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35章︰朝野上下,風起雲涌

皇太極撤兵了,沒有任何征兆!

在王立和陳奇瑜看來,那這家伙做事兒顛三倒四的!

不是麼?

凶神惡煞地殺到大凌河,勞師動眾挖了四條壕溝,還放言要圍城兩年!

幾日前,氣勢洶洶地殺向錦州,放言不破此城不回盛京!

這才沒過幾天呢,怎麼就撤兵了?

當初的豪言壯語哪去了?

當初的威武霸氣哪去了?

如果我是你啊,實在沒臉見人,早就挖個坑躲進去了!

「廠公啊,皇太極撤兵是假,想讓我放松警惕才是真!

你看啊,皇太極的主力駐于西平堡,如果是輕裝騎兵,只需半日就能殺回大凌河!」

「呃……對,你的話很有道理!

不過,無所謂!

只要他沒有引兵北上,他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我奉陪到底!」

「對了,廠公,皇太極在重新修築廣寧城,我覺得是個機會啊……」

「高公公,高公公……」

門外突然傳來宋哲的聲音,陳奇瑜和袁崇煥郁悶至極,趕緊躲到內殿。

「呯!」

房門被高起潛一腳踹開,怒指著王立︰「王公公,你為何不出兵?還要等到幾時?

皇太極欺壓我漢人百姓,你為何無動于衷?」

「呼,呼,呼……」

王立自顧自吹打著紅薯,懶得多看高起潛一眼!

于是,高起潛越發生氣,大怒道︰「萬歲爺派來的史官,馬上就到,你看著辦吧!」

音落,重重地摔門而去!

王立的臉上,一絲殺氣一閃而過!

「呃……廠公啊,其實,高公公沒什麼壞心思的,你別往心里去啊!

對了,八旗兵撤走,積壓了一個月的信函馬上送到,數量肯定不少,我得去清理一下!」

尋了個借口,宋哲滿臉堆笑著離開。

很明顯,他仍在左右斡旋,試圖化解兩人的矛盾。

其實,對于司禮監的幾個太監,王並不討厭或敵視他們!

前幾年的很多時候,他們明里暗里幫了不少忙,在朱由檢跟前說了許多自己的好話!

這些事情,王立從未忘記!

他之所以討厭高起潛,只因他是個監軍!

如今,八旗兵撤走了圍城兵馬,沒等到詔回高起潛的聖旨,卻等來了史官!

實在讓人郁悶!

好像,朱由檢很喜歡派史官!

上次圍剿流賊的時候,也是如此!

竟然大言不慚地說,要把自己的豐功偉績全部記入史冊,流芳百世!

你的好意,我心領了!

問題是,你就不考慮我的感受?

讓我流芳百世,你嘴上說說,或者做做樣子就行,派史官過來干嘛?

到底是監視我還是束縛我?

不必說,在我的身邊安插史官和監軍,都是那群噴子在作梗!

狗日的,一刻也不讓我安寧,簡直是得寸進尺!

等我回過頭,把你們一個個全部做掉,全部沉到大運河里!

「廠公,廠公,大事不好!」

宋哲匆匆入殿,遞上一封信函︰「四川巡撫劉漢儒,被萬歲爺詔回了京師!

同時,陳士奇,被任命為新的四川巡撫!」

「靠!」

王立大叫不好,趕緊接過信函!

閱後,氣得渾身直抖!

劉漢儒,前兵部左侍郎李松的外孫,進士出身,在朱由檢還是「信王」的時候,做過他的老師!

崇禎四年,劉漢儒被調往四川任巡撫,一直持續到現在!

四川「試點變法」的那兩年,王立封鎖了出入四川的道路,徹底地放飛自我,巧立名目,先後殺掉了一千多朱氏宗親!

其間,劉漢儒一直在左右斡旋,試圖緩和王立與蜀王系的矛盾!

司禮監太監巡查四川時,劉漢儒並沒有亂說話!

在他的口中,四川的煙葉「確實」遭了蟲災,大面積減產絕收!

不論出于何種目的,劉漢儒始終很听話!

離開四川的這兩年,他從沒有向朱由檢上書告狀!

所以,王立從沒想過動他!

沒想到,隨著朱由檢的一紙調令,劉漢儒即將回京任職!

這可不得了!

他一回京,自己在四川的所作所為,再也瞞不住了!

僅僅是殺害朱氏宗親,或者在四川的偷稅漏稅,死一百次都不夠!

不論如何,一定要把劉漢儒留在四川!

或者,想辦法讓他閉嘴!

還好,還好,朱由檢的調令,是半月前發出!

新任的四川巡撫陳士奇,也是在半月前離京!

等他趕到成都,做好交接工作之後,劉漢儒才能啟程返京!

還有時間!

趕緊飛鴿傳書,讓陳王廷到巫縣攔截聖旨和陳士奇,還來得及!

宋哲的速度很快,幾只信鴿,馬上就騰空而起!

王立稍稍放了心!

但很快,又升起一個疑問!

陳士奇到四川任職,到底是誰的主意?

對方的目的,除了想搞死自己之外,還想竊取四川的變法成果!

這家伙,真夠狠的!

通過這幾年的建設,四川百姓雖然背了不少的債務,但整體上衣食富足,對西廠感恩戴德!

沿河而建的「錦江新城」,已經建設到二十四期!

每日的華陽碼頭,南來北往的客商,慕名而來的才子游客,絡繹不絕!

成都城南的繁華程度,快要趕上秦淮河了!

每年幾千萬的收入,絕不能落到別人手上!

朱由檢的調令和新任巡撫,可以攔截一次,卻不可能無休止地攔截!

如果是朱由檢的意思,那還好辦!

就怕是,某些朝臣的主意!

「廠公,根據已有的資料,這個陳士奇,字弓甫,號平人,福建漳浦人,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進士出身,時任中書舍人;

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升任禮部主事,不久後遷任廣西提學僉事;

次年,因父喪回鄉丁憂;

半年後,丁憂期滿,遷任重慶兵備、貴州兵備;

幾個月前,陳士奇屢獲升遷,從貴州學政躍升為兵部左侍郎、右僉都御史!」

「嗯,果然有問題!」

王立點點頭,冷冷說道︰「陳士奇不過是小魚小蝦,提拔他的人才是幕後黑手,趕緊查!

這家伙,敢把觸手伸向四川,膽子還真不小!

不管他是誰,先弄死再說!」

「呃……好……」

宋哲連連點點頭,繼續遞上兩封書信︰「廠公,張獻忠、羅汝才、劉國能出湖廣,與左金王、革里眼等部匯合,很可能流竄安慶;

另外,李自成自鳳翔渡過渭河,在寶雞擊敗王承恩部,繼而甩開洪承疇的包圍,進至涇陽、三原等地,與過天星、蠍子塊兩部賊兵匯合,方向不明!」

「是麼?」

王立淡然一笑,似乎早有預料,隨手接過信函。

流賊再起,朱由檢肯定得到了消息!

奇怪的是,他為何沒有詔我回京,還派來監軍和史官?

難道,他認為,流賊已經是強弩之末?

這也太天真了吧!

又或者,他認為遼東的戰局更為重要,怕自己分心?

如果真是這樣,朱由檢那孩子,也挺體貼人的嘛!

不錯,不錯,孺子可教!

「報……廠公︰薊遼總督楊嗣昌,派人送來信函,請廠公速速批示!」

「楊嗣昌?」

聞言,王立趕緊接過信函。

這個……朱由檢詔楊嗣昌回京,到底是幾個意思?

去年,孫承宗卸任之後,為了推月兌「破虜總督」之職,王立向朱由檢舉薦了楊嗣昌,做為自己的擋箭牌;

只不過,楊嗣昌在遼東的表現沒能讓朱由檢滿意,又逢皇太極兵進朝鮮,「破虜總督」還是落到了王立頭上;

到任後,王立並沒有對楊嗣昌委以重任,而是讓他駐守在後方的寧遠城;

而今,朱由檢詔楊嗣昌回京,到底是為何?

罷了,無所謂!

楊嗣昌的「大賢」,本就是自己吹捧出來的!

他要回京,讓他回去便是!

他走之後,正好提拔曹變蛟和曹鼎蛟!

這兩人加上何可綱,寧遠城定然無憂!

不過嘛,楊嗣昌手握聖旨,臨行前卻向自己請示,足以說明他處事的八面玲瓏!

既然他給我面子,那就不必為難他!

簽了楊嗣昌的離任申請,宋哲再遞上一封信。

閱後,王立表面上未置可否,心里卻怒罵不止!

這個朱由檢,怎麼老是不听勸?

上一次,你提拔熊文燦為「兩廣總督」的時候,我就告訴過你,這人不可重用!

你為什麼不相信?

為什麼任命他為「湖廣總督」?

對了,張獻忠那廝在湖廣!

熊文燦這家伙,千萬別壞事兒!

想到這里,王立心頭一緊,趕緊抓過紙筆!

奏書寫到一半,卻又停了下來!

不對!

總感覺,什麼地方不太對勁兒!

一般來說,朱由檢詔某人回京,必是委以重任!

先有一個劉漢儒,這會兒又來一個楊嗣昌,再加一個熊文燦!

若說這兩人是因為自己賞識,或者與自己有「交集」被詔入京,那麼,熊文燦呢?

自始至終,極力反對提拔熊文燦的人,好像只有自己吧!

可以確定的是,這三人都與自己有關聯!

而且,這三人的升遷,必是經過內閣的同意!

這就有些玄妙了!

溫體仁!

這個笑面虎,到底在玩什麼把戲?

查!

趕緊的,把溫體仁查個底朝天!

「報……廠公︰城外來了好幾百個百姓,全都是漢人,是從廣寧城逃過來!」

「不,不能讓他們入城!」

王立蹭地彈起身,恰逢高起潛破門而入︰「廠公,那是我大明的百姓,為何不許他們入城?」

說罷,大步往里走!

跟隨高起潛入殿的,還有兩名史官!

王立眉頭一緊,嘴上仍然寸步不讓︰「沒那麼多「為何」,我說不許就不許!」

「廠公,你可要考慮清楚,那是我大明的百姓,是從廣寧城逃過來的,追兵就在身後!

如果這批百姓遭到屠殺,你如何向萬歲爺交待?」

「交代?沒問題!」

王立嘿嘿一笑,將被子裹在身上,緩緩往外走︰「高公公,咱們去城頭上看個清楚,我馬上就給你交代!」

高起潛一臉懵逼,稍加猶豫,趕緊跟了上去。

城頭上,寒風凜冽!

城外,數百名百姓衣衫襤褸,踉踉蹌蹌地翻過壕溝,呼天搶地,不顧一切地往城門口奔來!

在他們的身後,百余名八旗兵棄掉戰馬,越過壕溝,揚著明晃晃的大刀緊追不舍!

見狀,祖大壽連番請戰,高起潛喋喋不休,城上的明軍群情激憤!

王立卻面帶笑容,冷冷看著這一切!

哼!

前些天,八旗兵押來一批漢人奴隸,試圖重建廣寧城,確實不假!

但是,廣寧城距此八十余里!

這冰天雪地的,那些百姓手無寸鐵,如何能從廣寧城逃到大凌河?

八旗鐵騎,全都是吃素的?

追了八十多里,追不上幾個百姓?

所以嘛,若說百姓中沒有細作,鬼才相信!

呵!

我倒要看看,我不開城門的情況下,那些追兵如何收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