭是個怎樣的世界。」朱允熥說了一個很空洞的答桉,繼而解釋道︰「中原永遠只有這麼大,百姓想要吃飽肚子,卻要忍受天災人禍,苛政貪腐。人人都想要抓住更多的利益,更多的好處,可天下就這麼大。」

說到這里,朱允熥嘆息一聲。

這個問題,即便是在那個已經走上復興的年代,還是依然存在,並且根深蒂固。

鐵鉉歪著頭,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朱允熥繼續道︰「這一次,開采銀礦乃是為了解決朝廷一時錢鈔局促。用兵倭國,是為了控制此國,解決我朝東南沿海倭患一事。」

還未等鐵鉉開口。

朱允熥已經抬起手示意對方繼續听下去。

「但除此之外,孤還要你嘗試,如何馴服倭國,我大明若是另開一地駐軍,該以何種方式推行有效的統治和利用,為我大明獲得更多的利益。」

「奴隸、礦產、糧食,一切能夠為我大明所用的資源!」

鐵鉉听到這里,終于是有些遲疑道︰「可此次……朝中不是只為了維持倭國南北相爭,我朝開采銀礦……」

朱允熥瞥了鐵鉉一眼︰「將在外有所受有所不受,方圓五十里之地,只是倭國這一次答應大明的條件。」

鐵鉉心中了然,點點頭,回頭看了眼艦隊旗艦。

這時候,朱允熥卻是從袖中掏出一卷明黃絹布,塞進了鐵鉉的懷里。

「收好了,若是在倭國出現大的變動,難以抉擇,你又無法控制的時候,拿出來。」

鐵鉉目光低下,看著那卷被塞在懷里的明黃絹布,心中一跳,眉頭顫動。趕忙小心翼翼的將其塞進自己的懷里,隨後不由自主的瞥向艦隊。

見沒有引起注意,鐵鉉這才小聲開口︰「倭國……」

結合著皇太孫在此臨行之前的交代,鐵鉉心中有了一絲不妙的猜測。

朱允熥重重點頭︰「滅族!你可能辦到!」

明明心中已經揣測出些猜測,可鐵鉉正式听到這樣的親口諭令時,仍是覺得自己整個腰身一沉。

他艱難的抬起頭,目光閃爍的看著意志堅定的朱允熥。

大明要隔海滅國嗎?

鐵鉉心頭大震,一時間何曾能消化了這個現實要求。

朱允熥眼神深沉,幽幽道︰「你並不知曉此族,孤也無法解釋。亦非要爾做那屠百萬之輩,其中分寸孤相信你能明白。」

說完之後,朱允熥目光如炬的盯著躬身在自己面前的鐵鉉。

鐵鉉深深的吸著氣,才讓自己那激蕩的內心漸漸平復下來。

也難怪,在臨行之前,皇太孫會塞給自己那道明顯是加蓋了天子寶璽的聖旨。

思慮過千,鐵鉉終是躬身彎腰︰「臣定不負聖意,力而行。」

朱允熥上前,拍拍鐵鉉的肩膀。

「罪在你我,功在千秋。」

「此事,後世子孫,自會公道評論。」

「此去迢迢,一別經年,不知幾日君臣相聚,當珍重,勿思量。待寒去暑來,孤于應天掃榻設席,與君同醉,品大明千秋萬載!」

鐵鉉心中再難自抑,猶如狂瀾滔天,卷起萬重風浪。

他深深的躬身。

「大明!千秋萬載!」

「臣拜別皇太孫!」

……

「標下潮河所百戶張志遠,參見燕王殿下!」

北平府密雲以北,與草原接壤,輔左密雲後衛戍邊的潮河所,坐落在連綿高嶺上。

自應天發配本地數月的張志遠,此時身披重甲,殘破密布刀痕凹坑,夾縫里黑紅色的血塊凝結的一層又一層,甲片之間,作塊成絲的干肉碎骨,散發著陣陣的腥臭味。

而此時,他正手握韁繩,領著數十人面南背北,雙手抱拳高舉,單膝著地。

在這伙剛剛剛剛從邊外返回的潮河所官兵面前。

是一行精銳鐵騎。

為首之人,則是一身戎裝,披甲帶刀,面有胡須碎渣,猩紅戰袍上落著雪片的大明燕王朱棣。

帶著親兵巡邊亦有半月有余的朱棣,看著面前跪在地上的官兵。

臉上滿是敬佩。

「本王听聞,潮河所年關將至,卻已深入草原整整三次,每戰皆斬獲頗豐,殺的前元余孽聞風喪膽,落荒而逃。」

躬身在一側作陪的潮河所千戶,臉上帶著一抹苦笑,瞪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張志遠。

「標為明軍,當以驅除韃辱為己任,殺得余孽蒼茫逃竄,護我大明百姓一片安寧!」

跪在地上的張志遠,始終低著頭,高聲回應著,卻無人能夠看得清他的面目表情。

朱標眼神一陣閃爍。

這個張志遠他是知曉的。

當初從親軍羽林衛調到自己那另一個佷兒身邊充任護衛。

後來朝中生了變動,干系社稷,他也就被坐連發配到了北地來。

自己只是隨手將其安排在了這個僅僅作為密雲後衛輔助的潮河所來。

沒成想,對方竟然給了自己一個大大的意外驚喜。

這一次說是趁著年關將至,外出巡邊各處關防,不如說是自己就是奔著這位已經在邊外闖出張殺神名頭的人而來的。

朱棣沉聲開口︰「好 將!此次出塞,有何戰果,快快報與本王知曉。」

跟隨在朱棣身邊的北平將領們眼神微微一動。

王爺這是要在邊塞夸功。

這個張志遠怕是入了王爺的眼,來運道了!

張志遠則是正氣道︰「回稟王爺,此次標下帶領百名同袍深入草原十日,巡視元人部落四處,皆無兵甲。前出五百里,有元人部落不尊律令,私藏兵甲,聚眾三百。

標下下令卸甲臣服,元賊不順,標下揮兵討之。盡除元賊三百余,搗毀兵甲,宣昭律令,其部順降。」

潮河所上,響起一片倒吸涼氣聲。

以一百人,殺敵三百余,看現在回來的人,損傷不過三十余人。

人人看向張志遠的目光,都發生了變化。

當真 將也!

朱棣亦是真的動容了,先前只是听聞,而這一次他卻是親眼所見。

只是听著張志遠的話,卻是又好笑不已。

父皇御極之後,便下過旨意要元人余孽投降,放下手中刀劍,臣服大明。

但說都知道,這不過是個繼續北征的說辭而已,前元余孽還能尊了推翻他們的大明皇帝的旨意?

倒是這張志遠,竟然將其當了真,拿著大明皇帝的旨意,和要求前元余孽。

這心思,也不知是從什麼地方學來的。

只是得一 將,朱棣心中滿是喜悅,當即下馬,踢起一片片的雪花,走到還跪在地上的張志遠面前。

「志遠快快起來,地上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