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態環境研究所

因為方逐溪不方便出國,接下來這個月,兩人就在國內慢悠悠玩耍了好幾個地方,渡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假期。

兩人也終于正式確定了關系,做了不可描述沒羞沒臉之事,回到鵬城干脆住在了一起。

宋心怡再次回到奇點科技,發現其實公司沒有自己具體指揮也能運行良好,現在奇點科技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超大型企業,只要方逐溪和自己把握好大方向,公司就可以良好運行。

說起來,公司還真是沒有說缺了誰就不能運行了,宋心怡更是決定盡量放手,多花點時間陪方逐溪,不然他不知什麼時候又會去參加科研活動。

這家伙每次參加的科研活動都是保密等級非常高的,連通個電話都費勁,更別說見面了。

方逐溪呢,倒是悠閑在家,他正考慮到底是自己用公司的力量組建人造生物圈的研究還是自己運用直達天听的權限,提出由國家出面建人造生物圈的實驗室呢?

按照現在種花家向太空輸送物資的速度,工作抓緊一點,大概一到兩年時間凌霄殿的基礎地域就可以搭建出來,也是時候考慮人造生物圈技術的時候了。

攻克了這個技術,人類就可以長期在太空站居住生活,也可以嘗試到月球等地球外的星體殖民,真正邁入太空時代。

大航海時代種花家落後于西方,造成近代史的屈辱和血淚,這次太空時代,種花文明定要站在世界之巔,引領人類文明。

「心怡姐,你說是我們自己直接研究人造生物圈技術還是讓國家力量研究比較好呢?」

「人造生物圈?」

「嗯,就是研究任何讓人類能在一個封閉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探索在未來太空殖民,實現遠距離或長時間的載人深空探測、地外星球定居……」

「哦,明白了,我看過一部電影中,主角在宇宙飛船上種土豆用作生產氧氣,是不是就是人造生態圈技術?」

「對,那是其中一部分,能夠循環生產人類必須的氧氣是生物圈必須要有的功能,我打算是先在地球上模擬一個封閉環境進行試驗,通過各種數據反饋後再優化方案,最終形成真正能在太空和地外星球實施的人造生物圈。」

宋心怡揉了揉額頭,「听起來也挺有趣的,但這些技術的問題對我來說太難了,反正你做什麼我都全力支持。」

「嗯。」方逐溪點點頭,知道讓宋心怡考慮技術問題實在有些強人所難了。

宋心怡卻仿佛想到了什麼,「逐溪你是想下一步研究人造生物圈技術嗎?」

「是有這個打算。」

「那我覺得還是我們公司自己搞比較好。」宋心怡嫣然一笑,「那樣逐溪你就不用到保密實驗室里,我們可以天天見面了。」

「哈哈,這不同的。」方逐溪笑了,宋心怡考慮的角度比較特別,「這項目和其他不同,就算是國家啟動這項目由我來主持,我只需要設計好實驗條件和規則,具體操作和實驗人員倒不需要自己親自來,而且這樣的實驗做好數據保密就可以,不必像其他實驗那樣需要自己親自參與。」

「那就申請國家立項好了,不需要自己組織人員和物資,省心省事。」

以現在奇點科技的財力,方逐溪自己上馬人工生物圈的項目也完全可以,但就要自己組織人力,還要去費心管理,宋心怡對這方面會感覺到麻煩,畢竟現在奇點科技賺錢的項目已經非常多,她都有顧不過來的感覺,實在是沒辦法分心再搞一個大項目。

方逐溪理解地點點頭,「好吧,這也是對國家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研究,由我私人來組織研究的確也有些不妥。」

和宋心怡聊了一會,方逐溪又撥通了上面給他的特殊電話,這是直接聯系最高層秘書的,全國能夠有權限撥打這個電話的人很少,而且有這權限的人也會十分審慎地使用。

簡單寒暄兩句,方逐溪直接將想法說了,對方把內容記下來,承諾一天之內就會有答復。

事實上只過了一個小時,方逐溪就得到了答復,國家成立人工生物圈實驗組,由方逐溪作為領軍科學家牽頭研究,地點設在西南的國家生態環境研究所,研究所有一批專家可以讓方逐溪調配,還需要什麼資源可以詳細報告。

看得出來國家上層對方逐溪的意見是非常重視的,也難怪,一直以來方逐溪作出的建言和科研貢獻實在是太驚人了,像3nm光刻機、強級人工智能、腦控技術、固態電池技術、超級電磁軌道炮……等這些任何一件成就都比得上許多人的終身成就了,而對方逐溪來說卻只是這兩年的科研成果。

對這樣一位科學家提出的科研建議,任何腦袋正常的決策者都會無比重視的。

國家的力量就是強大,如果由方逐溪自己來組建隊伍,就算資金充沛,那也得至少用幾個月招合適的人,又要選地方建設生物圈試驗室,而國家可以直接下達行政決定,以一家研究內容密切相關的研究所為主體,直接就可以展開科研活動了,有不足的資源和人手隨時增加就可以了。

方逐溪開始收拾行李,準備開赴西南環境研究所。

雖然國家已經決定組建科研組,但系統並沒啟動群體模式,根據經驗,還需要他整合科研隊伍,科研人員到位了才會啟動。

宋心怡回到家,看到在收拾好行李的方逐溪,幽幽地問道︰「又要去科研嗎?」

「這次很快的,就整合一下人手,布置一些任務就可以,大概一周左右就能回來了。」

「嗯,那太好了。」宋心怡喜出望外,她還真擔心方逐溪一走就一年半載呢。

說起來科學家的另一半也不容易做,特別是國家頂級科學家,兩地分居是常態,甚至連見面都難,而且還持續時間很長。

方逐溪有系統幫助,每次科研只要幾個月時間基本都可以成功,換成其他人,連續幾年沉浸在實驗室中才是常態呢。

當晚,兩人很晚才入睡,方逐溪原本定了第二天上午的飛機,也只好換乘下午的飛機飛去西南。

譚建,西南國家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今年56歲,在這個崗位來說還算是中規中矩,不算老,也不年輕了。

他正看著一道燕京直接發布的命令怔怔出神。

成立人工生物圈研究組?科學院院士方逐溪直接過來擔任組長,西南國家生態環境研究所無條件全力配合?

譚建心中很是疑惑,科學院院士方逐溪?這是誰啊?怎麼沒有听說過?自己居然對這位院士一點都沒有印象,這可是奇怪了,國內研究環境科學的自己就算不認識也不會沒听說過啊,更何況還是個科學院院士,那更沒理由不知道啊。

也難怪他不知道,此前方逐溪的各種成就都和譚建的研究領域沒什麼關系,和環境科學有關的能夠治理沙漠的「沙棕樹」也都是保羅夫婦用基因技術發明的,外人根本不知道與方逐溪有什麼關系。

而且譚建的學術地位相對還不夠高,如果他也是科學院院士,就會听聞最年輕的科學院院士方逐溪的事情。

總之現在的譚建是有些懵的,國家能夠在學院建立人工生物圈科研組當然是好的,這意味著國家會調配大量的資源和科研資金支持,平常所里都在積極想辦法主動申請呢,現在不用申請,國家直接送上門,那自然是好的。

可是糟糕的是上面居然指定了科研組組長,而且要求研究所無條件全力配合,在通知文書中的口吻這位院士來頭大得很。

正疑惑間,辦公室主任走了進來,「所長,昨天通知中說的方逐溪院士過來了。」

「啊?這麼快?昨天才通知,現在就過來?」

「是的,下午2點的飛機,預估4點30分左右到機場。」

譚建抬手看了看腕表,「好,安排一下,我親自去接這位院士,機場到我們學院大概一個小時車程,過來正好為他接風洗塵。所里的專家樓現在還有空置的房間吧?」

「還有房間,您放心,我會安排好的。」

「嗯,我也不知道這位院士是何方神聖,但既然上面這麼重視,我們就得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免得他回到燕京告我們的狀。」

「明白,您放心吧。」

「好,你先出去吧,也給其他人通通氣,別給我整出什麼ど蛾子。」

現在譚建壓根不相信方逐溪是真的來搞科研項目,心中十分懷疑方逐溪是上面安排來鍍鍍金拿資歷的,雖然科學院院士按道理說不需要什麼鍍金的資歷,因為本身就要有非常牛的資歷才可以成為院士。

不管怎麼說,這是上面派來的人,好吃好喝伺候著,完成了這攤任務就萬事大吉了。

下午4點30分,譚建帶著辦公室主任準時來到機場接機。

看著拉著行李箱,孑然一身向自己走過來的方逐溪,譚建簡直不敢相信。

這就是種花科學院院士方逐溪?!

看樣子,自家上大學的兒子都比他要大吧,這怎麼就是科學院院士了呢?

小聲對旁邊舉著方逐溪名字牌子的辦公室主任道︰「我們沒寫錯名字吧?這走過來的年輕人就是方逐溪院士?」

「沒錯的啊,我對著文件校對幾遍了。」

「天啊,這樣年輕的科學院院士你敢信?」

「或許是樣貌保養得好。」

「我看那些大明星也沒這麼厲害的保養技術,分明就是一個剛讀大學的本科生模樣。」

「說是中學生也有人信。」

「哎別說了,他過來了,你先打個招呼。」

辦公室主任連忙向走近過來的年輕人揮了揮手問道︰「請問是方逐溪院士嗎?」

也難怪他們不敢置信,方逐溪本來就很年輕,才20歲,而且經過了基因技術強化,看起來更是青春年少。

「我是方逐溪,你們是國家生態環境研究所的吧?」

「是的,這是我們所長譚建。」

寒暄幾句,譚建就帶著方逐溪上了車,往所里趕。

譚建現在更加確定方逐溪一定是關系非常強硬的關系戶,哪有這麼年輕的專家,而且還是主持科研組的領軍人物,這不是開玩笑嗎!肯定就是來鍍金賺取基層科研經驗的,或許是缺少了主持科研組的經驗吧,現在要找一項項目刷資歷。

而且從科研項目的內容來看也像是刷資歷的,人工生態圈技術,這是很重要但是卻是綜合性很強,而且並不涉及最尖端科研技術的項目。

主持這種項目的科學家只需要設計好實驗的條件,然後交給其他人具體去辦就行了,說難也難,但說容易也容易,如果是背景通天的人物,完全可以找真正的專家設計好實驗再通過他自己的口說出來,那麼這項研究成功就成為他的了。

如果是研究超級電磁炮這些尖端科技的項目,沒有真才實料是根本無法參加研究的,更別說是主持研究了,所以他才會選擇人工生態圈這樣的科技研發項目。

譚建偷偷看了眼旁邊的方逐溪,感覺這人可惹不得,背後能量太強了,反正他說什麼,所里全力配合就完事了。

方逐溪倒是沒有想到譚建的腦海里已經腦補了這麼多信息,隨口問道︰「這次組建科研組研究人工生態圈的技術,不知所里安排了多少人參加?」

「方院士,我們所里兩百多號人都服從您的調配,您盡管安排就是了。」

方逐溪不由得訝異地看了譚建一眼,有點吃驚。

他原以為生態環境所會對項目有所抵觸,畢竟他們原來應該也是有研究項目的,國家突然塞了個大型項目給他們,這肯定擠佔不少人力和物質資源對原來的項目有影響,而且領餃專家還是其他地方空降而不是所里自己的專家。

方逐溪卻不知道由于譚建的思維過于活躍,腦補出許多關于他的劇情,無意中讓科研組的組建順利了幾分。

科研組越大型,獲取的積分速度也越快,方逐溪心中掂量著盡量組建大規模一些,但又不能從所里抽調太多人,免得真的影響了國家生態環境研究所的其他項目的研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