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49章 步步為營

兩天的會議議程很快結束,白鐵生整個人也是醉了兩天。

但韋海丈可真就是收獲滿滿。

第一,由主辦單位承諾,會議紀要將在國內一個影響力較大的雜志進行刊登。

並且,是保證會議紀要,力爭指南。

第二,和某負責人取得了良好的聯系,同時也談好了條件。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韋海丈現在是信心滿滿。

本來這件事在韋海丈開始查閱資料時,就已經初具雛形。

現在經過了這場南方地區急診醫學學術會議,韋海丈信心更足了。

信心的來源,也就是那場科主任「會中會」,在韋海丈看來,頗有一種聚集了大家力量的感覺。

總之,在低調的黑色商務車內,在去往機場的路上,在回到臨陽市蓬萊醫院的行程里,急診科主任韋海丈簡直有點膨脹。

回到醫院之後,韋海丈第一件事情就是繼續鑽進辦公室。

韋海丈準備寫一份很長的報告出來。

這份報告的內容,在歸來的旅途上,韋海丈就已經打好了月復稿。

首先就是要說明目前急診科自身的不足和原因,這屬于文章的經典寫法,欲揚先抑。

其次,急診科在整個醫療體系中的重要角色,更是要提出未來發展方向。

最後,就目前問題和未來發展,提出一個解決辦法,以此提最終目標︰急診科手術室。

之所以要這麼繁復,是因為這是蓬萊醫院,甚至其他醫院的工作習慣。

認為只有足夠詳細的描述,才能體現出工作量。

韋海丈心里雖然有些煩躁,但他還是開始認真思考著每一道思路。

寫好報告之後,韋海丈就提交了上去。

剩下的事情,就是聯系那個主辦方負責人了。

其實那個主辦方負責人,也是某個藥商和耗材商,姓劉,蓬萊人稱劉經理。

在參加學術交流會議之前,韋海丈的聯系人就是劉經理。

當時,接到韋海丈電話時,劉經理有些意外。

因為韋海丈這個人比較低調和純粹,有些事情他會做,但確實以最小的動靜。

一般都是劉經理聯系韋海丈,而且對話都十分簡短。

但是,這一次的聯系過程中,韋海丈除了言語簡短,而且又添加了新的內容。

韋海丈居然主動要求參會?

而且,指定要參加醫療單位多的學術會議。

這根本不符合韋海丈的作風,但是在一片疑慮之中,劉經理還是把這件事情應承了下來。

後來等到開會的時候,劉經理也明白了韋海丈的真正意圖。

那就是在蓬萊醫院急診科開一個手術區域,劉經理對此感到非常高興。

因為這意味著,會有更多的耗材和醫療用品消耗。

也是因為這樣的邏輯下來,回來之後,劉經理頗有預感地接到了韋海丈的電話。

韋海丈說道︰「劉經理,我這邊的急診科手術室申請報告已經提交了上去,就看院領導能不能通過了。」

劉經理則是滿口應承︰「韋主任,要不這樣吧,我們一起找個時間,請大家聚個餐,然後再談一談整件事。」

于是,在某一天,由劉經理做東,韋海丈牽線,蓬萊醫院急診科與院里的主要領導進行了聚餐活動。

酒桌上氣憤很好,劉經理也不愧是經常和醫院頭頭們打交道的人,很快就把氣憤帶動了起來。

韋海丈看著各位領導都是喜上眉梢的樣子,便知道這事情已經成功了七八分。

後來,2個星期後,院里批文下來,同意急診科籌備手術室的事宜。

但是有一項要求,不得擴大急診科的使用面積。

其實吧,這項要求就是一個幌子,也是為了擋住其他科室的口舌。

因為急診科本身是屬于佔地最廣的科室,除了急診大廳,急診科還有好幾間庫房。

而且這些庫房在建立之初,似乎就像設定好似的,只是一些復合木板構成。

由于是復合木板,在進行拆除時就變得十分便利。

韋海丈大手一揮,加上劉經理助力,很快就完成了急診科手術室的建立。

首先是使用面積上,韋海丈動用了四間庫房。

在那段時間,急診科內部總是傳來叮叮當當的改造聲音,以及鑽頭鑽孔的聲音。

在敲定使用面積之後,便是設備方向。

按照標準手術室的流程制造,韋海丈又動用了方方面面的關系,為急診科手術室構造了標準的管路通道。

管路通道之中,首先便是氧氣管道,其次是二氧化碳管道,最後是吸引力管道,以及廢氣管道。

韋海丈想得也很直接,既然要做,就以手頭的力量全力進行。

如此一來,管路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當然了,在安裝和設計管路之前,韋海丈又安排了急診科與設備科的聚餐。

管路之後,便是消毒系統。

而在消毒系統的安排和處理上,韋海丈又顯示出他的處理能力。

急診科和後勤科達成了一致,每天由急診科一名指定的護工阿姨將污衣打包,然後集中起來送到醫院的大洗衣房做統一處理。

而且,會在打包的包袱上說明是急診科。

至于器械、醫療設備問題,則是由劉經理一手操辦。

最後還剩下一個問題,就是人員培訓。

關于這一點,韋海丈的處理方法也顯得十分隱秘。

其實就一個辦法,那就是將一些急診一線醫生送到其他醫院進修。

時間不長不短,也就半年。

並且,韋海丈只有一個要求,就是讓他們從最簡單的操作開始,以及搞清楚外科學的基本醫療思維。

其中,韋海丈重點關注的進修科室有燒傷整形外科、手外科、骨科。

從進修科室就不難看出,這幾個全是容易收到短小手術的病人。

很快,在大約四、五輪的進修結束之後,以白鐵生為代表的急診一線醫生,也拿起了各式各樣的手術器械。

當然了,在醫生完成外科進修時,護理這邊也送出去了好幾批手術室專職進修。

也因此,蓬萊醫院急診科的部分醫護成為了擁有兩項身份的人。

第一項,是急診科醫護人員。

第二項,就是手術室醫護人員。

至于麻醉呢,韋海丈則認為目前沒必要。

畢竟,我們做的病人都是些局麻就能搞定的!

局麻,誰不會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