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二百六十五章 石範

兩箱金餅有多重?

這個問題,如果以前問陳翰的話。

他絕對是回答不上來的。

畢竟這輩子長這麼大,他模過最重的純金器,也就是老媽的一條金項鏈,三百多克。

要用兩個大箱子才能裝滿的金餅有多重,他想象不出來。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他見過世面了。

由于內外棺之間的金餅和馬蹄金、金板太多,重量太大。

一開始陳翰與莊雲鵬以及其他兩位壯碩的考古人員,想要將其抬走送去實驗室的時候,居然抬都抬不動!

四個平均身高在一米八以上,年紀在35歲以下的壯漢,居然沒抬起來!

後來還是再增加了兩人之後,這才把這兩箱金餅,穩當的抬起送入到了主槨室西側的文物應急保護用房!

「都說金子的密度很高,這回算是真正感受到了。」

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陳翰有些感嘆的說道︰「吃女乃的勁都用上了。」

海昏侯棺槨中的金子,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要多,還要重,真的是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跡了。

估計這些金子全部加起來,得有個一百多公斤,兩百多市斤!

喘著氣,回到了主槨室內。

還沒等陳翰休息一下呢,一位在主槨室內清理其他區域的考古人員,一聲驚呼,就又引起了他的注意力。

「這是?錢範?」

在主槨室的一個漆笥里,來自江西所的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鑄造五銖錢的石範。

這可是不得了的發現!

陳翰連忙走過去,看向了考古人員手中的錢範,腦海里產生了一個石破天驚的猜想。

「難道劉賀私鑄錢幣?」

範、即模具。

石範鑄造是鑄造方法的一種,而且本次出土的石範上面,可以明顯地看到「五銖」兩個字。

雖然該石範的材質不是特別好,而且看得出還沒有完全做好。

也就是說,墓主去世前,該石範尚未使用。

但這個發現更讓人充滿疑問了。

發現錢範的那位考古人員,疑惑的說道︰「難不成,是劉賀怕錢花光了,留著自己「身後」用的?

「還是他生前本就有了私鑄錢幣的想法,死後也要把這「證據」帶進自己的墳墓?」

陳翰卻搖了搖頭︰「這款石範的材質並不好,很容易破裂,石範鑄錢並不是長久之計。」

「在西漢鑄錢更多是用泥範的吧。」

「而且,早在漢文帝時期,朝廷就明令禁止民間盜鑄貨幣。」

「既然私鑄五銖錢在當時是死罪,那麼墓主人為什麼還敢做石範?」

「那可不一定。」听到陳翰與江西所考古人員討論的李教授,背著手走了過來,拿起石範看了幾眼,平澹的說道︰「法律這種東西,向來都只是貴族的遮羞布而已。」

「漢文帝時期雖然就嚴謹私鑄了,但是實際上到漢景帝時期,諸侯王和列侯私鑄貨幣的事情,依舊沒有任何遏制。」

「當時發動七國之亂的吳王劉鼻,就是西漢最大的私鑄之人,吳國私鑄的貨幣,因為含銅量很好,甚至通行整個西漢王朝,連南方三越都用吳國鑄造的銅錢。」

「還有漢文帝寵幸的宦官鄧通,也在蜀中大肆私鑄貨幣。」

「各地諸侯王和列侯,或多或少也都有自己鑄幣的行為。」

「到了漢武帝時期,這種貴族私鑄貨幣的行為,在漢武帝的嚴厲打擊,並且統一貨幣規格後,才稍微有了起色。」

「不過這也只是讓各地貴族收斂了一些,從明面上大肆私鑄貨幣,轉向了暗地里偷偷自己鑄而已。」

「反正對列侯乃至諸侯王來說,這種事情不算啥大罪,至少罪不至死。」

「劉賀身前曾經做過昌邑王,也許第一代昌邑王就干過私鑄貨幣的事,劉賀只是學著老爸這麼干而已。」

「也許他在做海昏侯的時候,山高皇帝遠的,就產生了想要私鑄貨幣的想法,就命人打造了這錢範。」

「只不過還沒等他正式實行這一行為呢,就去世了。」

「所以只好將這個秘密,永遠的掩埋在了地底。」

劉賀的海昏侯一共只做了四年,其中還要去除掉幾個月去上任的時間,建造侯府等等事情。

實際上劉賀真正做海昏侯的日子並不久。

有計劃要私鑄貨幣,但是還沒來得及干就去世了。

這個解釋還算是合理的。

畢竟劉賀對漢宣帝絕對算不上多畢恭畢敬的。

他瞞著漢宣帝干點私鑄貨幣的事情,似乎也很正常。

要知道,鑄造貨幣這種事情,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那都是一件有暴利的事情。

畢竟銅錢可不是百分百全用銅做的,里面要摻雜其他合金。

只要在比例里,稍微的調整一點點,這錢鑄出來,就相當于是賺了。

鑄的越多,就賺的越多

這也是為什麼中央禁止私人鑄幣,要將鑄幣權收歸國有,並且後世歷朝歷代都禁止私人鑄幣的原因。

這玩意要是誰都可以鑄造。

那就會和西漢初年時一樣,三銖、四銖、五銖、半兩都會在市場上到場混用,而且各種含銅量不足的銅幣,也會濫竽充數,導致國家的貨幣體系都崩潰。

而這些教訓,其實就是西漢早期和中期留下的。

生活在西漢中期的劉賀,私下里想搞點私鑄貨幣的事情,似乎也不奇怪。

在李教授的解釋下,陳翰和江西所的考古人員,都算是接受了這個解釋。

至于這個錢範本身,倒是沒什麼稀奇的。

西漢時期的錢範,出土了不少的。

甚至在蜀中地區,還出土過一個西漢時期的官方鑄幣作坊,出土過一批錢範,石的泥的都有。

這玩意倒是也不怎麼稀奇。

檢查了一番之後,這塊石範就被放進盒子裝箱了。

像這種不怎麼會被外界空氣氧化的石器、陶器之類的器物,不用急著送去後面的文保室,可以就地放入文物保存箱中,等一天的發掘工作結束後,再一次性送到後方。

反正石頭這玩意,結構非常穩定。

別說兩千年了,就算放個一萬年,都不用擔心會破壞啥的。

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石斧、石矛,到現代挖出來都完好無損呢,更何況這西漢時期的石範。

陳翰也收回了目光,跟著李教授回到了主棺旁邊,跟著進行考古清理工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