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零五章 天下震動(3K2)

魯軍大營之中,今日熱鬧非凡。

十幾名灰頭土臉的齊軍將帥被緊縛手足,押入中軍大帳。

走在最前的,是頭發濕漉漉、渾身戰甲都在往下滴水的齊國上卿高張。

而緊隨其後的,則是齊國大夫田書、犁彌、閭丘明等人。

而營帳之外,還有不少齊國低級軍官因為級別不夠、身份不高未能獲準入內,只是隨便給他們找了個陽光燦爛的地方罰站。

季孫斯坐于主位,陽虎站在他的身邊侍立,而在左右近前的魯軍將帥同樣是各個面帶喜氣。

今日魯軍高層可謂是悉數到齊。

唯有卞莊子因為需要防御北方的國夏,沒有離開駐地。

高張被推到季孫斯面前,負責押送的兩名魯軍甲士想要強按著他跪下,但高張怒目圓睜,雙膝好像是鐵打的一半,說什麼也不肯彎折一分一毫。

甲士見狀發怒道︰「不過一敗軍之將,見了我軍主帥,也敢不跪!」

高張怒笑道︰「笑話!高張平生只跪三事︰皇天後土、父母高堂、天子君侯。爾等何人,也敢要我下跪?!」

甲士聞言勃然大怒,拔出腰間佩劍,就想要給高張一個教訓。

季孫斯見狀開口道︰「不得無禮!高子雖為敗將,仍為齊國世卿,是天子欽封的齊之二守,豈能對他用強?」

甲士听了這話,動作一滯,不知如何是好。

陽虎見了,輕輕咳嗽一聲︰「還愣著干什麼?還不快替高子松綁。」

甲士們听到陽虎發話,只得收劍俯首︰「唯。」

高張身上緊縛的麻繩被解開,他松了松被捆的發紫的手腕,向季孫斯拜謝道︰「有勞季子了。」

季孫斯哈哈笑了兩聲,站起身子來到高張面前道。

「上一次與高子見面,還是您奉齊侯之命出使我國,那時兩國相交甚篤、相處和諧。

當時,我曾宴請高子,您還邀我去齊國時到您的府上作客。

只是未曾想到,你我二人再次相見,卻是在戰場之上。

往事隨風而去,今時亦非往日,真是令人唏噓不已啊!」

高張听了這話,倒也不含湖,他徑直回道。

「季子不必如此,如今您為勝戰帥,我為階下囚,要殺要剮,您直說便是。」

陽虎听到這話,哈哈大笑著上前道︰「高子哪里的話,兩軍交戰都是為國家盡忠,為百姓謀利,這哪里是您的過錯呢?」

高張的目光轉向陽虎,嗤笑一聲道︰「我倒不知道,這次魯軍的主帥,原來並非季子,而是你陽虎啊!我和季子交談,你個顛覆國命的陪臣,有什麼資格插嘴?」

陽虎笑容一僵,他沒想到高張做了俘虜,嘴居然還這麼硬。

他的臉色一沉,魯軍大帳中的氣氛也隨之冷了下來。

陽虎道︰「高子做了敗將,怎麼這說話的語氣,反倒像是打了勝仗一般呢?」

高張怒笑道︰「若非天時不利,此刻淪為階下囚徒的,應當是你這小人!

我高張不是敗給了你,而是敗給了天候!

你這小人,留得一條性命苟活還不慶幸,反倒敢搶奪起蒼天鬼神的功績了!」

「你!」

陽虎正想暴怒,可他想到這麼多人都在看著,再加上高張顯赫的身份,還是不得不強壓下火氣道。

「我軍不殺俘虜,是為了貫徹周公的遺德,弘揚禮樂的仁義,然而高子卻一再辱沒我國的國格,這是真當我們不敢殺你嗎?」

高張哈哈大笑道︰「我一敗軍之將,倘若能死在沙場之上,也算是死得其所。

如果僥幸得以被放回齊國,國君要追究我的罪責,戮我于廟堂之上,我也不敢有所怨言。

但你陽虎不過一亂臣賊子,如何敢竊取大義的名頭,以不效禮樂的罪名來處置我?

我國之所以要伐魯,為的便是剪除你的羽翼,鏟除你的禍根,將國家的政權奉還給魯侯與季子這樣忠貞不二的卿大夫!

我高張就算死,也必定是被季子所殺。

賊子!就憑你,也配殺我?也配殺我!」

高張說著,就要沖向陽虎,與他搏斗。

這下子,不止魯軍眾將嚇著了,就連田書、閭丘明這些齊將也被嚇得不清。

閭丘明慌忙出聲喊道︰「高子!使不得!使不得啊!」

但還不等高張沖到陽虎的近前,他就被一擁而上的魯軍甲士按倒在地。

高張被五六個魯軍甲士按在身下,但他依舊奮力掙扎,嘴中還大喊著。

「今日之敗,非是我敗給你陽虎,而是敗給了天候!我高張戎馬半生、戰功無數,豈能成全了你這小人的威名!」

陽虎望著被按倒在地的高張,怒極反笑道︰「天候!真乃笑話!你可知這天候,本就是我軍招來的!」

孟孫何忌也擔心陽虎一怒之下真把高張殺了,畢竟齊魯之間的關系現在還有回轉的余地,如果殺了高張,那就是和齊國高氏不死不休,也等于是啪啪啪的拿大嘴巴子抽齊侯的臉。

等到那時候,恐怕齊國動起手來,就不會這麼文明了。

于是,他趕忙走上前來打圓場。

「高子此言差矣,昨夜的大霧,是我菟裘大夫宰子我一早就推算出來的。

而擊沉齊軍戰船的投石車,以及對齊軍的作戰方略,也是由他一手擬定的。

只是他在軍中資歷尚淺,若非陽子堅持向季子諫言采納他的計策,以您的勇武,又怎麼會被輕易擊敗呢?」

陽虎听到這里,氣終于消了不少。

而高張聞言,也不再繼續掙扎了,他皺著眉頭,抿住嘴唇,沉默了半晌,這才回道。

「那我也是敗給了宰子我,與他陽虎何干!敗給宰子我,我高張輸得不怨!」

……

晉國,虒祁宮。

晉侯端坐于上皺眉搖頭。

階下,晉國的卿大夫們則是吵成一團。

魯國派來向晉國求援的使者來了一撥又一撥,晉國國內關于是否出兵援助魯國的議題也是討論了一次又一次。

然而討論到現在,也沒討論出個結果來。

以範鞅為首的反對派認為,今年晉國為了幫助周王室平定內亂,已經動用了不少兵力,耗費了大量的金錢財力。

而衛國則剛剛背叛晉國,東方諸國組成的反晉同盟已經連成一片,如果晉國要發兵救援魯國,這不僅是在與齊國作戰,也也是在與鄭衛等國交戰。

就算要援助盟邦,也得耐心準備一番,怎麼能貿然出兵呢?

況且齊國在魯國的推進速度十分緩慢,而魯國也一直堅守不出,並沒有與齊國正面交鋒的意思。

齊魯兩國這樣的做法與常理不符。

因此,魯國很有可能已經投奔了齊國,而他們兩國交戰實際上只是引誘晉國入局的誘餌。

一旦晉國的大軍進入魯國,就有可能陷入齊魯衛三國的包圍之中。

所以與其現在派兵援助魯國,不如靜觀其變,等看清了局勢再入局也不遲。

而以趙鞅為首的激進派則認為,如今天下各國紛紛叛晉,這都是範鞅消極處事的外交態度所造成的惡果。

而魯宋兩國則是晉國僅存的兩個盟邦,如果這次晉國不能援助魯國,那麼勢必會寒了宋國的心,也讓其余小國再不敢依附晉國。

再加上魯國一直對晉國侍奉得體,態度也一向恭敬,哪怕是從往日的情誼和道義上來說,也應該立刻發兵救援他們。

晉國六卿的唇槍舌戰,真可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搞得晉侯也不知道該听哪邊的。

而他這一猶豫,自然也就遂了範鞅等人的意了。

因為猶豫和直接拒絕出兵的效果,實際上是一樣的。

反正兩者都是不出兵嘛!

趙鞅坐在東側怒目而視,範鞅則老神在在閉目養神。

至于支持趙氏的大夫們則各個面色漲紅說的是吐沫橫飛,而支持範氏的大夫們則冷笑連連酌情反擊。

正當他們再一次陷入僵局,眼見著又要以平手收場時,宮外突然傳來一聲長喝。

「前方魯齊戰報傳回!」

晉侯原本打著瞌睡昏昏欲睡,此時听到有戰報傳回,立刻打起了精神。

而趙鞅听到這話,臉色微微泛青,他低聲嘆了句︰「完了。」

晉侯吩咐道︰「念!」

那捧著竹簡的令使聞听君命,朗聲念道︰「魯齊兩軍戰于梁山之陰、汶水之陽。

菟裘大夫宰予敗齊上卿高張。

魯將公山不狃、公斂處父敗齊大夫田書。

季孫斯、孟孫何忌引軍助之,魯軍大勝齊師!」

趙鞅起立驚呼︰「什麼?!」

正閉眼休養的範鞅也緩緩的睜開了眼楮,搖著腦袋道了句︰「後生可畏啊……」

趙鞅趕忙起身來到中堂請道︰「君上,現如今魯師大敗高張,這已經足以說明魯國並無叛晉之意。如果再不出軍援救,恐怕只會讓天下人寒心啊!」

晉侯聞言,微微點頭,他將視線又拋向了一旁的範鞅,問道︰「不知範子怎麼看呢?」

範鞅聞言,在身旁大夫的攙扶下緩緩起立,沖著晉侯拜道︰「下臣認為,可以出兵了。」

晉侯見六卿終于達成一致,這才終于放心開口道。

「既然如此,傳寡人命令,出兵援魯!」

……

就在戰報送達齊國時,同樣一份戰報早已被傳回了曲阜。

魯國的諸卿大夫在歡喜慶祝後,這份戰報被送到了負責掌管、編纂魯國史冊的左丘明面前。

昏暗的室內,左丘明的面前點著一盞油燈。

他手捧著這份已經傳遍無數人之手的戰報,研讀數遍,斟酌再三。

終于,提起毛筆,輕輕蘸了些墨汁,在面前的竹簡上記錄下了一行文字。

——七年秋,九月,齊國夏、高張帥師伐我西鄙。壬戍,宰予獻計,戰于大野之澤,齊師敗績。

------題外話------

公元二零二二年,夏六月,役智更八千,讀者賞金巨萬,有月票雨落于,天下震動。

——節選自《宰予日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