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極的有意引導下,宣聞溪先是以東瀛正統的身份講述了當初足利尊氏如何幫助光嚴天皇于京都建立幕府,以及後來如何形成南北朝對立的歷史。
雖然講述帶著一些主觀的情緒,但不得不說,宣聞溪的講述還是讓朱極想起了跟他同時代的一部輝煌巨著——《三國演義》。
對了,羅貫中好像還活著,似乎那部讓不少人罔顧史實只講演義的作品已經問世了。
朱極覺得自己有必要讓人找到這位大才,將他的手稿要過來。
然後埋在土里,臨終前再留下一句「想要我的財寶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我把所有財寶都放在那里」。
不知道屆時會不會因為自己這句話,開啟一個航海大時代。
渾然不知朱極的心思壓根不在他博同情的講述上的宣聞溪又詳細講述了當今東瀛的形勢,正如朱極所料,面對一張除了國名一片空白的東瀛地圖,宣聞溪情不自禁抬手在地圖上指點道︰
「殿下請看,約莫是這里,便是京都,再往南便是大和……」
朱極心中默默念誦著宣聞溪指出的地名,而後在其說累了準備喝茶的時候,忽然一臉好奇地問道︰
「我听說東瀛有座會吐地火的山,好像叫石見還是富士來著?」
听朱極所問前言不搭後語,宣聞溪頓時笑了笑。
能夠讓這位殿下產生好奇自然是好的。如今武藏是懷良那一系的人掌控,如果自己稍微使點心眼,豈不正好達成自己此行的目的。
「殿下所言乃是武藏地區的富士山吧。不過武藏地區如今正在偽朝掌握之中,兵荒馬亂,便是微臣回去想為殿下作一副山火圖也不可得。」
朱極將富士山三個字念叨了幾遍,裝作記在心里的樣子,而後有些遺憾地點點頭︰
「原來石見不是山,怪了,我從哪听來的這名字呢?」
「想來殿下听到的應該是山**的石見國吧,那是奈良時代的令制國,想來殿下應該是從某本後唐史書上看到的吧。」
對本國的歷史了如指掌,宣聞溪甚至替朱極想到了理由。
看著其放在地圖上的那根手指,朱極雙眼如他老子早些時候一般放光。
繞了這麼大個圈子,為的不就是這個麼。
現在,終于確定了。
抬頭看宣聞溪還一臉期待地看著自己,朱極咧嘴笑笑︰
「經貴使這麼一說,本王倒是想親眼看看這富士山噴火的樣子。我知道貴使心系故國,改日本王會向父皇提一提東瀛的事情。」
得到朱極的保證,宣聞溪頓時大喜過望,不顧朱極先前的提議,跪倒在地向朱極行大禮後,知道朱極已經有了送客之意,主動提出告退。
當宣聞溪被送上回會同館的馬車後,朱極半點也不想停留,直接帶著護衛匆匆趕往皇宮。
謹身殿內,朱元璋一改往日玄色冕服的穿著,換上一身深紅武弁。
似是有意向自家大兒的提議靠攏,此時殿內繡墩上坐著的再無一個文臣。
所有人都表情鄭重地端坐著,除了偶爾的輕咳,再無半點聲音。空氣有如凝固了一般,讓從未在軍中磨礪過的隨侍文官和內侍壓抑得有些喘不過氣來。
在這肅殺的氛圍中,他們感到雙手拄著御案的朱元璋好似一頭猛虎,正要擇人而噬。
而下邊坐著的那些武勛便是一群餓狼,只要他們發出一點響動,便會群起而攻之。
這種凝重的氣氛直至朱極的到來才被驟然打破。
看著自家大兒一腳跨過謹身殿半尺有余的朱紅門檻,朱元璋緊握的雙手頓時松開︰
「可問出確切位置了?」
一臉急切又偏偏端著皇帝架子的模樣讓朱極忍俊不禁,有意將這大殿內緊張的氣氛緩和一番,朱極咧嘴露出一口微黃的牙齒︰
「我出馬那還不是手到擒來,位置我在地圖上已經做了標注。」
此時的朱元璋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迫切,起身繞過御案,從朱極手中接過那卷地圖,目光中流溢著金銀的光芒,打開地圖看了一眼朱極的標注,滿懷喜悅的同時,直接帶著地圖走到了靖海侯吳禎面前︰
「吳禎,你替咱看看,水師從京城出發,再經濟州島中轉,需要多久能到這里?」
從洪武四年便開始訓練水師,大海上的一切吳禎了如指掌。
心中默算一番,吳禎略作思忖便回答道︰
「陛下,如今海上多為南風或東南風,依微臣之見,到濟州島至少需要四到五日,若是要打這個地方,還不如戰船從濟州島出發後就近靠岸,然後一路打過去。」
吳禎的意思表述得很清楚,以大明這麼多精銳衛所的戰斗力,從山**南方的那個島嶼一路平推過去,甚至比乘船直接到山**速度更快一些。
更何況,來之前他就听李文忠說過,此次朱元璋是鐵了心要直接將東瀛納入大明版圖,既然如此,自己相中的那個島嶼更該拿下。
按照吳禎的說法在地圖上比劃了一遍,朱元璋不由自主點了點頭。
畢竟是越海作戰,前期不佔據一處根基,很容易被那些倭人趁立足不穩佔了便宜去。
反正吳禎說的那處島嶼距離山**也不過京城到松江的距離。
「既然如此,那就給咱打。周德興,咱給你個將功補過的機會,此次軍你做總兵,去把東瀛給咱打下來。」
江夏侯周德興,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的時候,侯爵中位次僅在湯和唐勝宗陸仲亨三人之下,戰功卓著不說,還頗有些帥才。
正好趕上前些時日刑部告他府邸超出規制,雖然寬宥了這廝,但朱元璋也不想讓其他人感覺自己是有意放縱。如今正好派出去讓其將功贖罪。
听朱元璋點到自己的名字,周德興頓時大喜過望。
事實上,他們這些在京師留守的勛貴身上都閑得長毛了。
再說,誰不想繼李文忠六人之後,成為大明的第七位國公。此行雖然說將功贖罪,但將東瀛打下來之後,未來再謀些功勞,誰能說他周德興就做不得這第七呢。
而那些未曾被點到的勛貴,看向周德興的眼神里,充滿了羨慕。
第七十八章 最強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