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華夏國內,都有那麼一撮人,每天就在挖空心思的想著,怎麼摧毀華夏的民族自信心。
怎麼能讓華夏人不再對自己的出身、歷史、文化而感到自豪。
反而更加向往外國人,向往資本世界。
這群人,在最早的時候,叫做海歸派,後來是公知。
到現在,已經大隱隱于市,隱藏在每個普通網友的身邊。
他們捏造出各種「華夏歷史造假」「考古造假」的文章,各種批判華夏的歷史記載。
這個是假的,那個只是傳說,實際上的歷史沒有這些人,沒有這些事。
這種現象,在新世紀2000-2010年的時候,影響了很大一批華夏年輕人,讓他們對華夏歷史和文化產生了很多誤解。
不過在上頭注意到這個現象,並且加以糾正管控,再加上享受了國家高速發展紅利,從生下來就很幸福的最新一代逐漸成長後,華夏的民族自信心越發高漲。
這些「有心人士」的教唆,並沒有成功。
只是沒想到,他們賊心不死,居然還在搞事情。
直播間內出現這些扇動的彈幕後,陳翰在解釋了幾句,見絲毫不見效果,這些人該發還是繼續發,他就不再理會了。
而是繼續用心的向直播間內的其他觀眾們介紹遂先生的情況,介紹鳳凰山168號漢墓的發掘經過。
直播間內對歷史、古尸、考古好奇的觀眾們,徹底大飽眼福。
半個小時後,陳翰才意猶未盡的結束了這場直播。
從整體上看,除了有些人來搗亂,普通觀眾們的反響還是非常熱烈的。
大部分觀眾在看了直播後,都有來荊州博物館打卡的想法和念頭。
現在交通發達,住在天南地北的人,都能通過高鐵,在12小時之內前來荊州。
逛場博物館而已,就算是東北或者海南人,利用周末兩天的時間,也足夠來一場短期的荊州博物館之旅了。
最終當陳翰結束直播的時候,直播間內的觀眾數,也達到了最巔峰的八十萬人!
雖然與那些賣貨直播動輒幾百萬的在線人數,根本沒法比。
但是對于荊州博物館來說,這場直播已經贏麻了。
「不愧是陳老師啊!」
「這直播做的,引人入勝,我們在一旁也看的津津有味!」
「我看陳老師以後肯定能成為網絡上的頭部網紅!」
幾位荊州博物館的領導全都笑呵呵的圍上來,對陳翰各種夸。
看到他的直播效果,看到他能吸引到這麼多人來看直播後。
在幾位領導的眼里,陳翰現在就是個「大寶貝」!
面對這些熱情,陳翰也有些招架不住,連連擺手自謙。
不過他也沒忘記一件事,表情十分嚴肅的說道︰「各位荊州博物館的領導。」
「剛才在直播過程中,有一些人有組織、有紀律的專門造謠我們的考古成果是造假的,你們應該也看到了吧?」
「這種人,絕對不能姑息!」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我希望你們可以和上級領導反應,讓有關部門對這些散播謠言的用戶進行IP追查,一查到底!」
「我覺得這絕對是背後有人故意吩咐的!」
「也許我們能抓到些大魚!」
幾位領導全都皺起眉頭。
他們剛才也看到那些彈幕了。
確實影響很惡劣!
「這個你放心,等下我們就聯系網警,網絡上的一切數據都是有源頭可以追尋的。」
「這事必須要揪出來,還要嚴懲!」
「只是麻煩陳老師之後幫忙在賬號上闢謠一下。」
對荊州博物館來說,這個叫囂「遂先生」是造假的謠言,影響非常嚴重。
畢竟他們之後還要靠遂先生吸引人來觀展呢!
必須狠狠抓住造謠源頭,並且還得在網絡上公示。
只是荊州博物館的官方微博實在是沒多少粉絲,就幾萬人關注,就算刊登闢謠了,影響力也有限,和陳翰的體量根本不能比。
這方面還得讓陳翰多幫忙。
而陳翰自然也是很樂意幫這個忙的!
「嗯,你們盡快落實,之後思思會將直播素材剪輯成正式的節目,上傳到B站、微博等平台,到時候我可以在節目里插入一下澄清。」
「最好是能抓到造謠的個人和組織,直接來個人贓並獲!」
程主任用力的點點頭︰「一定!」
「起底遂先生的前世今生,千年古尸原來是一位西漢縣令!」
「五大夫在西漢是什麼樣的社會地位?」
「一根來自2100年前的天平橫桿,揭露華夏延綿兩千年的天平文化!」
「精美的雙魚耳杯,只在荊州博物館才能看到,高清照片直出!」
「一雙華夏老布鞋,承載了兩千年歲月與文化!」
就在陳翰啟程回隨州的路上。
網絡上,關于陳翰這場直播的輿論,正在迅速發酵。
大部分都是自媒體們自發的。
因為有流量!
陳翰的這場直播,不完全統計,至少有超過百萬人看過!
而且在直播結束後,看過直播的觀眾們,還繼續在微博、知乎等平台討論鳳凰山168號漢墓,討論遂先生。
特別是知乎,各種和遂先生有關的提問層出不窮。
「遂先生這樣的古尸,可以人為制作出來嗎?」
「與辛追夫人相比,遂先生的出土,意義在哪?」
「漢代的二十等爵制度是什麼樣的,遂先生的五大夫等于什麼官職?」
各種各樣的提問,激發了知乎用戶的好奇心,也激發了專業人士們的解答。
再加上微博上關于#荊州博物館地宮#,#遂先生嚇人#等話題,討論量也在迅速上漲。
這些都代表大眾現在非常關注這件事。
那自然能吸引自媒體們圍繞這件事來寫文章、做視頻了。
流量至上的時代,只要能帶來流量的東西,都會被「網絡創作者」追捧!
而看到這一幕的陳翰。
心情也非常的復雜。
要說開心吧,也確實挺開心的。
因為大眾對考古、對考古成果產生了濃郁好奇,主動追逐相關報道和解讀,這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同時陳翰也很頭疼。
一些自媒體,在沒有荊州博物館給出數據,並且沒有認真看陳翰直播的情況下,就憑著臆想,隨便寫文。
什麼遂先生的不腐其實是一種詛咒啊。
為什麼西漢多出不腐古尸,是因為西漢人掌握了某種特別的防腐手段。
什麼西漢防腐技術領先現代,這是華夏文明的一大傳奇。
反正各種各樣的過度解讀,和亂解讀,搞得網絡上關于「遂先生」的話題有些烏煙瘴氣的。
「思思,盡快將直播視頻剪輯出來,然後發布到網絡上吧。」
「網絡科普,任重道遠啊。」
「我們正版的再不發,網友的思維都要被自媒體牽著走了。」
「明明我在直播的時候,都詳細介紹了遂先生為什麼會不腐。」
「結果還有一堆人去信這些自媒體的話。」
「真的是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