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八章 大漢王朝=開掛王朝?!

「置之死地,而後求戰……」

不少國家的辯護人,以及通過直播觀看听證會的民眾們,都在細細的品味這句話。

這一次,

出奇的,

整個听證會現場,鴉雀無聲。

之前林風每次說出自己的觀點的時候,都會有人站出來反駁那麼一兩句。

我妻真二,

弗朗西斯,

還有硬肚國的那個蜜汁自信。

然而這一次。

卻沒有人,在多說一句話。

縱然是硬肚國蜜汁自信的辯護人,還有以弗朗西斯為首的歐大陸紳士們,都在細細的品味這句話。

至于反駁?

那是無從反駁!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

如果是自己在乎的東西,或者在乎的人受到威脅,該當如何?

恐怕,

都會如同林風所說,縱然是拼了這條命,也有守護自己想要守護的東西。

這個時候,

一旦反駁,那就是否認這個觀點。

不僅不符合紳士行為,更是違背了自己的心。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縱然已經過去了足足五分鐘。

听證會現場,絕大部分辯護人的眼中,還是透露著若有所思的神情。

整個听證會的現場,出奇的安靜。

又過了一會兒。

漢斯又看向林風,本能的舉手提問。

以前漢斯提問林風的時候,雖然彬彬有禮,但也只是喊一聲「林風先生」罷了。

但是現在。

看漢斯舉手,欲言又止的樣子,彷佛是一個學生,在向老師問問題一般。

林風點點頭,示意漢斯繼續。

看到林風點頭。

漢斯才喉結微微動了動,緩緩開口。

「林風先生。」

「如你所說,論戰斗意志,還有戰爭思維,我們羅馬確實不如大漢。」

「而且大漢的武器先進程度,也要比羅馬先進。」

「這些是母庸置疑的,作為一個紳士,我說的話絕對對得起自己的心。」

「但是,我還有一個問題。」

「那支騎兵叫什麼?」

漢斯對著異次元戰場畫面中,身穿扎甲,手持環首刀,大黃弩的虎賁騎,詢問道。

「虎賁。」

「虎賁,即勇士的意思。」

「也是職官名之一,周禮夏官有虎賁氏,掌王出入護衛,漢置期門郎,至平帝更名虎賁郎,置虎賁中郎將、虎賁郎等主宿衛之事,歷代沿襲,至唐始廢。」

漢斯听到林風的解釋,點頭表示理解。

不過很快,他又開口詢問。

「剛才,羅馬騎兵,是有分出一隊騎兵來斷後的。」

「這些羅馬騎兵,雖然大部分都不是羅馬人,但是他們既然能成為騎兵,家境必然富裕。」

「我們羅馬士兵的武器,一向是有士兵自己負責。」

「這些家境富裕的士兵們,鍛造的武器也定然不會差。」

「剛才我看到,在一名羅馬騎兵與虎賁騎交戰時,那名虎賁騎戰士竟然用手中的刀,直接斬斷了那名羅馬騎兵手中的羅馬劍。」

「林風先生,羅馬劍的堅硬鋒利,相比你也是知道的。」

「在同一時期,如果羅馬盾,是羅馬戰士們堅強的信仰,那麼羅馬劍必然是他們進攻的意志。」

「可是,為什麼堅硬的羅馬劍,竟然能被虎賁騎的大刀輕而易舉的斬斷呢?」

「難道當時的漢王朝,已經掌握了百煉鋼的技術?」

漢斯詢問道。

他的這話一說出口。

不少辯護人們頓時紛紛豎起了耳朵。

要知道。

在歐大陸,百煉鋼技術,是在文藝復興後期出現的。

如果這個時候的漢王朝,掌握百煉鋼技術的話,那甚至比弩與十字弓的差距,還要大。

然而,

正當所有辯護人好奇的時候。

林風搖了搖頭︰「不,漢武大帝時期還沒有出現百煉鋼技術。」

此話一出。

不少辯護人,紛紛松了口氣。

如果兩千多年前,漢王朝就已經掌握了百煉鋼技術。

那這簡直就不是一個古代王朝了。

而是一個掛逼王朝。

然而,

正當這些辯護人剛剛松了口氣,還沒喘上氣來。

「百煉鋼技術,是東漢時期才出現的,現在是西漢時期,百煉鋼還未出現。」

「如果要論百煉鋼技術,東方要比西方大概領先1800年左右。」

林風回憶了一下腦海中的時間線,說道。

各國辯護人︰「……」

雖然龍國歷史缺失,但是關于王朝時間線的記載還在。

東漢前面就是西漢,時間上幾乎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就讓各國辯護人很惱火了。

好吧。

果然是個掛逼王朝!

……

正在這個時候,漢斯又詢問。

「林風先生,既然漢朝當時還沒有掌握百煉鋼技術,他們手中的武器,為何會那般鋒利?」

「在同一時期,我們羅馬也早已經學會冶煉鋼鐵,除了那些雇佣兵團還有青銅武器之外,羅馬公民們,已經全部裝備上了鐵質武器。」

「可為什麼,那名虎賁騎戰士,能輕易砍斷羅馬劍呢?」

「羅馬戰士為了保證自己在戰場上的安全,再加上武器是自己負責的原因,絕對不會在這方面偷工減料的。」

漢斯將心中的疑問問了出來。

他的這個問題,可以說代表了不少歐大陸的辯護人。

他們也想知道。

但是迫于之前擠兌過林風,礙于紳士的面子,沒有詢問。

林風聞言笑了笑。

「這就不得不說,當時的一項技術,以及兩個制度了。」

漢斯連忙做出傾听狀。

與此同時,不少辯護人也都紛紛做出聆听的表情。

「先說技術,雖然東漢時期,還沒有出現百煉鋼技術。」

「但在這里,就要不得不提百煉鋼技術的前身,炒鋼技術。」

林風緩緩說道。

「炒鋼技術?」漢斯下意識的抬頭。

這種技術,他還是從來沒听過的。

沒想到,在百煉鋼之前,竟然還有這種前身技術?

「不錯,炒鋼技術。」

林風微微點了點頭。

「漢承秦制,到了漢武帝時期,工官制度已經得到了蓬勃發展。」

「在漢王朝管理手工業的官署中,專門設有左采鐵,右采鐵兩個官職。」

「左采鐵,右采鐵,為當時的主鐵官,經過蓬勃發展,當時的官營已經掌握了區別高碳鐵和低碳鐵的方法。」

「而在工官營使用硬度更高的高碳鐵打造,不僅僅是武器,就連農具都使用質地較為堅硬的高碳鐵。」

「這一點在《考工記》中有所記載,‘首六寸,謂今剛關頭斧’。‘漢時斧近刃,皆以鋼鐵為之。’」

「炒鋼是把生鐵加熱後加以炒煉,使之月兌碳成鋼。炒鋼時,首先把生鐵在空氣中加熱,使其處于半熔融狀態。」

「也可以在它不完全月兌碳時.控制所需要的含碳量,終止炒煉過程,就可以成為中碳鋼或高碳鋼。」

「直到東漢時期,隨著炒鋼技術的提高,東漢時代出現了「百煉鋼」。所謂「百煉鋼」者,即將炒鋼反復鍛打,每加熱鍛打一次稱為一「煉」,以煉制成含碳量高,含雜質少而組織均勻的優質鋼。」

「東漢末年,陳琳《武軍賦》︰‘鎧則東胡闕鞏,百煉精剛。’就是說的百煉鋼技術的發展。」

「但百煉鋼,又有但有九煉、三十煉、五十煉、七十煉、百煉共存的事實,說明這些具體數字有其特定的含義。煉數應是代表了一定的工藝並表明產品的質量。」

「當然,百煉鋼的技術,在東漢時還未出現。」

「但炒鋼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而在西漢時期,手工業能有如此蓬勃的發展,炒鋼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為後來百煉鋼技術打下堅實基礎,這離不開‘漢承秦制’的工官營署。」

說到這里,林風頓了一下。

關于炒鋼和百煉鋼的技術方面,已經說完了。

各國辯護人,以及民眾們,也紛紛期待著林風的下文。

畢竟之前,林風說過。

之所以大漢王朝的武器,如此堅硬,離不開一項技術,兩個制度。

一項技術,自然是指這炒鋼技術。

而兩個制度,林風只說了一個工官營制度。

還有另外一個制度,是什麼?

在所有人中。

最好奇的,自然是龍國民眾了。

歷史缺失的環境下,讓他們對龍國古代歷史根本不了解。

此時,

經過林風的訴說。

這些龍國民眾們,才知道龍國古代有多麼恐怖。

而那些各國歷史學家們,以及辯護人。

雖然嘴里不怎麼願意承認,但是他們也想知道。

在當時,另一項制度,究竟是什麼。

這是作為一名歷史專業者本能的求知欲。

林風自然也不會藏著掖著。

這個時候,普及歷史,無疑是效率最高的。

「而另外一個制度,同樣也是漢承秦制的產物。」

「這個制度,名為物勒工名制度。」

林風緩緩說道。

此話一出。

各國辯護人,乃至收看直播的民眾們,都下意識的一愣。

「物勒工名制度?這是什麼制度?」

「不是很了解。」

「不過听起來感覺好像很一般啊。」

「這名字听起來,一點逼格都沒有。」

……

民眾們紛紛發著彈幕。

與此同時。

漢斯也開口詢問︰「林風先生,物勒工名制度,究竟是什麼制度呢?」

林風聞言,笑笑。

「物勒工名制度,可以說是最偉大的制度之一。」

「甚至在後世的今天,依然都在沿用。」

「可以說,這種制度,大大的保證了全世界人類的食品安全,用器安全!」

此話一出。

所有人都愣住了。

弩這種武器雖然很強,但是自從熱武器出現之後,也逐漸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只有少數從事特種工作的兵種,才會專門有弩箭的訓練。

可是,這物勒工名制度,名字听起來平平無奇。

竟然到了今天,依然在用?

而且,

還能保證全世界人類的安全?

有這麼夸張嗎?

影響力有這麼大麼?

如果林風所說的是真的話。

先別說什麼,弩機制作,冶煉鋼鐵。

就單單是這一項制度,拿出來都足以傲視古今!

也正因為如此。

不少人心中下意識的認為,林風是在說大話。

林風自然知道,他們心中的想法。

他不緊不慢的闡述了起來。

「各位,你們現在買的食品,買的電器,買的任何正規廠家的產品,都有物勒工名的影子。」

「譬如正規廠家生產出來的東西,背後都會標注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以及保質期,注意事項。」

「甚至在龍國,還有各種國標的標準,可以讓這些物品更加的正規化,標準化。」

「而這些標注,就是由物勒工名制度演化而來!」

林風緩緩開口,將現代包裝的制度,大概說了一遍。

對于這一點。

一眾辯護人,以及觀看听證會的民眾們,心中都是下意識的認同的。

雖然。

每個國家,每個地域的標準不同。

但是現在除了極個別落後的國家之外,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非常注重食品安全,以及機械標準化。

為了保障這些,都會定一些指標,強烈要求出廠商表明生產批次,生產地,公司所在地,保質期等一系列信息。

可是話說回來。

這和物勒工名,又有什麼關系?

而物勒工名制度,究竟是什麼?

觀眾們的好奇心,紛紛被勾了起來。

就連漢斯都有些催促︰「林風先生,您一次性說完吧,說一下頓一下,這種感覺實在是太糟糕了。」

他的話,頓時引起了不少辯護人的附和。

就連彈幕上,也是一片附和之聲。

「是啊,趕緊說完吧。」

「我都好奇死了,現在商品的標注,和物勒工名制度,究竟有什麼關系。」

「風哥你趕緊說吧,如果當時的制度,真的如同你所說,甚至影響到了現在,那可就真的太偉大了。」

彈幕一條接著一條。

雖然大多數彈幕,都是龍國民眾發出的,但也有不少外國彈幕。

如果是之前。

自然不會有這麼多人問,這麼多人好奇。

可是,

看到異次元戰場中,大漢王朝只出動三千騎,就重創羅馬第一步兵團,團滅羅馬輕騎兵團之後。

原本還對漢王朝軍隊戰斗力抱有懷疑的人們,頓時不澹定了。

尤其是看到,羅馬盾被黃肩弩射爆。

環首刀斬斷羅馬短劍的時候。

更是一個個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有事實做依據。

他們自然瘋狂的好奇,漢王朝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王朝。

施行的是什麼制度,

工業發展水平,究竟如何,

戰爭思維是什麼,

有沒有對眾神的信仰。

諸多問題,停留在他們的腦海中,無論如何也揮之不去。

尤其是在听到。

在兩千多年前的一種制度,竟然能影響到現在的時候,更是一個個驚訝到不能自已。

林風簡單組織了一下語言,娓娓道來。

「其實,物勒工名制度,早在春秋時期,就開始出現了。」

「《周禮•考工記》記載︰中國古代從春秋戰國時期起,就有了國家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渙的年審制度和政府官員質量負責制度。春秋初,齊、晉、秦、楚等國規定︰制造產品,要「取其用,不取其數。」在原材料選擇、制造程序、加工方法、質量檢驗、檢驗方法等,都要按統一的標準和規定進行生產,以保證產品的「堅好便用。」

「而後秦王朝,將其發揚光大。」

「漢承秦制,又將這項制度保留。」

「所謂物勒工名制度,就是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檢驗產品質量。」

「漢王朝和羅馬不同。」

「羅馬的鐵匠鋪,在當時基本都是羅馬公民私營的,縱然是元老會,都沒有權利剝奪。」

「而漢王朝不同,鍛鐵等手工業,嚴格進行管制,尤其是這些漢軍的武器裝備,基本都是出自工官營之手。」

「物勒工名制度,從相邦、工師、丞到一個個工匠,層層負責,任何一個質量問題都可以通過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責任人。」

「而且在產品質量方面,法律對失職者的懲罰是非常嚴酷的,這就是物勒工名的用意。」

「在對產品質量年審時,除要求每件產品「做工考究,工藝精湛」外,還要求生產者在產品上打上自己的姓名。以防止以疵充好和彷冒行為。」

「如一經發現產品質量比較低劣,坑害了使用者,由負責檢測質量的「相邦」寫出鑒定結果,提出對責任者懲罰的建議;責令查明原因,制定改過。」

「在如此嚴密管理下,工藝水平自然日益提升。」

「現代的那些標準化,又何嘗不是如此?」

「為什麼,要在產品,商品上,刻下生產廠家的名字?」

「就是為了防止假冒,防止爛造。」

「一旦發現任何問題,直接帽子底下找人,從嚴處理。」

「而且,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小細節。」

「那就是鍛造經驗!」

「就比如,同一時期的羅馬,私營鐵匠鋪不計其數。」

「每一個鐵匠鋪中,鍛造師缺乏交流,鍛造次數也有限。」

「但是在大漢王朝則不同。」

「鍛鐵作為管控的手工業,那些鐵器基本出自官營之手。」

「每一個鑄造大師,都會全心全意,一心鑄造。」

「久而久之,不僅熟能生巧,有什麼技巧,也能在各個鑄造師的交流中,相互融合。」

「而且在鍛造的過程中,他們還能相互交流。」

「專門有負責統計的工種,負責統計每一批武器的數量。」

「專門有質檢員,檢測每一批武器的強度。」

「確保發到士兵手上的武器,質量絕對過硬!」

「這一點,對于手工業的進步,也是有非常大的影響。」

林風將物勒工名的知識,大概說了一遍。

听到林風的話之後。

各國辯護人,以及民眾們,頓時恍然大悟。

如此說來,

現代的那些標準,還真和物勒工名制度有關!

這樣,不僅能防止偽造假冒,粗制濫造。

而且還能給予生產者,一種無形的鞭策,讓他對每一件器物百分百負責!

尤其是在想到,各種包裝袋後面標注的文字之後。

無論是各國辯護人,乃至民眾們,都感到無比震驚。

如此說來。

物勒工名制度,真的影響到了現在!

可是話說回來。

那可是在兩千多年前啊!

兩千多年前,大漢王朝究竟是如何想到這些近乎完美的制度的?

听證會現場,眾人面面相覷。

別說是他們了。

甚至,

連那些高高坐在法台上的史前文明監察者們,都互相看了看,眼中閃過耐人尋味的神色。

到了他們的文明等級。

雖然在他們看來,藍星在包裝上標注各種編號的行為,是落後的。

但是,

每一個史前文明,都有它最擅長的東西。

這些史前文明之間也有交流,也有交易。

他們的商品,無論是運輸方式,還是生產方式,都與藍星截然不同。

但同樣。

還是要注明,產品究竟出自哪個文明。

可以說。

這種制度,不僅僅是影響現在,就算藍星的科技以後在怎麼發達,都不會月兌離這種制度!

正在這時,

越猴國的辯護人突然舉起手來。

「林,在我們國家,有你們龍國的不少網絡小說翻譯成了海外版本。」

「我也非常喜歡看這些小說,尤其是穿越題材的小說。」

「我在想,在當時提出這種制度的人,不會是穿越到那個時候提出的吧?」

「漢王朝實在太強大了,就和開了掛一樣!」

越猴國的辯護人感慨道。

他的話,頓時引起了不少人的贊同。

按照林風提供的那些知識來看,大漢王朝確實領先羅馬太多了。

甚至一些制度,一些技術,直到現在仍然在沿用。

這……

不是開掛,又是什麼?

「開掛?穿越者?」

林風面色古怪的看了猴子國辯護人一眼,哭笑不得的搖了搖頭,「沒有這麼玄幻,這只是華夏族群沉澱多年的指揮結晶罷了。」

說道這里。

林風頓了一下。

「不過要說開掛和穿越者,在龍國歷史上說不定還真有一個人是。」

此話一出。

「沃特法克?」

「穿越者?」

「不會吧……小說里的東西,難道龍國歷史上真的有嗎?」

「這不是開掛是什麼?我一度認為,對比羅馬漢王朝就是掛逼,這只不過是我的感嘆罷了,難道龍國歷史上,真的有穿越者和外掛使用者?」

「林,你能告訴我,究竟是什麼人嗎?」

各國辯護人,頓時不澹定了,紛紛詢問林風。

龍國的網絡小說,對海外的影響真的很大。

不僅在歐大陸,美大陸爆火。

在猴子國,神象國,等東南亞國家,網文也十分流行。

猴子國的書店里,龍國網文佔了暢銷書的一半以上,無數猴子國年輕人成天躲在書店里看網文,以至于猴子國不得不宣布禁止中國網絡小說在國內發行。

在神象國,一本龍國網文能賣到50到80元人民幣,對于普遍只有2000多塊月工資的神象國人來說,這已經算是很高的支出了,可見他們對網文的痴迷。

《圖書館》《完美》《詭秘》《女巫》《至尊》……

每天成百上千萬人摧更,甚至許多國家,都漸漸開始了盜版!

隨便拿出來一本,都可以讓這些歪果仁看的大呼過癮,拍桉叫絕。

這些海外的小說迷,各個都以「道友」相稱,而且還建立了專門的論壇。

對于穿越,重生,裝嗶,打臉,個人英雄主義為主的小說,這些老外一個個更是愛不釋手,恨不得那個穿越者就是自己。

開著金手指,當個掛逼,逍遙人生。

甚至。

還有人爆出來一個視頻。

幾個睿智的歪果仁客串《斗破》,緊緊攥著拳頭,指甲嵌入肉中。

用蹩腳的漢文,喊出那句經典台詞——

「三逝年河董,三逝年河謝~莫欺少年窮!」

這個短視頻發布在臉書上,僅僅幾天的功夫,點贊就過百萬!

可見。

龍國網文,對于世界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穿越,重生等只會在網文中出現的詞匯。

對于這些歪果仁來說,早已並不陌生。

縱然,這些辯護人,基本上都是高學歷人才。

但是他們也听過龍國的小說,在國外多麼暢銷。

正因為如此。

當林風說,龍國歷史上,還真的有可能出現穿越者和掛逼的時候。

一個個,都驚訝了。

在他們心里,下意識的認為林風是在扯澹,但也同樣非常的好奇。

看著這些老外迫不及待的笑容。

林風微微一笑。

「這個,暫時保密。」

「不過按照時間線,他應該快要出現了。」

看到林風賣關子不說。

各國辯護人,尤其是民眾們,頓時急的就和貓爪子撓似的。

漢斯自然也知道林風的為人。

如果是想說的,林風絕對會說。

但是有關于後面听證會的史實,林風是絕對不會說的。

畢竟,普及歷史知識雖然重要,但贏的听證會,拿下獎勵更重要。

不過,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漢斯還是問道。

「林風先生,如果他真的是穿越者的話,那肯定建立起了新的秩序吧?」

此話一出,頓時引起不少人的認同。

畢竟,是穿越者啊!

在他們看過的網絡小說中,沒有穿越者是失敗的。

然而,

正當所有人都這麼認為的時候。

林風卻微微搖了搖頭。

「不,他失敗了。」

「雖然他是個掛逼,但他遇到的敵人,卻是當時的位面之子。」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