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盛夏清晨,遍灑朝暉的朝殿五彩琉璃的寬廊下,朱極正懶洋洋地躺在一張竹制躺椅上,嘴里哼唱著不知名的歌謠。
這是他終于不用再早起去听那些老頭子們瞎扯淡的第一天。
為了慶祝這個獨特的日子,朱極決定趁那些被趕去校場練習武藝的武勛們沒來之前,享受一番夏日晨風。
無孔不入的暑氣未曾感受到隨心搖擺的蒲扇有絲毫尊重它的意思,縱使廊下晨風吹斷了柳腰,朱極的額頭依舊滲出細密的汗珠。
「唔,好想睡覺。」
毫無形象可言地打了個呵欠,朱極頓時想起那首著名的《四時不讀書歌》。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蟲冬有雪,不如收拾待明年。」
躺在竹椅上搖頭晃腦念著歪詩,及至念完之後,朱極深感此詩完全表達了自己昏昏欲睡的心情,索性又贊嘆一句︰
「好詩,當真是好詩!真當啃兩口西瓜助興!」
「陛下若是听到此詩,只怕又要把殿下叫回去上朝了。」
昨日朱元璋吩咐將吳王府設為大都督府的臨時行轅,又特意交代武勛們要趕在辰正三刻時听候點卯,是以吳王府前兩進院子來人已然不需要特意向朱極稟告。
李文忠早在朱極念叨著想要睡覺的時候便走到了朝殿石階之下,赫然是將朱極嘴里的詩听得一清二楚。
听著這完全沒有半點上進心的詩句,再想想朱極那朝野上下盛傳的睡夢皇子的雅號,李文忠不得不打斷了朱極的自娛自樂。
李文忠從來都不曾小覷過朱極這位大皇子,尤其昨天連消帶打讓胡惟庸都上了套之後,對于這位平素一副睡眼惺忪模樣的表弟就更為看重。
身為宗室他更清楚自家舅舅就希望朱極能幫他管束一干皇子。
若是被那些三天兩頭挨揍的皇子們知道被樹立為標桿的雍王殿下寫出這樣的歪詩來,只怕今後少不得自家舅舅頭疼。
好不容易當了回文抄公的朱極听到李文忠的聲音,登時尷尬地從躺椅上側身跳了起來。
「表兄,你這走路都不帶聲的嗎?我說這些侍衛難道就不知道給我通傳一聲麼,這要是讓別人看了去,少不得又要被老頭子念叨丟了皇家顏面。」
朱極這壓根不拿朱元璋的喜怒當回事的模樣讓李文忠由衷敬佩。
整個大明估計也就出這麼一位。
若果非要算上自家舅娘,那充其量也就多了半個。
「倒是打擾殿下吟詩作賦的雅興了,」李文忠搖著頭笑了笑,而後解釋道︰
「昨日陛下不是說舊內暫為大都督府行轅麼,所以舊內前兩進如今已經算得上是衙署了。我等都被編入大都督府做屬官,進自家衙門自然不需要通報了。」
事實上也只是在朝殿外不需要向朱極通報。
若此時朱元璋坐在朝殿里,而朱極又身在後頭的寢殿,李文忠無論如何都是需要讓護衛事先通報一聲才能進來的。
看到朱極恍然大悟的樣子,李文忠臉上依舊掛著笑容︰
「昨日殿下不是舉薦常茂那小子做這大都督府的長史麼,怎的不見那廝?」
因為開平王常遇春的關系,常茂素來受朱元璋恩寵。不僅名字是朱元璋所賜,就連封爵的時候都被打半點折扣。
不過畢竟只是個十七八歲的毛頭小子,若非昨日被朱極硬生生推出來,估計這些武勛們想要看到常茂踏入大明軍隊的核心圈子,還要好些年月。
看到舊內不見常茂的身影,李文忠眉頭不由得皺了皺。
若非那些在小校場習練武藝的將領們還需要沐浴更衣,這時候都該吵吵鬧鬧一大片站在朱極面前了。
若常茂這廝遲到,少不得會被那幾個刺頭侯爺認為是擺架子。擠兌那家伙不說,到頭來損的還是朱極和太子的顏面。
被李文忠這麼一問,朱極也有些奇怪。照理說朱元璋在朝堂上答應了的事情,早朝後自有內官監差人去開平王府宣詔。難道常茂這小子也跟自己一樣,是個喜歡睡懶覺的?
嗯,孩子還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就該多睡覺,不然會長不高的。
朱極的思緒早已經往不正經的方向飄了十萬八千里。
說話間,一手扶著八梁冠,一手拎著牙牌的常茂頗為狼狽地跑進朝殿前空闊的廣場,遙遙看到朱極與李文忠的身影,頓時將步子邁得緩了些,將牙牌掛在腰間之後,這才匆匆走上前來︰
「拜見雍王殿下,拜見曹國公,剛剛收到陛下恩典,萬幸沒有來晚。」
眉目間雖然帶著些許青澀,但過早繼承了大明最高等級的爵位,再加上皇親國戚的身份,常茂身上一股驕橫勇武的氣勢依然表露了些許。
李文忠固然皺了皺眉頭,卻不再多說什麼,倒是朱極頗為好奇地追問道︰
「擢你為大都督府的詔書不該昨日就送到你手中麼,怎的剛剛才收到?」
朱極不提這件事情還好,一提起李文忠頓時莞爾一笑。在朱極和常茂有些模不著頭腦的時候,這才止住笑聲低聲說道︰
「殿下有所不知,昨日胡惟庸自早朝後便搬到了中書省東廂房,似是有意要給汪廣洋撂挑子,午後便帶著中書省大大小小數十名官員書吏在門口等汪廣洋。
結果汪廣洋借御史台交接事務之由,愣是讓胡惟庸等了足足兩個時辰。事後胡惟庸直接氣得拂袖而去,想來就是因為他倆這麼一鬧,中書省把擢升常茂的詔書給耽誤了。」
汪廣洋去年被貶為廣東參政,其中就有胡惟庸暗地里使壞的因素在。
畢竟當年朱元璋還稱贊堪比子房孔明的人物,怎麼可能短短兩年多過去就完全成了一個木偶宰相。
如今汪廣洋一朝得勢,更看出胡惟庸有意打造的勛貴圈子被朱元璋順手擊潰,往日權傾朝野的胡相已經到了日暮西山的境地,汪廣洋自然不會放過報復回來的機會。
听到這里,朱極終于覺得,這大明的朝堂有歷史大劇那味了。
第八十三章 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