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後余生的黃祺林在總兵府里設宴招待著崔雲紅一行。總兵府的花廳牆壁上還殘留著戰火灼燒後的痕跡。桌椅更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原本富麗莊嚴的府邸被糟蹋的不成模樣。幾位元老見狀暗暗感慨,尤其是崔、吳二人,兩個多月前曾經到過這里,感觸更深。
遠遠的,黃家的祠堂內,出來響器敲打和僧道誦經的聲音,這是黃家在為這次劫難中死去的黃家族人舉辦喪禮。被殺、自盡的黃家族人和卷屬超過了一百人。
然而黃祺林父子卻沒有太多的感慨和悲傷,對他們來說,劫後余生要做的事情太多,容不下過多的感情。
經此一劫,黃家和整個山八港元氣大傷。公私財產損失巨萬。黃家二百余年的積蓄,更是被羅掘一空,幸而後來協議達成之後,巴斯滕一伙只能帶走「隨身財物」,才使得大多數財物被保留下來。
至于山八港商民百姓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僅在戰亂中死去鄉勇和百姓就有三四百人--整個山八港連一萬人口都沒有,可見其傷亡慘重了。
活下來人兩個多月沒有生計,又多次被海盜雇佣兵劫掠,大多一貧如洗,亟需救濟。商人們損失了貨物,面臨破產的風險,也需要黃家的幫助。
死去的人需要撫恤,活著的人需要救濟,尸體要掩埋,毀壞的房屋要重建……更不用說他們還有一筆巨額的債務需要償還。
盡管對山陸、山九等社區的「見死不救」頗有微辭,但是深究起來,往日里自家做得事情也不見得是問心無愧。經此磨難,更知團結互助的好處,盡管心懷芥蒂,還是要熱情接待派來的賀使,同他們商討要事。
至于渤泥的大王,盡管一度到了圖窮匕見的地步,此時也派來了賀使自然也要盡力敷衍。這一番忙碌,已經把父子三人折騰地筋疲力盡。宴席之上,三人疲態盡顯,一個個臉色晦暗。猶自強打精神向元老們敬酒致辭
倉促之下,府邸內自然沒什麼精美菜點,都是本地菜蔬和海里的魚蝦,簡單的料理一番。好在雙方的目的都不是為了吃,酒席上的談話才是重點。
「黃家遭此劫難,若不是有首長神威相助,恐怕會就此沉淪,老朽替山八港的百姓給首長和元老院叩謝了!」黃祺林說著就就要給崔雲紅等人下拜。
「黃老爺子快請起,受不起受不起。」崔雲紅趕忙伸手去扶,心里想著這話卻也不錯,在舊時空哥打巴魯這地方連黃家寨都沒能留下,一切都徹底消失在了雨林中。後人只能從一堆與中國相關的地名中想象著長寧山下發生的故事。
「好在此事平安度過。」
「全仗元老院的虎威!」黃世北深深一揖,「黃家實在無以為報首長的再造之恩……」
「常言道求人不如求己,黃老爺子日後有何打算?這長寧山下眾多村寨不能沒有一個主心骨。」
黃祺林長嘆一口氣,慚愧道︰「說什麼主心骨!實在是當不起……要不是元老院中流砥柱,力挽狂瀾,我輩就是喪家之犬了!」
黃祺林雖然被俘,不知道外面的情況,但是山八收復之後,他原原本本的知道了事情的前後經過--這對他來說打擊甚大,沒想到自家的二百年基業居然的脆弱,被人拿下中樞便土崩瓦解。
不過他已然明白崔雲紅話里的意思,這是要黃家歸附元老院。
是否要歸附元老院,對黃家來說已經不是選擇題了。黃家這次「復國」全靠南洋公司的出手相助。毫無疑問,元老院既然可以幫他們擔保巨額貸款,也可以馬上來「清償債務」。印度商人會毫不猶豫的把黃家的債務賣給南洋公司。
不管名義如何,南洋公司儼然已經是黃家的最大債權人了。
「……從今往後,我黃家一門願為元老院前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呵呵,你不用說得這麼夸張了。」崔雲紅笑了笑道,「你們就沒有想過,自立為國?」
這一問不僅是崔雲紅的疑問,也是很多元老的疑問。以黃家在婆羅洲的勢力來說,自立為王並不是難事。為什麼始終是渤泥王室的附庸呢。
「首長的好意心領了,我輩何嘗又不想自立,只是此地不比中原宜居,瘴病肆虐致使人丁不興才不得不仰人鼻息。平日里又多只看到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看不清大局,總覺得自己多年經營,江山安如磐石,不曾想,世人熙熙往來皆是為利……」
這話真真假假,實際上,黃家沒有自立一國是因為這二百多年來他們對渤泥政局的影響力很大,甚至影響到廢立之事,世襲天 公這個職務並不是虛餃,而是真正的統治者。
甩開渤泥國王自立,其實並不是一個有利的選擇。
崔雲紅不了解這些,還以為他們被動挨打的是因為只埋頭賺錢沒有成強力的團體。
但是,眼下元老院既然已經表露出這個意思來,黃家自然要表現的「毫不猶豫」。
「元老院對我族和此地百姓有再造之恩,歸順元老院實乃莫大榮幸!」黃世東「興奮」插話道,「我等願奉元老院為主,長寧山下各港各村寨自此合眾建國,永為大宋藩屬!」
吳廷偉點頭稱贊︰「黃老爺子和兩位爺果然深明大義!」他想了想又問道︰
「朱順燊呢?」
黃祺林略略有些不安,道︰「這孩子原來就沒什麼當皇上的念想,只想在這里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元老院若有其他安排……」
「我們倒也沒什麼安排,既然他願意留在你們這里,就讓他留在這里安心的當個富家翁,灑掃墓地,奉祀祖先。」
「是,多謝首長恩典!」
黃家和北婆羅洲各處華人集團聯合以「長寧國」的名義正式上表內附之後,元老院召開了一次會議,討論了相應的對策。
元老院計劃在未來建立類似類似聯邦制的國體。畢竟元老院再強大,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地盤都納入本土範圍進行管理。像長寧國這樣並非傳統本土範圍之內,自然資源稟賦不高、戰略位置也不突出的政權就適合作為元老院的依附國存在,與長寧國的法理關系也將作為日後處理依附國的範本。
經過一番爭論之後,最終形成了如下文件︰
1637年大宋澳洲行在元老院關于北婆羅洲地區華人地方組織建國第三次會議的決議
一、國名及首都︰定國名「長寧國」,寓意長久安寧,永佑南洋。國都定于山八港,改稱沙巴。
二、國家元首︰大宋澳洲行在元老院主席為長寧國最高領袖,長寧國地方行政制度及行政長官名義由其自行決定。
三、國土範圍︰長寧國北部直抵婆羅洲最北端的古達,南部以原哥打基納巴奴市南部的Sungai河為南界。
四、尊重朱順燊留駐長寧國的決定,建議其將大明國璽及相關文件移交博物館保存。
五、黃家持有的明國頒發的相關冊封文書、印信全部繳回臨高,由博物館收存。
五、成立長寧國開國委員會,赴沙巴指導長寧國國家制度設立及相關事宜。
六、制定《大宋澳洲行在與長寧國關系法》作為宗主從屬關系的行為準則。
在這個正式文件以外,還通過一道秘密的諒解協議。這道協議是經由黃家提出的,但是獲得了大圖書館的同意。
秘密協議的內容其實不復雜︰在目前情況下元老院同意黃家同時保留在渤泥的世襲職務和「藩屬」地位。盡管這項內容引起了部分元老的不滿,認為這是鼓勵「兩頭吃」。但是大圖書館的意見是黃家在當地二百年的經營,在宮廷內的勢力根深蒂固,現在有了元老院的支持,勢力愈發強大,不但不能主動放棄還要充分的加以利用。畢竟南洋公司目前還是在渤泥的國土上進行石油開采活動。有這麼一位強大的代理人絕無壞處。
由外務相何影帶隊的冊封船隊抵達了沙巴港,長寧國開國系列慶祝活動要持續一周的時間,崔雲紅在頭兩天的接待會露了面後就消失了。他不是個愛熱鬧的人,相較于在交際場上觥籌交錯地給黃家指點長寧國的未來圖景,他心里還有一件掛記許久的事情︰征服17世紀的京那巴魯山,現在終于得空去完成這樁未了的心願了。
听說崔雲紅要去攀登長寧山,黃世東也想起來安娜要完成祖姥轉世身的最後一道試煉︰親自登上長寧山,在升仙石上刻下自已的名字與歷代祖姥達成精神上的共鳴,並要在上面取下一捧泥土帶回祖姥廟、
「去往長寧山祖姥峰的路途凶險異常,唯有有緣之人方能得入,崔首長以元老之尊駕臨神山,必定一路順風……」黃世東勸說崔雲紅無果,只能恭敬的祝福。本來朱順燊還想一起去,但他大病後身體並不適合攀登長寧山,被崔雲紅給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