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蘇河在凌雲殿,召集內閣、六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等衙門,一同討論海禁相關事情。

「大明禁海,現在我們拿下兩廣地區,特別是廣東地區海岸線很長。

廣東巡撫金銀花請求開海禁,大家議一議是否應該開海禁。」

首相王仲策,最先發言道:「王上,我認為應該開海禁。

兩宋時期,高峰時期商稅收入折合銀幣,每年高達一千九百七十五萬兩銀幣。

其中海貿佔比極高。

現在我們的人口更多,物產更豐富。

我們比宋朝,還多出工業品和蒙古地區的特產。

一旦開海禁,能創造更大的商稅收入。

宋朝時,還需要把貨物運到波斯等地交易。

現在只需要把貨物,運到呂宋島或是爪哇島,就能完成交易。

特別是海貿能促進工業的發展。

大明禁海,主要是沿海武備荒廢,沒辦法應對以倭寇為主的海盜。

我們則不一樣,海軍必定能應對倭寇等海盜。

今年海軍特別軍費高達五百萬兩銀幣。

一艘一級戰列艦的造價,高達四十萬兩銀幣。

海軍軍費只比陸軍少百分之三十。

龐大的海軍軍費支出,必須要物有所值。

如果花費大量銀幣,都沒辦法取得更好的戰果。

我建議王上,裁撤海軍的軍費。」

內閣大臣李志升緊跟著王仲策說道:「王上,海軍大手筆建造戰列艦。

每年預計經費,高達三百萬兩銀幣。

只靠我們現在的稅收,沒辦法支撐海軍。

海軍建造十三艘軍艦,已經耗費我們準備多年的特別軍費。

現在必須要開海貿,與西夷人做生意。

不只是兩宋時期,現在大明的海貿也蓬勃發展。

根據暗衛的調查,東南士紳每一次海貿,都會獲得數萬兩銀子到上百萬兩銀子不等。

但大明朝廷,卻收不到一分稅錢。

海貿的利益極大,最關鍵的一點,我們要能收上來稅。

我們出口大量工業品,進口大量的糧食。

這樣不只能讓工業蓬勃發展。

海外輸入的糧食,也可以讓百姓不再忍饑挨餓。」

王仲策和李志升兩位內閣大臣發完言之後。

六部尚書也相繼發言,戶部尚書錢富文和工部尚書張德志,全力支持開海禁。

錢富文瞪大眼楮說道:「現在科學院,鼓搗出化肥,這對農業的產量影響極大。

化肥需要磷礦、鉀礦等礦產,我們現在發現的礦藏儲量不多。

我听聞海上有鳥糞石,這是一種極為優質的肥料。

如果能獲得大量鳥糞石,糧食的畝產量會進一步提升。」

張德志激動的說道:「現在工業發展已經進入瓶頸,按照王上的話來說,那就是需求不足,導致工業產品過剩。

拿下兩廣地區後,工業過剩情況減輕,但隨著兩廣地區工業化完成,工業會再度過剩。

我們需要獲得產品的傾銷地和原料供給地。

這在秦王府和大明治下,都找不到好目標。

開海禁是現階段,唯一能有效解決工業過剩的手段。」

其他尚書,他們對海貿不了解,都沒有發言。

在座的人誰都知道,開海禁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海軍每年大額軍費,不開海禁,獲得大量輸入性白銀,秦王府根本承擔不起海軍軍費。

稅務總局設立一個新的獨立運作部門市舶司。

這就是專門處理海貿和收稅的衙門。

秦王蘇河無心開海禁,何必多此一舉,建造規模龐大的艦隊,在稅務總局設立市舶司。

蘇河看著秦王府的大臣,沒有人反對開海禁。

他比較滿意,秦王府輕裝上陣,現在還沒有形成太龐大的利益集團。

秦王府開不開海禁,對這些官員毫無影響。

他們很多家族都開工廠,開海禁還有利于工廠賺取利潤,大部分人都是支持開海禁。

沒有人反對開海禁。

大明開海禁,非常多的利益集團阻攔。

哪怕是內閣輔臣多次推動,因為阻力太大,都沒有實施。

其中最大的阻力,就來自東南士紳和漕運衙門。

開海禁之後,誰都能出海貿易,以東林黨為主的東南士紳,怎麼壟斷海貿,賺取每年比大明歲入還多的銀子。

大明士紳一點都不窮,窮的是大明朝廷。

開海禁之後,還要給朝廷交稅,這就是在從自己身上割肉,肯定會極力反對。

大明還有百萬漕工,這些依托京杭大運河存在的漕工。

開海禁之後,海運代替河運。

大量的漕工就失業,這些無業的漕工,組織度還極強。

數十萬漕工造反,大明朝廷根本不可能承受。

蘇河面帶笑容,說道:

「這次凌雲殿會議形成決議,我會親自下旨開海禁。

三法司盡快起草《海洋法》和《海貿法》。

廣東市舶司現在準備的怎麼樣?」

蘇河讓秘書處書寫公文,正式下旨開海禁。

大理市卿吳棟林,站起身回答道:「王上,這兩部法律我們會盡快起草。

我散會之後和王上商量,這兩部法律的要點。

草桉獲得王上批準之後,這兩部法律就可以正式實行。」

吳棟林匯報完,坐在他的位置上。

稅務總局局長蘇雀,起身說道:「王上,我調派稅務總局精干稅警,去廣東組建當地稅務分局和市舶司。

現在廣東市舶司,已經能正常運轉。

市舶司專門有自己的緝私隊,裝備海軍淘汰的軍艦。

遇到武力較高的走私海商,我們也會請求海軍配合緝私。

稅務總局保證,我們一定會盡量遏制走私,完整的收取海貿稅收。」

「稅務總局做的不錯,你們指導市舶司,必須要把緝私工作,當成首要的工作。

前期要殺雞儆猴,多抓住幾個典型,嚴肅進行處理。

你一定要把依法納稅,刻在每一位海商的心中。

海貿法關于走失懲罰的條款,宜嚴不宜寬。」

蘇河語氣嚴肅的吩咐道。

大明的海商和海盜基本是一體兩面,讓他們交稅必須要有足夠的武力和嚴打的態度。

這次會議又商量,開海禁之後,秦王府各衙門相關事宜。

少府專門成立廣東海貿公司,組建一支官方的船隊,代表秦王府進行海貿。

凌雲殿會議一直開到傍晚時分,才把所有事情都確定好。

蘇河回到自己的寢宮,看到書桌上擺放的一級戰列艦模型。

這艘戰列艦造價高達四十萬兩銀幣。

但它物有所值,這艘戰列艦真的造出來,它就是世界上最強的軍艦。

荷蘭和西班牙能造更大規模的軍艦,但他們的火炮沒有秦軍先進。

他們的主力艦船,也絕不會派到華夏周邊海域。

一艘戰列艦四十萬兩銀幣,但它能帶來的價值,遠超四百萬兩銀幣。

在大海上,沒有武力保護,再多的錢,那都是別人的錢。

………………………………

「賣報!賣報!

秦王下旨開海禁,任何商人注冊公司,都可以參與海貿。」

廣東鼎和樓,李盛禮掏出五枚銅板,買下一份報紙。

「怪不得這段時間,有很多北方來的商賈,大量涌進廣東。

他們拿著雄厚的資金,大量購買能出海的海船。

我家一艘破舊的海船,都有一名姓楊的商人,開出一萬兩銀幣的高價。

我家一共賣了兩艘船,直到我哥來信才停止,別人出再高的價格也不賣。」

劉三峰感慨的說道:「不知道這次秦王開海貿,對我們這些海商影響大不大。

這麼多商人涌進來,我估計很多海商要破家了。」

「劉兄,你這就杞人憂天了,咱們通常去呂宋島貿易。

西班牙人才能吃下多少貨,爪哇島還有荷蘭人和葡萄牙人。

現在葡萄牙人失去了壕鏡這個大港口,他們也需要我們運去大量的貨物。

再說西夷人胃口很大,我們運輸過去大量的物資,他們都能吃得下。

這些西夷人真吃不下貨物,我們就學習宋朝前輩,去波斯哪里賣貨物,甚至直接跑到西夷人的老家。

你擔心貨物賣不出去,還不如擔心市舶司。

開海禁可不完全是好事,今後我們出海貿易,那都是要交稅。」

劉三峰眉頭一皺,道:「交稅,怎麼可能交稅。

廣東沿海那麼多小港口,我就不信他們能把所有區域都封鎖。

逃稅的手段那麼多,誰還交稅。

都開展海貿這個高風險的行業,逃稅的那點風險,又算得了什麼?」

李盛禮今天只是想勸勸朋友,他听不進去,那也實在是沒辦法。

劉三峰所想的事情,就是廣東大部分海商的想法。

他們對于秦王開海禁,心中有一定抵觸。

開海禁之前,海貿被他們所壟斷,那基本就是躺著賺錢。

只要不遇上海上的風浪,拉一船絲綢或是瓷器,就能拉回來半船銀子。

李盛禮的親哥李盛名,前段時間給他來信。

李盛名已經進入國子監,正在學習怎麼當官員。

他根據自己的能力,還有國子監同學參考,他考中偏遠地方當一名知府,沒什麼問題。

李盛名在漢中學習,了解到秦王對于稅法的執著。

在信中嚴厲告戒李盛禮,他們家絕不允許偷稅漏稅。

李盛禮非常听他哥哥的話。

他們這一支是李家的旁支,要不是他哥考上舉人,他們這一支在族里的待遇不高。

現在他哥即將成為一名知府,一躍而成李家最重要的人物。

李盛禮覺得自己的見識沒有他哥強,又處在信息相對閉塞的廣東,听他哥的話就對了。

剛開海禁,局勢還不明朗,遵守秦王定下的規則,這肯定是最安全的做法。

等到局勢明朗,是偷稅漏稅,還是稅錢一分不少,這完全看市舶司的能力和態度。

………………………………

楊文才在鼎和樓前,接待比他稍小一些的中年人。

這位中年人看著四十歲左右。

他穿著寬大的袍子,打扮的像一個商人,但身上永遠無法擺月兌軍人的影子。

「于總理,馮三秋馮提督,那是我親大哥的女婿。

您和馮提督共事多年,這次也是馮提督牽線搭橋,讓咱們聯系上。」

楊文才立刻把于福運帶到鼎和樓的包間中。

于福運是漢水水師的軍官,現在漢水水師要搞年輕化。

都督府的命令,年齡過四十,非軍官要退伍。

于福運是軍官,但他為了做出表率,主動提出退伍轉業。

現在是廣東海貿公司總經理。

他不懂海貿,也不需要懂海貿,具體的事情由下面的人負責。

于福運這個總經理,管著海貿公司的武裝商船。

這是他的老本行,他之前是祝師,不是帶兵的艦長。

但這幾年,基本都生活在軍艦上,指揮武裝商船完全沒有問題。

他們兩人落座,桌上的酒菜已經擺好,楊文才給于福運倒上酒。

「于總理,我敬您一杯。」

楊文才端起酒杯,立刻就把杯中的喝干了。

他這次接觸于福運,是因為有事相求。

他通過各種渠道猜測,秦王可能會開海禁。

他早就來到廣州,接觸一些本地的海商。

楊文才發現,他根本混不到本地人的圈子里,這些人極為排外。

但他了解到海貿的利潤,他又無法遏制自己蠢蠢欲動的心。

漢中標準的一匹絲綢,布店的售價是五兩銀幣一匹,工廠出廠價只有三點四兩銀幣。

這一匹絲綢,賣到西班牙所在的呂宋島,價格高達二十三兩銀子。

這是超過六倍的利潤。

楊文才了解這個消息,他眼楮都變綠了。

想要購買大海船,花費重金才買到兩條大型海船。

這還是之前的價格,現在有錢都買不到海船。

兩艘海船出海,那基本是有去無回,楊文才必須找一個靠山。

還好他佷女去馮三秋在廣州,牽線搭橋聯系上于福運。

廣東海貿公司所屬的船隊,它擁有武裝商船,能保證船隊在海上的安全。

他們兩人喝了幾杯酒,楊文才說道:「于經理,恭喜你擔任廣州海貿公司總經理。

這是一個極容易做出成績的位置。」

于福運只是木然的點點頭,他知道自己的水平,他不是經商這塊料。

公司經商的事情他一概不管,主管軍艦,不插手商貿,只要公司能正常運轉就可以。

「我也近期剛到廣州,公司的業務還不算了解。

你要找我賣東西,我也不了解市場,廣東海貿公司有專人負責這個業務。」

這畢竟是他戰友馮三秋介紹來的人,不好直接拒絕,只能婉拒。

楊文才那可是比猴還精的人,只憑借于福運的表情,他就知道事情要糟。

他知道在寒暄下去,于福運直接拒絕,之後的事情就難辦了。

他之前也接觸過軍轉民的官員,這些官員共同表現就是又臭又硬。

他們已經習慣軍隊中的條條框框,所有辦事規則,都按照規章制度來。

「于大人,我不是找您推銷貨物。

我是想問問,海貿公司幾時能出海。

我也夠買兩條海船,準備出海做生意。

但我了解到大海之中太危險,想跟著海貿公司的船隊一起行動。

只要您允許我們船只跟隨,我們可以付出一定的代價。」

于福運看到楊文才,不是找他賣東西。

他仔細回想海貿公司的條例,海貿公司其中有一個條例。

允許海海公司的武裝商船,救助在大海上遇到危險的船只。

「海洋是大家,不是我們海貿公司,你們走在航路上,我們也不會進行驅趕。

遇到海盜,允許你們向我們船隊靠近。

現在碼頭還沒有建設好,還有些物品沒運過來,預計是五月五日出海。」

楊文才听到于福運松口,他終于放心下來。

有海貿公司的武裝商船護衛,他第一次出海會更加安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