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章 風雨欲來

秦嶺身處,一座曾經的土匪山寨中,姬松手中拿著一本不知道什麼內容的書籍,正看的津津有味。

「家主!」

「怎麼了?」

姬松瞟了眼匆忙走進來的姬呂,問道。

「家主所料不錯,自從上月平陽公主平安走出禁宮之後,各地的將領大部分都選擇了按兵不動。

除了幾個心懷鬼胎的打著太子的名號企圖造反,但都被秦王不,現在應該稱之為太子,令手下大將程咬金等人迅速平定反賊。

此時大唐大體上還算安定,並沒有什麼大的亂子。」姬呂沒有廢話,迅速將自己打探來的消息道出,並將一份信件遞給姬松。

打開書信,姬松這才了解到,自己在這山里待了快半年,外面竟然發生了這麼多事。

但他根據後世的記憶所知,李世民當初權勢並不穩固,要不是他在軍隊中的威望實在太高,使得大部分將軍都不敢炸刺,這才給了他不少時間來整頓朝政。

與後世不同的是,此時李世民沒有直接掛上弒兄殺弟囚父的罵名,而是很巧妙的將這個罵名轉移給了李元吉。

這讓姬松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巧妙心思,再加上平陽公主李秀寧未死,單槍匹馬興師問罪,但很快又重新前去鎮守潼關。

雖然平陽公主什麼也沒有說,但很快就從潼關守軍中傳出消息,從側面證實了李元吉就是整件事件的罪魁禍首,進一步洗刷了李世民的嫌疑。

不管這件事到底有多少人信,至少不會讓李世民本人直接陷入政治漩渦中,雖有爭議,但也讓他有了宛轉的余地。

李秀寧的默不作聲讓娘子軍系的將領,沒有了任何異動,就算上層將領有什麼想法,但以李秀寧在娘子軍中的威望,只怕還不等有人有所動作,就會被下面的人將其扭送到李秀寧跟前。

有時候事情的發展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就會引發不同的結局。

相比後世對李世民的記載,此時李世民的處境就要好了很多,雖有爭議,但已經不能夠影響大局。

再往下看,太子系的將領,薛萬徹等人在逃進終南山後,經過多次圍剿都未能將其抓捕,李世民進位太子之後,以「此皆忠于所事,義士也。」為由赦免其罪責,但是薛萬徹都未曾出山,眾人多次尋找,皆未找到其人。

李世民執掌大權之後,大力提拔其親信,以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敬德為左衛率,程知節為右衛率,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洗馬。

並且以齊王所有金帛什器賜于尉遲恭,以酬其勞。

當初,為太子洗馬的魏徵經常勸說李建成及早除去秦王,李建成事敗以後,李世民便傳召魏徵說︰「你為何挑撥我們兄弟的關系?」

大家都為他擔驚受怕,魏徵卻舉止如常地回答說︰「如果已故的太子早些听從我的進言,肯定不會有今天的禍事。」

李世民對魏征的才能還是很佩服的,便改變了原來的態度,對他以禮相待,引薦他擔任了詹事主薄。

並將王和、韋挺從州召回,讓他們擔任諫議大夫之職。

李世民大權在握,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命令將宮苑的鷹犬放生,免除各地進獻貢物,听憑百官各自陳說治理國家的方法,行政措施與法令簡明整肅,朝廷內外大臣大為欣悅。

六月末,李世民罷黜天策府。

到了七月,李世民大體掌控朝局,以原秦王府護軍秦叔寶為左衛大將軍,又以程知節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算是徹底掌控了京城的兵權。

之後更是在朝堂上大肆安插親信,任命長孫無垢的舅舅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瑀為左僕射,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

朝廷任命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彝為右僕射,還任命從前的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為御史大夫,中書舍人顏師古和劉林甫為中書侍郎,左衛副率侯君集為左衛將軍,左虞候段志玄為驍衛將軍,副護軍薛萬徹為右領軍將軍,右內副率張公謹為右武候將軍,右監門率長孫安業為右監門將軍,右內副率李客師為領左右將軍。

到了此時,不管是軍隊還是朝堂都換上了李世民自己人,就算李建成此時復出,恐怕也是無力回天。

武德九年,八月初八。

這日是應該被歷史銘記的一天,就在這日,李淵頒布制書,禪皇位于太子李世民。

李世民再三推辭,李淵不應。

初九,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關內地區以及蒲州、芮州、虞州、泰州、陝州、鼎州六地免除租調兩年,其余各地免除徭役一年。

李世民繼位之後,很快就顯示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頒詔外放宮女,減少宮廷開支︰「為數眾多的宮女,被關閉在幽深的宮苑之中,值得哀憐。應當經過揀選,外放宮女,讓她們分別回到自己的親屬身邊,听憑他們嫁人。」

宮人聞之,跪地大哭,以謝皇帝仁德。

之後,封長孫氏為皇後,總領後宮事物。

李世民稱帝之後,平陽公主李秀寧,就此辭去潼關守將職位,回到長安公主府內,閉門不出,只是時常進宮陪伴已是太上皇的李淵。

也不知道李世民安的什麼心,在徹底掌控朝政之後,不時地給李淵塞女人,李淵也是一一笑納,來著不拒。

李世民端坐太極宮之上,躊躇滿志地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但一道八百里加急,使得他稍微放松的心神再次緊繃起來。

原來當初,稽胡酋長劉成率領部眾向梁師都投降,梁師都听信讒言,卻將劉成殺掉。

也因此事,他的部下互相猜忌,有許多人前來投降。

梁師都逐漸衰弱,未免被唐覆滅,便去朝見突厥,替突厥出謀劃策,勸說突厥進犯大唐。

關于南方漢人朝廷的政變,頡利也是有所耳聞,加上梁師都等人的勸說,也認為此時正是一個機會。

于是,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合謀,二人匯合兵馬十多萬人侵犯涇州,一路上勢如破竹,根本就沒有像樣的抵抗,再加上兵強馬壯,讓倆人信心大增,很快就兵進武功,長安城頓時大亂,京城戒嚴。

正所謂︰志得意滿未得時,胡兵南下烽火事。

一朝長安烽煙起,秦王勇武赴單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