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63章 錯誤信號

會談有了解縉加入,一直等消息而不得的郭清,也是跟了過去。

也不知是……人有專精,事有專攻,還是解縉,郭清的出現,給了哈倫?拉希德一錯誤信號,認為後來者的解縉,郭清才是本地真實話事人,掌權者,後續的談判進程一下子拉快。

第一日,便達成了瓊海第一個目標。

帶路!

對于帶路,哈倫?拉希德不僅沒有拒絕,反倒還非常熱切,甚至當場做出邀請。

第二日,哈倫?拉希德在會談中自爆,除開他的那一艘船外,他們的家族在滿刺加以西海域,有各類海船七八艘,經驗豐富的水手三百多人,都非常樂意成為連接中西貿易的伙伴。

高杰的猜測得以驗證。

說是商人,不過懂得都懂,不就是海盜,而且還是一支規模不小的海盜群體。

不過無所謂,海盜也好,正規商人也罷,只要願意帶路對瓊海而言那都是好人。

第三日,林天麓從自由城拉來各類貨物。

貨物中出現的玻璃,成為了吸楮點,尤其是在林天麓爆出價格後,哈倫?拉希德,及其手下,無不是露出貪婪的目光。

玻璃也就是琉璃,雙方都不陌生。

東方世界最早的玻璃,還是阿拉伯人不遠萬里帶過來的,可只有阿拉伯人自己清楚,玻璃真正來源是威尼斯,他們只是過程中轉了轉手,並不是掌握核心的意義,賺的都是辛苦錢。

更讓哈倫?拉希德等人難受的是,自帝國破滅後,連通威尼斯的商路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斷裂的,根本就弄不到什麼好貨。

這種在他們家鄉,直接約等于黃金的玻璃,只要運回去一塊,那就是潑天的財富。

……

看著一步步上鉤的哈倫?拉希德,後面的事再度轉交到林天麓手上。

魔法對抗魔法,商業談判自然要由商人負責。

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而來!

但這個時候朱允熥已經沒心思繼續關注,常向東發出的飛信,跨越千里,歷時六日到了其手。

面對倭國的邀請,而且還是背後疑似有室町幕府參合的,常森,蔣瓛都一起追了過來,內閣留海口就剩下黃子澄一人。

黃子澄人沒來,可寫滿了其想法的書信,也是跟著常森一起到了。

面對這突然出現的契機。

朱允熥第一時間下了三道命令。

授權常向東北上倭國,全權負責相關事務……調李祺北上中原,代替常向東,藍開執掌中原各類事務……飛信九江,命鎮遠號月兌離編隊,同船一連火器兵北上舟山,船為坐船,人為武力保證。

跟著就是搖人,將還待在自由城內,各路海商代表喊到石碌來,借此進一步的收集消息。

沒辦法,這個時代外界信息溝通太有問題,中原對于身旁那一衣帶水的鄰居,了解真太少,反倒是海商聯系的更多,不過也因倭國本土長達百年的南北朝之爭,所得消息也是不知道轉了幾回手,真實性有待判斷。

此番常向東北上要做什麼,需要做什麼,最好能做什麼,最好能盡快能整理出一個目錄,讓常向東知曉。

……

「你們之前的準備工作很到位啊!」

站在臨水的船塢平台上,看著已經在下方鋪設船脊的施工現場,朱允熥非常滿意的說道。

「在二號船塢興建之初,其實就已經考慮到四型飛剪船的營造所需,畢竟當時暫緩四型飛剪船建造的命令還沒下發。

後面命令傳來,框架也已經打下,為了造這平台,前面投入可不小,考慮再三就繼續下來。

這不正好湊上了嗎?」

羅貫中的身體終究差了,不適合帶人上平台實地考察,本已準備離開的劉授業,代替出現在朱允熥身旁為其講解。

將船塢建在水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哪怕有水泥,鋼筋,水下地基的建造依舊是難點。

石碌河與南海交匯地,情況還是好了,水系分支良多,只需要挑選一條適合河道,堵住水來的方向,將河水分流,露出一大段河床露便可施工,除工程量巨大,以及考驗後續的防水性外,也就那麼一回事。

「看來當時你們考慮很全面!」

成績就在眼前,沒什麼好說,鼓勵就完了,「那麼現在有什麼難點,或者說遇到的困難,都可以說。」

造船,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瓊海工部發展很快,效率提升,工藝改良不少,但總體情況還是沒變,簡單說就是技能點點的不少,但都在量上,距離質變還差了很多,各個環節依舊需要依靠人力。

水上平台這邊,畜力還沒法用。

「說肯定還是說缺人,要人的話!」

劉授業笑了笑,「但石碌的情況不同,平台就怎麼大,工序就怎麼多,加人也不知道加哪,搞不好人多了,場面還會更亂,影響節奏和效率。

相關配套的基礎建設,有了前兩年人員調配,也是夠了,差額並不大。

主要缺的還是技術人員,熟練工!」

「這一點,我在三亞的時候,解縉也已經說了,當時就提出在移民剛進入瓊海便開始針對的進行技能培養。

試點會馬上開始!」

勞力與勞動力之間還是存有區別的,後世但凡走上正軌,想要好好發展的國家,無不從普惠教育入手,不惜成本的推基礎教育,目的就是這個。

造船是體力活,但更是技術活。

看著沒接話,又是一副欲言又止的劉授業,朱允熥目露明悟之色,「你這幅樣子,是打算搞技校?」

話說到這里,被道破了心思,劉授業干脆攤牌,「我們的確想搞技校,可以的話最好今年就能搞起來,只是……大王你也應該清楚,士農工商,工商地位太低,別看現在工部人手最多,我們也做了很多提升工匠社會身份的舉措,但每年弘學院里,願意將自身方向選在‘工’的太少,十個學子中,僮族,黎族對半開,漢族也就一兩個,可以說是相當的不吃香,改變不了這種認知,技校開起來也沒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