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百五十一章 剝離

還沒等到羅琳她們回來,李大琪和秦正國就先到了。

宋援朝起身帶著他們去了書房,在書房坐下聊起了正事。

這半年,因為宋援朝一直不在國內,盛華的工作都是由李大琪、秦正國還有在香江的徐慧負責的。

雖然宋援朝一直和他們有電話聯系,但有些事僅僅靠電話是不夠的,所以這次宋援朝回來前就和李大琪還有秦正國約好在滬海見面。

喝著茶,听著李大琪和秦正國對公司的匯報,宋援朝時不時在記錄本上記下幾個要點,然後又詢問了一些情況。

一個多小時後,基本的匯報完成。宋援朝問還有什麼沒說,這時候秦正國忍不住開口問道︰「我說援朝,盛華服飾那邊你真的打算結束了?是不是再考慮考慮?」

在回來之前,宋援朝就電話告訴秦正國,準備把盛華服飾的業務給出售,包括在鵬城的盛華服裝廠等一系列的產業。

秦正國接到宋援朝的電話後就著手安排了這項工作,這些日子已經做好了資產審核和其他前期準備工作,就等宋援朝回來正式拍板了。

雖然秦正國不折不扣執行了宋援朝的這個命令,但對于宋援朝這個決定還是有些異議的。畢竟盛華服飾是盛華最初起家的產業,從開始建立到現在,盛華服飾為盛華的江山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沒有盛華服飾,根本就不會有現在的盛華集團。

尤其是最初,盛華服飾為盛華集團提供了大量的現金流,也是盛華集團內部一個非常重要的利潤來源。再加上前幾年盛華集團以盛華服飾的名義進行上市,獲得了大量資金,而秦正國、李大琪等人也借著盛華服飾的上市一躍成為了擁有資產上億的富豪。

現在宋援朝突然決定要結束盛華服飾,並且出售盛華服飾的產業,在感情上秦正國還是很舍不得的。

「目前從紡織品產業來看,雖然出口利潤比以前少了許多,可整體的出口額還是在不斷上升的。盛華服飾作為盛華上市的主體公司,在現在這個情況下出售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不如再等一等?」

「大琪,你的看法呢?你以前是盛華服飾的總經理,對于這一塊情況更熟悉,你是怎麼看的?」宋援朝沒有回答秦正國的問題,反而對李大琪問道。

李大琪皺眉思索問道︰「援朝,是不是你這次在外面听到什麼風聲了?才做的這個決定?」

宋援朝笑笑,搖頭道︰「風吹草動這些暫且不說,我問你們,自改革開放到現在,全國目前紡織品企業,包括服裝企業有多少家?或者從小的來說,僅僅鵬城一地極其周邊地區,現在又有多少這樣的企業?」

一時間,李大琪的眉目緊皺,就連秦正國也若有所思。

宋援朝手里拿著打火機輕輕在扶手上磕了磕,起身道︰「你們的顧慮我能理解,而且從目前情況來看,紡織品產業或者說服飾產品在未來的日子里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但有個問題必須要看清楚,從八十年代初期到現在,整整十年的時間,也就是國內的同類企業發展速度和行業競爭問題。」

「剛才正國也提到了目前盛華服飾在利潤方面的下滑情況,雖然這個下滑還不是太明顯,而且由于出口量的不斷上升,整體的企業利潤依舊保持在一個較好的情況。」

「可是這個產業面臨的問題卻是實實在在的,說句不好听話,從我的角度來看,紡織品包括服飾產業已經是夕陽產業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民間資本進入這個行業,相互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在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就會導致將來出口額不斷放大的情況下,使得利潤越來越少。」

「還記得去年大劉把電器廠出售給盛華的事吧?」宋援朝問,見兩人點頭,宋援朝又問︰「大劉為什麼要出售電器廠給盛華?不就是因為出口利潤的不斷下滑麼?大劉自己都說過,當年他靠著電風扇佔領北美市場的時候最初利潤可以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比例,可現在因為競爭太激烈,利潤只能維持到3%左右,做電器出口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其實道理是一樣的,紡織品也是如此,最初大琪在滬海成立騰飛廠,正國在香江以盛華的名義出口產品,當年的利潤能達到多少?如今的利潤又是多少?如果不把國家退稅計算在利潤方面的話,真正的利潤又是多少呢?這是一道很簡單的算術題,我想你們很容易計算得出來吧?」

李大琪和秦正國兩人對視一眼,默默點了點頭。

宋援朝繼續道︰「盛華收購大劉的電器廠,是為了盛華在電訊產品和電腦產品做基礎進行轉產,同時我們在內地市場也有大劉沒有的優勢,不用靠出口僅僅靠內地電器市場就能很滋潤地活下去,這個著眼點和大劉生產風扇出口是不一樣的。而在紡織品產業方面,目前的盛華服飾卻不具備這樣轉產和改變的能力,既然如此它的最終結果也是早就注定的。」

「現在來看,紡織品產業還沒到大幅度滑坡的程度,從商業角度來判斷也是最利于出售和解決問題的好時候。如果真到了那一天,等到這個產業多如牛毛,把整個市場都做爛做殘了,這個產業又能賣給誰呢?誰還會去接手?」

兩人無語,宋援朝說的很明白,目前這個產業還沒到很糟糕的地步,不過已經有這個苗頭了。所以現在出售這塊產業是最合適的時候,也是能賣出好加強的時候。

宋援朝出售這塊產業是要把盛華服飾進行剝離分割再重組,哪怕出售後盛華這個牌子依舊會保留在自己手上,這是一個前提。而且從現在的市場情況來看,目前有意向收購盛華服飾產業的人不少,只要盛華這邊不是獅子大開口,把這部分產業剝離賣出去個好價錢不會有任何問題。

現在的商界雖然有著商業運作手段,但像後世的那種復雜的資本運作還沒完善,不過初步的運作卻沒絲毫問題。

盛華資本作為盛華集團的控股方,擁有從事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宋援朝只要指出方向自然有專業人士去處理這個事。

想明白後的秦正國也打消了顧慮,告訴宋援朝他會盡快處理這個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用不了多久就能把這部分資產以一個較好的價格出售。

「未來公司的重心是不是以尋呼台和電訊市場為主?」李大琪問了一句,秦正國在一旁插話道︰「還有電腦和房地產產業吧?」

「這只是一部分。」宋援朝點頭︰「房地產暫且不說,你們對香江的房地產應該有所了解,按照香江的模式進行操作就行。至于其他的產業可以歸于高科技產業,無論是尋呼台、電訊產業還是電腦產品都屬于這一類。」

「不過高科技產業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它的更新換代是非常迅速的,微軟公司你們知道吧?創辦微軟的比爾蓋茨有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那句話?」

「他說,公司距離破產永遠只有十八個月的時間。」宋援朝正色道︰「雖然這句話有些夸張,但卻也是事實。高科技產業就是這樣,因為科技的不斷進步,產品的更新換代非常快,而且市場的判斷和企業決策和傳統企業也有相當不同,一旦踏錯一步,就會給企業帶來萬劫不復的結果。」

「幾年前,王安電腦還是世界第一的字處理生產商,它的創世人王安靠著文字處理機迅速崛起,然後又在對數電腦、小型商業電腦和其他辦公自動化產品上走在了時代的前沿,成為了華人的首富。」

「可現在呢?這一次我在美國特意了解了一下王安電腦的情況,由于個人計算機也就是IBM的PC出現後,再加上隻果電腦的熱賣和微軟的操作軟件不斷佔領市場,王安電腦卻沒有在時代變化的過程中反應過來,並因為內耗的原因導致一系列決策的失誤。」

「如今王安電腦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境地,如果再不能做出改變的話,等待它的就是被徹底淘汰。高科技造就了王安的成功,也導致了王安的失敗,王安電腦的興衰是我們的前車之鑒,不進則退,市場就是如此。」

「王安電腦的情況這麼糟糕了?援朝,你沒說錯吧?」李大琪忍不住問,因為工作的需求,盛華電訊方面在一些辦公設施上使用了部分王安電腦的產品,再加上王安作為華人首富在國際的名氣很大。

前些年,國內的報紙上還特意刊登過關于王安的報道,李大琪看過這篇報道,所以印象很深。

「你們不是打算等過了年去美國轉轉麼?還準備和我在美國做鄰居什麼的?這樣吧,等盛華服飾的事解決完後,你們去看看,順便打听打听就知道了。有時候耳听為虛眼見為實,親自去一趟就明白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