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您要沒事的話我安排您去香江住些日子,燕子和孩子在那邊也一直想您呢。」
听到這,陳玉琴眼楮頓時一亮,接著想了下又搖頭嘆氣︰「按理說去看看也好,能在燕子和孩子身邊我也放心。可是老頭子這邊的情況你也知道,他現在比在燕京的時候還忙,我要是不在他身邊,家里就連個知冷知熱的人都沒了。」
「再說了,我這樣的身份去香江也不合適,傳出去不好,你爸現在的工作我們作為家屬有些影響還是要注意的。」
宋援朝有些遺憾,陳玉琴之前在燕京還是掛了個閑職,後來跟著林道遠來到金陵後,因為林道遠的原因拒絕了組織原本打算安排在婦聯的工作,如今算是正式徹底退了下來。
陳玉琴這麼做也是考慮到林道遠的因素,作為林道遠的妻子她有些時候必須要顧及這些,如果在婦聯掛職就不免得會有人來人往,人情世故是最難處理的,現在林道遠在地方算位高權重,陳玉琴是老干部出身,當然明白作為家屬應該避免那些問題。
但這樣一來,陳玉琴就成了一個退休在家的婦女,看起來似乎清閑,可實際上還是有些無聊的。
林燕和孩子在滬海的時候,陳玉琴還能有時間抽空過去住上幾天,和女兒外孫在一起樂呵樂呵,現在她們去了香江就不那麼方便了,再加上現在去香江等于出國,作為林道遠的家屬經常往香江那邊跑,這傳出去像什麼話?
安慰了陳玉琴幾句,陳玉琴倒對此沒太多怨言,只是笑著說當領導家屬的就是這樣,這麼多年她早就習慣了,如果不是因為林道遠的緣故,當年她也有機會進步,挑更重的擔子,可為了家庭和丈夫,就選擇了放棄,雖然現在回頭想想有些遺憾,可同樣也是值得的。
听到這宋援朝翹起大拇指贊丈母娘覺悟高,拍了幾句馬屁話,老太太樂得哈哈直笑。
正說的熱鬧呢,林道遠回來了。
「今天怎麼這麼早?」見丈夫回來,陳玉琴起身迎了過去,幫丈夫月兌下了外面的中山裝。
「今天下去了一趟,一圈轉完看沒什麼事就直接回來了。」林道遠說道,見到站起身迎自己的宋援朝笑道︰「你小子怎麼來了?什麼時候來的?」
「下了班過來的。」
「飯吃了沒?」林道遠下意識地問了一句,話剛出口就笑道︰「我也湖涂了,這個點肯定是來蹭飯的。老婆子,飯好了沒?先開飯!」
「好了好了,我前面還和援朝說呢,你要是再不回來我們就先吃了,剛說完你就進屋了。」陳玉琴笑著回答道,接著讓他們先去坐,馬上就開飯。
林道遠家的飯菜還是那麼簡單,兩個蔬菜,一個豆腐湯,唯一的葷菜是一條魚。
很快吃完了飯,林道遠起身對宋援朝招呼,讓他跟自己去書房,原本打算幫著陳玉琴收拾一下的宋援朝抱歉地向丈母娘做了個歉意的姿勢,陳玉琴笑眯眯示意他跟老頭子過去吧,這里有她就行了。
進了書房,林道遠在沙發坐下,接過宋援朝遞來的煙點上身子往後一靠︰「今天來有事?」
「瞧您說的,我沒事還不能來看看您和媽?」
「你小子我還不清楚?沒事你會跑過來?行了,有事說事,我晚點還有幾份文件要看呢,沒工夫和你在這閑聊。」林道遠有些嫌棄地一擺手,直截了當道。
宋援朝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幾聲,這才道︰「爸,您能不能和教育部門那邊打個招呼?」
「教育部門?打什麼招呼?」林道遠一愣,疑惑地望向宋援朝,不明白他這是什麼意思。
「這不馬上就要畢業季了麼?我們司特公司目前各廠都在擴大生產,眼下人員緊缺。司特的企業性質您也明白,在大家看來合資企業遠比不上國企靠譜,就連集體企業也壓我們一頭。現在大家的觀念是一進機關,二進國企,第三是集體企業,只有去不了這些單位的才會考慮我們合資企業。」
「從香江回來我在公司連開了幾天會,目前人員缺口太大,急需一些新鮮血液的補充。這不想來想去除社會招聘外就想到了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嘛。大學那邊我不考慮,我這座小廟人家也看不上,不過高中畢業生說不定能爭取一下,您覺得我這個想法怎麼樣?」
林道遠打量了宋援朝一眼,想了想點頭道︰「你這個思路倒是還成,不過你就能保證高中生願意來你們公司?」
「試試嘛,試試又沒關系,萬一有人肯來呢。」宋援朝說道︰「高中生畢業後的出路無非就那麼幾個,除了考大學外就是考中專或者等待工作分配。」
「考大學暫且不說,如果能考上大學的根本不會對我們公司有興趣,可話說回來真正能考上大學的又有幾個?現在上大學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去年大學的錄取率我查過了,才29.3%,這個比例連三分之一都不到。」
「一百個考生,能上大學的不到三十個,全國164萬考生落榜的達到了116萬人左右,這個數字相當驚人。就算其中有不少考生會復讀再考,但所佔的比例也不會高。」
「至于高中考不上大學去考中專的也是一條出路,可您知道考上中專後還得繼續學習至少兩年的時間才能工作,再加上考中專的難度也不比考大學低,真正能通過的人實際不多。」
「這樣算下來,自謀出路和等待國家分配的佔了很大比例。後者對于地方相關部門來說也是一個壓力,當初像我和燕子這樣的知青回城人員至今都沒分配工作的依舊存在,老問題沒有解決,新問題又冒了出來,他們也難呀。」
「爸,我說這些都是實事求是的情況,沒有一點夸張。所以現在司特缺人,對社會招聘又不盡人意的情況下,我覺得通過高中學院,由教育部門牽頭進行提前校內招聘或許是一個出路。這樣的話既能解決我們公司目前的問題,也能給地方部門減輕壓力,對于一些根本沒有把握考上大學,同時又沒有渠道分配到好工作的高中生來說同樣也是一條出路,您覺得呢?」
林道遠抽著煙沒回答,宋援朝的話說的沒錯,作為領導他對于這方面的情況也是有所了解的。
青年人就業問題是一個大問題,幾年前是知青返城,大批的知青涌入城市,造成了就業難的問題。
雖然地方各部門一直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再加上知青個人家庭的一些解決辦法,其中就包括父母提前退休,子女頂替工作的方式。
可這樣的方式只是解決一部分而已,依舊有大量知青沒有工作游蕩在社會上,這些人無所事事又沒有收入,從而產生了治安惡化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導致了去年大台風現象。
現在知青就業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一方面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地方安置工作的進步,另一方面也是改革開放後個體經濟的蓬勃發展。
但說全部解決這句話誰都不敢說,只能講情況好轉了許多罷了。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應屆畢業生的工作問題又冒了出來,就像宋援朝剛才所講的那樣,去年164萬高考生錄取的比例不到30%,那麼剩余的70%多落榜生除去部分復讀再考和考入中專之外,其余年輕人依舊面臨就業難問題的困惑。
司特公司的情況林道遠知道,這幾年司特公司發展的很快,成績著實讓林道遠欣慰。
當初力排眾議讓南都一分廠合資,沒想到宋援朝如今給了他一個驚喜。
這些日子,司特在全國火紅一時,由于司特產品在全國的大賣,金陵這個城市包括蘇省的名氣也被外人所知,作為地方干部,林道遠是很高興的,也樂于看到這樣的結果。
司特的發展迅 ,從而導致了人員的急缺,宋援朝在這方面也花了不少精力,想了不少辦法。
其中搞中專技校就是一方面,這個林道遠很清楚,此外司特還解決了不少社會青年就業的問題。但現在,司特因為企業性質的原因又踫上了這方面的難處,作為宋援朝的老丈人,他對自己這個女婿還是很了解的,如果宋援朝不是沒有辦法是不會來找自己求助,而且這個事從根本來說對司特對社會都不是什麼壞事。
但從林道遠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卻不是那麼簡單,關鍵是之前從來沒有這樣的方式。
一直以來,工作都是分配制,哪怕改革開放後同樣也是如此。招聘應聘,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充其量有些機關部門或者大型國企在院校看中那位同學派人過去考察一番,然後以組織的名義和對方談話,爭取對方的意見然後實施調動手續。
社會招聘是這兩年剛剛出現的,效果並不好,宋援朝說過如今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沒改變,鐵飯碗是大家的首選目標一點都沒錯,對于司特這樣的合資企業的合同用工,許多從內心是排斥的,覺得不是鐵飯碗的企業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