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91章井水不犯河水

「吾等恭迎總司令長官閣下位臨馬薩瓦,吾等眾將為平西王賀,全城上下無不歡欣鼓舞,奔走相告也。」建設總指揮柳達卿上校明顯比之前黑瘦了許多,穿著筆挺的軍服更顯得精明干練,率領眾人上前神情恭敬的施禮。

遠征軍取得的輝煌勝利傳回帝國,迎來帝國上下一片歡騰,這是近年來震動帝國社會各階層的一件大喜事。提振帝國赫赫武威,極大凝聚帝國臣民信心,進一步激發了愛國熱情和大唐民族意識。

皇帝李察大喜之余頒下御旨,封授皇十一子唐-李信為平西親王爵,賜節印,並封授遠征軍有功之臣兩位子爵,10位男爵,全軍上下皆有賞賜。

如今唐-李信殿下貴為平西王爺,科羅拉多公爵,是帝國皇室子弟第2個獲封親王爵位的皇子,僅次于皇太子秦王唐-李乾殿下,可謂聖卷優握。

唐-李信殿下可謂人逢喜事精神爽,笑意盈盈的揮手說道;「聖皇陛下還未實授金冊王印,不可僭越,呵呵呵……同喜同喜!」

說到這個

唐-李信殿下再也無法保持住清風拂面般的超然神色,發自內心的喜悅讓他全身都煥發光彩,來到碼頭上,對圍觀群眾頻頻致意,親和力感染了一大批現場民眾。

按照慶典程序,唐-李信殿下率眾面向東方設下香桉,奉上三牲祭品,焚燒香燭祭祀天地海神……

做完這些後,這才面向眾人神色嚴肅的拿出一份白色絹制手札,朗聲說道;「聖旨在上……」

大唐帝國取消了跪禮,接旨也不需要專設香桉,取消了許多繁文縟節。

依照漢唐古禮,眾人皆一揖到地,恭敬的答道;「臣等接旨;」

唐-李信殿下捧著聖旨大聲宣布道;

「奉天承運大唐皇帝,敕曰;

今有時局紛亂,埃及人作祟辱及帝國臣民,孰可忍,孰不可忍也!

帝國大軍跨洋萬里遠征,蕩平邪祟揚我國威,一展浩浩蕩蕩凜然不可侵犯之皇權威嚴,壯哉斯人!

遠征軍開闢厄立特里亞新殖民區,為我大唐帝國蘺藩。設雲中城,馬薩瓦兩城,開疆闢土,播撒帝國文明榮光。

帝國本土臣民為之賀,實屬全體大唐之榮耀。

敕令新設海外行省曰;

雲中省。

省府設為雲中城。

馬薩瓦之地名不能彰顯帝國赫赫武威,改設為;伏波市。

遠赴萬里波濤之異域,建立不世之功勛,傳播漢唐燦爛之文明,壯哉斯人。

欽此!」

「臣等叩接聖旨,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齊聲回應道。

這才起身滿臉笑容的互相道賀,彩棚里的氛圍一時間熱烈起來,所有人臉上都掛著難掩的喜悅笑容。

這份巨大的榮耀,在場所有人個個都有份。

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再次響起來,鑼鼓喧天,棒小伙子們賣力耍起了舞龍舞獅,帝國臣民們也手舞彩旗參與其中。

這一刻,歡慶的氛圍達到了高潮。

馬薩瓦這個舊的地名從此成為歷史,紅海沿岸誕生的伏波市,伏波港,今後必將成為耀眼璀璨的紅海明珠城市。

大唐帝國在厄立特里亞新設「雲中省」,代表著帝國將這一海外行省正式納入疆域中,歸屬殖民地部直接管轄,其行政地位與夏威夷省,北海省,南美安第斯總督府所轄各省一致,都是大唐帝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典禮過後

唐-李信殿下一行在騎兵的護衛下,乘坐「納瓦霍」牌黑色轎車前往伏波市(馬薩瓦)城區新建的莊園里下榻,將參加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歡迎酒宴,暫且按下不提。

伏波市(馬薩瓦)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便迅速發展成為一個人口近4萬(注,這一統計數字含華人移民及阿拉伯女人,以及軍人家卷,不含當地駐軍,苦役犯與黑奴)的新興港口城市,發展前景欣欣向榮。

地處高原的雲中城也發展的風風火火,這一方面是奴役當地黑人和阿拉伯苦工,從也門地區抽血反哺新殖民區,這點很重要。

大量輸入的阿拉伯女人事實上組建了千萬個新家庭,成為了一種比較穩固的社會基本結構,極有利于文化傳播和人口繁衍。

另一方面是華裔移民帶來了先進的耕種知識,發展文化和嶄新的商業流通渠道,比如一系列的工廠和港口貿易,為新殖民區注入了發展的勃勃生機。

由于古老的埃塞俄比亞帝國長期堅持禁海政策,沿紅海的厄里特里亞地區發展極端落後。基本處于半原始部落狀態,靠著狩獵動物和采摘瓜果度日,幾乎不具備農田耕作的知識。

大唐帝國大舉入侵該地區,地處高原的埃塞俄比亞帝國消息極端閉塞,直到雲中省建立後才得到消息。

面對東方帝國的入侵,埃塞俄比亞帝國顯得束手無策。

為什麼這樣呢?

在1867年,埃塞俄比亞帝國剛剛經受了一次英國遠征而造成的浩劫,皇帝提奧多羅斯二世在率軍守衛馬格達拉的要塞和城堡時,與英國遠征軍激戰。

當時英國遠征軍炮彈 烈,提奧多羅斯二世正在同幾名士兵搬運石頭阻塞城堡的第一道大門時,一顆炮彈在近旁爆炸,炸死了恩吉達公爵。

眼看著敵軍炮火 烈無法阻擋,要塞第一道大門即將被英國人攻破,絕望的埃塞皇帝便拔出維多利亞女王贈送的手槍,把槍管放到嘴里,然後扣動了扳機,將自己一槍爆頭。

此事的起因,僅僅是因為提奧多羅斯二世在1863年給維多利亞女王寫了一封著名的信,要求英國幫助反對埃及和土耳其穆斯林的戰爭。

英國外交部忘了回信,令提奧多羅斯勃然大怒。

在1864年新年的那一天,下令用鐵鏈把英國顧問卡梅倫鎖了起來,同時被逮捕的還有另外一名外交官和58名歐洲人。

提奧多羅斯二世宣布,這些人將成為人質,直到他接到英國的回信才會釋放,而這引發了英國人的憤怒。

1866年,一名為英國外交部服務的尹拉克人拉薩姆帶來了英國的回信,滿意的提奧多羅斯釋放了人質。

然而不久之後,感覺受騙了的提奧多羅斯二世再下令把得到自由不久的卡梅倫和其他歐洲人抓回監獄,並寫信給維多利亞女王,讓她送來一批熟練工匠和各種各樣的新式機械,包括制造子彈的機器,來換取這些人的自由。

面對勒索,英國自然無法接受這樣的羞辱,于是派遣曾經無情鎮壓印度叛亂的內皮爾將軍,率部遠征阿比西尼亞。

一場面對埃塞俄比亞帝國降維遠征打擊戰爭,由此爆發開來。

早在公元570年前,這里就建立了古阿克蘇姆王朝,這是一個持續近千年的古老土著王朝。

此後經歷數次政權更迭至17世紀後,埃塞俄比亞呈現出拜佔庭帝國衰亡前的情景,阿比西尼亞朝廷陷入腐敗和長期的政治動蕩中,貴族沉迷于尋歡作樂和勾心斗角,皇權更迭頻繁。

這一階段,名大省的公爵、總督和部落首領的地位上升。

到19世紀上半葉,阿比西尼亞帝國已經瓦解為一系列獨立的或半獨立的王國,「萬王之王」的頭餃像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樣成為尊貴而空洞的稱號,不再具備一統天下的能力。

而「埃塞俄比亞」這個名詞,如同俾斯麥之前的「德意志」或加里波第和馬志尼之前的「意大利」一樣,成為純粹的地理名詞。

在皇帝提奧多羅斯二世死後,阿比西尼亞再度陷入諸侯紛爭的時代。

提格雷的卡薩親王憑借英國內皮爾遠征隊回國前饋贈的槍炮、彈藥和軍用物資,強大軍事實力登上帝位,在阿克蘇姆古城加冕為約翰尼斯四世。

他被譽為「阿比西尼亞流浪皇帝」,連都城都沒有,而是帶著他的「流動朝廷」奔波于各地指揮戰斗,竭盡全力的試圖一統埃塞俄比亞高原。

現如今的埃塞俄比亞高原上,諸王侯公爵割據一方,是四分五裂的一盤散沙狀態。

最主要的封建割據王國是北方的提格雷王國和南方的紹阿王國,此外戈賈姆、沃洛、錫緬等幾個重要的省份也是完全獨立,壓根兒也不听皇帝約翰尼斯四世招呼,更別提覲見朝供了。

就是這麼一個亂糟糟的狀態,埃塞俄比亞的流浪皇朝連統一的意見都無法形成,怎麼能夠一致對抗大唐帝國武裝到牙齒的入侵者呢?

這些年來

埃塞俄比亞各地的割據統治者有一個算一個,遭受英國人的毒打後,對跨洋而來的遠征軍產生了嚴重心理陰影,能夠腿不哆嗦就算堅強的了。

合力對付大唐帝國遠征軍?

沒有人提出這樣愚蠢的建議,絕大部分都是怎麼安撫這些強大的外來入侵者?是否能夠通過條約確定雙方邊界?

寧願多割讓一些土地,能夠互不侵擾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巧合的是

皇帝約翰尼斯四世亦是同樣的想法,但是他曾經和英國遠征軍相處過很長一段時間,互相之間有著較為親密和融洽的關系,所以想法就更多……

比如能否聘請一些大唐火槍隊參加埃塞皇軍?

目的自然是打擊割據的軍閥和叛亂王國,一個一個去收拾他們,西方的槍炮可是極其犀利,土著王國幾乎無可抵擋。

人數大概500~1000人就可以了,再多的話,估計埃塞皇朝會破產,拿不出那麼多金錢來雇用東方人。

當然了,要土地的話就好說了。

皇帝約翰尼斯四世對國界沒有清晰的概念,也不介意拿被征服的反叛王國土地作為報酬,對偏遠的領土更沒有執念。

阿比西尼亞皇朝最核心的地區依然處于埃塞俄比亞高原上,至于沿海厄里特利亞地區,他迫切希望與大唐帝國達成劃分邊界的正式條約。

那個……井水不犯河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