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邑,前漢孝景皇帝廢白水縣,置此縣,為粟邑由來。後經百年變換,反復橫跳在廢與重建之間。自唐高祖皇帝即位以後,復又重置此縣,並在縣門造白馬塑像一對,以此贊揚昔年粟邑縣令贈唐王馬匹之功。
「公子,前面就是粟邑,是否需要進城用些酒水?」
年輕公子身姿挺拔,外著素衣,玉簪橫並發髻。在他身側,跟著幾名帶刀隨從,模樣冷酷,渾身散發著生人勿進的氣場。方才說話的則是一名年紀與他相彷的少年,生的頗為秀氣。
輕輕撥開額前碎發,擦去汗水,年輕公子搖搖頭,吐口氣,「還是不必麻煩了,我們直接去就近鄉里吧。」
「是。」
此二人,正是岐王李承昭與薛收之子薛元超。因為年紀相彷,又一起進學之故,所以關系較為親密。
倆人沿著小溪而行。
「這一路走來,我見識大漲,縱是關中教化大善諸地,風俗也多有不同,百姓所求也多有差別。」李承昭捏捏下巴,發現自己好像又長點肉了。
薛元超聞言,說道︰「公子看的真切。」
「你這是敷衍?」李承昭眉頭一挑。
「我可沒這麼說。」薛元超回答。
李承昭道︰「拉你出來一起游玩,你還不高興?」
薛元超滿月復怨言的說道︰「公子,你難道不知道麼,今日有人在紫竹那邊舉行詩會。」
「誰啊?」
「據說是盧氏的某位大儒。」薛元超滿眼都是向往之色。
見狀,李承昭輕輕搖頭,「我素來不會強人所難,你既然心不在此處,那便去吧。」
「好 !」薛元超立馬拱手一禮,轉身就走。
看著薛元超小跑的身影,李承昭笑了笑,轉過身繼續向前而行數十步。
見一石橋,橫跨溪水兩岸。
「倒也是個好田園。」看著橋上來來往往的身影,李承昭頓覺這里頗為祥和。
小橋流水人家,景雖素,但卻怡人清新。
一念至此,李承昭干脆月兌掉靴子,擼起褲管,將衣裳下擺塞進褲腰帶里,走到溪水中踩水。
「公子,水冷!」幾個隨從連忙勸解。
「無妨,本公子身體好著呢。」李承昭擺擺手,在小溪里自娛自樂起來。
以往在宮里,他可沒這等放松,這也就是出宮開府了,才能隨心所欲一點點。
哼著小曲兒,李承昭在溪中而行,時不時還能看見小魚小蝦自腳邊游過。
「嘿!」
他伸手一抓,卻抓了個空。
不遠處,一隊禁衛遙遙看著這位岐王殿下。
「這位殿下和陛下還真是像啊。」
「怎麼說?」
「陛下從前也喜歡在鄉間嬉鬧。」
「你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昔年,殿下也是帶著我們在鄉間游玩。」
這群近衛都是皇帝左右侍衛出身,個個上過戰場,對皇帝忠心耿耿。
眼下,他們口中的皇帝,正帶著美人,坐著馬車,馳往洛陽。
這兩年,軌道馬車已經鋪設完畢,自關中前往洛陽,可一路飛馳而去,三兩日便到。
此次李智雲前往洛陽旅游,一為視察民情,二則是為了耳朵清淨清淨。
因為,他將韋菩提和韋檀特接進宮了。
韋氏一門四女侍奉皇帝,朝中多有言語,便是楊皇後那邊也頗有微詞。不過,這次倒是沒人跳出來找麻煩,上次因為秦王妃的事情可惹的皇帝大怒不已,現在只要皇帝別又是納親嫂,大臣們半句話也不會多說。
至于皇帝私下里和秦王妃怎麼怎麼樣,大家都選擇性無視。這不是他們該管的,更不是他們能多嘴的。
馬車外的景色一閃而逝,已為小婦人的韋檀特玉手拖著香腮,靜靜的欣賞。在她旁邊,韋菩提正在和皇帝下棋。
李智雲挺享受這種安靜氛圍的,如果大臣們不跟著他一起就更好了。在隔壁車廂,還有杜如晦,于志寧等人。
倒不是說大臣們跟著會讓他不自在,而是他總感覺帶著大臣們就好像是去工作的。他外出確實帶著工作性質,但主要還是想放松放松嘛。尤其是這一次,朝野對他冊封韋菩提和韋檀特為才人,抱著很大的議論。
因為大臣們都認為,韋氏一門四女在宮里,不太符合規矩。
「陛下在苦惱?」韋菩提見皇帝下棋心不在焉,遂問。
「沒有。」李智雲將棋子拋起又放下,來來回回做了幾次。
韋菩提掩嘴輕笑,說道︰「陛下,您將心事都寫在臉上了,臣妾怎麼會看不出來。若是陛下覺得接臣妾入宮不妥,不如收回成名吧。」
說到最後,她顯然帶著情緒。
「收回成命?」李智雲伸手挑起她小巴,「朕一旦開口就是就是聖旨,這聖旨下發,哪有收回成命的道理,你莫不是在逗朕開心?」
「臣妾是在陛下名聲考慮。」韋菩提輕聲道︰「陛下千萬別為了臣妾和大臣們鬧的不愉快。」
「你想多了。」李智雲收回手,澹澹道︰「不必擔心,朕既然這麼做了,你且放心。」
韋菩提眨眨眼,捂嘴輕笑,顯得很是高興。雖然以往她也覺得自己入宮很不妥,但是她和皇帝好之後,留在外面反而更不妥。不僅僅是對皇帝而言,更對她自己也是如此。
韋檀特問道︰「陛下,我們要去洛陽嗎?」
「嗯。」說完,李智雲又補充道︰「可能也會去其他地方走走看看。」
這幾年老是往洛陽跑,朝中不乏大臣懷疑皇帝想要遷都,但是因為沒有證據,只能猜測。老實說,不少大臣心里都覺得,皇帝如果真的要遷都,還真沒辦法阻止。
現在關隴世家經過皇帝十余年打壓,在朝中日漸式微,又隨著皇帝創下赫赫武功,權威膨脹到極點,根本沒人能開口阻止。
遷都的小道議論消息,李智雲听見過,但是並沒有放在心上,短時間內他是不打算遷都的。
原因有很多,主要還是他認為沒那個折騰的必要。關中現在被他當作工業基地來經營,一切走上正軌,他不會在這個時候離開。何況洛陽皇宮這兩年一直沒有修繕,處在半廢棄狀態。如果要遷都洛陽的話,少不了要重新修繕宮殿。
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花費,素來小氣的皇帝悄悄算過一筆賬,發現不怎麼值得,干脆拉倒。
他連建大明宮的想法都沒有,更別說去修建洛陽皇宮了。
正是因為皇帝的節儉,所以現在哪怕日子越過越好,權貴家里也沒多少人敢公開炫富。
皇帝都在帶頭節儉,你炫富,不是送把柄給御史彈劾你?
雖然先帝告訴皇帝遷都的事情,但是李智雲眼下還是決定再緩一緩,現在遷都還有些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