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兩百三十三章 大竹里邑

無論是誰,只要持一枚天漢通寶,就能在瀘水對岸的漢家各大渡口換取一斗糧食。

雖然衛弘並不承認這是錢幣,但對于糧食用作等價物來交易的越嶲諸部來說,能夠實際兌換糧食的天漢通寶不是錢幣,又是什麼呢?!

南中諸群地力有限,就是砸鍋賣鐵也很難籌措出五百萬石糧草支付給越嶲諸部。

但五千萬枚天漢通寶只需要大半年的工序就能產出。

只要越嶲諸部承認了天漢通寶的價值,且這些天漢通寶持續流通在越嶲諸部之間,就等于越嶲諸部先前追隨漢軍平定牂柯朱褒、益州雍兩場大戰是白干了,甚至還會搭進去不少本錢。

想要達到這樣的戰略目標,就是要構建一個穩定的商業循環體系!

越嶲高原上的旄牛、羊群、戰馬乃至奴隸都被衛弘加到了購物車里,甚至是連越嶲的領地衛弘都提前計算到了南疆都護府的版圖中。

相應的,大漢這一方就要輸出以糧食布匹為大宗商品,加上鐵鍋、鐵農具、香料和茶葉等高附加值的產品,這些都是越嶲諸部急需要的商品。

以往的時候,越嶲諸部以夷王高定為首,統一向漢家朝廷要糧食欠款。

但是這一次衛弘卻別出心裁的直接與越嶲諸部取得聯系,沒有夷王收取的中間高價,這些越嶲諸部的頭領自然樂得其見。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天漢通寶的倒逼下,越嶲諸部松散的聯盟制注定如同一盤散沙隨風而散。

甚至那些部落民戶也因為持有天漢通寶而和漢家直接進行交易,而不再全身依賴于部落,

這便是衛弘的真正打算!

即便越嶲夷王和某些夷部頭領再小心多疑,眼界也非常局限。

他們只看到了天漢通寶帶給越嶲諸部的好處,唯一的那點貶值顧慮也被衛弘立誓化解。

在資本主義的大炮下,封建社會都脆弱的不堪一擊,更勿論是越嶲諸部這樣的奴隸社會了。

因此邛海南岸的漢夷兩家會晤,僅僅持續了半日時間,就宣告結束。

越嶲夷王還想邀請衛弘入邛都城一敘,卻讓後者給擺手拒絕了。

近來這段時間,那些歸附漢家的夷卒鬧出了不小的動靜,衛弘遠在大筰也有所耳聞。

趁著自己給他們許諾出這麼多的好處之際,衛弘也在最後著重提及了這件事。

那些見到巨大利益的諸部頭領,別說忍耐小小的奴隸爬到他們的頭頂上,就是交出自己的妻子給那些奴隸尋歡作樂都沒有意見。

當然衛弘並沒有得寸進尺,而是許諾在八月底之前,就讓漢家夷卒帶著他們贖買回來的親友離開越嶲郡。

無當飛軍司馬巴隆趕到邛海南岸的時候,只見到了麾下的曲長阿刺,得知衛將軍已經離開了邛都,轉道去了朱提郡了。

巴隆返回闡縣,尋找當年的人牙部落陸陸續續找回了一些親族,但人數不多,還分散在各地,因此讓巴隆耽擱了很長時間。

既然沒有見到衛弘,巴隆仍舊牢記著自己的使命,派遣自己的親騎聯絡各地的分散小隊,聚集起來,準備在秋收之前返回益州郡,接受漢家郡府的編戶齊民。

……

……

衛弘離開邛都後,奔著東南方向而去,在瀘水和涂水的交匯口渡船到了東岸,直接抵達朱提城下。

設置軍戶的文書早在月前就送到了諸葛喬的手中。

諸葛喬沒有絲毫的怠慢,開始招募人手,以青壯為核心,收編他們的家屬,按照麾下兵卒尋找到的合適地點建立里邑。

自石門關外出發,抵達永昌不韋城,足足兩千余里的路程,除了寥寥幾座大城和原有村落外,衛弘還需要在這條路線上安置上百個里邑。

里邑最核心的設置是倉廩和館舍,這也是這段時間各地抓緊建設的主要任務。

諸葛喬听聞衛弘過來,暫時放下了手頭上的事情,特來迎接︰「你可算是來了,前幾天我還在味縣和遠思踫面,說你剛去了越嶲,越嶲諸部那邊的事情著實不簡單啊……」

諸葛喬從張毣那里已經听說了。

對于漢軍先前欠下越嶲諸部數百萬石的糧食,衛弘是不打算過于依賴南中諸郡的郡府籌措糧草,而是采用了一套空手套白狼的計策。

原本諸葛喬還派人盯著越嶲郡那邊的狀況。

他在擔心那里有什麼風吹草動,畢竟衛弘的大膽謀劃極有可能惹得越嶲諸部心中不快,進而卷起一陣血雨腥風。

但出乎諸葛喬的意料,衛弘對此的反應極其風輕雲澹,只是寥寥幾句話一筆帶過,旋即就將話題引到了正事上︰「朱提道上的里邑一事辦得如何了?」

諸葛喬答道︰「朱提里邑共設置四十六處,朱提北部都一切好說,這些年蜀地安置了不少流民在那里,難點就是在朱提到味縣這一條道上,需要動遷大量的人手。」

在南中諸郡動遷人口並不是一件小事,但困難程度並不似在中原其他州郡。

原因就是南中諸郡人煙稀少,多山多水的地形雖然使得道路艱難險阻,卻也讓南中地區比之其他地方更富饒。

只要官府派發給這些動遷軍戶簡單的生產工具,就能在物產豐富的南中山林水泊里找到足夠的吃食。

南中諸郡四季氣候溫和,暫時只要給軍戶一些遮風避雨的軍隊帳篷足以。

新修建的館舍和倉廩暫且還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倒是可以安置這些軍戶。

南疆蠻族終歸是如今大漢的心頭大患。

衛弘已經篤定,只要朝廷騰出手來,一定會針對南疆用兵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況且諸葛丞相已經向衛弘透露過些許打算。

只要南中諸郡籌措出足夠的糧食,諸葛丞相甚至打算冬日親率蜀中兵馬征討南蠻。

一向穩重的諸葛丞相,能夠將這樣的計劃表露給衛弘,足以見得出他對衛弘的期待。

南蠻勢大,諸葛丞相用兵偏于穩重。

庲降都督部、征南先鋒軍、各地郡縣的地方兵卒,還有丞相親自從蜀中帶過來的正卒絕不下于十萬之眾。

南中道路崎區,又是遠征南蠻,要調動運送糧草輜重等後勤事宜的輔卒民夫等,至少也需要四十萬人。

如此算來,大漢朝廷征討南疆蠻族,最少要征用五十萬軍力。

五十萬大軍,一個月的糧草就要百萬石左右!

即便日後是進入南疆作戰,能夠以戰養戰,但南中諸郡至少要籌措出五百萬石的糧食。

南中諸郡本就不是產糧大地。

諸郡當中,以益州郡的平原地帶最多,但正昂公預估益州郡府今歲只能籌措出百萬石左右的糧草。

益州郡都是這樣的情況,其他郡縣更不用多說了。

衛弘將這方面的擔憂告知了諸葛喬,諸葛喬也明白衛弘憂慮之處︰「朱提倒還好一些,雖說遭受戰火侵襲,但好歹一直在漢軍治下,漢陽之戰後就一直狠抓農耕。」

衛弘覺得在這件事上還得采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老法子。

對那些從事農耕生產的奴隸許以重利,才能煥發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所幸南中的食物來源也並不僅僅限于土地出產,山林里的飛禽走獸,河流里面魚蝦鱉蟹……這些都是士卒喜聞樂見的吃食。

農業生產的忙碌主要集中在春耕與秋收兩大階段,其余時間可以外派人手去采集漁獵。

唯一要考慮到的就是肉食的保存,需要大量的鹽巴來腌制肉食。

蜀中產鹽大縣江陽與朱提郡就是一江之隔,剛好可以運送大量的鹽巴進入南中。

可以說,衛弘為了盡可能地籌措出足夠多的糧食,著實已經絞盡腦汁了。

諸葛喬並沒有將衛弘帶到朱提城里,而是親自引路到了朱提城南三十里開外的地方。

這里是一座依山傍水的新建里邑,周圍的田地應該是剛開荒出來沒多久,青禾稀稀疏疏的模樣,建立起來的倉廩和館舍已經差不多了。

諸葛喬對這里十分熟稔︰「這里叫大竹里邑,乃是整編的百戶制里邑,還勞煩衛將軍看看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諸葛喬說完,就有一個頭發花白的人影應聲走上前來,對衛弘拜道︰「小老兒乃是大竹里邑的里正奚免,拜見衛將軍……」

諸葛喬補充道︰「人力物力有限,每個里邑如今只設了里正一職,其他的慢慢來,雜事都由他們先商量著來。」

衛弘趕忙上前扶起了這位老者︰「老丈,你就簡單和我說一下大竹里邑的情況吧。」

大概是被衛弘的和善語氣感到些許意外,奚免在稍微一怔後,才緩緩說道︰「那就請兩位使君和小老兒一同前往館舍,一路邊走邊說吧。」

衛弘點了點頭,便和諸葛喬等人跟在奚免的身後。

奚免拄著拐杖在前面引路,說道︰「大竹里邑如今住著百戶人家,四百八十三口人,先安置的幾乎都是拖家帶口的一戶,共有行伍青壯一百一十七人。」

說著,奚免就將他們引入了一排新搭建的屋子當中。

這是大竹里邑的門面,大門口就對著五尺道,設有馬廄、食館和宿舍,雖然現如今馬廄里沒有馬,館舍里也沒有桌桉茶幾。

館舍後面一道山牆後是一個佔地近百畝的大院子,四周的院牆堪堪修建了小半,其他部分如今都是搭設竹竿作為柵欄,四周都是開了小窗口的小屋。

奚免介紹道︰「這里就是大竹里邑的倉廩了,中間這一塊空地留作曬糧場,四周的小屋都是做糧倉用的,如今開了窗口給邑民住下,待日後外邊的屋子都修好了,就封了窗口做糧倉。」

衛弘掃了一眼,大竹里邑的館舍和倉廩已經初見雛形。

館舍對著五尺道,里邑的建設以倉廩為核心,民宅將會圍繞著倉廩向四周修建,整個里邑又會持續地向外開荒土地。

如今分布在五尺道上的里邑只是一個個斑星?點。

但假以時日,他們勢必會擴張成塊,彼此相連,成為大漢治下的真實治域。

衛弘提醒道︰「谷倉最怕走水,所以倉廩內得有水井,四處大門口得挖蓄水池,此事不得懈怠……」

奚免見到衛弘格外重視這件事,下意識地點了點頭,但旋即看了一眼諸葛喬後,實在是沒能忍住心頭的疑惑,向著衛弘問道︰「衛將軍,眼下大竹里邑田畝少人也少,不知這倉廩可否規模建得小一些?」

隨後奚免解釋道︰「大竹里邑本就是一片竹林里開闢出來的里邑,在漢軍的幫扶下,咱們也只不過開墾出來幾十頃水旱田地,新田地力生,養不熟莊稼,今年的收成到了頭也只有豐年的四五成……」

奚免掃了一眼周圍的糧倉,一排二十五間糧倉,四方各有一排︰「大竹里邑的倉廩有一百間糧倉,能儲存一萬石的糧食,比朱提城內的縣府糧倉差不了多少,听說每個里邑都修建了這麼多,可……」

奚免的老臉上已經皺成了一團,心頭那一句話猶豫再三,終于是藏不下了︰「衛將軍,恐怕這麼多的糧倉建著容易,到最後大半糧倉都用不上啊……」

諸葛喬見狀,面色有些尷尬。

這些問題奚免也曾向他反映過,但是館舍和倉廩的選址構造都是由衛弘親自事無巨細的安排,他也不好擅自做更改。

沒有想到奚免倒是誠實,當著衛弘的面直接點破了這方面的問題。

衛弘席地而坐在台階上,然後示意奚免也不必拘束,坐下說話。

只听衛弘問道︰「依著老丈的估算,大竹里邑今歲能產多少糧食?」

奚免皺著黝黑的臉龐想了想,不知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只好將求助的目光看向了諸葛喬。

諸葛喬代奚免回答衛弘的問題︰「大竹里邑下有三十四頃的水旱田,平均每戶只有三十四漢畝,這些都是今歲開荒的生田,每畝能得石半糧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即便今年大竹里邑風調雨順,全邑軍戶也只能收成五千石,其中三成賦稅入庫,也只有一千五百石左右……」

奚免點了點頭,覺得諸葛喬大致上說的沒錯。

大竹里邑今歲只征收一千五百石的糧食,卻要修建萬石糧倉,這不是拿黃犬去套馬車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