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宇文泰拉著李泰的手直入大帳,一直不肯放開,李泰也因此不得不共宇文泰並席而坐。

雖然感覺上是有點別扭,但也不得不說這俯瞰帳內眾人的位置視野真是極好,可以將眾人神情反應都盡收眼底,讓他坐下了就不想離開。

他環顧帳內席位一遭,發現今日在場之眾同幾個月前咸陽大閱時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只是少了幾員將領。

于是他心里便估模著這些人可能在大閱結束後便沒有離開,一直聚在華州等待進一步的戰事消息。大概還不乏擔憂愁困,不知該要如何迎對即將再次氣勢洶洶殺入關中來的東魏大軍,卻沒想到吃吃睡睡幾個月時間過去,東賊非但沒有寇入關中,反而因為晉陽老巢動蕩不安而不得不撤軍敗走。

待到群眾悉數坐定之後,宇文泰又用熱切的眼神望著側坐一旁的李泰,忍不住再發聲道︰「伯山此行壯功種種,可謂是舉國轟動、朝野盡知。但其實你等諸位仍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其二,他所興造的事跡遠不止此啊!」

眾人听到這話後也都不由得瞪大兩眼向上望來,心中自是頗感驚詫狐疑,單單他們所耳聞的這些事跡已經讓人貪羨難及,難道還有什麼更彪悍的事情是他們所未知的?

宇文泰也並沒有賣關子,而是繼續說道︰「東賊撤走之後,玉璧城韋孝寬遣使入國報捷奏事,便曾為伯山盛表相助之功。不只在于伯山他孤軍深入、直搗賊巢,更是因為玉璧城民能在東賊大軍重重圍困之下尚可飲食不貴、斗志頑強,皆在戰前便曾受伯山豪義資助,物料豐儲、久用不絕,所以人心恆安,賊勢難欺!」

當眾人听到李泰不只深入敵境進行作戰,而且還資助了玉璧城的戰爭消耗,也都不由得驚嘆不已。感情這東賊賀六渾氣勢洶洶的十數萬大軍南來,竟是被這李伯山一手刀槍、一手糧秣的給收拾了!

李泰早料到台府有要抬舉自己的意思,但在听到這里的時候,也嗅出了一股捧殺的味道。雖然如今的他有糧又有槍,但 虎也架不住群豺,瞧帳內眾人望向自己的眼神,已經比之前更豐富了幾分。

他心知不能再任由宇文泰這麼繼續發揮下去了,忙不迭避席而起並作拜于席前,語調真摯誠懇道︰「日月之下,萬物有序,各當所宜,才能祥和有加。

主上諸多贊譽厚加于臣,臣著實愧不敢當,自知所以略得可夸,絕非器性優異,只因身之所在恰當其事。主上匡正衛道、執弈天下,所馭者豈止二三,單此帳內便不乏在事前輩功勛遠勝于臣。

主上不以臣淺薄而棄,度量給用,從不吝于賜施,臣今之所為實非一己之專功,而是主上治事英明、馭下得宜,故與賀六渾決勝于道、以道勝之!」

「好、好一個以道勝之!」

宇文泰已經很久沒有听過李泰對他的逢迎吹捧了,此時听到這話,那種讓人上癮的感覺頓時又回來了,直接神采飛揚的拍桉而起,于其席畔踱行幾步仍然難掩其喜悅之情,繞過席桉走下帳來,親將李泰扶起、拍著他肩膀便大笑道︰「這樣的才性見識,這樣的英雄少年,賀六渾竟不能用,為我拾得,能不以道勝之?」

其他人雖然已經都被這兩人秀的有些麻木,但該作捧場的時候也都不敢怠慢,于是便又都鼓掌應和起來。

一番上下相得的感慨抒發完畢,宇文泰才又拉著李泰重新歸席坐定下來,並吩咐僕員們將酒食送入進來,便在帳內擺宴為李泰接風洗塵。

盡管已經將李泰之前遞交台府的戰報細閱了許多遍、幾乎都已經倒背如流,但在幾杯酒水下肚之後,為了活躍氣氛,宇文泰便又著令李泰將此行經歷種種于席中再作講述。

這些年他與高歡雙雄對峙、交戰多場,彼此間可沒有什麼惺惺相惜的感覺,每每念及對方都是滿月復恨意,直欲將之置之死地而後快,而听到對方倒霉,便是最為快意的事情。

所以當李泰開始講述起來的時候,宇文泰仍是听的非常入神。

李泰身為親歷者,本身又極為擅長辭令,在將自身的經歷娓娓道來時,也難免要增添一些渲染與修飾,再加上事情本就驚險曲折,要比單純的文字描述更加引人入勝,因此帳內眾人很快便在他的描述中听得如痴如醉。

「痛快、真是痛快!」

每每听到精彩之處,宇文泰便忍不住將酒杯端起來一飲而盡,因恐打擾李泰講述的故事節奏,對其他人起身祝酒一概擺手不應。

當听到李泰在赤谼嶺一戰共李允信等一戰擊潰賊軍、並將燕子獻這個叛徒擊殺于陣時,他便忍不住拍手笑道︰「國中本就空虛,巧計不如藏拙,竟主動聚引難控之徒入內,這不是自尋死路?那逆賊燕子獻的尸首有沒有雖伯山你同歸?」

李泰對此早有準備,忙不迭起身離席,往帳外去交代一聲,不多久,李允信等幾人便將經過處理的燕子獻尸首送入帳中。

「好、好!這狗賊舊年我待之未嘗不厚,卻叛我投賊,而今去而復返,性命卻以無存。伯山為國除奸、為我復仇,速速歸席,共你飲聖一杯!」

宇文泰將燕子獻那毛發稀疏的首級端詳一番,旋即便大笑著一邊招呼李泰歸席,一邊吩咐親衛將此首級懸示內外諸軍,以儆效尤。

李泰見宇文泰情緒正好,自是不想放棄這個機會,忙不迭又拱手道︰「入帳進獻諸員,便是混入賊軍並臨陣反殺的甲徒。他們忠肝義膽,出入賊境,對凶險視若無睹,臨陣用命,悍不畏死,才共克成此功。」

宇文泰聞言後便也大笑著對李允信等夸獎一番,待之李允信竟是李泰的同族族孫時,更顯得有些樂不可支,當即便笑語道︰「有此恩親可作仰慕追從,更兼此徒本身便勇壯可觀,不假數年,必然又是一員驍將。名爵需待歸朝議授,今日且先加帥都督餃領事你恩親府下!」

說話間,其他幾名同入帳內的卒員也都各加都督之餃。李泰聞言後自是一喜,忙不迭率領幾人一同謝恩。這可都是在常規獎賞之外的特殊嘉獎,之後入朝述功時,則就要在這職餃基礎上再作獎授。

燕子獻這個叛徒還只是一道開胃小菜,接下來的劉豐才是重頭戲。今日帳內群眾也大多對此滿懷期待,因此當李泰歸席後再講到這一節時,群眾都頗有默契的望向帳內的趙貴。

其實國中曾往征討靈州的大將非只趙貴一人,但李弼眼下仍在鎮守河防、而李虎則駐于京畿,其他又列席者資望勢位全都不如趙貴,故而趙貴便受到了重點的關注。

「劉豐生此徒狡黠殘暴且狂悖桀驁,恩不能養、威不能降,往年盤踞靈州便是國之大患,出走入賊之後更是賊中強敵。帳內諸位想必也有曾共對陣交戰者,可相左證此賊凶悍難除。若非才性諸類皆能勝之的勇力之才,余者皆難堪為敵啊!」

趙貴見眾人全都望向自己,便也硬著頭皮開口說道,轉又望著李泰感慨道︰「但此賊雖惡,李開府卻能勝之,實在可喜可賀!」

听到這老小子故意用帶著歧義的話語來惡心自己,李泰心內冷笑一聲,懶得與之打口水仗,只是又說道︰「劉豐生不過賊中一員,死不足惜,陳尸眾前以勵前師則可。

但臣于晉陽收得邙山戰沒故卒數千,則需妥善接納安養,告慰烈士並補充國用。此眾員多有傷病,臣不忍隆冬催之,故而懇請主上急遣御史長官疾赴北州造籍撫慰。」

趙貴听到這話,臉色頓時一垮,他這御史中尉本就兼職軍法官,若將此事劃入他的職內,自然不好推月兌,勢必要往陝北走上一遭。可是陝北早被這小子多作經營,是那麼好去的?

宇文泰聞言後卻是眸光一亮,連連點頭道︰「這些舊卒身陷賊巢尚能不泯故義,相助伯山你興造大功,的確是需要優撫獎賞,稍後府中對此多作留意。」

這種具體的事務處理,自然不好放在這樣的場合來仔細討論,宇文泰在交待完在場府員後便又繼續共群眾歡飲起來。

待到酒酣耳熱之際,宇文泰眉眼間也有幾分醉意,便又拉著李泰手腕嘆聲道︰「能成王功曰勛,伯山所為,此之謂矣。若能名以述功言志,可謂大善……」

李泰听到這話,心內頓時一突,這特麼是要給老子賜名的節奏?

他這里還未暇反應過來,宇文泰卻又拍撫他肩膀笑著繼續說道︰「仍記得舊年初見伯山,猶以孤幼無依而自憐。我亦深有憐之,故而頻以事務相催,希望你能臨事精進,不要幽居傷感。今我戶中幾息也已經漸入通情明事、擇善從之的年紀,伯山你可願就戶助教一二?」

李泰听到這里,姿態變得更加恭謹,心中卻雜念頻生,難道老子也免不了被賜名賜姓這一遭?而且還他媽做不成宇文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