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四十七章 突然認真起來

見許衛國答應吳蘭高興得不行。

「哥,謝謝你!」

吳蘭很認真的道。

許衛國笑了笑,「丫頭,怎麼突然這麼認真起來,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你既然叫我一聲哥,那我自然盡全力幫你。」

吳蘭點點頭,「哥,我發現你比我親哥還要親!」

「我爸爸要是見到你,怕是都想把你認為干兒子!」

許衛國趕緊搖頭,「小蘭,咱們可事先說好啊!我是你哥,你是我妹,但你爸要是想佔我便宜,那我可不干!」

吳蘭無奈笑道︰「哥,你這話要是被我爸听到,那可得傷心。」

許衛國︰「傷心干嘛?我說的可是事實!」

「好了,你這飯也吃了,事我也答應你了,趁著天還不算太黑,趕緊回家去吧!路上小心一點。」

吳蘭都著嘴道︰「哥,你就這麼想要我走啊!」

「那我就偏不走,你不是說晚上還要上課嘛,那我也得留下來上課!」

許衛國︰「你是認真的?」

「當然了,現在我舅舅好了,都已經回工作單位去了,我也沒啥事情做了,這麼早回去也無聊,還不如在這里跟著你一起學習!」吳蘭道︰「跟著你比跟著吳世雄有意思多了!」

「行吧!」許衛國點點頭,「既然你想要留下來學習,我也不好趕你走,等會上完課,再是送你回去,不過冉秋家更近一些,我得先送她,你可能得跟著我們先繞一下!」

吳蘭連忙點點頭,「這當然沒有問題!」

就在這個時候,杜月走了過來,「衛國,小蘭,你們在聊什麼呢?這麼投入。」

許衛國無奈道︰「小蘭這丫頭不想這麼早回去,非得跟著我們學習,我只好答應她了。」

「一起學習這是好事啊!」杜月很快反應過來,「你是擔心小蘭回去一個人不安全吧,那等會一起送了。」

許衛國點點頭,「嗯嗯,我們一開始也是這樣決定的。」

吳蘭挽住杜月的胳膊,「嫂子,你運氣真好,找到我哥這樣的好男人,今後我找男人得比這哥這樣的人找。」

杜月笑著點點頭,「你的想法很不錯,很多人也都是這樣說的,不過衛國就這麼一個,和他一樣優秀的更是少得可憐,我勸你還是降低一點標準,要不然怕是要成為老姑娘!」

吳蘭︰「」

「嫂子,沒你這樣炫耀的!」

就在許衛國三人聊的開心的時候。

婁曉娥開口道︰「衛國,你們在干嘛呢?趕緊過來啊,冉秋都開始上課啦!」

「來了來了!」杜月連忙拉著吳蘭的手離開了。

許衛國則是在後面慢悠悠的跟上。

看到許衛國過來,婁曉娥開口道︰「衛國,剛剛冉秋給我們講了水的知識,你再給我們講講唄。」

許衛國笑了笑,「冉秋講得比較簡單,我講得可能比較復雜!」

「沒關系,我就喜歡听復雜一點的。」婁曉娥自信滿滿的說道。

「你們的意見呢?」許衛國看向其他人。

「多擴展一下知識是有好處的,我同意。」吳蘭點點頭。

「我也同意。」杜月。

「許大哥,你就講講吧,我也很想听!」冉秋開口道。

「那行,我就講講!」許衛國點點頭,「水,讀作shu ,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其本義是河流,引申泛指一切水域;又由表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引申泛指某些液態物質;又由水靜則平衍生出水準、用水測平的含義,即《說文解字》所謂的「準也」;還有游水、五行之一、生活在各類水體中的生物等含義。」

「這個冉秋剛剛已經講過了,衛國,你得說點我們不知道的!」婁曉娥道。

「別著急,咱們一點點來。」許衛國微微一笑,「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也叫氧化氫。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地球表面約有71%被水覆蓋。它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空氣中含量雖少,但卻是空氣的重要組分。純水導電性十分微弱,屬于極弱的電解質。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電解質而有較多的陰陽離子,才有較為明顯的導電性。」

「水在常溫下為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水在3.98℃時密度最大。固態水的密度比液態水的密度小,所以冰能漂浮在水面上。水結冰時,體積略有增加。在標準大氣壓下,純水的沸點為100℃,凝固點為0℃。水分子是極性的,即水分子的正負電荷中心不重合,這使得水成為一種很好的溶劑。很多常見氣體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氨氣、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這些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壓力、氣相分壓等因素有關。」

「水是人體正常代謝所必需的物質,正常情況體每天要通過皮膚、內髒、肺以及腎髒排出1.5L左右的水,以保證毒素從體內排出。兒童體內有80%的水,老人體內則有50%~60%,正常中年人體內則有70%的水。水在機體內有許多重要功能︰水是細胞原生質的重要組分;水在體內起溶媒作用,溶解多種電解質;水在體內起運輸作用,可以傳遞營養物質、代謝廢物和內分泌物質等;水有較高熱導性和比熱,可作為「載熱體」在體內和皮膚表面間傳遞熱量,有助于人體調節體溫。」

「關于地球上水的來源有許多各不相同的認識,各有各的道理,但真相究竟如何,還有待于科學家們收集更多的客觀證據,以揭開這個謎。眾所周知,地球表面72%的面積被水覆蓋。然而,地球上的水從哪兒來,卻始終是未解之謎。科學家通過對來自隕石和地球地幔岩石樣品的同位素分析顯示,水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比此前預期的要晚很多。這在很大程度上反駁了此前很多科學家所持有的「水是地球形成階段時期由隕石表面的冰層轉變而來」的說法。地球上水的起源和形成時間決定了地球演化的方向和生命起源的時間。對于地球上的水的來源,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外源說」和「內源說」兩種說法。

外源說顧名思義,外源說認為地球上的水來自地球外部。而外來水源的候選者之一便是彗星和富含水的小行星。被譽為「髒雪球」的彗星,其成分是水和星際塵埃,彗星撞擊地球會帶來大量的水。而有些富含水的小行星降落到地球上成為隕石,也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為0.5%~5%,有的可達10%以上,其中碳質球粒隕石含水更多。球粒隕石是太陽系中最常見的一種隕石,大約佔所有隕石總數的86%。正因如此,一些科學家認為,正是彗星和小行星等地外天體撞擊地球時,將其中冰封的水資源帶入地球環境中。

然而,科學家研究發現,大多數彗星水的化學成分與地球水並不匹配。此外,上述科學家認為,既然隕石是在地球形成階段就已經降落到地球的,那麼應該在地球的地幔中留下相應的化學痕跡。如果水確實是在這一階段由隕石帶到地球上的,那麼地幔中的同位素水平和隕石中的同位素水平應該相同,而當他們將隕石中釕同位素及地球地幔中釕同位素進行對比分析後卻發現,兩者的同位素水平並沒有任何相似之處。

據此,科學家表示,這證明,如果水確實是由彗星或小行星帶到地球上的,則其來到地球上的時間並不是地球的形成期,而是地球演化到形成地殼和地幔之後的時期。但並不排除另一種情況,即水最開始其實是星際塵埃的組成部分,而地球則正是由星際塵埃所組成的。外來水源的另一個候選者是太陽風。太陽風是指從太陽日冕向行星際空間輻射的連續的等離子體粒子流,是典型的電離原子,由大約90%的質子、7%的α粒子和極少量其他元素的原子核組成。

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水是太陽風的杰作,太陽風到達地球大氣圈上層,帶來大量的氫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這些原子核與地球大氣圈中的電子結合成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過不同的化學反應變成水分子,據估計,在地球大氣的高層,每年幾乎產生1.5噸這種「宇宙水」。這種水以雨、雪的形式降落到地球上。更重要的是,地球水中的氫與氚含量之比為6700:1,這與太陽表面的氫氚比也是十分接近的,這可以充分說明地球水來自太陽風。

但太陽風形成的水是如此之少,在地球45億年生命史中,也不過形成了67.5億噸水,與現今地球表面的水貯量不過九牛一毛。

內源說,自源說認為地球上的水來自于地球本身。地球是由原始的太陽星雲氣體和塵埃經過分餾、坍縮、凝聚而形成的。凝聚後的這些星子繼續聚集形成行星的胚胎,然後進一步增大生長而形成原始地球。地球起源時,形成地球的物質里面就含有水。

在地球形成時溫度很高,水或在高壓下存在于地殼、地幔中,或以氣態存在于地球大氣中。後來隨著溫度的降低,地球大氣中的水冷凝落到了地面。岩漿中的水也隨著火山爆發和地質活動不斷釋放到大氣、降落到地表。匯集到地表低窪處的水就形成了河流、湖泊、海洋。地球內部蘊含的水量是巨大的。地下深處的岩漿中含有豐富的水。有人根據地球深處岩漿的數量推測,在地球存在的45億年內,深部岩漿釋放的水量可達現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在地球開始形成的最初階段,其內部曾包含有非常豐富的氫元素,它們後來與地幔中的氧發生了反應並最終形成了水。

水岩地球科學家傾向于認為,地球上的水來源于地球自身演化過程中的岩漿水等,天文學家更傾向于是彗星等撞擊地球帶來的水。兩種觀點誰都沒有說服誰。

很多人似乎覺得太空中的水很稀少,實際上水在太陽系中非常豐富。例如我們的臨近行星——火星,已經在其表面發現了很多干涸的河床、湖泊、三角洲、沖積扇等,這說明火星表面曾經有大量的水。科學家也相信火星地下和兩極可能藏有很多水。此外,一些小行星、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尹伯帶的天體上也有大量的水存在。而在柯尹伯帶以外的奧爾特雲更是分布著大量的彗星,這些彗星大部分就由水組成。液態水能否存在的關鍵在于星球表面的溫度。在地球上,由于溫度通常在0℃~100℃之間,因此水才可能以液態形式存在。

有的星球如金星表面溫度達到400多攝氏度,遠遠超過了水的沸點,所以沒有液態水。有的星球如火星,表面溫度達到了零下四五十攝氏度,低于水的冰點,即使有水也都冰凍了,所以也不會有很多液態水。所以水出現在地球上並非偶然,而是必然現象。地球水的「第四種形態」地球上的水絕大多數其實並不是以我們所熟知的冰、水、氣三種形式存在。水還有另外一種存在形式,這種形式異乎尋常——那就是封存在岩石中的水。

可以說,這些岩石像一個巨大的水庫,它的含水量至少與地球上所有河流、海洋和冰川中的水量加起來一樣多,或許還是海洋水量的4倍、6倍或10倍。但它們一直被深埋在我們腳下410千米處。科學家把這種融入水的礦石稱為「水合礦物質」,即「水岩」。科學家認為,這種水岩遍布地下400千米~650千米的深處,厚達240千米,比地球表面的水層還要厚。即使這種礦石的含水量只有1%,其水量也很大,實際上已相當于地球海洋水量的幾倍。」

「現在你們明白這水的含義了麼?」

許衛國看著現場已經傻眼的眾人問道。

婁曉娥先是點點頭,隨後又果斷搖搖頭,感嘆道︰「我還是覺得冉秋講得我更懂一些。」

哈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