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七章 宰予高升

陽虎和孟孫何忌正在那邊攛掇魯君給宰予加官進爵,可宰予這邊卻一點反應都沒有。

他也被自己這驚世駭俗的一箭給震驚了。

一個小小的復合弓都這樣了,那要是換成榴彈炮,還不得起飛了?

炮打魯國公宮,或許就是這麼簡單。

或者還可以把那炮架在泰山上,到時候進可威懾齊侯大營,退可炮轟曲阜公宮。

可惜啊, 圖書館里就是不教我怎麼制作榴彈炮。

要不然我也學學張宗昌,來一個大炮開兮轟他娘,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魯君站起身,詢問宰予道︰「你叫什麼名字?」

宰予正愣神呢,孔子見狀,趕忙喊了一聲︰「予啊!國君問話, 為何不答!」

國君的話,宰予沒听見,但夫子的話, 宰予卻是听了個真切。

他趕忙拜見道︰「小臣,行夫,宰予。」

豈料魯君听了宰予和孔子對話,忽然笑著問道︰「喔?難不成你是夫子的學生嗎?」

「正是。」

「哈哈哈。」

魯君大笑三聲,打趣孔子道︰「夫子可未曾與我說過,你的門下還有如此善射之士啊!

早知如此,我當初就該讓他去做都司馬, 而不是什麼行夫了。」

孔子也被宰予今天的表現弄得一頭霧水。

在他的印象中,宰予的射藝雖然不錯,但遠沒有到這麼夸張的程度。

今天到底是怎麼了這是?

不過既然不了解其中詳情,孔子自然也不會強行解釋。

當初,他就曾教育過子路,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

不知道不是什麼丑事,不懂裝懂才是真實的愚蠢。

面對國君的問詢,孔子只能回答道︰「我的確不知道他近來在箭術上取得了如此進步, 不過我倒也並不覺得奇怪。」

「喔?」魯君饒有興趣的問道︰「為什麼呢?」

孔子于是便將宰予從白日晝寢,再到之後從容應對吳國使者的刁難,以及解救深陷牢獄之災的同學們的事跡一一述說。

魯君越听越覺得這個年輕人是個可造之材。

「若真是如夫子所說,宰予這般仁義的賢才,如果只做區區一個行夫,那寡人的罪過可就大了。如果此事傳揚出去,豈不是要惹得他國恥笑?」

陽虎和孟孫何忌本就是堅定站在宰予那一方的人物,之前為宰予請封不過是隨口一說,給宰予留點好印象。

但眼下國君有意,他們自然也樂得順水推舟,再賣一個人情給宰予,順帶著還能改善一番與孔子的關系。

因為宰予說到底,還是孔子的學生啊!

學生得志,老師哪里有不高興的道理呢?

「國君先得孔丘,再得宰予,朝堂之中滿是忠義之士,這是魯國將要興盛的跡象啊!」

「我對宰予頗有了解,其人仁厚卻不失機敏, 勇武但又富有智慧, 是個能夠擔當重任的人選。」

魯君被他們說的心動,正準備拔擢宰予,可他轉念一想,宰予畢竟是孔子的門生。

即便想要給他晉升,咨詢一下老師的意見總歸是沒錯的。

魯君詢問孔子道︰「我記得匡人還有一個中士的職缺,要不就讓他遞補過去吧?」

孔子听了,也不直接回應,而是開口問道。

「您認為鄭國的子產是一位什麼樣的人呢?」

魯君想當然的回答道︰「子產是位世上少有的君子,更是治國的能臣。

天下人都仰慕他的德行,各國的賢才提到子產的名字,無不是稱頌的。

您為什麼會提這種奇怪的問題呢?」

孔子道︰「那您認為鄭國得到治理,是因為子產的賢能嗎?」

魯君點頭道︰「當然了。」

孔子搖頭道︰「我與您的意見不同,子產雖然賢能,但以他一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治理鄭國的。」

「喔?您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孔子道︰「我認為子產之所以能治理鄭國,不僅僅是他賢能,更是因為他懂得選用賢才,讓合適的人得到合適的官職。

當初子皮想要讓尹何來治理自己的封邑。

子產說︰尹何年紀輕,不知道能不能勝任。

子皮說︰沒關系,這個人謹慎善良,我喜歡他,他是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去學習一下,他就知道該怎麼辦事情了。

子產說︰不行。人家喜歡一個人,總是希望對這個人有利。現在您喜歡一個人,卻要把他不會做的政事交給他。

這就好比一個人不會用刀,而您卻讓他去割東西,多半是要損傷他自己的。

您喜歡他,不過是傷害他罷了。

這樣一來的話,以後還有誰敢在您這里求得喜歡呢?」

魯君听了,疑惑道︰「可如果按照您的話來推論,如果不讓一個人學習如何用刀,那豈不是一輩子都不會割東西嗎?」

孔子搖頭道︰「我听說,有了漂亮的絲綢,是不會讓別人用它來當做新裁縫學習的材料的。

同樣的,官職和城邑,是用來庇護國家、造福民眾的。

您怎麼可以把它們當成別人的學習材料去使用呢?

我只听說學習好了之後才能參與政事,從來沒有听說用參政來學習的。

這就好像是我教導學生們駕駛馬車、學習射箭一樣。

熟練使用馬車和弓箭的學生,想的是如何才能跑的更快、射的更準。

而第一次學習的學生,心中只祈求著不要翻車、能夠射出箭失就行了。

這樣一來的話,他們哪里還有心思去追逐敵人,又或是捕獲獵物呢?

匡人,是掌管宣告法令和糾察城邑治理的官職。

如果不選擇性格沉穩、經驗豐富的人員擔當,只會使得政令發布不暢,阻礙國家的治理。

您怎麼能不把國家和民眾的命運放在心上呢?」

魯君听到這里,不由肅然起敬,他正襟危坐,開口問道。

「方才是我冒失了,還希望夫子不要責怪。我听說君子看得比尋常人長遠,而一般人只能分辨近處的利益。

既然您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還請您允許我向您請教子產授予他人官職的方法。」

孔子道︰「子產參與政事,選擇賢才而妥當的使用他們。

馮簡子、子羽、子太叔、裨諶四個人特點不同,卻能各自發揮長處一起輔左子產。

馮簡子性格剛強,能夠決斷大事。

子太叔外貌俊美,而又富有文采。

子羽則博聞強識,善于辭令,懂得與人交際。因此他總是可以得知各國的政令,了解各國大夫的家族姓氏、官職爵位、地位貴賤、才能高低。

裨諶頭腦聰慧,多有智計,擅長出謀劃策。

于是子產在處置外交事務時,就向子羽詢問四方諸侯的政令,並讓他起草外交文書。

然後,再拿著文書去找裨諶,向他詢問策劃是否可行。

最後把討論結果告訴馮簡子,讓他做最終決定。

一切準備妥當後,再交給子太叔執行,由他負責交往諸侯應對賓客。

正是因為子產善用這四位賢才,所以在鄭國的外交事務上,很少有把事情辦壞的時候。」

魯君听完,連連點頭贊同道︰「子產能夠受到天下君子們的贊譽,果然不是沒有原因的啊!

既然這樣的話,您覺得應該授予宰予什麼樣的官職才算妥當呢?」

孔子施禮道︰「如果您想要晉升他的話,就請把他當做子太叔使用吧。」

孔子一席話,不止令魯君心悅誠服,就連台下的宰予都听得心滿意足。

夫子果然了解我,子太叔外貌俊美,而又富有文采。

我雖然同樣富有文采,但主要還是佔一個外貌俊美。

魯君望了一眼台下的宰予,喃喃自語道︰「把他當做子太叔來使用嗎?」

坐在主賓位的季孫斯正想要開口說話,卻發現身旁的陽虎 地瞪了他一眼,于是慌忙閉上了嘴,再也不敢作聲。

而陽虎則笑呵呵地越過季孫斯的座位,來到魯君面前為宰予請願。

「國君難道忘記了嗎?我軍近來攻破了匡地,抓獲了一大批鄭軍俘虜,正準備將他們送往晉國,作為送給大國的禮物。

為何不晉升宰予為掌交,命他作為隨從與使團一起出使晉國。

一來,可以測試他的能力,能否擔當重任。

二來,也可以效彷子產選賢任能的方法,彰顯您愛惜賢才之心呢?」

魯君听完,觀察了一番陽虎的表情,隨即笑著說道。

「陽大夫所言極是,既然如此,便命宰予任掌交,晉爵中士。

待到大射儀之後,便隨季孫斯、孟孫何忌一同前往晉國,進獻戰俘,結好友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