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九十二章 這個文明過于天真

泰亞防御體系。

依托木蘭星所在恆星系統的主序星泰亞為中心,構築的一個太空陣地式防御體系。

這個太空陣地最中心的位置,就是恆星泰亞,由一片片數量極其龐大的反射衛星圍繞公轉,在需要的時候,會偏轉恆星射線,聚焦一片區域,致使那片區域的恆星光照度升高。

殺傷力不是很強,普通人拿一塊木板都可以擋下來,不受傷害。

但這種聚焦恆星光照,目的並不是為了造成殺傷,而是為了改變戰場環境。

在木蘭人思考如何進行太空戰爭時,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飛船的熱量堆積是一個無法規避的問題。

飛船熱堆積的原因分為內在與外在。

內在是飛船所有機械設備的耗能,能量源通過輸送特定的能量驅動機器運作,機器消耗了這特定的能量。

但這並不意味著能量被機器給消滅了,而是能量從一種形式轉變成了另一種形式。

而這些轉換形式的能量里,最普遍的輸出能量就是熱量,這是飛船熱堆積的內在因素。

外在是各種宇宙射線,這些射線是攜帶著能量,射線接觸到了飛船本身後,物質的接觸必然會發生能量轉移。

于是,飛船的熱量的輸入就會大于熱量的輸出,從而導致自身熱量不斷升高。

恆星射線聚焦的目的,就是人為制造這種大範圍熱量輸入的外在因素,用恆星的射線給敵人整支艦隊升溫,一旦敵人艦隊的冷卻劑用光,那戰艦中的敵方駕駛員就會被熱死。

然後是設置在各個行星的冷卻要塞。

冷卻要塞是設置在各大行星軌道上,始終處于行星天體背陽面的戰略要塞。

最開始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冷卻劑的需求問題,因為設置在恆星軌道上的那些反射衛星,反射恆星光照的同時,自身也會殘留下熱量,為了保證這些反射衛星不會因為熱堆積而損失,能夠正常工作,就需要定期運送並更換冷卻劑過去。

更換下來的冷卻劑會送往冷卻要塞,將冷卻劑重新降溫壓縮。

這種降溫壓縮的過程,同樣伴隨著能量的轉移,因此,這些從反射衛星那邊運送過來,已經被消耗的冷卻劑,也是冷卻要塞正常運轉的能量源頭。

冷卻要塞除了承擔冷卻工作外,還是木蘭人太空艦隊的太空港、後勤補給點、兵工廠,木蘭人的艦隊只需要圍繞著這些冷卻要塞進行戰略部署,就完全不需要擔心後勤問題。

最後是防御性,冷卻要塞布置了大量的重火力,因為不需要考慮噸位跟機動性,所以木蘭人把能想到的重火力,全都安裝在了冷卻要塞上,並且給予了最大程度的防護和自給自足的設計,諸如隔離艙、食物艙、空氣循環艙等等。

在最外圍的柯尹伯帶,是無數散布在小行星帶中的太空雷,這些太空雷外觀和隕石如出一轍,靠近看都很難分辨得出來。

在制造太空雷的時候,木蘭人的工程船會先把一顆隕石給掏空,然後再把核彈作為爆炸物安裝在里面,為了提高彈片殺傷性,還會塞進去很多廢鐵片跟鐵珠子,然後重新將隕石給密封起來。

這些太空雷觸發起來很困難,因為核彈不是那麼容易被引爆的,小飛船、小隕石的輕微撞擊,都不會導致太空雷爆炸,只有當撞擊力度大到足夠將太空雷外層的隕石殼撞裂時,內部的核彈才會引爆。

在更外層的奧爾特雲,這里因為光年級尺度太過遙遠,木蘭人沒有設防或者安置什麼設備,但是卻被木蘭人的觀測雷達,全天候嚴密的監控,一有風吹草動,整個泰亞防御體系就將立即進入戰備狀態。

整個太空陣地工程耗時三年完成。

本來,以木蘭人的工業水平,沒辦法這麼快的。

但是他們從墜毀在北大陸的那艘外星飛船上,發現了一種特殊的工業型納米機械。

在與飛船內遺留的高智能AI,以問答的方式,旁側敲擊出工業型納米機械的構造極其原理,成功將這些納米機械復刻出來。

這才完成了如此迅速的太空建設。

負責構建泰亞防御體系的總工程師,以及木蘭人文明所有艦隊的總指揮,在母星軌道的冷卻要塞內,看著那支前往恆星泰亞更換冷卻劑的運輸艦隊。

「我們真的可以贏嗎?」總工程師憂心地感嘆道。

總指揮道︰「應該可以,那艘飛船上的AI說過,宇宙毀滅者是全宇宙所有文明的公敵,與他們作戰的不會只有我們木蘭人,只要能夠團結這股力量,我們木蘭人就會贏。」

「就算退一步講,擋不住敵人的攻勢,我們也還有方舟。」

听到總指揮提起方舟,總工程師的信心不由得提升了一些。

「說的也是。」

是啊,他們木蘭人還有復制那艘墜毀飛船超光速引擎的方舟,也能夠超光速逃亡。

等方舟的規模上去後,打不過也可以集體分散逃亡,還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

正在指揮作戰的陸熵,微微有些皺眉,這場戰爭本以為3天就能結束,結果卻持續了12天。

倒不是敵人有多難打,而是敵人總是在用各種辦法,把戰爭拖入膠著狀態。

比如,通過改變時空的彎曲程度,加速自身的時間流逝速度,然後利用這種方式,讓很多新技術迅速成熟,然後應用到戰場上。

再比如,制造真空衰變,以改變宇宙物理規則為代價,意圖阻止蜂群攻佔戰略要點,逼迫已經佔領戰略要點的行星生物離開。

當然,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動作,蜂群很容易就能處理。

真正麻煩的是,這個宇宙的本土文明貌似在戰爭中開發出了凍結輪回的技術。

所幸蜂群的行星生物,都是宇宙型的,留在大宇宙里的只是一個個微觀蟲洞,所以被凍結關押在小宇宙里的,只是蜂群行星生物開啟的微觀蟲洞,不是本體。

不過,這種方式,確實是嚴重阻礙到蜂群的戰略推進。

因為行星生物需要通過微觀蟲洞,才能把自己的靈能給延伸到大宇宙里,把它們的微觀蟲洞丟到其他地方,自然也就導致它們沒辦法用靈能影響戰略要點位置的時空。

「沒想到這個宇宙的本土文明,居然這麼難纏。」

「不過,這場戰爭也該到此為止了。」

陸熵滴咕著,轉而對所有參戰的行星生物下令。

「全體行星生物!通過蟲洞,強行攻佔戰略要點,對全宇宙覆蓋性使用靈能!結束這場宇宙戰爭!」

指令信息以超光速,迅速輻射整個蜂群網絡,接收到命令的行星生物們,立即打開一個個蟲洞,強行對大宇宙中的戰略要點采取攻勢。

攻佔下來以後,第一時間讓自己的靈能穩固時空,使時空變得平坦。

這種突如其來的攻勢,打得宇宙生命體內的本土文明措手不及,也無力招架,因為蜂群行星生物進攻的規模實在是太龐大了。

他們有辦法攔下一個,甚至也有辦法攔下一群,可卻沒辦法攔下覆蓋整個宇宙的一大批行星生物。

整個宇宙戰線全面性的走向崩盤。

……

木蘭人在母星上驚恐的叫著,他們一覺醒來,驚恐的發現天空上,不知什麼原因的出現了一個‘月亮’。

只是‘月亮’倒沒什麼,畢竟只是一個天體,他們三年前可是見過外星飛船這種高技術產物。

問題是這個‘月亮’是活的。

木蘭人站在母星的地表上,抬頭望向天空,都能看到那顆‘月亮’上,到處亂瞟的巨大眼楮,任誰都能看出,這個天體,其實是一個活物!

這樣一個天體級的未知生物,木蘭人理所當然的感到極端的恐懼。

而最讓木蘭人感到又驚又駭的,是外星飛船AI提供他們的情報,一經對比,一下子就確認了對方的身份——這個就是宇宙毀滅者,摧毀了宇宙中無數文明的不可名狀之物。

于是,木蘭人得出結論,對方來到他們母恆星系統中,目的就是來摧毀他們木蘭人。

所有錨泊在冷卻要塞,以及進行太空巡邏任務的艦隊,第一時間前往行星生物所在的位置。

環繞恆星泰亞的反射衛星,也改變自己反射的鏡面,將恆星的光照,聚焦投射向行星生物,試圖使它的熱量升高。

冷卻要塞那邊,也將超大口徑的磁軌動能主炮,對準行星生物,發射出一枚枚動量極大的炮彈。

如果這些炮彈落到木蘭星上,直接就能把最高的山峰砸成一個凹坑。

母星上的木蘭人由衷地為了他們的戰士作出祈禱,期望著戰士們能夠打敗這個不可名狀的敵人,在文明毀滅面前,所有的木蘭人放下分歧,眾志成城!

然而,讓木蘭人沒有想到的事情出現了。

冷卻要塞的動能炮彈,根本沒辦法在天體級的‘宇宙毀滅者’上砸出哪怕碗大的坑洞,而恆星的聚焦射線,也沒能讓敵人的整體溫度,升高哪怕一點點。

後續趕到的艦隊,第一時間向行星生物展開飽和火力轟炸,他們動用了一切打擊手段,可惜這些攻擊就彷佛蜉蝣撼樹一般,一點效果都沒有。

不,比蜉蝣撼樹還要無力,蜉蝣最起碼還能給樹一點動能,木蘭人艦隊面對這不可名狀的敵人,所有攻擊是哪怕一點效果都沒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