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節 琉球的風

元老院外務省大樓剛剛落成不久。新古典主義的三層紅磚建築,中間主樓頂部的鐘樓上安裝的新款大鐘上不但有「臨高標準時間」,鐘盤上還有另外三個小鐘盤。分別是(不存在的)格林尼治時間、(也不存在的)歐洲中部時間和(同樣不存在的)美國西部時間。

這三種時間,別說歸化民看不懂,只要高中地理上課的時候不認真的元老也一樣看不明白。只是充分的體現元老院外務省的「天下布武」的野心。

不過,眼下的外務省嚴格意義上說只是個大號貿易代表處而已。現代人所熟悉的外交體系觀念,是來自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之後歐洲各國簽署的《威斯特伐利亞條約》。

該條約的簽訂標志著現代意義上的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關系體系與外交體系的形成,從此「國家」取代了「君主」「貴族」「領主」這些主體。也被稱為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在此之前,外交體系是非常含湖和混亂。在東亞是中國特有的朝貢體系,並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外交體制。而在歐洲和中東、近東,外交更多的是各國使者之間的出使、談判。雖然在各國也出現了類似「大使」「領事」這樣的常駐外交人員,但是他們的具體職責和所代表群體含混不清,有的代表國家,有的代表君主,有的干脆只代表某個商業機構。

正如元老院的外務省,雖然是按照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組建的外交部門,但是長期以來只是個商業代表機構而已。這些年來締結的條約的實體主要是各式各樣的東印度公司最出名的自然是荷蘭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了;唯一稱得上是政治實體的也就是德川幕府麾下的對馬藩和耶穌會。

要說工作內容,這個堂皇的機構的大多數業務其實都屬于殖民和貿易部。以至于何影開玩笑說司凱德是自己的「首席秘書」。

所以相何影還兼著一個宗教事務官的頭餃,比起虛無縹緲的「外交」來說,這份工作的佔據了他更多的工作時間。

他位于三樓的辦公室裝修的「富麗堂皇」,和元老院崇尚的簡樸氣氛格格不入。其目的自然是為了彰顯元老院的「赫赫威儀」。

辦公室外面,是華麗的「候見廳」。實話說,難得有外來使節來到這里,在這里等待的,大多是來請示報告的歸化民干部。有時候,也會有個把元老。

此刻,一位年輕的元老正在候見廳里坐著等候何影的會面。

三樓的辦公室,舊的設施已經悉數清除,新的設施還全部搬進來。這間辦公室的新主人,現外務相兼宗教事務官何影,正打量著眼前這位略有些拘謹地把手放在膝蓋上,正坐在辦公桌對面的年輕元老。

這位趙彥昊元老在D日之前是個讀于日本某所野雞大學畢業生,因為專業選的有問題,畢業即失業,在便利店打工的時候深感前途一片渺茫,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最後一批上了豐城輪。

結果這位趙元老很是悲慘,因為專業是日本文學,特長是天文,雖然算不上宅男,但是由于不愛運動體質非常虛,連基本勞動力都做不好,很快就淪為了醬油眾中最為醬油的一類。

為了人盡其力,這位趙元老多數時間是在芳草地學校擔任文科老師,或者為小元老定向輔導日語;抑或者是閑的沒事被鐘利時博士抓到虎頭村天文台打下手。後來地盤擴大了,行政干部短缺,又被派到了瓊南某縣當了兩年的縣主任。反正瓊南的縣份人口極少,經濟近乎沒有,只要四平八穩,自然是諸事平安。

趙彥昊在瓊南某縣的海邊,吹著海風,看著自己的手下在碼頭上征收漁業稅,「勸說」漁民加入「縣漁業組合」,心里非常的不是滋味。

他是日語科班出身,又在日本留學多年。所以平秋盛當初就約他去平戶,他考慮自己不會游泳又顧慮此行有一定風險,猶豫之際被喬田至給搶了先,結果任天堂社長的職務沒拿到,只得了一個安慰性的「取締役」(董事),等于是又當了幾年醬油眾。

何影之所以叫這位元老來到外交省,倒不是因為趙彥昊在元老院大會上詳盡地提交了荷蘭人購買渡渡鳥進行養殖這一令農林水產省的諸位元老和剛從三亞回來的某位軍界巨頭紛紛點頭,表示很值得考慮的提桉,而是私下提交給外務省的與琉球王國進行聯系,並且建立外交關系的提桉。

「何相……」趙彥昊一本正經地開口,就差沒點讓剛剛端起茶杯喝水的何影嗆到。

「別這樣,趙同志,雖然這叫法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令我感覺哪里怪怪的,你就叫我名字好了,」何影清了清嗓子,接著恢復一臉處事不驚的表情,說道,「你就是那位寫信給外務省,提議與琉球王國取得外交聯系的元老吧。」

「沒錯,」趙彥昊很用力地點了點頭,「的確是我提出了這個建議。」

「你的建議很好,大家對這個提議很有興趣,包括平秋盛和喬田至兩位元老也支持這個建議,」何影接著說道,「我想知道的,我們從這次‘建立外交關系’中能得到什麼呢?」

這是個很有殺傷力的問題,元老院本質上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政權,它的很多決策其實更多的是出于利益的考量,而不是簡單的追求「威加海內兮」。這一點上,不論是和歐洲的東印度公司之間的交往,還是和耶穌會的勾兌,再或者涉足到朝鮮李朝和對馬藩,插手中南半島地區……都有各自的經濟或者政治上的利益考量。

趙彥昊知道何影必有這一問,他略略思索片刻,道︰「如果單從經濟上看,和琉球建立外交關系的確沒什麼價值,」

「你倒是夠開門見山的,」何影苦笑道,「莫非你是要去當琉球大使嗎?」

「我倒沒有這個意思,琉球對我們的意義其實很小,完全不值一提。」

何影想,這人不會是吃飽了撐著來耍我了吧?要不就是精神不正常?但是仔細看對方的表情和眼神都符合鄧鉑鋆撰寫的《如何鑒定精神病》這一專著上的「正常範圍」。

「請說。」他說。

「以目前的情況來說,琉球王國存在的價值,從經濟上來說已經不值一提。」趙彥昊說,「但是從政治上,和其建立外交關系,能有效的宣示我國在東亞國際政治中的存在。扭轉目前我們只是‘大明治下亂黨’的身份。」

盡管元老院已經開始準備攻略大陸的行動,和多個東印度公司打交道,還到了日本,通過對馬藩的渠道,獲得了幕府頒發的貿易許可證「朱印狀」,加入了平戶貿易的行列,並且在擊破鄭芝龍集團之後,正式取代了鄭芝龍集團的對日貿易壟斷權地位。

但是,目前來說元老院的所有行動依然只能算是一個「大明治下的海商貿易集團」,在各國看來與鄭芝龍集團並無本質區別,盡管對馬藩已經接受了元老院的冊封,但是實話說這只能算是一個孤例。

現在元老院即將要展開大陸攻略,也就意味著要擺月兌過去曖昧不清的定位,正式宣告自己是一個獨立的政治集團一個政權。

盡管在「宣示主權」方面有許許多多的計劃和方桉,最熱門的是朝鮮和日本,但是趙彥昊認為,琉球是最合適的一個對象。首先,琉球的體量最小,國力最弱,幾乎沒有任何武裝可言。元老院無需投入太多的資源就可以迫使其臣服。

琉球在外援上的靠山無非是兩個,一個是大明,目前已經是自顧不暇;另一個是實際控制著琉球的薩摩藩。但是薩摩只有一藩之地,本身在幕府就屬于不被信任的「西軍余孽」,實際上也無力干涉元老院的行動。

所以整個行動,基本上就是一次武裝游行。而且琉球無論是在資源、貿易還是戰略上都無足輕重,元老院也無需在這里投入大量的資源。兩國建交,開展貿易,互派領事之後事情就算結束了。

「如果沒記錯的話,琉球對薩摩可是一塊肥肉,特別是黑糖,是薩摩最重要的財源。我們如果佔去了,薩摩藩能善罷甘休嗎?」

「薩摩干涉的可能性在五五之間。」趙彥昊謹慎的回答道,「如果薩摩藩真得要干涉,元老院也可以趁機以此為借口直接對薩摩進行武裝干涉,進而逼迫幕府出來談判。提前黑船開國。而且是否擴大干涉,干涉到什麼層面為止,元老院是有充分的選擇裁量權的。按照最低標準看,如果薩摩真要出兵干涉,我們打疼島津家,讓他們知難而退並不是難事。」

「嗯,我大體明白你的想法了。」何影沉吟片刻,「這樣,你且寫一份詳細的提桉書來,包括琉球的歷史、現狀和你剛才談得所有戰略層次上的考量,都寫上。我會向政務院提請審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