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六章 君不見當年宋襄公之事乎?

酒足飯飽,二人相談甚歡,但終有離別之際。

陽虎看見宰予已經酩酊大醉,于是便喚來僕人。

「來人吶,送子我回府。」

宰予伏在桉上,兩眼迷瞪著,嘴角掛著一絲淺笑。

「今日,多謝陽子的款待了。」

陽虎笑著又飲一杯︰「哈哈哈!子我哪里的話,是我要感謝你的良策才對啊!」

沒一會兒,僕人們便攙扶著宰予走了出去。

陽虎端著觚杯,目送著宰予遠去。

直到確定他離開視線後,方才放下杯子,沖著座屏後喊了一聲。

「出來吧。」

油燈昏暗,人影走動,燈火搖曳。

一人從座屏後鑽出,來到陽虎面前拜見︰「陽子。」

陽虎把玩著手中的觚杯,問道︰「依你對子我的了解,他今日,醉了沒有?」

那人沉默了一會兒,也不說醉了,也不說沒醉,而是回答。

「我與子我曾經對飲,他的酒量應當不止如此。」

陽虎微微點頭,慢悠悠的兩手撐著桌子起身︰「好了,我明白了。」

那人抬頭望他︰「陽子,需要我替您除掉他嗎?」

陽虎拍桉厲聲道︰「你敢?!」

那人跪伏著的身子 地一抖,慌忙問道︰「可,子我不是沒醉嗎?」

陽虎朗聲笑道︰「子我來赴宴前,我是唯恐他不醉。但現在,我是唯恐他醉了。」

那人趁著陽虎說話的間隙,抬起袖子抹了把汗。

「那需要我將子我密會您的事情聲張出去嗎?」

陽虎听了,只是獨自飲酒︰「子我來過嗎?」

那人愣的一抬頭︰「子我……難道沒來過嗎?」

陽虎微微笑著,緩緩抽出放在桉下的寶劍︰「我怎麼不記得有這件事了?」

……

宰予坐在搖搖晃晃的馬車上,初夏的晚風襲來,吹散了他滿身的酒氣。

尋常人要是說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抵是沒有宰予這麼澹定坦然的。

但宰予卻有這個底氣,這當然不是他腦子壞了,而是心中早有盤算。

他小聲滴咕著︰「眾人同心協力謀劃事業,共同獲得利益的,就會關系親密。事後只能有部分人得利,就會造成關系疏遠。共同受到損害的,就會遭到他人的憎惡。」

宰予忍不住暗嘆一聲︰「不得不說,真要辦起事來,還是《鬼谷子》好使啊!

世界就像是一張由利益編織出的大網啊!

只要和你捆綁的人越多,無論你犯了什麼事,總會有人替你遮掩。」

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罷了,有什麼大不了的?

陳勝吳廣難道是因為說了這句話,才被秦王朝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嗎?

不是,而是因為他們在大澤鄉起事了,連帶著一大幫人都跟著他們起事了。

哥白尼的學生布魯諾是因為日心說被燒死的嗎?

也不是,而是因為他自己信了還不算,還要到處公開演講讓普羅大眾也相信,慢慢形成了一定影響力,這才踩了教廷的紅線,觸犯他們的利益,導致被燒死。

而他宰予,一介草民之身,說穿了也就是個下士。

陳勝吳廣喊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秦朝覆滅了。

宰予喊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們大多只會一笑了之,肚量小一點的最多把他抓起來蹲兩天班房。

可偏偏今天他面對的對象還是陽虎,那就更沒什麼好怕得了。

陽虎的心思,那簡直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你要是在這麼私密的場合,對著陽虎大談仁義道德,那才容易惹得他嫉恨殺你呢。

況且陽虎如果真的想殺了宰予的話,還需要用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罪名嗎?

他宰予可不是夫子那般有影響力的人物,只不過是個跟在夫子身後學習的小學生罷了,陽虎殺他和殺只雞也沒什麼區別。

退一萬步說,就算哪天撕破了臉,陽虎打算拿‘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說事。

以他陽虎在魯國的名聲,相信的又能有多少?

別的不說,他嘴里蹦出來的話,夫子是一句都不相信,季氏的族長季孫斯更是巴不得陽虎早點死。

他現在的名聲都這麼差了,到時候我的報紙再一問世,那陽虎還不得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到時候陽虎就算想派人上街造我的謠,還能比我手里的報紙更好使嗎?

不過宰予暫時也沒打算與陽虎撕破臉,只是口頭上答應過的事情,宰予還是要履行的。

畢竟,我宰子可是個言出必行的君子,說了幫你宣傳光輝事跡,那就幫你宣傳光輝事跡。

只不過在時間點的選擇上,得稍微講究一點。

魯國連年大旱,國人饑不果月復時,他就報道陽虎向晉國連年奉獻豐厚貢品,改善與霸主外交關系的光輝事跡。

齊國大軍壓境,魯國北部城邑失守時,他就報道陽虎在南方視察春耕工作的光輝事跡。

魯國國內不堪重負時,他就報道陽虎主張聯合晉國向齊國復仇的光輝事跡。

大多數時候,想要搞臭一個人,完全不必說假話,你只要有選擇性的講真話就行了。

宰予心中嘆了一句︰「不過我這麼做,會不會有些‘仁義’過了頭呢?」

宰予尋思了半天,覺得自己這麼干應該不算。

當年宋襄公與楚成王爭霸,兩國討論了半天誰也不服誰,于是共同決定在盂地召集諸侯開會解決。

出發前,公子目夷勸說宋襄公︰楚人向來不守信用,請帶上軍隊作為護衛。

宋襄公不听,說︰會盟不帶軍隊是我自己提出來的,我已經與楚人約定好了,怎麼能不守信用呢?

結果襄公剛到盂地,就被楚人埋伏的軍隊抓了,還把他帶到楚國囚禁了起來。

之後得虧先君魯僖公積極開展外交斡旋,好說歹說,嘴皮子都磨破了,這才讓楚國同意把宋襄公放回去。

襄公是春天被抓的,等回到宋國的時候立冬都過了。

宋襄公回國之後氣不過,就打算拿楚國的盟國鄭國撒氣。

鄭人不敵,派出使者向楚國求援。

楚成王委派大將子玉援救盟邦,子玉從楚國出發後,也不管鄭國,而是率軍直撲宋都商丘。

宋襄公擔心國內不穩,急忙揮師回國,結果與子玉在泓水之畔遭遇。

接下來就是喜聞樂見的,楚軍渡河時,公子目夷勸說襄公趁著楚軍半渡而擊之。

但宋襄公卻出于禮法考慮,選擇按兵不動,讓楚軍安然渡過河水擺開陣勢,之後才開展進攻。

結果宋國自然被殺得大敗而歸。

泓水之戰後,宋國撤軍的路上,宋襄公還在嘴硬。

他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也不攻打頭發已經斑白的老人。古人每當戰時,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的宋國雖然就要滅亡了,仍然不忍心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啊!

公子目夷听了,氣的把頭盔一扔,說︰打仗是以勝利為目的,還說什麼君子之道!真的按國君你說的做,那咱們宋國人全去當奴隸算了,還打什麼仗呢?

宰予當初第一次听到這個事時,就覺得挺離譜的。

現在細細回想,覺得越來越離譜了。

襄公如果沒吃過虧,和楚人講講禮法,宰予覺得還算可以理解。

可他都已經被楚國人不講武德在盟會時抓了一次了,還要去和楚國人談什麼禮法,這不是開玩笑嗎?

現在陽虎先不仁,那我宰子自然也可以對他開展選擇性的‘仁’。

——————

PS︰本來不想寫這一章的,但我看到昨天的更新,有不少兄弟心里有疑慮,所以額外開一章做解釋吧。我寫書雖然算不上邏輯有多精密,但最起碼的邏輯肯定要講的,如果各位看到什麼不合理的劇情,還請耐心往下看幾章,肯定是有原因的,謝謝各位兄弟的支持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