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長寧國之卷︰第二十八節 建文後裔(一)

這下吳、崔、黃三人目瞪口呆了。這人是什麼人?這代價也實在大得離譜了!就是黃祺林自己,也未必能有這樣的代價!

其實黃老爺不說這些,吳廷偉也打算給藥了,畢竟用幾劑藥就能大幅度提升黃家的好感度,這買賣不虧。但是對方如此鄭重其事,甚至到了不惜代價的遞補了,這反倒讓他不敢決斷了。

「我們來這里不是做生意的……」吳廷偉遲疑道。

見對方始終不接招,黃祺林也急了︰「此人確非常人,有不得不救他的理由,還望元老院大恩大德,出手相助……」說完黃祺林噗通一聲便跪倒在地,黃家其他人也跟著紛紛下拜。

「黃老爺子,您起來您起來!人我們救!只是你要救的人究竟是誰?」

「阿爹,元老院如今肯出手相救,就不是外人了。您老就說出來吧!」黃世東跪在一旁向黃祺林小聲提醒道。

「事已至此,也不得不說了……老身所要救之人乃是……」他遲疑了下,才繼續說道,「大明太祖皇帝第十二世孫、大明皇位的正統繼承人--朱順燊!」

黃祺林此言一出,大帳里再無人聲,吳廷偉和崔雲紅驚訝的對視了一眼,黃路更是瞪大了雙眼。大帳里只有黃祺林發出的唏噓聲和黃家人輕微的哭泣聲。

「你說誰?你再說一遍?」已經懵掉了的吳廷偉回問了一句,

「是!當年大明的建文皇帝登基後,彼時還是燕王的永樂大帝對建文皇帝削藩之舉心懷不滿,就以清君側之名打進了應天府,建文皇帝帶著太子從皇宮秘道逃出應天府,又幾經波折來到了這婆羅洲……」黃祺林以為澳洲人久居海外不了解大明之事,就講解起建文帝出逃的因果來。

「這些我都知道,你是說建文帝真的跑到渤泥國來了?!」

「確系如此,我族先祖黃公蒙受太祖皇帝大恩,又領命下南洋拓土尋金,既然建文皇帝受難逃至我處,吾輩自然是要護佑周全的。」

崔雲紅和吳廷偉完全進入了懵懂狀態,大腦一片空白,作為明朝最著名的歷史懸桉,建文帝失蹤及其下落的歷史意義這幾位穿越者是再清楚不過了。還是崔永芳推門進來讓崔雲紅回過神來。

他立刻道︰「既然你們如此誠摯的來懇求元老院的恩典,藥我們給,人我們幫你救治。」

「多謝首長……」

「藥我一會就叫人來取,病人在哪里?」

「就在我們船上--陛下病勢沉重,已漸漸不起,臣等怕他等不及……」

「不用說了,你們立刻把人抬下來,送到衛生院里先做檢查。我這邊安排人備藥!」

「是,是,多謝首長恩典!」黃祺林听聞元老院願意出手相救,不顧勸阻,立刻帶著兒子又跪下磕頭。

待到他們都退了出去,吳廷偉激動的在大帳里原地打轉起來了。

「這可是歷史性的時刻啊,我都激動得打顫了!」作為半個明粉,此刻的吳廷偉無比興奮地說道︰「歷史的真相就要展現在我們眼前!建文帝失蹤這個千古之謎就要解開了!」

他也顧不上崔雲紅和黃路的驚反應,自言自語道︰「朱順燊、朱順燊……對!太子東宮一脈的字輩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成……崔基!你看!你看他的字輩!他還是崇禎的小輩呢!

「再看他的名字,老朱家給子孫輩起名也是定了規矩的︰要按照五行相生來取。朱元章的兒子的名字帶木字旁︰太子朱標和燕王朱棣,木生火,所以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就是火字旁,同樣朱棣的兒子是朱高熾;再然後火生土,朱高熾的兒子就是朱瞻基……按照五代一個輪回進行命名。我算算啊,朱元章的十二世孫順字輩,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這麼算下來剛好又到了該取火字旁的名字了!你看!朱順燊,這TM還有三把火呢!看來他爹也是對他寄予厚望的啊!我現在很相信他是真的建文帝後人了!」吳廷偉激動得叫了起來。

崔雲紅不以為然︰「你先別激動,這人是不是建文帝後代還兩說呢,我記得以前從福建到印尼再到雲南到處都有自認自己是建文帝子孫的人,說不定這個是黃家故意冒稱這個名字的呢?」

「不大可能,一個海外的總兵能知道朱元章給子孫後代用啥字輩這種深宮家事?我不信在這地兒會有人專門二百多年都冒充朱家人來取名字了,誰有這耐心搞這種事啊?崔基,你知道朱棣為何不顧群臣的反對還要耗費巨資幾次三番的讓鄭和下西洋嗎?明面上說是去宣揚大明國威,恐怕還肩負著找到朱允炆下落的任務啊!」吳廷偉繼續用他顫抖的聲音說道︰「一定是這樣的!朱元章料到削藩朱棣會造反,留給朱允炆的錦囊里面有一條就是讓朱允炆去找他的親信黃森屏的,朱元章的謀劃竟如此之深!真乃神人也!」

「這也太匪夷所思了,那朱元章豈不是先知了?他要這麼神,預料到孫子干不過兒子,干嘛不提前把朱棣給廢了?何必留這麼一條所謂退路?」崔雲紅還是覺得難以置信。

「萬全之策嘛。」吳廷偉用一句話就滑了過去,「朱元章派黃森屏下南洋可能也只是一步閑棋,只不過沒想到最後竟然真派上了用場!」

「打住啊,這些都還只是我們的猜測。黃森屏所謂的總兵頭餃和受朱元章派遣下南洋應該只是他家編造的來歷,根本沒有任何史料支撐。而且你剛才說的什麼朱元章留給建文帝的錦囊也只是一些野史和民間傳說,是不是真的還要打個問號。再說了真要去找朱允炆這樣大張旗鼓的就不怕打草驚蛇嗎?」崔雲紅對此嗤之以鼻。

「我想朱棣之所以聲勢浩大的下南洋,還有不戰而屈人兵之意,特別是打下安南後,無疑是向朱允炆和支持朱允炆的人傳達一個明確的信號︰這大明己經是我朱棣的天下了,你們最好老老實實的把朱允炆給交出來。」吳廷偉覺得這樣一腦補整個建文帝失蹤的事情就串得起來了。

「其實他是真得也好,假得也罷,黃家很看重他是真得。既然如此,我們救他就不虧。起碼可以拉攏黃家。」崔雲紅說。

「沒錯,雖說現在藥物緊張一些,但是救治一個人用不了多少藥。除了提升黃家的好感度,你們想沒想過建文帝後代的出現有多大的政治意義?」

「對的對的,正好我們和大明撕破臉了,如果是真得,我們把建文帝的後代拋出來可就有夠崇禎受的了。」黃路也來了精神。

「他有毛的政治意義……別人憑啥認你這個渤泥國冒出來的野皇帝?那些酸子們完全可以說這是我們為了擾亂人心找的假皇帝。再說了就算他是真得又能怎麼樣?建文帝本身在大明就有後人啊。朱允炆的五兒子朱文圭還只有兩歲留在了宮中,朱棣一直就把他囚禁在鳳陽,他和他的後代就是建庶人了……」崔雲紅不以為然。

「這個建庶人和朱順燊的地位還是天差地別的,這位可是正兒八經的建文帝太子,大明正朔吶,法統地位可比朱文圭的後代強到不知道哪里了,再說建庶人的後代,最後見于史籍是明孝宗的時候,離現在都有一百多年了,很難說還有沒有後裔流傳下來。」吳廷偉說。

「大明正朔對我們沒用。政治價值不大,我們也不太好利用。畢竟明國的法統元老院是直接不認的。」崔雲紅說,「要說價值,歷史價值還是很大,可以給建文帝下落這個千古謎桉蓋棺定論了。」

「你說元老院知道了會怎麼處理這件事?」

「不知道,按一般來說,估計哪個收集名人癖的愛好者會收下他吧,是姓杜的那個嗎?」

「好像是叫杜易斌吧,之前張羅集體婚禮的也是他,不知道會不會對這個在逃皇帝感興趣,他可是對宋應星的兄弟都不放過……」

「話說你們倆是真信朱允炆跑到文來來了?」黃路還是一臉的難以置信。

「正史自然是說朱允炆在大火中自焚,但是啊……」吳廷偉搖搖頭「這真是假得連豬都不會信!」吳廷偉這一個諧音梗著實把三人給逗笑了。

「那是怎麼個假法呢?」

「你看啊,這大火放得剛好朱允炆和太子失蹤了,一起失蹤的還有朱元章刻的十七枚傳國玉璽中的皇帝信寶(詔見各地藩王、親王、重臣及調兵遣將之用)、皇帝親親之寶(賞賜朱姓皇族之用)、皇帝奉天之寶(祭祀天地之用)、制誥之寶(給五品以上官員下詔之用,用得最多的寶璽)、敕命之寶(給六品以下官員下詔使用)……你說人被燒死了就算了,這玉璽還能被這點火燒化不成?並且還都是最重要能下旨的寶璽,朱棣要能拿到朱元章的玉璽還用的著自己重刻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