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主的意思是,要以潮州府的糧草軍需供應為要挾,迫使鄭成功出兵漳泉,牽制清軍?」任僎忽然想到了世子孫征淇早早就被被派去了廣東,現在听孫可望那麼說,便理所當然地以為這是孫可望下的一盤大棋。
「那你就太小瞧鄭成功了。」孫可望冷笑一聲,道︰「鄭成功雖然表面上屢屢推月兌封王,但孤懸東南多年,早已經自成體系。自去年起,又有了潮州府的糧草軍需供應,手下軍隊迅速膨脹,如今兵多將廣,還有海貿支撐,怎麼可能會被這個要挾?」
「而且,若是因此逼急了鄭成功,說不得他就不是態度曖昧了。若是他真的投了韃子,那咱們最擔心的事情,可就要發生了。」白文選看了一眼任僎,拱手抱拳補充道。
「不,不,不」孫可望無奈地搖了搖頭,他忽然發現︰自己手下的大將,居然只把鄭成功當作了一般的軍頭。或許他們也和之前的清廷一樣,覺得那幾艘船,幾個島,無非就是加強版的張名振,實力也不過如此罷了,更不會覺得鄭成功有什麼稱帝自立之心。
「鄭成功絕無可能投降韃子,而且實力也絕非張名振所部能比。只是當前其部新兵訓練不足,還不到出兵的最佳時候。但孤默許他壯大,可不是要他有更多資本和清廷和談,最後隔岸觀火,坐收漁翁之利的。」
孫可望比在場的這些人都要了解鄭成功,也是在場眾人中,唯一一個清楚鄭成功真實實力的人。而且,他毫不懷疑,以鄭成功當前的實力,如果他以潮州府的糧草軍需相要挾,對方絕對會主動過來幫忙運糧,以防不測。
「那國主的意思是要派陳少川破壞鄭成功和韃子的和談?」任僎很快想到了另外一個可能。
大帳之中的諸將聞言,都一同看向了孫可望,軍情司的事情他們都不清楚,便是兵部尚書任僎,也只是負責傳遞情報,稍微知道一些內情罷了,並不能過多插手。
「嗯。」只見孫可望點了點頭,微微笑道︰「此事孤早有準備,江西和福建的清軍一兵一卒都過不來。既然鄭成功現在手下有了那麼多兵馬,也是時候和清軍消耗一番了。不然,孤做了那麼多,豈不是白費功夫了?」
當初制定反攻計劃的時候,孫可望便和諸將設想到了各種各樣的可能,並為其中一些極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準備,當下遇到的兵力困境,便是其中之一。
畢竟,戰場並非只有一處,清軍的兵力也著實雄厚,大西軍又是主攻方,內部還存在著許多齟齬和斗爭,以至于有的地方兵力緊張,有的地方兵力雄厚。譬如廣東一線部署了如此之多的兵力,于整體戰局而言,根本就是一種浪費。
當然,若是福建戰場能被盤活,那這支在崇山峻嶺中施展不開,難以揮師北上進攻江西的部隊,就能被充分利用了。孫可望想要自己麾下的部隊消耗得少一些,就得讓李定國和鄭成功的兵馬在福建,江西消耗得多一些,把清軍死死拖住。
不然,等擊敗了清軍,拿下了南京之後,孫可望就免不了要和李定國,鄭成功打一仗了。「代明稱帝」可不是過家家,若是到了那時,李定國和鄭成功的實力仍舊十分強大,手下有一省之地,數萬百戰大軍,絕對就免不了血流成河了。
而此時,一片紛亂的武昌城內,洪承疇確定大西軍已經退兵,孫可望沒有乘勝攻城的行動之後,也趕緊召集諸將,對退入城中的三千余潰兵進行安置,並把其中尚有戰斗力的精銳重新編列,隨時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
等到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時間已經到了傍晚,洪承疇顧不得休息,又將退回城中的那些敗將召集起來,要討論出個守城的方略來。
「督師,末將早就說過了,夜襲如此冒險,是要不得的,一旦出了什麼意外,後果不堪設想。咱們就乖乖守城,便是士氣低落些,也還有回旋的余地,只需等待城外明軍力竭即可。否則,便是像今日這般,損兵折將,士氣更低了。」劉芳名仗著自己接應有功,對著洪承疇便是一頓輸出。他不敢對付屯齊這個滿清貝勒,難道還不敢對付一個漢臣?
屯齊,李本深,胡茂禎等軍中的激進派一時無言。別說是劉芳名說得沒錯了,便是說錯了,他們打了敗仗,這個時候也沒有底氣反駁什麼。
經此一敗,城內大軍的士氣十分低落,洪承疇,屯齊等人的威望都嚴重受損,他們必須給個說法出來,否則絕對難以服眾,更無法安撫數萬守軍岌岌可危的軍心。因此,在這場有著眾多中高層軍官參與的軍議上,他們都得擺出一副虛心認錯,認真檢討的姿態來。
而劉芳名的所作所為,似乎不止是為了避免出戰,保存實力,更是要借此提升自己的聲望,謀求更大的前途。不然,他就不必得罪洪承疇了。
洪承疇听罷,心中一陣憋悶,臉上一片陰霾。王輔臣見狀,當即出言︰「劉將軍,話也不能這麼說,當初決定要夜襲的時候,你也是同意的,這個時候,咱們反而成了我們的錯了?總不能因為行動敗了,就一定是錯的吧?」
王輔臣此話一出,屋內其他力主夜襲的將領便像是受到了鼓舞一般,頓時恢復了些精氣神。他這番話可不只是幫了洪承疇,更是幫了屯齊。
「其實此次夜襲也不能說完全無功而返,雖然出師不利,但也並非全無收獲。」王輔臣似乎早就料到了劉芳名,劉忠等人會說這些,顯然就是早有準備了︰「這次夜襲明軍能贏,按我說,其實也是僥幸。」
「呵,王輔臣,你倒是很會為自己開月兌啊!」劉芳名瞥了王輔臣一眼,不屑一顧地冷笑道。他不敢得罪屯齊,對洪承疇也有所忌憚,但對于王輔臣,此戰之後他是真的看不上眼。
「哦,王輔臣,你發現了什麼,且快快說來。」洪承疇欣喜道。他哪里能不知道劉芳名的心思,但他在高位,劉芳名想要翻天,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王輔臣得令,隨即拱手抱拳,繼續說道︰「末將親臨一線,和明軍搏殺了數回,手下還有一神箭手,一箭射中了賊首孫可望。雖然未能擊殺之,但足以令其膽寒。在這軍中,恐怕除了屯齊貝勒,無人比我更清楚明軍的實力了吧。」
說著,王輔臣看了一眼劉芳名,又繼續說道︰「其實,從末將和明軍交戰的情況下來看,若非賊首孫可望死戰不退,此次夜襲,恐怕早就勝了。督師和貝勒以兩面誘敵,從中間突破的計劃沒有錯,錯就錯在孫可望不怕死!」
此話一出,屋內頓時一片躁動,隨後議論紛紛起來,原本洪承疇和屯齊的計劃便是建立在孫可望怕了的基礎之上的。所以才有了退而求其次的利用夜襲中軍大帳,嚇跑對方的冒險行動。若是孫可望不怕,豈不是說明這次軍事行動全然失敗了?
「若是如此,豈不是明軍就算遭此一擊,孫可望也根本不會後撤?」當即有一個總兵驚恐地問道。
「確實如此!」王輔臣直截了當回答道,但隨即話鋒一轉,又道︰「孫可望是不怕死,可是他手下的士兵卻怕死。不然,明明就是咱們中了埋伏,八千對六萬,甚至七萬,又如何能撤出如此多兵馬?這難道還不能說明——明軍其實也絕非什麼鋼筋鐵骨,其實和咱們差不多,甚至還不如嗎?」
王輔臣深知,現在城中守軍最嚴重的,就是因為接連大敗導致的「畏明」心理。若是不解決這個問題,恐怕不用孫可望攻城,城中遲早會出現叛軍。這種從內部開始的瓦解比孫可望不怕死更可怕。
洪承疇聞言,立即就明白了王輔臣的意思,立即出言相助道︰「確實如此,以八千對七萬,近十倍兵馬,孫可望還提前設下了埋伏,結果就打成了這樣。恐怕所謂的殿前軍,除了少數精銳,其他的數萬人馬,戰力堪憂啊!」
劉芳名听著王輔臣和洪承疇的夸大,心中雖有不快,但是也無可反駁。不然,就真的是居心叵測,毫無分寸了。而且,王輔臣說的怕死和不怕死,特別是士兵們怕死,他根本就無從反駁。
「沒錯,若非明軍出動了大量騎兵,數倍兵馬,本貝勒也不至于沖不破明軍防線,殺不得那孫可望。」屯齊也趕緊出言附和,這個時候,也絕不是要區分是非對錯的時候了,最重要的是摘清自己身上的責任,以免被秋後算賬。
而洪承疇和屯齊既然已經發言,其余諸將自然不會甘心落後,紛紛開始出言證明城外的孫可望大軍就是倚仗著兵力優勢才取勝的。而且,孫可望大軍並不是被夜襲了,而是陰謀設下了一個圈套,他們才是襲擊者。
于是乎,屋內清軍將領們的情緒肉眼可見好轉,似乎是這場守城大戰,又重新看到了希望一般。不過,隨著諸將一個個將自己身上的責任撇清,軍議停止了是非對錯,清算責任的扯皮之後,屋內眾人的情緒又回到了低落狀態。
畢竟,所有人都明白,剛剛那些話,不過是自己騙自己的罷了。只是大家為了不擔責任,都選擇了「相信」。而城防的問題,如何對付城外明軍的問題,終究是要解決的。
「既然明白了城外明軍也不過如此,只不過是孫可望有些莽撞之勇,那咱們守城的方略,就得改一改。」洪承疇頓了頓,撫了撫頷下的胡子,又說道︰
「而且,這次夜襲雖然模清楚了明軍的虛實,但我軍的損失也十分嚴重,若是孫可望真的不怕死,堅持不移營,明軍不惜代價攻城,僅靠城中剩余的兵馬,恐怕還是難以支撐到年底的。」
「江西,福建方面,逆賊李定國所部兵馬似乎屢屢被王爺所敗,至今還在廣東,未建寸功,而鄭成功目前正在和朝廷談判,或許能從那里調些兵馬過來助戰。」屯齊想起了之前岳樂傳來的軍報,又說道︰「城內目前還有數千可以出城野戰的兵馬。若是孫可望要分兵對付援軍,咱們也能伺機騷擾,使其首尾不得相顧。」
「而且,援軍不一定需要入城,只要駐扎進東面的興國州一帶,孫可望必然要分兵防備,不敢全力攻城。如此一來,其兵馬必然不足以攻下城池。」扎喀納也隨即出言道。
「沒錯,只要有兵馬在東面興國州一帶牽制住一部分明軍,就憑城外的這點兵馬,半年之內想要攻下武昌,就是痴人說夢,真以為咱們是擺設嗎?」原本蔫了氣的李本深也當即發言。
「而且,江北荊州,漢陽二府,明軍一支沒有動靜,或許也可從這些地方抽調一些兵馬,繞道江西而來。如此便不用擔心被明軍水師阻撓了。」胡茂禎提議道。
「江北的兵馬不能動。」洪承疇微微皺眉,然後又開口說道︰
「西南明軍足足有二十多萬,既然在武昌的兵馬少,在其他地方的兵馬就多。若是貿然從荊州,漢陽抽調兵馬,被明軍鑽了空子,局勢就難以控制了。
不止是荊州,漢陽二府,便是贛西贛南的兵馬,也不能抽調太多。李定國麾下尚有五六萬大軍,雖然南嶺天險難以跨越,但也不能疏忽大意了。」
「可若是這樣,要從哪里抽調一兩萬精銳兵馬前來武昌助戰?」王輔臣十分配合地發問道︰「北京和江南路途遙遠,諸軍又尚在休整,並非戰時狀態,便是朝廷下旨征調,也難以快速趕來。特別是現在氣溫日漸升高,疫病易發」
「所以福建就成了關鍵。」洪承疇直截了當道︰「唯今之計,只能是老夫和王爺一起,飛書奏請朝廷,務必在近段時間安撫住鄭成功,以便能從福建和贛東抽調一部分兵馬前來助戰。」
岳樂為了防止福建出事,在贛東還部署了數千精兵。再加上江西其他地方再抽調一部分,以及福建的尚可喜,耿繼茂,或者是線國安任意一部,湊足一萬多精銳並不是問題。這也是洪承疇和岳樂之前在南昌為以防萬一想好的備用方案。
而事情至此,原本處于戰爭邊緣的福建和鄭成功,也開始在這場大戰中扮演更加重要,甚至是決定了戰爭全局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