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情報機器開動,消息傳遍南直隸,听說偏嶺商號提供盤纏,士子熱情很高。
準備一番,很多人都動身前往南京城。
復社那些人同樣收到了消息。
現在,冒襄、方以智、陳貞慧、黃宗羲和沈士柱等人,已經到了城內。
其中如皋冒襄、桐城方以智、宜興陳貞慧、歸德侯方域是明末四公子。
而侯方域的父親侯恂,于崇禎六年五月,升任為戶部尚書。
侯方域就進京侍父。
崇禎九年,文震孟被排擠罷免,溫體仁羽毛已豐。
那麼掌管戶部的侯恂就成了他的掣肘。
溫體仁便唆使言官,彈劾侯恂,罪名是糜餉,侯恂就被捕下獄。
這個時候,侯方域一直在京城活動。
想要解救自己的父親。
所以,這一次集會並沒有侯方域的身影。
冒襄感嘆道︰「真是禍福難測,也不知方域近況如何,可否有些進展?」
陳貞慧露出了神秘的笑容。
復社成立之初,陳貞慧就加入其中,算是社中元老。
陳貞慧現年三十三歲。
比冒襄要大上七歲,可他性格最為不羈,或者說灑月兌吧。
崇禎五年,其父罷官回鄉,陳貞慧也回到故里,開始廣撒錢財,結交各方賓客。
等到崇禎八年,父親陳于廷去世,陳貞慧全盤家族事務。
家里賓客更是盈門,而消息也最為靈通。
方以智見陳貞慧的表情,隨即開口詢問。
「陳兄,你難道知道些許消息,或是有些什麼線索?」
方以智與冒襄同歲。
據史料記載,他開創了桐城學派的先河,又是明代思想家、哲學家和科學家。
所以,看上去顯得學者氣息十足。
陳貞慧露出了笑容。
「我還真有消息,而且,還是一個大消息。」
冒襄有些迫不及待︰「陳兄,那是何消息?」
跟方以智不同,冒襄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一生著作頗豐。
像《樸巢詩文集》、《影梅庵憶語》、《寒碧孤吟》……
《影梅庵憶語》回憶了他與董小宛的愛情,顯得纏綿悱惻,算是中國憶語體文字的鼻祖。
當然,這本書不可能再次出現了。
或者里面的女主人翁需要換一個人物。
這些暫且不提。
再看冒襄,他的性格有種浪漫主義色彩,有那種文人的特征。
看到黃宗羲和沈士柱也看了過來。
陳貞慧就沒有再賣關子。
「溫體仁那老賊已經辭官致仕,現在應該就在回鄉的路途。」
「什麼?」「啊?」「……」
就算是黃宗羲那種性格,都忍不住發出了驚呼。
實在是消息太過震撼。
黃宗羲現年二十七歲,他從學于蕺山劉宗周,得其真傳,後來更是涉獵廣泛。
後世稱他為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
算得上真正的學富五車,看上去溫文爾雅。
黃宗羲再次問道︰「陳兄,此事千真萬確?」
陳貞慧的表情非常篤定。
「要不你問士柱,他也知道這一情況。」
沈士柱比陳貞慧要小兩歲,但性格要沉穩不少。
做起事情來也比較干練。
只是與另外三人比起來,稍微顯得遜色一些,可沈士柱並不普通。
他可是復社五秀才之一。
沈士柱說道︰「去年,方域那邊出事,我就找到陳兄。
我們一合計,就派人去了京城,一方面幫一下方域。
另一方面,好及時傳遞消息,讓我們知道情況,好隨時應對。
前兩天,我們的人就從京城傳來消息,說了溫體仁那賊致仕一事……」
沈士柱將曹化淳、錢謙益和溫體仁等人的糾葛。
將案件的發展過程,一一地講述出來。
冒襄感覺暢快不已。
「那溫賊也有今日,算是咎由自取……」
他發表了一些感慨,同時又有些不忿。
「想那虞山先生蒙難,還要靠那太監施以援手,真是讓人臉上無光……」
眾人都知道冒襄的性格。
對他的話,沒有感到意外。
同時,他們同樣認為這件事情,讓他們感到不快。
因為這一段時間,他們這些復社士子正在跟阮大鋮斗爭,局勢非常激烈。
阮大鋮以進士身份做官。
他先是依附東林黨,後來又投靠魏忠賢。
崇禎即位以後,阮大鋮獲附逆罪,就被罷官革職。
所以,他就從此與東林黨決裂。
這個時候,阮大鋮就居住在南京城,到處聯絡魏黨余孽,想要東山再起。
復社士子知曉這一情況。
正對他進行瘋狂地抨擊,各種文章層出不窮。
雙方現在是勢同水火。
冒襄發了一會牢騷,黃宗羲岔開了話題。
「沈兄,既然溫賊已經致仕,那候大人情況如何?」
沈士柱搖了搖頭。
「情況還是不明朗,一時半會,候大人還是要遭罪。」
方以智突然出聲道︰「要不走走那曹化淳的關系,或許……」
冒襄立刻說道︰「以智,那太監怎麼可能會幫候大人。
要不是溫賊往他身上潑髒水,這太監絕對會作壁上觀,根本沒有後面的事情。」
黃宗羲贊同道︰「闢疆說得不錯,找曹化淳沒用,還需另想辦法。
陳兄,不知你有什麼好辦法,可否解救一二?」
陳貞慧眉毛緊鎖。
「要是在宜興,那就是一句話,就算是在這南京城,也能疏通關系。
可那京城之地,我實在是無能為力。」
針對這個情況,眾人稍微聊了兩句。
可面對侯方域父親,原戶部尚書侯恂身陷囹圄一事,大家都一籌莫展。
現場的氣氛低沉起來。
稍頃,黃宗羲打破了沉默。
「沈兄,這偏嶺集會是何章程,具體是什麼情況?」
沈士柱回答道︰「宗羲,那偏嶺商號掌櫃找到我,說是願意贊助復社活動……」
「偏嶺商號?」黃宗羲有些疑問,「有這麼一個商號嗎?」
沈士柱搖搖頭︰「此事,我還真不太清楚。」
黃宗羲就接著問道︰「陳兄,你交游廣闊,知道偏嶺商號?」
陳貞慧同樣一頭霧水。
「我對商號算得上門清,可何曾听說過偏嶺二字,士柱,那商號掌櫃是何人?」
沈士柱從來不會吊人胃口。
他直接回答道︰「就是柳如是姑娘。」
「柳如是?」冒襄驚呼出聲。
沈士柱肯定道︰「對,就是她。」
對于這一點,黃宗羲也有些意外,但他考慮的事更多。
「那柳姑娘可否告知如何贊助?」
陳貞慧進行了回應。
「本來這事由我負責處理,正好士柱找到我,說對方願意出錢。
解決士子的盤纏問題……」
他就將偏嶺集會的情況說了一下。
「冠名權?」黃宗羲不太理解,就追問道,「只需要參加集會,不用我們替商號背書?或者一些其他要求?」
陳貞慧說道︰「沒有其他要求。
我想著此事不難,參加一下集會不是大事,而我們復社的活動,也可以單獨舉行。
還能節省不少銀子,我就答應了下來。」
黃宗羲對此表示贊同。
「如果對方真是廣邀江南士子。
那我們復社還必須要參加,最起碼,詩詞大賽頭名不能旁落。」
方以智也說道︰「闢疆詩詞歌賦樣樣精通,這頭名想必不會出現意外……」
對于他們的話,冒襄沒有推辭。
在這一方面,他很有信心。
而現在,他腦海冒出另一個念頭。
上回在柳如是畫舫見到的另一個姑娘,不知道她還在不在那里。
冒襄怔怔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