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衣服、鞋子,廚師,裁縫,車夫,這里的繁華程度雖然比不上咸陽,但是在秦國境內,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城市。

除了咸陽城,沒有哪個郡縣能像驪山這樣,聚集35萬青壯年勞工。

在驪山城里,茶館、酒肆、飯店、旅館一應俱全。

甚至有不少人把驪山縣稱作「小咸陽。」

驪山的勞工有錢,他們有黃賀發的糧票,這些糧票是最硬的硬通貨,真正做到了一票在手,什麼都有的地步。

要說哪里的人民最不想打仗,那非的是驪山縣的百姓莫屬。

阿蘭是土生土長的驪山人,她的父親「山」是一個老獵人,都說靠山吃山,「山」就是靠著驪山這座寶藏,養活了一家五口。

阿蘭的母親做得一手好羹湯,她用丈夫在山中采的香料磨成粉,做成了一種類似于後世的胡辣湯一樣的食物。

阿蘭今年十四歲,跟著母親一起在驪山賣胡辣湯。

自打半年前,黃賀來了之後,她們家的生意就越來越好。

「山」只有阿蘭一個女兒,他還有兩個兒子,最近這段時間,來阿蘭家提親的煤人幾乎要將門檻踩平了。

阿蘭最終選擇了驪山鋼鐵廠的一個棒小伙,這個棒小伙同時也是黃家軍的一員,小伙名叫西亭智,出自隴西,當初也是10000號工地的。

阿蘭幫著母親磨香料,心思卻不在這里,一不小心,將磨香料的小杵打翻,香料撒了一地。

「阿蘭,你又想他了?」阿蘭的母親沒有責怪女兒,將女兒摟在懷里。

母女倆的關系很好,阿蘭也會將自己的事情告訴媽媽。

阿蘭點點頭道︰「阿娘,我心里亂的很,總是撲通撲通的跳個不停。」

"你說西亭智他能安全的回來嗎?"

阿蘭母親面如嬌花,身材豐腴而勻稱,姿色比女兒更是成熟許多,明明是三十多歲的年紀,看起來卻更像是阿蘭的姐姐。

「傻孩子,有黃大仙保佑著他,小西肯定能安全回來。」

阿蘭把頭埋在母親的懷抱里,想要尋求一些溫暖,但是她發現自己的母親也在顫抖。

「這該死的秦軍,黃大仙對咱們老百姓多麼好,給咱們吃,給咱們穿,干活還給糧票,天下間哪有這樣的好神仙?」

「我看這群秦朝的官吏,就是見不得老百姓過一天安生日子,這些貪官污吏,叫他們不得好死!」

阿蘭的母親咒罵道。

阿蘭還沒有學會母親罵人的本事,只能在心里暗暗祈禱,希望自己的西亭智哥哥能夠平安歸來。

阿蘭的母親罵的口干舌燥,嘴邊冒著白沫,她忽而壓低了聲音問道︰「阿蘭,你實話告訴我,那些官老爺為什麼偏要打咱們驪山縣?是不是黃大仙得罪了什麼人?」

阿蘭搖搖頭道︰「我也不知道,亭智說,好像是朝廷要向大仙征收糧票,大仙不給,朝廷就要派兵來搶。」

「糧票?」阿蘭的母親愣住了。

糧票是什麼,她這個婦道人家最清楚了,那是比真金白銀還要值錢的東西。

那些花花綠綠,印著黃大仙頭像的糧票,就是驪山縣的硬通貨。

上至各大商行,下至販夫走卒,買賣東西,全都靠糧票。

在驪山,沒有糧票,簡直是寸步難行。

在這里,秦半兩都不如糧票好使。

阿蘭的母親心里明白,朝廷這是要斷她們的根,要把糧票變得跟秦半兩一樣。

秦朝因為青銅、鐵的短缺,制造出來的秦半兩銅錢,缺斤少兩,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

一些商家甚至還不收破損的秦半兩,這就讓許多老百姓吃了虧。

「玉皇大帝、各路神仙,請求你們保佑黃大仙,趕跑這些該死的秦軍,保佑咱們驪山縣免受兵禍。」

黃賀的宣傳工作已經做到位。

大街小巷都張貼著秦軍即將攻打驪山的消息,驪山縣城的各大人員聚集處,都張貼了告示,上面歷數秦軍三大罪、八大惡行,著重描繪了城破家亡的慘狀。

同時表明了黃賀的態度,告示上最後寫到︰

「我們的驪山縣已處在存亡絕續的關頭,驪山縣的各界、各軍密切的團結起來啊!

全縣一切不願當亡縣奴的同胞親密的團結起來啊!

實行一切必要的手段來戰勝一切困難。完成了這個任務,就一定能夠打倒來犯之敵!

只要我們努力,我們的前途是光明的。」

驪山城中,寬大的街道上空蕩蕩的,不見半個人影,店鋪門頭上的燈籠孤零零的掛著。

往日的車水馬龍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寂靜,死一般的寂靜,仿佛暴風雨來臨前,沒有聲響的山谷。

驪山城外,魚池河邊。

魚池位于秦始皇陵東側,是一處人工改造的活水。

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後秦始皇葬于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愈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經始皇冢北。

修建秦始皇陵的時候,在西側修建了一條東西向的大壩。

大壩長一千多米,寬四十余米。

大壩的下游,正是馮囂亭率領的五萬都尉軍營地。

在大壩的閘門處,此刻正潛伏著一支來自驪山縣的哨兵。

「咱們帶的火藥夠嗎?要不要讓小崽子們再送點過來?」一個身材瘦削漢子說道。

他穿著黑色保安制服,後背上保安的字樣換成了「黃家軍四師二團」,肩膀上扛著一杠帶一顆星的肩章,是黃家軍連長級別的戰士。

他懷里抱著一個麻布包,方方正正的,背後還帶著一個麻布包,也是豆腐塊模樣。

這個一杠一叫氟,是元素周期表小隊的成員,負責硝石的收集,同時也是黃家軍火藥兵團的二連連長。

他原本是驪山的一名刑徒,因為在掃盲學校畢業考試中,化學成績滿分得到破格錄用。

旁邊的人看了他一眼,說道︰「連長,團長說了,就咱們扛的這些炸藥包,別說是炸這個魚池,就是炸皇陵,也能炸塌了!團長還讓咱們收著點呢。」

這些人說話的聲音壓得很低,生怕引起下游秦軍的注意。

在大壩的陡坡處,一個哨兵正拿著望遠鏡對著下游秦軍的方向看,「你們快把引線埋好,我看到他們的軍旗了,估計他們馬上就要從軍營里出來。」

哨兵名叫偃南,二十出頭的年紀,人長得黑瘦,不注意還以為是昆侖奴。

偃南是九江郡六縣人氏,早年跟著英布在家鄉廝混,去年和英布在臨潼伏擊黃賀,被一並收編。

黃家軍成立哨兵時,偃南因為人機靈被選中。

偃南平時說話,總是帶著濃重的南方口音,隊里的人都喊他南蠻子。

偃南為人性子跳月兌,擅長追蹤,是哨兵小隊的開心果。

他的臉上,還有刺字,听說是當初和英布一起受的黥刑。

黃賀的斥候軍,都是從軍隊中優中選優的特種兵,他們或許在格斗、器械、文化等方面不是最強,但是論全面性,他們每個人都可以獨當一面。

無論是追蹤、刺探、放哨、武器使用、物理化學小常識,他們都懂。

而且這些斥候還掌握了一種特殊的交流方式。

那就是——英語。

所有加入斥候隊的戰士,在掃盲學校學習的時候,都要增加一門必修課——英語課。

他們的老師,也是黃賀拷貝的網上英語自學視頻。

可以說黃賀的掃盲學校沒有老師,都是通過投屏、大熒幕學習。

這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就跟後世學生上的網課差不多。

學多學少,全看自己。

在戰場的另一邊,從飲鹿槽往西,是一條深溝大壑,後世之人稱其為牡丹溝,因為在唐朝的時候,唐玄宗在牡丹溝,用溝中美泉澆灌牡丹,花色嬌艷。

但是在秦朝,它就是一條大溝,當地人叫它「泉溝。」

在這處泉溝中,潛伏著十個黃家軍的斥候,斥候小隊的隊長肩上扛著兩顆星,是軍中的班長。

班長的名字叫王拴,據說他爺爺曾經給大將軍李牧拴過馬。

這些斥候沒有著甲,他們穿著的,是黃賀從網上訂購的迷彩服,45元一套,優質面料,強力抗撕裂,舒適透氣,親膚耐磨。

斥候小隊的成員人手一套,他們對這種花花綠綠,極富戰斗色彩的服裝愛不釋手。

他們的頭上,帶著迷彩頭盔,一個就要1890元,這是保命的東西,黃賀不敢偷工減料。

一堆人潛伏在山溝溝里,不靠近了看,根本發現不了他們。

這些人身上的武器也是齊全,腰帶、綁腿、匕首、望遠鏡、作戰皮鞋、軍用四稜刺……

一個斥候小隊全套裝備,頂得上一個普通戰斗小組,全班的價錢。

早在都尉軍從咸陽出發的時候,這支斥候小隊就已經盯上了他們。

黃賀一直在關注咸陽方面的動靜,他知道,隨著自己實力越發壯大,必定會引來咸陽城里的豺狼虎豹。

這就是人性。

黃賀派出十幾支斥候小隊,王拴的這支小隊只是其中之一。

隨著都尉軍的推進,王拴小隊的人也跟秦軍的斥候打過交到,戰績是4——0。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