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番外︰文蘭殖民

在羅斯季斯拉夫離開之後,新生的文蘭王國在花費幾年鞏固好自身權力之後,他們開始了新一輪的探索。

這場探索的規模非常大,文蘭王國四分之一的男丁加入到了這場探索之中,他們或是沿著羅斯季斯拉夫的道路再次前行,或是前往未知的領域,而探索的結果是可喜的。

文蘭人得以搞清楚了他們所在的這片大陸(北美大陸)的大致地形分布,他們把北面的大湖稱為索恩蘭(五大湖),大陸沿岸平原被稱為朗格納蘭(大西洋沿岸平原),森林地區被稱為斯科姆蘭(東海岸森林地區),那片讓每個美洲探索者萬分驚嘆的遼闊大地被稱為格拉斯蘭(大平原),南方的大河地區被稱為佛德蘭(密西西比河),西部山脈就是赫基蘭(洛基山脈),西南一望無際的荒原和沙漠被稱為歐肯蘭(德克薩斯)。

至于北方的荒蕪大地和破碎冰島,都被統一納入馬克蘭和赫爾蘭的範圍里。

而對于大陸本身,他們稱為亞美尼加,這是羅斯季斯拉夫留下來的名稱,不過也主要是在來到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使用,舊世界依然叫此地文蘭。

這場探索足足花了文蘭王國二十年,但了解到了這片大陸上的地理分布與人口高低,是非常值得的,因此文蘭王國定下了接下來的探索基調。

王國將會把大陸發展的重心放在索恩蘭(五大湖)地區,這里雖然寒冷,但是土著人口稀少(易洛魁人得13世紀才來),對于當下的文蘭王國來說,向著這個方向開拓無疑是穩妥的。

這些年,由于羅斯季斯拉夫的傳奇經歷以及留里克家族對文蘭物品的熱愛,前來文蘭踫運氣的人也越來越多,做生意的亡命徒也不少,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甚至出現了被稱為「最後的維京移民」的移民潮,許多異教徒、不滿王權者和意在追求傳奇事業的北歐人踏上了前往文蘭的旅程。

由于來往的增多(雖然總數看還是超小),北方得以形成了一個穩定航線,冰島-格陵蘭-赫爾蘭(巴芬島為首的群島)-馬克蘭(拉布拉多半島)-文蘭,這條路線比起開拓者們當年不知道安全了多少,只要不運氣太差遇到大西洋風暴,那就基本上是安全的。

雖然說這條航路依然危險不小(因為中途好幾段航程太長,容易遇到風暴),但利益還是促使著許多商人的到來,由于留里克家族在整個歐陸建立起來的聯姻網絡,這個家族自羅斯季斯拉夫開始的對美洲物品的熱愛——比如毛皮和各種珍寶——也散布到了整個歐陸,造成了一個對美洲商品需求巨大的市場,只要敢去美洲把東西運過來,你就有得賺。

商業傳奇故事更是激勵了各路亡命徒前往美洲,1155年,一個英格蘭商人在文蘭獲得了一枚藍色琥珀原石,他把這東西帶回歐洲後,當時神聖羅馬帝國新繼位的腓特烈皇帝直接用一座城市加伯爵爵位購買了這塊藍珀,這藍珀也值這個價錢,因為現在世上擁有藍珀的就三個人︰羅斯大公、東帝國皇帝和大宋皇帝,它是整個世界的君主都會瘋狂追求的寶石。

這直接促使了又一波貿易潮和移民潮的開始,只不過他們根本找不到藍珀,因為那玩意產自非常南方的多米尼加,羅斯季斯拉夫和那個英格蘭人獲得純屬僥幸,但他們至少可以倒賣毛皮,那些達官貴人願意出高價錢,這一趟至少不虧——這也是為什麼參與到這場貿易的人越來越多的原因。

北方航路甚至促使原本無人在意的赫爾蘭和馬克蘭出現了城鎮,這些小城鎮成為了這個北方航線的重要補給點。

1160年,在準備了很久之後,人口達到了兩萬人的文蘭王國開始向大陸挺進,利用這些年已經北方沿岸修好的據點,他們通過河流順利跨越了斯科姆蘭(東海岸森林地區),開始在索恩蘭(五大湖)沿岸建立城鎮,發展農業。

索恩蘭一開始是用流放囚徒進行建設,但隨著時間的推進,正經移民也漸漸跟入,到1200年,索恩蘭人口超過一萬,這片區域主要是作為了文蘭王國的林場、漁場和牧場。

文蘭王國對這片區域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這一區域沒有多少原住民分布,那些弱小的部落很快就被納入到了王國中,王國用不著把太多資源投入到防御上,短期內就可以產出給文蘭本島,而且隨著索恩蘭建設的加快,來自文蘭的移民也在增加,畢竟不管怎麼說,文蘭還是太北了,南方還是暖和一些的。

文蘭王國在索恩蘭的聚居點都分布在大湖和河流的周圍,大湖和河流成為了王國控制這片區域的重要途徑和交通方式,在大湖之外,那就是蠻荒大地。

隨著大湖的開拓發展,統治文蘭的奧瑞後人(即帕洛梅特家族,意為開拓者)決定,隨著索恩蘭的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他們就把首都遷移到索恩蘭去,那里顯然更適合人類居住,更適合成為一個中心。

在對待原住民上,文蘭王國保持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態度,除了進軍索恩蘭短時間內征服當地弱小部落外,文蘭王國和原住民的沖突最多是小規模戰斗,大部分時候雙方都很和諧的互相貿易往來。

文蘭王國很珍視他們所掌握的技術優勢,一直以來,為此他們極端的把鐵匠都集中在文蘭島上,從舊世界帶來的牲畜也集中在那里,只對大陸出售鐵器和被閹掉的牲畜,但這樣的嚴防死守也只防了一時,最終東西還是流失了出去,而見狀文蘭王國也放開了這些。

不過他們依然保持著技術優勢,由于北美的寒潮,維持現有文明已經是移民和原住民的頭等任務,新技術發展是需要浪費那個資源的,而對于在北美的前現代社會來說,他們浪費不起那個資源,而文蘭王國由于可以接受來自舊世界的移民,因而得以保持他們的技術優勢。

不過保持和舊世界的聯系帶來得有好處也有壞處,壞處就是,新的玩家極可能參與其中,從舊世界而來。

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毀滅了君士坦丁堡,而這直接就導致昔蘭尼加的威塞克斯家族對復國的絕望,他們知道接下來拉丁世界的資源都會投入到那里,而耶路撒冷自身難保,他們的復國基本上不可能。

而此刻他們自己也面臨著巨大危機,阿尤布王朝的軍隊已經開了過來,昔蘭尼加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盎格魯撒克遜人已經逃亡到巴勒斯坦的沿海城鎮,那里非常歡迎東方的公教徒,威塞克斯家族到最後只有一萬人依然願意跟隨著他們。

時任的威塞克斯國王埃德加三世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決定像是祖先那樣,去遠方尋求新土地,而且他還會帶上那繼續忠誠跟隨的一萬人。

1213年,埃德加與阿尤布做了一個交易,他們會交出昔蘭尼加,但是阿尤布需要提供足以讓他們離開的船只,而知道可以順利接手這一切之後,阿尤布自然康慨的提供了大量船只,讓公教徒們就此離開。

埃德加的艦隊接下來橫穿了整個地中海,他們選擇的目標是不列顛,但他並不是想打回故國,實際上,他去了蘇格蘭,在1214年到達了這里。

蘇格蘭和威塞克斯家族有著聯姻關系,因此蘇格蘭國王給了埃德加的人一個臨時安置地,艦隊比起出發時損失了不少人,但這個人數很快就被補充了上來。

由于威塞克斯家族一向在不列顛享有很大名聲,畢竟那可是開闢新英格蘭的海外之王,哪怕是丟失了埃及,在不列顛依然有很多人前來投靠,而且如今英格蘭正在那位無能的失地王統治之下,他的治下國家混亂不堪,還不斷丟失土地,這導致許多人決定加入威塞克斯家族的遠征。

是的,遠征,威塞克斯的埃德加意在文蘭,眼下的歐陸,也就只有那個地方才能夠讓他們這樣的失地者發展了。

在蘇格蘭停留的時間里,埃德加一面招募移民,一面訂購船只,由于這些年來的航行,針對大西洋海況的技術也在不斷發生,既然要穿越大西洋,那原來那些適合地中海的船只肯定不能用了。

只不過由于這些船只的昂貴,加上還得為移民購買巨額物資,埃德加為此花光了威塞克斯家族在東方統治近百年來積蓄的財富,而且期間若不是羅斯人出于對羅斯季斯拉夫開若新大陸熱愛的繼承而幫了他一把,他甚至連物資都湊不夠。

1217年,經過了三年的準備,這支艦隊踏上了前往文蘭的道路,但他們的運氣非常不好,路上就遭遇了大西洋風暴,人直接損失了一半,但對此埃德加早就有了心理準備,而且已經走到這里了,也不可能回頭了。

很快他們到達了文蘭,此刻這個王國正處于戰爭狀態,來自西方的易洛魁人正在攻擊索恩蘭,大湖區已經變成了戰場,帕洛梅特家族把所有力量都投入到了那里。

如今的文蘭王國有著四萬人口,其中70%是白人移民和土生白人,而那30%的原住民也基本上被同化,還高度混血,所以它直接動員出來了多達三千的軍力。

對于不列顛艦隊的到來,文蘭王國是非常歡迎的,他們想要把這有文蘭開拓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移民艦隊納入王國之中,但埃德加可是來此地建國的,很快他就離開了文蘭,前往了亞美尼加,而文蘭王國由于戰爭,也沒有去管他們。

一些基督徒跟著盎格魯撒克遜人而去,這些年來雖然文蘭王國的基督徒佔比不斷增多,但是帕洛梅特家族依然信仰著北歐諸神,而那些分布在海岸上的小殖民地看起來又太危險,根本不敢去,于是借著這個機會,許多早就想走的基督徒們紛紛加入埃德加的隊伍。

靠著文蘭王國的地圖,埃德加的艦隊來到了朗格納蘭(大西洋沿岸平原),在這里建立他們的據點,埃德加把此地稱為卡羅來納,自此,亞美利加終于又出現了一個殖民王國。

這個殖民王國的殖民地迅速沿著河流鋪開建設,他們遵守了文蘭人總結出來的殖民法則,那就是不要貿然進入森林,要在河流邊上定居,這樣無論是生活還是逃跑都很方便。

對這一法則的遵守讓卡羅來納人渡過了最為艱難的開頭三年,並且學到了玉米種植技術,等到這片土地可以順利的產出糧食,這三年里他們損失了很多人手,但終究是站穩了下來。

原住民對這些突然出現的外來者表現得非常謹慎,沒有貿然和他們為敵,而移民也沒有急急忙忙就去和原住民作戰,雙方就這樣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和平。

殖民者還把這里稱為風暴地,因為大西洋風暴總是會洗禮這片土地,簡直就是風暴的大地,也是因此,殖民者中產生了風暴崇拜,當然,這些都是加上了上帝身上的。

隨著卡羅來納人站穩腳跟,他們就開始著手攻打原住民部落,埃德加很清楚,想要建設這片土地,他需要養活自己的人民,而這重要的是獲得糧食,現在他帶來的糧食已經不夠了,建設還需要一些時間,于是開始主動進攻原住民,從他們手中獲得糧食。

而這一下就捅了馬蜂窩,朗格納蘭以前之所以沒有被文蘭人選擇,就是因為當地有著大量原住民部落,現在這些部落都團結了起來,反對卡羅來納人的入侵。

這片土地很快就燃起了烽煙,撒下了鮮血,有原住民的,也有殖民者的,卡羅來納人的高頭大馬和鐵質裝備固然可以讓他們輕松打敗幾倍于自己的原住民,但是原住民數量更多。

原住民把這些外來者稱為鐵民,因為這些人總是穿著盔甲沖到他們部落里面瘋狂燒殺搶掠,接著把幸存者綁去當奴隸,雖然文蘭人已經在北方生活了很久,但由于他們刻意減少和南方的接觸,所以知道舊世界戰士模樣的人在北方還是少,而技術也遠遠沒有擴張過來。

這場戰爭打了足足三年,主要是由一系列小規模高烈度戰斗而組成,殖民者直接被打到了只剩三千人,但還有著一千多原住民奴隸,而原住民損失更慘,傷亡更多,部落組織基本被打散,只有三三兩兩的小雜魚們逃了出去,殖民者居住地附近的原住民基本被一掃而空,而他們積蓄得糧食都被殖民者獲得,讓殖民者渡過了艱難時期。

為了同化原住民,埃德加不斷鼓勵殖民者和原住民通婚,同時為原住民開放了同化就可以擺月兌奴隸身份的通道,這一政策極大緩和了損失慘重的新王國,雖然說殖民者帶來了血與火,但是其帶來生產力提升也是實打實的,隨著生活好起來,同化這些戰俘還是很容易的。

接下來,卡羅來納王國則專注于對這片土地的開發,沿著河道修建城市、砍伐森林、開墾土地……一切都讓這個王國非常忙碌,並且一切都在走向更好的方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忙于和易洛魁人戰爭的文蘭王國,易洛魁人在遷移受阻之後,他們在戰爭壓力下迅速形成了聯盟和文蘭王國作戰,這讓文蘭王國陷入了和易洛魁聯盟的僵持之中,雙方圍繞著五大湖不斷激戰,易洛魁聯盟在這里有著人數優勢,但他們拿湖上的文蘭艦隊沒有辦法。

由于戰爭和文蘭之王的異教徒身份,因此許多來到文蘭的移民——他們大多是為了躲避戰爭而來——直接前往了卡羅來納,加入了那個正欣欣向榮的王國。

不過文蘭之王倒也沒有因此而多麼在乎,和易洛魁聯盟的戰爭中佔上風的是他們,文蘭王國完全有信心壓倒易洛魁聯盟,到那個時候他們就會把這些原住民打散,分散到王國各地去同化。

時間就這樣繼續走著,文蘭王國繼續他們和易洛魁聯盟的戰爭,卡羅來納王國則不聲不響的征服了風暴地沿岸的小殖民地,這些小殖民地都分布在險要之地,而且想要跑路隨時都可以坐船跑路,把那幾百歐洲移民和土生白人納入了統治中。

而在13世紀中期,這兩個移民王國又獲得了來自歐洲的一波移民支持,蒙古人的肆虐使得末日論又開始大行其道,于是許多難民、異端和商人就又開始了跑路,一些言論認為文蘭是新的應許之地,所以要到那里去尋求安寧。

而且歐洲不知道怎麼回事,產生了羅斯季斯拉夫在文蘭找到了不老泉的謠言,他們說羅斯季斯拉夫棺材里面的尸體是假的,真正的羅斯季斯拉夫還活著,而且只要飲用下這個水,他們就可以逃過末日審判。

這些謠言的流行契合了當下人們的心理,于是乎,一支遠征軍被組建起來了,他們的名字是不老泉遠征軍,他們的人數在最多時達到了兩千人,意在前去奪取不老泉。

這支大軍的到來極大的改變了新世界的局勢,文蘭國王不惜改信來換取這支軍隊的幫助,讓王國得以征服易洛魁人,不過王國的改信並沒有伴隨著對舊信仰的破壞,舊信仰而是被保存了起來,也是因此,文蘭才留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北歐神話以及相關儀式用品,還有那本從自登陸文蘭開始就每天都在記載的《文蘭之書》,這本書已經換了許多作者了,但依然在繼續寫下去。

而卡羅來納王國則帶著這支軍隊打穿了南方那個遍布沼澤的半島,不老泉傳說就在那里,這一路他們擊敗了許多原住民部落,俘虜了好幾百奴隸,但很可惜的是,他們什麼都沒有發現,而且自身還死傷慘重,從歐洲出發的兩千人現在只剩下了七百。

強烈的失望籠罩著遠征軍,在一次本來應該輕松擊敗原住民的戰斗失敗後,這支軍隊崩潰了,接下來他們大部分都留在了亞美利加,只有少部分人回去了,因為他們發現在這里自己也可以混到不錯的地位,于是就留下了。

這段時間內,卡羅來納王國也進行了探索,他們把南部的大海稱為夏日之海,因為那是一片無冬的島嶼,那上面的島嶼則稱為盛夏群島,接著他們來到了佛德蘭(密西西比河),由于那條大河的發達,他們把這里稱為河間地,其河口地區稱為河灣地,原住民則稱這里為密西西比。

在這里,殖民者們遇到了第一個強大的原住民國家——或者說部落,卡霍基亞。

卡霍基亞部落是密西西比人中最為強大的一個,他們的城市是由土墩所組成的,在這片大河之地上充當著霸主的地位。

于是殖民者只是在密西西比河河口建立了貿易據點,並沒有過多深入密西西比人的領地,他們不想要再多招惹一個敵人。

接下來的事情就都沒什麼好說的,兩個王國都在平穩而執著的開發他們的土地,接收著歐陸逃難而來的各路移民,除了邊境上和原住民的少量戰爭之外,大體保持著和平。

而原住民也在改變,首先得改變出現在密西西比人身上,他們開始學起旁邊的鄰居,漸漸解體他們的部落,走向封建化,密西西比的封建武士們雖然穿著比起殖民者要劣質許多的盔甲,拿著很一般的鐵劍,但這足以給封建化提供武力基礎了。

而在大平原上,隨著那些追逐牛群的部落獲得了戰馬,他們迅速的游牧部落化,同時這也導致了戰爭烈度的上升,一個個部落為了資源和草場不斷廝殺。

文蘭的兩個王國人口最多的時候一共達到了十五萬人,但是在1340年,發生了一件對新世界王國來說非常要命的事情,以至于讓局勢急轉直下。

那就是前所未有的降溫與寒潮。

整個格陵蘭的諾斯人都被迫南下,因為北方已經寒冷得無法居住,馬克蘭和赫爾蘭的居民也隨之南下,來到了文蘭,然後他們發現文蘭也不太待得住,于是大部分人就離開了文蘭,只留下少量留守者,前往了索恩蘭,文蘭王國也把大湖邊崛起的密歇根定位了新首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于有了解決之道,這里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同時前所未有的寒潮也席卷了亞美利加,所有人都損失慘重,大量人口在這場降溫之下被凍死,人們把這場降溫稱為「長冬」,但他們終究還是扛了過去,並且很快開始了重建。

自此,美洲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後世稱它為停滯時代,一直以來,美洲的技術提升都是依靠來自舊世界的技術,在北美,近現代前的生產力根本做不到在對抗如此寒潮的情況下發展技術,于是現在,技術停滯了。一直到哥倫布再次發現美洲之前,美洲的文明一直陷入了這樣的困境之中。

在寒潮之後,卡羅來納王國為了奪取因降溫而減少的資源,開啟了對密西西比人的戰爭,文蘭王國則需要對抗大平原游牧部落的涌入,連續不斷的戰爭使得北美進入了一個瘋狂的時代,到處都是殺戮,到處都是死亡,文明維持現有水平已經拼盡全力,哪兒有能力進行進一步發展。

但災難終究會過去,在經歷了許多苦難之後,大家也緩和了過來,戰爭也少了起來,因為這片土地依然到處都是待開發的沃土,依然可以容納很多很多人。

而在這樣的情況,一個叫做哥倫布的人帶領他的艦隊,再次踏入了這個與舊世界斷絕了關系約150年的大陸,而跟在他身後的,是西班牙的征服大軍。

不過就在美洲王國們為教友再次歸來而興奮之時,他們馬上就挨了當頭一棒,教友們身上也帶來許多他們已經免疫的疾病,這給美洲王國帶來了致命打擊。

但美洲王國終究不是那些沒有組織能力的部落,面對疾病,他們一邊用歐洲的經驗來對抗,一邊努力研究解藥,最後他們還是努力克服了困難,傷亡雖然也大,但至少未傷元氣,但是那些原住民那就慘了,除了幾個形成了國家的之外,那些部落都死傷慘重。

卡羅來納和文蘭王國的人口直接降低到十五萬的水平,五萬人死于瘟疫,直接損失了四分之一的人口。

而歐洲來客們則又開啟了一波殖民,西班牙人很快就佔據了盛夏諸島,期間他們獲得了來自卡羅來納王國的許多幫助,在西班牙人征服阿茲特克等南美文明的工作中,正是卡羅來納提供了大量幫助,幫西班牙人拉攏當地部落,甚至親自出兵。

至于他們為什麼那麼熱切,是因為卡羅來納也是個狂熱的公教國家,他們早就想讓南方那些強大的異教文明毀滅了。

一直以來,北美和南美的交往都很少,遼闊的沙漠使得大家都認為北/南邊都是野人,雖然技術和牲畜擴散過去了,但了解終究就那麼點。

互相交流的增多還得是哥倫布到來之後,那個時候卡羅來納王國得對內解釋是是上帝憤怒導致了這一切,所以他們要毀滅異教徒。

正是有了卡羅來納的幫助,沒有了鐵器和戰馬優勢的西班牙人才能征服那些南美文明,卡羅來納的對當地局勢的了解讓西班牙人是如虎添翼。

而在另一邊,卡羅來納取得了成功,通過聯姻,他們成功把已經皈依了天主的密西西比王國納入了統治之中,大大擴張了土地。

接下來,卡羅來納王國則回到歐陸大舉招攬移民,邀請他們前往新大陸定居,英格蘭更是他們的重點招募目標,卡羅來納人還是希望老鄉們過來的,而也是因此,英格蘭盯上了這片土地。

卡羅來納人的主體正是從盎格魯撒克遜人等不列顛居民演變而來,他們天生就對英格蘭有著強烈的親近心理,而這正是英格蘭人活動的機會。

至于文蘭王國,那邊雖然擊敗了游牧部落,但接下來卻陷入了王室絕嗣的困境,在一輪殘酷的內戰之後,這個王國出于了分裂狀態,而英格蘭也把這看在眼里。

17世紀,英格蘭通過聯姻和征服,成功把卡羅來納和文蘭納入了自己的統治之下,這兩位是作為兩個王國實體加入的英格蘭,所以他們有著很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權力。

而接下來,大量的移民開始涌入北美,對于已經文明化的北美原住民來說,他們的幸運者,因為那兩個王國算他們是自己人,但是對于更西方那些原住民,他們的故事可就不怎麼好了……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