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雁雲心里踏實不少。
至少,楊辰表明了兩個意思。
他還是很重視跟自家皇妹的感情,不會輕易傷害兩國的邦交友誼。
再則,即便他有心恢復雲貴路舊觀,也會給與大理國更多的補償,不會讓段家吃虧。
這一點,段雁雲能夠確定,楊辰說話是算數的。
以明軍的強大戰力,真要打,大晉朝能堅持到現在?
別看這家伙跟西方八國聯軍打仗,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但對于一脈相承的中原國家,他反而下不去手。
段雁風笑嘻嘻地道。
「拿真臘或者大越國置換雲貴舊土?」
「你咋不說拿下整個天竺呢?」
「前年咱去轉過一圈。」
「天竺是咱們對這幫人的稱呼,他們自己叫做德里蘇丹國,分為大大小小十幾個城邦呢!」
「那地方可真大,估計不比現在的大晉地盤小吧!」
「土著人懶得不行,浪費多少膏腴之地啊!」
楊辰眼神一亮。
在他的記憶中,印度人是最佛系的民族,要不然也不會被蒙古人和英吉利統治幾百年了。
即便他們想反抗,也搞出個非暴力不合作的奇葩行動來。
誰他娘的佔了南亞次大陸,幾乎就是躺贏啊!
「哈哈哈,段二你這建議不錯。」
「八國聯軍中,就天竺人最菜了。」
「他們國內,估計更差勁。」
「不說我們出兵,皇兄你調集三十萬鐵甲兵,都能佔了那片廣袤土地!」
「兵甲不夠?」
「沒事,咱們這次繳獲太多了,送你十萬套。」
段雁雲忽然覺著幸福感爆棚。
十萬步人鐵甲,那得多少銀子?
這小子說送就送了?
好吧!
不要白不要!
「那多謝啦,為兄卻之不恭!」
「等我大理安定了緬甸地方,是繼續往東擴展,還是往西,這得好好考慮一下。」
段雁風癟癟嘴道。
「往東打真臘或者大越都不容易,叢林太多了。」
「人家往林子里一鑽,單單游擊戰都能拖垮你!」
「天竺不一樣,只要修通了西邊的道路,那邊幾乎就是一馬平川。」
「即便戰馬,咱們也可以賣給你嘛!」
「如今,我明廷的戰馬都過剩了,你想組建具甲鐵騎都沒啥問題!」
段雁雲嘎巴了一下嘴,竟然無言以對。
你兩口子恨不得咱們段家全跑天竺去稱王稱霸是吧?
眼不見為淨?
段雁雲忽然突發奇想,鼓足勇氣道。
「明王老弟,妹夫!」
「你要是分批給我大理訓練二十萬鐵甲騎。」
「兵甲,戰馬都白送的話!」
「哥哥我保證能說服父皇,把雲貴舊地都交還明廷。」
段雁風驚叫道。
「皇兄,你也太……太獅子大開口了吧?」
大理馬矮小,耐力不錯,只能當馱馬用。
大理國經過好幾年的籌謀,才從吐蕃弄了一批戰馬,組建起三萬鐵甲騎,就殺得緬甸人屁滾尿流了。
要是用更好的草原馬,經過明軍的訓練。
二十萬鋼鐵洪流,縱橫南方,誰擋得住?
可要是大理自己組建,步人鐵甲一套少了一百五十兩折騰不出來。
優良戰馬,不得五十到八十兩銀子一匹?
二十萬鐵甲騎,沒有四五千萬兩銀子,想都別想。
如此天文數字般的錢財,即便他大理國掏空了,也弄不出來啊!
然而,明廷就不一樣了。
那些兵甲都是繳獲的,跟明軍的制式兵甲不同,也用不上。
只能放在倉庫里發霉。
戰馬也一樣,多了幾百萬匹,還會逐漸老去。
即便弄回國內賣給老百姓,數量太多了,價格也上不去。
實在,太浪費了。
楊辰摩挲著光潔的下巴沉吟道。
「如果你段家確定西征天竺,把緬甸和雲貴舊土都交還明廷。」
「我現在就可以答應你。」
「分批幫你們訓練五十萬鐵騎。」
「兵甲五十萬套,中上等戰馬一百萬匹,白送。」
「而且,繳獲自聯軍的青銅炮也給你,足足三百余門呢!」
「保證你們能佔領那片土地,比待在南方強十倍!」
連火炮都給?
即便是比不上明軍制式裝備的青銅炮,天竺也好,真臘也罷,他們誰有這寶貝?
段雁雲就像踩著棉花一般,都不知道怎麼回到使館的?
第三天,他就帶著一幫使臣回國了。
楊辰給畫得大餅實在太香甜。
段雁雲根本無法拒絕。
他麼的,傻子才拒絕!
任何一個君王在位,誰不想開疆拓土?
只不過做到的人,少之又少罷了。
因為,他們沒有那個實力折騰!
可現在,楊辰把大把的實力雙手送到大理段家面前。
就問你,要不?
兩國之間雖說隔著大晉,明面上派軍隊不行。
官兵扮成商旅,分批北上,一樣暢通無阻。
訓練騎兵可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
更何況還有從沒玩過的炮兵呢?
即便以三年為期,時間都緊巴巴的。
明廷六年三月。
段雁雲再次秘密北上,先後帶過來三萬兵員。
雙方秘密簽訂了互助協議。
不說太子段雁雲激動得不能自己。
大理皇帝段正源也心動至極。
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大理即便兼並了緬甸,人口也才一千萬多些。
如果百得五十萬鐵甲騎,加上恐怖的青銅火炮,打誰不行?
段正源是比較了解天竺的。
這幫搖頭晃腦的家伙,好不容易湊出二十萬人馬,繞了個大圈子去跟明廷干仗,結果一人一馬都沒有回來。
現在,那片大陸還剩多少兵力?
他們還湊得出二十萬鐵甲騎麼?
單靠自家鑄造,不得需要幾年的功夫?
咱大理會給天竺人那麼多時間?
沒說的,趕緊安排俘虜修路,南北兩條同時開建。
以兩三個路的地盤,換取十路之地,還百得價值幾千萬銀子的戰馬兵甲。
這買賣,大理不虧!
別說去打天竺了,即便幫著明廷打大晉,都能穩贏!
雙方簽完密約,正式結成戰略伙伴關系。
段雁雲帶著陸續到達的大理官兵去了北海路。
楊辰給的建議是。
用一年半的時間,先替大理訓練二十萬鐵甲騎。
這些兵甲戰馬會通過海路送往緬甸路南部港口。
後期三十萬人走陸路,實戰練兵。
屆時,明廷會派出同等兵力,從吐蕃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