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74章 大草原上的澳大利亞汗國! (求訂閱,求月票)

從某種角度而言,在英國皇家海軍輸掉了太平洋大海戰之後發生在南方大陸上的戰爭,是一場先進的工業文明VS落後的草原文明的戰爭!

其中代表著先進工業文明的當然是登陸南方大陸的大明天朝了!

幾十平方英里的艦隊,「成精」後爬上灘頭的鐵甲艦,還有數百台從「鐵甲艦精」的「血盆大口」中吐出的輪式裝甲車,當然代表先進著工業文明。

光是明軍在登陸「罪犯海灘」後24小時內送上灘頭的那些車輛、火炮、槍支、彈藥、藥品、組合式碼頭、用來造橋修路的工程器械甚至用來喂飽忙著加班加點的大明官兵們的野戰口糧,都不是一個工業化程度不高的國家可以輕輕松松拿出來的,更不用說那幾十平方英里的艦隊了。

毫不夸張的說,如果沒有全世界最龐大、最完備、最先進的工業體系在背後支撐,明軍休想在布里斯班的海灘上打出一發子彈、一枚炮彈!

而反觀在1833年1月8日從悉尼大要塞區開拔的7個軍團、21個師的英軍,實際上是一支被去工業化的「草原軍隊」雖然現在的聯合王國依舊是世界第二工業國,依舊擁有一個門類齊全,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工業體系。

但是在英國皇家海軍兵敗太平洋後,聯合王國和澳大利亞自治領之間的海運已經無法維持了。而英國又沒有在澳大利亞投資建立過什麼工業這個澳大利亞的工業別說和聯合王國比了,就連被悶在中亞的大金國的工業她也比不啊。

大金在1826年就能生產步槍和步槍子彈,在通了鐵軌(不是鐵路)之後,進步那就更快了,到1832年末的時候,大金國已經可以生產機關槍、中小口徑的山野炮、火車機車、普通的建築鋼材和鐵軌、蒸汽機和機車,甚至還能利用采購自大明的火炮系統組裝出木殼蒸汽炮艦——大金海軍在成立了6年之後,終于擁有了第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的水面艦艇了!

而以上這些,澳大利亞自治領一樣都造不了現在的澳大利亞甚至沒有可以生產滑膛槍和火藥的產業鏈,實際上如果沒有外部輸入的鐵器,現在的澳大利亞連把大砍刀都造不出來!

至于說現在的澳大利亞能生產什麼?主要是畜牧產品了,什麼牛啊、羊啊、馬兒的,都能大量生產!當然也能生產羊毛、牛皮、牛女乃、黃油、女乃酪這些這個產業結構,其實就跟依附大金國的準噶爾、科爾沁、和碩特蒙古各部差不多。

如果大明對澳大利亞的封鎖一直持續下去,再過個一二十年,澳大利亞的白皮恐怕就真的會變成草原游牧民的模樣了。

實際上,現在的澳大利亞根本和工業國不搭邊兒,她就是個草原汗國唔,澳大利亞的沿海大多是高地,擋住了水汽,所以內陸一點兒的地方就是大片的草原。

而立馬悉尼灣之畔,看著一隊隊騎著駿馬,揮舞著馬刀或馬槍的澳大利亞軍團的騎兵、騎馬步兵、騎炮兵從跟前通過,向著大分水嶺山地而去的休.高夫,這個時候也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這還是大英帝國的軍隊嗎?怎麼看著那麼像道光皇帝的大金兵呢?

正想著奇怪的問題的時候,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打斷了他的思緒。來的是個通信兵,給他帶來一封剛剛收到的電報。

休.高夫的參謀長柯林頓準將趕忙接過裝著電報的信封,拆開後取出里面的電報紙看了起來,看完之後就皺著眉頭對休.高夫說︰「上將,布里斯班要塞的急電大明海軍實施了第三次登陸作戰,目標是布賴比島、莫頓島、北斯特拉德布羅克島。」

這三座島嶼都不算小,在布里斯班港口外形成了一個環形,圈出了一個海灣。

休.高夫不動聲色道︰「看來他們是想徹底拿下布里斯班港!」

柯林頓準將道︰「登陸的明軍重裝備很多他們不像我們,可以騎著戰馬在澳大利亞的草原上縱橫馳聘,哪怕沒有子彈和炮彈,也能用馬刀和長槍作戰。他們依賴大量的火炮和車輛,這對于後勤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們必須拿下布里斯班港,否則依靠灘頭補給,登陸的明軍是維持不下去的。」

休.高夫的眉頭皺得更緊了,「準將,你的話讓我覺得我們好像是落後的野蠻人,而他們才是擁有先進科技和文明的征服者!」

柯林頓準將一听這話,一下就愣住說不出話了——「落後就要挨打」在19世紀和之前的許多個世紀,一直是都是母庸置疑的真理,而且英國人還特別信這個。

別說休.高夫上將和柯林頓準將這種老殖民者了,就連維多利亞這個「白雪公主」也是個徹頭徹尾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要不然她在歷史上也不會反對救濟愛爾蘭的饑民了。

以當時大英帝國的財力,要喂飽幾百萬沒土豆吃的愛爾蘭人根本就不是個事兒!而且「統而不治」的女王比起後來的英國君主有更大的權力,如果不是深信「窮人活該餓死」和「落後應該挨打」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她堅持要議會掏錢救人,也是可以做到的。即便做不到,議會也不會因為他們的女王過于仁慈而發動革命吧?真要這麼干,那看著就太像是魔鬼了。

可是維多利亞不僅自己不願意救濟災民,甚至還不允許巴結她的奧斯曼蘇丹捐錢給愛爾蘭人買小麥活月兌月兌一個女魔頭啊!

可是相信了一輩子「窮人該餓死」、「落後該挨打」的休.高夫和柯林頓突然發現他們好像是應該餓死和挨打的角色這感覺真是太不好了!

「上將,我的意思是」柯林頓準將趕緊解釋道,「我的意思是他們雖然先進,但是太依賴後勤,不適合在澳大利亞廣闊的草原上作戰。而我們則可以和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一樣,利用大量的馬匹在澳大利亞的草原上進行機動。我們只要將他們從海岸線附近引開,把他們引入大分水嶺西面的草原和荒漠,我們就能和蒙古帝國的軍隊一樣打擊敵人了。」

休.高夫吸了口氣,柯林頓準將的理論是沒錯,澳大利亞的草原多、荒漠多,看著就和蒙古人的地盤差不多。所以擁有大量馬匹的「澳大利亞汗國」的確是有優勢的。可問題是蒙古人是怎麼打仗的呢?還有這個蒙古帝國在歷史上是被誰打敗的?好像就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章啊!

這個學蒙古人打明朝的工業化軍隊能行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