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姜家?」蕭子規問道。
姜小魚點點頭︰「嗯,總要有個了斷,既然我親生父母回來了,上次他們怎麼說我的還記得嗎?不給他們點教訓,如何能牢記呢,我是擔心我們走了之後頭,他們還算計蕭家。」
「好。」蕭子規︰「我陪你去。」
從清平鎮回來之後,姜小魚就直接去了魚塘,和娟子成親之後,柱子因為也要多看著魚塘一些,豬下水比較少去了,不過也會偶爾魚塘不忙的時候,做一些豬下水去賣,一些每天盼著吃一碗豬下水的顧客,看到柱子回來,總是會熱絡的聊上幾句。
蕭柱子不賣多,通常賣一早上就收攤了,回去家中歇一會兒,再去魚塘替換娟子。
更多的是,他們隔三差五就會去鎮上賣黑魚,那些顧客,有黑魚就買黑魚會去,沒有黑魚他們就剛好買一碗豬下水。
反正,他們總是習慣的過來帶些東西回去。
柱子賣的黑魚又新鮮又便宜,大家都會到他這里來買。
這樣的日子,他們過得舒適愜意。
看到姜小魚過來,娟子驚喜到放下手中的漁網,上前來迎接︰「小魚兒,樁子,你們怎麼來啦,快進來坐。」
娟子忙著招呼他們進去,柱子也放下撈魚的網兜走過來,一雙手在身上衣裳擦了擦,動作隨意又自然。
如今蕭柱子也是養魚一把好手了。
「看來養魚都很順利,不過娟子,下半年會有洪水,你讓大哥提前準備一些沙袋什麼的,不要臨時抱佛腳。」
姜小魚知道每年的夏秋總有一些台風和暴雨,通常這都是沿海百姓和養魚的百姓最頭疼的時候。
「放心吧,柱子他這幾天就每天都在準備沙袋,打算多做一些,分一些給周圍的鄰居。」娟子淺淺笑道。
「對了,你們什麼時候啟程去京城?」娟子想了想問道。
「三日後就動身出發了。」姜小魚說罷,繼續道︰「日後家里就要麻煩你和大哥了,小荷那邊我和樁子已經都交代了,鋪子他們那邊會看著的,你大哥有空的話就上去鋪子多走走。」
「你們放心吧,爹娘就交給我們吧,你們安心上京,我們在青田村等你們回來。」蕭柱子拍了拍胸脯保證道。
和娟子聊了一下養魚收成的一些事情之後,姜小魚和蕭子規就走了。
站在姜家大門外,姜小魚覺得恍若隔世。
兩年前的一個半夜,她來到了不屬于自己的朝代,之後她的生命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經歷了這麼多,是眼看著日子一點點好起來的。
而姜家,這個變著法讓自己從這個世界消失的人,終于被她踩在腳下了。
姜小魚抬起手,想要叩門,卻從里面傳來吵架的聲音。
劉菊花被姜富貴一巴掌甩過來,鬢發都亂了。
「臭娘們,這東西是人吃的嗎,我要吃肉,快給我去買肉!」
「姜富貴,有菜吃你應該偷笑了,你不去干活,我賺的那點銀子還不夠買菜的,還要吃肉,你去買啊!」劉菊花捂著自己被打的臉哭著吼道。
「成天就知道哭,跟姜蜜桃一樣沒出息。」姜富貴碎了一口,看著地上的劉菊花蠻眼嫌棄。
門外的姜小魚听著里面的叫罵,覺得好笑至極。
機關算盡的人,道頭來自己一無所有。
姜小魚還是叩響了那扇柴門,里頭的人听到了有人敲門,立刻膽子提到嗓子眼。
前兩日那場笑話的認親到現在,蕭家都沒有舉動,他們本來以為蕭家會放過他們了。
現在有點都弄個動靜,他們都覺得是姜小魚過來報復他們了。
還不等姜富貴和劉菊花說話,姜俊才自己去把門給開開了。
姜小魚沒想到給自己開門的是姜俊才,一打開門,劉菊花跌坐在地上,姜富貴手中拿著一旁的簸箕要打劉菊花。
一副滑稽的場面就赫然出現在姜小魚眼前了。
「你來干嘛!」姜俊才對姜小魚一直都是懷恨在心的,一雙眼楮死死的盯著姜小魚。
他不知道前日發生的事情,但是劉菊花和姜富貴每次吵架都離不開姜小魚和蕭家,這讓姜俊才一直都記恨在心。
姜俊才也不是幾歲的孩子了,雖然這兩年沒吃多少好東西,但也是個十二歲的男生了,身高長得快,只矮了姜小魚一個頭。
坐在地上的劉菊花看到是姜小魚來了,連忙起身把姜俊才拉到自己身後,警惕看著她。
「姜小魚,你要干嘛,我們已經變成這樣了,難道你還不滿意嗎?」
看著劉菊花一副護犢子的架勢,姜小魚覺得挺好笑的。
要說回來,姜家最貪心的不是劉菊花,是姜蜜桃,她雖然沒有之前的記憶,但是姜蜜桃在她的印象里,從來都是貪得無厭的,姜富貴也是,貪財,劉菊花說到底也是個可憐人而已。
姜小魚走上前幾步,身旁跟著蕭子規,她笑了笑,說道︰「怎麼,這麼怕我過來嗎?怕什麼,我又不會吃人,也不會搶東西。」
姜富貴現在見到姜小魚,也蔫兒了不敢說話。
「而且,我現在是侯府千金,見了我,卻是連禮都不行了?」姜小魚說道。
「小魚兒,你行行好吧,放過我們吧,我們如今已經是青田村最慘的了,你就當好人有好報,放我們一馬,俊才還小,他還需要我們啊。」劉菊花一手護著姜俊才,一邊懇求著姜小魚。
姜小魚冷笑一聲,看著她,一字一句道︰「當初是誰在說,我是在河里被撿到的,都是哪些青樓女子生下來不要的丟河里的,這些話,請問你都還記得吧?」
劉菊花看著居高臨下看著自己的姜小魚,心底害怕極了,嘴唇都忍不住顫抖。
「是我有眼不識泰山,是我嘴巴壞不該這麼說,是我,我錯了,小魚兒,你看著我們養你這麼大,放過我們。」
「放過你們可以,不過讓姜蜜桃親自跪下來跟我道歉。」姜小魚直起身子,雙手環胸,一臉悠然自得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